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行业标准 > 团体标准 > T/GDAEPI 36-2025 非法开采离子型稀土矿点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T/GDAEPI 36-2025 非法开采离子型稀土矿点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 文件大小:7.58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21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非法开采离子型稀土矿点生态修复技术规范》(T/GDAEPI 36-2025)的详细内容总结:


一、核心框架与原则

  1. 适用范围

    • 适用于采用原地浸矿工艺非法开采的离子型稀土矿点生态修复。
    • 覆盖矿点及开采影响区(因开采导致生态破坏或污染的周边区域)。
  2. 基本原则

    • 生态性​:尊重自然演替规律,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
    • 科学性​:综合评估修复目标、成本、时间及环境影响,科学制定方案。
    • 针对性​:根据污染性质、程度和生态破坏特征定制修复措施。
    • 安全性​:防控地质灾害和二次污染,保障施工及环境安全。
  3. 总体要求

    • 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理念,结合南方多雨气候和低丘陵地貌特点。
    • 落实“谁破坏谁治理”“谁修复谁受益”责任机制。
    • 监测修复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水、气、固废、噪声)。

二、工作程序

  1. 项目立项​:基础调查与问题识别。
  2. 项目设计​:制定修复方案与工程设计。
  3. 项目施工​:实施土壤、废水、植被修复工程。
  4. 项目验收​:环境监理、工程验收及长期跟踪监测。

三、基础调查与问题识别

  1. 调查内容

    • 区域状况​:气候、水文、土壤类型、植被、地质构造等。
    • 矿点概况​:非法开采时间、范围、浸矿剂种类(如硫酸铵)、遗留设施(注液孔、集液沟等)。
    • 现状问题​:土壤污染(重金属、氨氮)、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程度。
  2. 调查方法

    • 地形测量​(1:500–1:1000精度)。
    • 水文地质勘探​(钻探、物探)。
    • 土壤污染检测​(参照HJ 25.2/25.3)。
    • 无人机航拍​:识别注液孔、集液系统及边坡裸露区。
  3. 问题分级​(附录A)

    • Ⅰ级(严重)​​:土壤重金属超管制值/地下水Ⅴ类/剧烈水土流失/生态恢复需>5年。
    • Ⅱ级(较严重)​​:土壤超筛选值但未超管制值/地下水Ⅳ类/中度水土流失/恢复需3–5年。
    • Ⅲ级(较轻)​​:以自然恢复为主。

四、生态修复技术方案

​(一)土壤修复:原位淋洗技术

  1. 适用条件

    • 砂质土(沙粒>40%)用清水淋洗;壤土(沙粒10–40%)需添加淋洗剂(如柠檬酸钠、氯化铁)。
    • 黏土(沙粒<10%)不适用。
  2. 操作流程

    • 修复遗留设施​:清理注液孔/集液沟,修复注液管网(压力0.3–1.5 MPa)。
    • 注入淋洗液​:连续淋洗5–10个月,单孔日注液量0.5–2.0 m³。
    • 废水收集​:利用原有导流洞或集液沟(废液回收率80–90%)。
    • 后期管护​:回填注液孔、封堵导流洞、植被恢复。

​(二)废水处理

  1. 化学沉淀法

    • 适用​:淋洗废水及地表遗留积水(氨氮超标)。
    • 工艺​:
      • 调节pH至4–5(除铝、铁)→加碳酸氢钠调pH至8–11(沉淀镉、铅)→清水回用。
    • 关键​:分次加药防pH骤变,去除干扰离子(如硫酸盐)。
  2. 空气吹脱+MAP脱氨法

    • 适用​:高浓度氨氮废水。
    • 工艺​:
      • 吹脱塔(pH=11–12)→MAP反应池(加磷酸二氢钠/氯化镁,pH=9.5)→沉淀池(氨氮≤15 mg/L)。

​(三)植被修复

  1. 土壤改良

    • 客土覆盖​:用于无表土的剥采区,厚度依坡度/降雨量调整。
    • 改良剂​:
      • 酸性土:石灰质材料(pH目标5.5–8.5)。
      • 贫瘠土:有机肥/草木灰(有机质≥1%)。
  2. 植物筛选​(附录表4)

    • 原则​:优选乡土物种(如木荷、狗牙根),规避入侵物种。
    • 推荐物种​:
      • 乔木:木荷、香樟、马尾松(疫区避用)。
      • 灌木:紫穗槐、杜鹃。
      • 草本:百喜草、紫花苜蓿。
  3. 种植技术

    • 边坡治理​:按GB/T 38509规范施工。
    • 草木种植​:行距25 cm,播种量0.8–1 kg/亩。
    • 乔木移植​:剪除1/3–1/2枝叶,种植穴比根幅大60–80 cm。

五、二次污染防控

  1. 水污染
    • 硬化导流洞/集液沟防渗,下游1 km设监测井。
  2. 扬尘
    • 覆盖土堆、车辆冲洗、喷雾降尘。
  3. 固废
    • 分类处置(危废委托资质单位)。
  4. 噪声
    • 低噪设备、隔音装置、错峰施工。

六、验收与长期监测

  1. 环境监理
    • 分阶段监督施工合规性及环保措施落实。
  2. 工程验收标准
    • 土壤​:重金属/氨氮达GB 15618或背景值。
    • 废水​:参照GB 3838地表水标准。
    • 植被​:成活率/覆盖度达TD/T 1070.6要求。
  3. 跟踪监测
    • 土壤​:修复后3年内每年1次(重金属、pH)。
    • 地下水​:丰/枯水期各1次/年(参照GB/T 14848)。
    • 植被​:连续2年达标后可停止监测。

附录核心内容

  • 附录A​:生态问题分级标准(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等)。
  • 附录B​: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按坡度/沟壑密度)。
  • 附录C/D​:土壤及重金属检测方法(如总氮用HJ 717,镉用GB/T 17141)。

总结​:该规范系统覆盖了非法离子型稀土矿点生态修复的全流程,突出“分级治理、循环利用(废水回用)、乡土修复”三大特色,为南方多雨地区稀土矿修复提供标准化技术支持。

相关资料

  • 上一篇:T/GDAEM 5-2025 水质 六溴环十二烷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
  • 下一篇:T/ACEF 216-2025 燃煤锅炉尿素脱硝优化控制系统技术导则
  • 下载说明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收藏本站 | 热门资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