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行业标准 >
团体标准 > T/GZTSS 15.1-2024 凉都高山茶 第1部分:绿茶
T/GZTSS 15.1-2024 凉都高山茶 第1部分:绿茶
- 文件大小:2.35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21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凉都高山茶第1部分:绿茶》团体标准(T/GZTSS15.1-2024)主要内容总结
1. 适用范围
- 适用于以六盘水市海拔1200m-2400m区域茶树鲜叶为原料,按《凉都高山茶绿茶加工技术规程》(T/GZTSS15.3)生产的绿茶。
- 涵盖芽形茶、扁形茶、凤羽形茶、卷曲形茶、颗粒形茶五大类绿茶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引用国家标准(GB/T)、行业标准(GH/T)、地方标准(DB52/T)等30余项,涉及茶叶感官审评、理化指标检测、安全限量、包装运输等。
3. 术语和定义
- 凉都高山绿茶:特定海拔区域原料,按特定工艺加工的绿茶。
- 分类定义:
- 芽形茶:中、小叶种新梢加工的扁平或光滑芽茶。
- 扁形茶:扁平直形的绿茶(如龙井类)。
- 凤羽形茶:条直显锋苗的自然形茶。
- 卷曲形茶:卷曲或螺形茶(分有毫/无毫型)。
- 颗粒形茶:紧结颗粒状茶(分有毫/无毫型)。
4. 产品分级与标准样
- 分级:
- 实物标准样:每类级设一个标准样,每3年更换,符合GB/T 18795。
5. 技术要求
5.1 基本要求
- 符合《贵州绿茶》(DB52/T 442.1)的基本规定。
5.2 感官指标
- 详细规定五类茶的外形(形状、色泽、整碎、净度)和内质(香气、汤色、滋味、叶底)要求(见表1-5)。
- 特级茶:强调嫩绿润泽、清香持久、鲜醇爽口、叶底鲜活匀整。
- 二级茶:允许黄绿色泽、纯正香气、较醇滋味。
5.3 理化指标
- 芽形/扁形/凤羽形/卷曲形茶(表6):
- 水分≤6.5%,水浸出物≥40%(特级≥42%),碎末茶≤6%。
- 颗粒形茶(表7):
- 水分≤7.0%,水浸出物≥38%(特级≥40%)。
5.4 安全指标
- 污染物限量(GB 2762)、农药残留(GB 2763)。
5.5 净含量
5.6 加工要求
- 卫生标准(GB 14881)、工艺规范(T/GZTSS15.3)。
6. 检验方法
- 感官审评:按GB/T 23776。
- 理化检测:水分(GB 5009.3)、灰分(GB 5009.4)、碎末茶(GB/T 8311)等。
- 安全指标:按GB 2762/2763。
7. 检验规则
- 组批:同一批次、同规格产品为一批。
- 取样:按GB/T 8302。
- 检验类型:
- 出厂检验:感官、水分、标签、净含量。
- 型式检验:全项目检验(每年一次或工艺变更时)。
- 判定规则:任一指标不合格即判不合格,可复验。
8. 包装、储运与保质期
- 标签与包装:符合GB 7718、GB 23350(限制过度包装)、GH/T 1070。
- 运输:防潮、防晒,不与有毒物混运(NY/T 1999)。
- 贮存:按GB/T 30375,需清洁、干燥、避光。
- 保质期:24个月(符合贮存条件)。
9. 其他信息
- 起草单位:六盘水市农科院、贵州凉都春惠农集团等25家单位。
- 归口单位:贵州省茶叶学会。
核心要点
- 地域特色:限定六盘水高海拔原料,突出“凉都高山茶”品质。
- 分类细致:五类绿茶各有分级标准,感官描述具体。
- 严控质量:理化指标严于国标(如水分≤6.5%),安全指标引用国标。
- 全流程规范:从加工到储运均有明确要求,确保品质一致性。
相关资料
上一篇:T/GZTA 006-2025 贵州手工制茶职业技能竞赛技术规程
下一篇:T/ACEF 216-2025 燃煤锅炉尿素脱硝优化控制系统技术导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