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T/JSREA 4003-2025 智能锂电池储能系统技术要求 > 下载地址2
T/JSREA 4003-2025 智能锂电池储能系统技术要求
- 名 称:T/JSREA 4003-2025 智能锂电池储能系统技术要求 - 下载地址2
- 类 别:团体标准规范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2]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目录|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T/JSREA 4003-2025《智能锂电池储能系统技术要求》主要内容的详细总结:
核心目标: 规范100MWh及以上容量智能锂电池储能系统(侧重电站级别)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强调智能化(自感知、自学习、自诊断)和安全性。
适用范围: 新建、改建、扩建的100MWh及以上容量智能锂电池储能电站。
系统架构(核心分层):
系统被明确划分为三个层级,相互协同:
- 智能储能单元层: 储能系统的基本功能单元,包含电池模组/簇、智能PCS、智能BMS、变压器、附属设施等。
- 智能储能电站层: 管理整个电站的运行,包括监控、调度、建模、故障诊断等。
- 智能运维管理平台: 提供高级分析、管理、决策支持功能。
总体要求:
- 合规性: 必须符合GB 51048(设计)、GB/T 36547(电网接入)、GB/T 36558(设备)、GB/T 14598.26(电磁兼容)等基础标准。
- 核心智能特性:
- 自感知: 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与设备数据,实现物联感知、远程监控、仿真和边缘计算。
- 自学习: 采用先进算法精确控制设备,稳定系统运行,优化调度策略(如功率分配、运行模式调整),最大化效益并保障电网稳定。
- 自诊断: 基于大数据和AI进行设备健康评估、故障诊断与预测、维护周期优化,支持智能运维决策,减少非计划停机,延长寿命。
- 安全稳定: 确保设备安全、人员安全,维护电网稳定和电能质量(隐含于各层要求中)。
智能储能单元层技术要求:
- 基本要求:
- 高集成与智能设备: 采用智能模组/簇、智能PCS、智能BMS、智能汇流箱等,集成电力变换、控制、数据采集、分析、环境自适应功能。
- 即插即用与可拆卸: 便于安装、维护和更换。
- 实时状态监测: 持续采集并传输电压、电流、温度、功率、故障代码等关键数据。
- 智能化运行: 具备自适应、自寻优能力,优化运行效率。
- 失配管理: 能优化消除电池簇串联/并联失配,支持分簇管理、控制、快速隔离,提高有效容量和效率。
- 均衡机制: 具备电池/模组间均衡能力,缓解一致性和老化问题。
- 寿命优化: 优化充放电策略以提高能效和延长电池寿命。
- 全生命周期监测: 记录锂电池组全生命周期数据,用于老化衰退研究。
- 故障诊断与预测: 采用统计/模型法诊断微内短路、外短路、接触故障、一致性差、非均匀老化等常见故障,预测和反演故障过程。
- 智能关断与保护: 集成智能控制关断功能,在过载、短路、雷击等异常时快速切断连接,支持远程控制开关机和复位。
- 状态自诊断:
- 范围: 监控评估电池模组、BMS、PCS、汇流箱、箱变等核心设备。
- 监测技术: 应用气体识别、声纹识别、光学识别、烟雾识别等非接触式远程监测技术。
- 数据处理: 实时处理分析功率、电压、电流、温度等曲线数据。
- 故障诊断与定位: 运用模型/数据驱动方法进行故障诊断和精确定位。
- 预警与预测: 通过多种方式(短信/邮件/语音)发出故障预警;利用ML/DL预测未来故障概率和类型。
- 记录与分析: 记录、统计、分析故障,提供趋势、原因、影响、修复方法分析。
- 数据库与案例库: 建立设备健康状态数据库和故障案例数据库。
- 闭环管理: 实现故障跟踪和闭环处理。
- 智能优化和维护:
