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T/JSREA 5001-2025 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评价技术指南 > 下载地址2
    T/JSREA 5001-2025 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评价技术指南
- 名 称:T/JSREA 5001-2025 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评价技术指南 - 下载地址2
 - 类 别:团体标准规范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2]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目录|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以下是《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评价技术指南》(T/JSREA 50012025)的主要内容总结:
一、标准概况
- 适用范围	
- 适用于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的评价活动,停车区可参照使用。
 
 - 核心目标	
- 规范服务区运营阶段温室气体(仅限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明确零碳、近零碳服务区的评价等级划分与程序。
 
 - 归口单位	
- 由江苏省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提出并归口,起草单位包括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等。
 
 
二、关键术语定义
- 零碳服务区:运营期全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 ≤ 0。
 - 近零碳服务区:运营期全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接近零。
 - 服务区碳减排率(Rᵣ):自产绿电、外购绿电的碳替代量 + 绿地碳汇吸收量,与碳排放总量的比值。
 - 服务区碳抵消率(Oᵣ):购买碳信用 + 绿电证书的碳减排量,与碳排放总量的比值。
 
三、核心要求
1. 总体要求
- 评价方式:必须由具备绿色交通和碳核算经验的第三方机构执行。
 - 能源转型:	
- 禁用燃煤锅炉,推广电气化厨房与运维车辆。
 - 充分利用屋顶、车位棚等空间建设光伏系统,鼓励光储充一体化模式。
 
 - 数字化管理:建议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能耗动态监测。
 
2. 基本要求(表1)
- 建筑指标:符合《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的体形系数、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等。
 - 设备能效:暖通空调等设备需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 环境质量:室内声光热环境符合《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 55016)。
 - 可再生能源:强制要求应用光伏、风电、地源热泵等技术。
 - 新能源供能:充电桩 ≥ 小型客车车位的10%。
 - 绿地碳汇:绿地率 ≥ 5%。
 - 污废处理:污水需接入管网或自建回用设施。
 - 管理机制:建立碳排放管理制度,开展零碳宣传与员工培训。
 
四、评价等级划分(表2)
| 等级 | 条件 | 
|---|---|
| 低碳服务区 | 30% ≤ Rᵣ < 60% | 
| 近零碳二级 | 80% ≤ Rᵣ + Oᵣ < 100%,且 Rᵣ ≥ 60% | 
| 近零碳一级 | 80% ≤ Rᵣ + Oᵣ < 100%,且 Rᵣ ≥ 80% | 
| 零碳二级 | Rᵣ + Oᵣ ≥ 100%,且 Rᵣ ≥ 80% | 
| 零碳一级 | Rᵣ ≥ 100% | 
五、碳排放核算方法
1. 核算边界
- 纳入范围:服务区自身运营的直接排放(燃气灶、锅炉) + 间接排放(外购电/热力) + 自有车辆排放 + 充电桩电力损耗。
 - 排除范围:过往车辆及人员的碳排放。
 
2. 计算公式
- 总排放量(E):
E = E_{/text{直接}} + E_{/text{间接}} - 直接排放(E_直接):化石燃料消耗量 × 排放因子(公式2-4)。
 - 间接排放(E_间接):电力消耗 × 电网排放因子(0.5978 tCO₂/MWh)+ 热力消耗 × 热力因子(0.11 tCO₂/GJ)。
 - 碳减排量(R):
R = R_{/text{自产绿电}} + R_{/text{外购绿电}} + R_{/text{碳汇}}- 自产绿电:限定于服务区用地及互通空间内建设的可再生能源系统。
 - 碳汇吸收量:绿地面积 × 碳汇因子(14.5 tCO₂/hm²)。
 
 
3. 数据来源
- 能耗数据:电表读数、能源台账、购销凭证。
 - 排放因子:化石燃料参数(附录A.1)、电力/热力因子(附录A.2)、碳汇因子(附录A.3)。
 
六、评价程序
- 申请准备	
- 服务区需提交基础信息(面积、车流量)、能耗数据、绿电证明等(附录B)。
 
 - 评价流程	
- 文件评审 → 现场核查(实地调查、座谈) → 基本要求符合性验证 → 碳排放核算 → 等级划分 → 编制报告(框架见附录C)。
 
 - 结果认证	
- 通过上级主管部门专家评审后颁发认证证明,有效期3年。
 - 需公开碳排放信息并接受社会监督。
 
 
七、附录核心内容
- 附录A(规范性):	
- 化石燃料参数(低位发热量、含碳量、氧化率)、电力/热力排放因子、碳汇因子。
 
 - 附录B(资料性):	
- 需提交材料清单(如自产绿电范围示意图、能耗报表)。
 
 - 附录C(资料性):	
- 评价报告框架(含评价过程、核算结果、等级结论)。
 
 
总结
该标准构建了覆盖 建筑能效→可再生能源应用→碳排放精准核算→等级认证 的全流程体系,核心是通过量化服务区运营期碳减排与抵消率实现零碳目标,为高速公路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技术依据。
相关推荐
- T/CFPA 003-2021 模块化消防救援方舱
 - T/CIECCPA 016-2024 滤袋产品碳足迹量化与评价方法
 - DZ∕T 0217-2020 石油天然气储量估算规范
 - T∕CPMA 016-2020 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基本功能标准
 - T/CNFPIA 4015-2023 人造板企业快速清洁生产审核指南 胶合板
 - T/ZZB 3032-2023 锂电池用阻燃聚丙烯麦拉膜
 - T∕CFA 0202044-2021 熔模铸造用煅烧高岭土砂、粉
 - T/CIECCPA 039-2023 垃圾焚烧电力碳足迹量化与评价方法
 - T/CCUA 016-2021 超级计算数据中心设计要求
 - T/GXAS 550-2023 工业技术改造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审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