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行业标准 >
团体标准 > T/GRM 105-2024 数字岩芯图像的二值化处理方法
T/GRM 105-2024 数字岩芯图像的二值化处理方法
- 文件大小:1.21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21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数字岩芯图像的二值化处理方法》标准主要内容总结
1. 标准概述
- 标准编号:T/GRM 105-2024
- 归口单位: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
- 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等
- 适用范围:规范数字岩芯CT图像的二值化处理流程、计算方法和准确度要求,适用于岩芯内部结构的数字化分析。
2. 核心术语定义
- 绝对孔隙度:岩石孔隙体积与表面体积的比值。
- 灰度阈值:分割图像像素的亮度临界值,用于区分孔隙与基质。
- 二值化处理:将灰度/彩色图像转换为仅含黑白两色的图像,突出孔隙结构。
- 数字岩芯图像:通过CT或扫描电镜获取的岩芯内部结构数字化表示。
3. 处理流程
- 数据获取:全岩芯CT扫描生成三维数据体。
- 孔隙度标定:
- 结合实测氦气孔隙度(φ)和核磁T2谱分析的孔径分布(f<sub>c</sub>),计算实际孔隙含量φ<sub>c</sub>(公式1)。
- 公式:φ<sub>c</sub> = φ × f<sub>c</sub> × 100%
- 阈值确定:
- 以φ<sub>c</sub>为基准,将灰度值低于阈值的像素标记为孔隙点。
- 对灰度等于阈值的像素,统计其26邻域内的孔隙点数量(见图1),分类后优先将邻域孔隙多的像素归为孔隙(见图2)。
- 随机分割处理:若阈值类别内存在未分割像素(如图3红框),随机选取直至计算孔隙度与实际值一致。
- 结果输出:生成二值化图像,分离基质与孔隙结构(见图3)。
4. 关键技术与创新点
- 动态阈值调整:结合实验数据反向标定阈值,提高孔隙分割精度。
- 邻域统计分类:通过26邻域孔隙点数量细化阈值类别,避免主观设定误差。
- 随机分割补偿:确保计算孔隙度与实测值严格匹配,增强结果可靠性。
5. 引用标准
- NB/T 11044-2022、SY/T 6103-2019、DB13/T 5951-2024等,为孔隙度测量和图像处理提供技术依据。
6. 应用意义
- 为石油、地质勘探领域提供标准化的岩芯孔隙结构分析方法,支撑储层评价和油气开发。
- 首次发布的标准填补了数字岩芯图像处理领域的空白,推动绿色矿山技术发展。
相关资料
上一篇:T/GRM 104-2024 高频岩石物理实验及孔隙结构参数估计方法
下一篇:T/ACEF 216-2025 燃煤锅炉尿素脱硝优化控制系统技术导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