- 环境自适应: 根据温湿度等环境条件自动调整(如加热/冷却/通风/功率控制)。
- 簇级功率优化: 通过BMS通讯识别性能差异,主动调节充放电策略(电流/电压)实现簇间均衡。
- 智能温控: 实时监测电池/PCS温度,通过散热/功率限制防止过热,保证高效安全运行(尤其在极端条件)。
- 远程升级与学习: 支持远程软件更新;通过数据分析持续训练优化模型,提升算法准确性与鲁棒性。
- 人机交互: 提供友好界面显示状态、报警、性能分析,便于远程监控和运维。
智能储能电站层技术要求:
- 基本要求:
- 功能集成: 具备智能监控、智能调度、数字化建模、智能故障诊断功能。
- 智能系统应用: 采用智能电力调度系统、智能EMS、智能电网接入系统进行电站级管理。
- 安全防护: 必须配备完善的保护措施,包括防孤岛、短路、过欠压、温度监控与热管理、绝缘监测、接地故障、电弧检测、电网同步、电磁兼容防护、应急停机等。
- 开放接口: 宜具备开放通信接口,便于与外部EMS、电力市场平台集成,支持数据共享、电力交易、需求响应。
- 智能监控:
- 全方位监控: 在线监控环境、开关柜电气火灾、火灾报警(电池区/变电站)、图像视频声音(电池区/变电站)、避雷器、集电线路、主变压器等。
- 数据服务: 提供快捷的实时/历史数据查询。
- 权限与审计: 多用户分级授权管理,操作日志归档,确保可追溯。
- 数据存储: 按重要性和周期分级存储所有监控数据和资料。
- 运行报告: 自动生成储能单元运行报告,支持趋势分析和故障溯源。
- 系统集成: 具备与EMS、状态监测、音视频等子系统的标准化通信接口。
- 告警管理: 科学分类过滤告警信息,自动报告异常并提供处理建议。
- 消防安全: 满足GB 51048要求,具备多级预警和分级响应机制。
- 智能调度:
- 有功分配: 按电网调度计划,基于PCS状态和出力,以等裕度/等比例等方法科学分配有功功率,保持电网供需平衡。
- 多母线管理: 若并网点涉及多段母线,有功调频系统需能独立接收并调控各母线送出线总有功设定值,确保协调一致。
- 功率变化速率与调频: 有功功率变化速率需符合安全稳定规定;一次调频性能(死区、限幅、调差率、动态性能)必须符合GB/T 40595要求,具体限值由电网调度机构明确。
- 紧急响应: 能快速响应电网下发的紧急切除有功指令。
- 无功与稳定性: 在电网变化时,智能单元能快速响应,调整无功输出、参与频率调节、抑制谐波,满足无功补偿和低电压穿越要求,确保电网稳定。
- 高级响应: 宜基于实时数据和AI对需求侧响应、黑启动、设备安全健康状态实施智能响应。
- 负荷预测: 宜具备短期和长期电网负荷预测能力。
- 数字化建模:
- 模型组成: 由单元电池系统(可等值)、集电线路、升压变、无功补偿装置、厂站控制系统组成。
- 模型要求: 能反映电气特性、电池能量状态(SoX)、充放电特性;满足GB 38755和GB/T 40581规定的各类电力系统仿真分析要求(潮流、电磁暂态、机电暂态、中长期)。
- 建模原则: 根据实际结构搭建;不同规格/拓扑系统宜分别建模;等值建模需考虑汇集线阻抗。
- 参数获取: 优先采用实测参数,否则基于出厂参数、实验曲线或数模混合仿真进行参数辨识。
- 功能模拟: 能模拟启动/复位、有功/无功控制、交流电压控制、高/低电压穿越、脱网稳定运行、一次调频、保护等功能;能反映环境变化、电网故障/扰动时并网点的电气特性。
- 应用价值: 支持运行分析、故障预测反演、电站图形化管理(电气/设备组态图)、智慧运维(物联网实时监控、精准预警)、智能预警(差异化状态显示)。
- 智能故障诊断:
- 范围: 覆盖电池模组、BMS、PCS、汇流箱、EMS、升压变、电缆等关键设备。
- 自动化诊断: 识别系统部件状态(正常/启停/异常),自动生成状态评价报告。
- 数据基础: 集成多源数据(实时运行、环境、设备状态、历史故障)。
- 技术应用: 运用AI构建特征库和诊断模型,实现复杂故障自动识别分析。
- 分级告警: 按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设定多级告警。
- 诊断方法: 综合运用模型法、阈值法、统计法、大数据分析、AI等。
- 根源分析: 能识别故障现象并剖析根本原因。
