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行业标准 > 团体标准 > T/GZQXXH 0004-2024 地闪密度计算方法与应用规范

T/GZQXXH 0004-2024 地闪密度计算方法与应用规范

  • 文件大小:3.62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21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地闪密度计算方法与应用规范》(T/GZQXXH 0004-2024)主要内容总结

​1. 范围​

  • 规定了地闪密度(NG)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 适用于防雷装置设计、安全检测、风险分析、雷电易发性区划及灾害评价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引用多项国家标准(如GB 50057、GB/T 37047等),确保术语定义、技术要求和数据处理的统一性。

​3. 术语与缩略语​

  • ​关键术语​​:
    • ​地闪(CG)​​:雷暴云与大地的放电现象。
    • ​云闪(IC)​​:不与大地接触的闪电。
    • ​雷击点密度(NSG)​​: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雷击点个数。
    • ​地闪密度(NG)​​: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地闪次数。
    • ​雷击大地年均密度(Ng)​​:年均雷击次数,可通过雷暴日(Td)×0.1估算。
  • ​缩略语​​:如LLS(雷电定位系统)、CG/IC等。

​4. 基本规定​

  • ​数据要求​​:
    • LLS数据年限≥10年(不足时需补充其他型号数据),人工观测雷暴日≥30年(不足时用LLS数据补充)。
    • 剔除异常数据(雷电流<-10kA、2~300kA外的值)。
  • ​数据质量​​:间断年数≤总跨度的20%,最新数据需在5年内。
  • ​雷击点归集​​:LLS探测的回击中,高度为0或对地回击视为雷击点。

​5. LLS数据归集处理​

  • ​地闪(CG)判定条件​​:
    • 回击间隔≤1秒,相邻回击≤500毫秒,位置距离≤10km。
    • 首次回击的雷击点作为地闪点,无雷击点则归为云闪(IC)。

​6. 地闪密度(NG)分析​

  • ​分类​​:
    1. ​单点NG​​:以目标点为中心,半径3km范围内的NG(如建筑物)。
    2. ​线NG​​:沿线(如输电线路)两侧3km范围内的NG。
    3. ​面NG​​:区域边界外扩3km的NG(如工业园区)。
    4. ​区域NG​​: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域的NG(网格尺寸3km×3km)。
  • ​计算公式​​:
    N_{G} = /frac{M}{A /times Y}
    • M:网格内CG次数;A:网格面积;Y:数据年限。
  • ​转换关系​​:
    • 无雷击点数据时,NSG ≈ NG×2。
    • LLS盲区或数据不足时,Ng(=0.1×Td)可替代NG。

​7. 应用要求​

  • ​防雷设计​​:单点NG用于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
  • ​线路风险​​:线NG用于雷击入户线路的风险评估。
  • ​区域分析​​:
    • 面NG用于雷电易发性区划、电子系统风险评估。
    • 区域NG用于雷电灾害普查、综合风险等级划分。

​其他要点​

  • ​网格划分​​:单点/线/面NG用1km×1km网格,区域NG用3km×3km。
  • ​边界修正​​:需符合GB/T 37047-2022的边界效应修正要求。
  • ​专利声明​​:文件可能涉及专利,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责任。

​意义​​:该标准为贵州省防雷工程和灾害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地闪密度计算依据,确保数据处理的标准化和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相关资料

  • 上一篇:T/GZQXXH 0003-2024 公共性生态产品核算技术规范
  • 下一篇:T/ACEF 216-2025 燃煤锅炉尿素脱硝优化控制系统技术导则
  • 下载说明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收藏本站 | 热门资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