- 单元协同: 结合单元层自诊断模块分析单元内故障发展过程;进行单元间横向性能比较,分析不一致性和潜在故障风险。
- 知识库: 建立并定时更新故障诊断知识库(案例、方法、经验)。
- 数据安全: 采取加密、访问控制、备份等措施保护诊断数据。
- 培训与支持: 提供培训和支持,提升运维人员技能。
- 持续优化: 定期评估优化系统性能、算法、功能、用户体验。
智能运维管理平台技术要求:
- 基本要求:
- 核心功能: 通过实时监测分析数据,发现异常并提出运维策略;具备智能运维和智能管理功能;汇总分析实时/历史数据,为诊断、调度、碳监测等提供基础。
- 运行监测功能:
- 故障汇总: 从电站角度展示设备故障数量汇总;从设备角度展示不同故障类型数量及健康度。
- 状态扫描: 扫描全网设备,发现汇总低效或故障设备,以图文报告异常/故障类型、数量、位置。
- 实时告警: 以表格展示未恢复告警信息(默认显示未确认告警)。
- 趋势分析: 支持对特定设备指标进行多维度趋势变化对比分析。
- 一致性分析: 显示PCS或汇流箱下模组电压离散率及各等级设备占比。
- 高级分析功能:
- 智能分析能力: 利用大数据、AI、云计算等技术全面分析发电、设备、环境数据,支撑运行优化、设备维护、能源管理。
- 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 分层存储、自动化备份、安全措施确保数据全程可追溯、防篡改;定期校验保证数据可用性、完整性,支持运维优化、故障分析、资产交易、合规审计。
- 智能能源管理: 应用EMS、能源交易平台、能源服务系统等管理能源生产、消耗、交易,提高能效和经济效益。
- 智能安全管理: 应用安全监控、预警、应急系统管理安全监控、预警、应急,提高安全水平和应急能力。
- 智能碳监测: 应用碳监测、评估、治理系统管理碳相关活动,提高碳市场规范性、有效性。
- 智能资产管理: 应用资产登记、评估、处置系统管理资产全生命周期,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 经济性评估: 结合充放电数据、能耗、设备状态、电价、补贴等进行经济性分析,支持投资决策。
- 环境友好性评估: 监测碳排放、噪声、电磁干扰等,结合法规和认证要求进行环境友好性分析。
总结: T/JSREA 4003-2025 是一份全面且前瞻性的技术标准,其核心在于推动大型锂电池储能系统向高度智能化方向发展。它系统性地规定了从底层单元到上层管理平台的架构、功能和性能要求,特别强调自感知、自学习、自诊断三大智能特性,以及数字化建模、预测性维护、主动安全防护、电网友好互动(如调频)、智能运维和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该标准旨在确保储能系统安全、高效、稳定、长寿命运行,并最大化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江苏省乃至全国大型智能储能电站的建设、验收和运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相关推荐
- ZJM-005-3475-2021 高速纺尼龙-6用己内酰胺
- DB23∕T 2700-2020 气象灾害评估 暴雨
- T/CIECCPA 039-2023 垃圾焚烧电力碳足迹量化与评价方法
- T/CESA 1151-2021 智能光伏云平台 系统集成方案
- T/WLJC 52-2017 机床装备企业风险控制指南 业务外包
- T/CI 122-2022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机械制动系统通用技术规范
- T/QGCML 819-2023 轨道交通车辆表面保护聚脲涂层试验方法
- T/QLCY 001-2022 学校食堂大宗食品原料采购 食品安全管理规范
- T∕ZZB 2189-2021 电主轴用电机
- T/ZZB 3599-2023 精矿磁选机用永磁铁氧体磁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