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PBA 006-2025 钢组件免支撑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规程
- 文件大小:32.19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17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以下是河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协会标准《钢组件免支撑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规程》(T/HPBA 006-2025)的核心内容总结:
一、总则
- 目的:规范钢组件免支撑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简称“钢组件框架结构”)的应用,确保安全、先进、经济、可靠。
 - 适用范围:抗震设防烈度≤8度地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钢组件矩形柱框架和异形柱框架结构。
 - 基本原则: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兼顾通用化、模数化和标准化设计。
 
二、术语与符号
- 关键术语:	
- 钢组件:实现梁、柱连接的钢制组件(梁端、节点域、柱侧、柱端钢组件)。
 - 连接类型:		
- A型:梁端钢组件与节点域钢组件栓焊连接(图3.0.5-1)。
 - B型:梁端钢组件与柱侧钢组件栓焊连接(图3.0.5-2)。
 - C型:梁端钢组件与柱侧钢组件螺栓连接+钢筋机械连接(图3.0.5-3)。
 
 - 柱连接方式:螺栓连接、灌浆连接、焊接连接(图7.2.1)。
 
 - 符号说明:涵盖材料性能、几何参数、作用效应及计算系数(如 
f_c、M_u、/gamma_{RE}等)。 
三、基本规定
- 结构设计原则:	
- 连接节点应设置在受力较小部位,保证整体性,预埋件锚固不先于连接件破坏。
 - 梁柱、柱脚、柱间连接必须采用刚性连接。
 
 - 结构布置:	
- 最大适用高度(表5.1.1):矩形柱框架≤60m,异形柱框架≤21m(8度0.30g地区禁用)。
 - 高宽比限值(表5.1.2):矩形柱框架≤4,异形柱框架≤4(6度)。
 - 抗震等级(表5.1.3):按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高度分级(一级~四级)。
 - 单跨框架限制:矩形柱框架高度>24m的丙类建筑禁用,异形柱框架禁用。
 
 - 楼盖与非承重墙:	
- 楼板宜采用叠合板或全预制板,保证水平刚度。
 - 非承重墙宜采用轻质一体化墙体(保温、装饰、管线集成)。
 
 
四、材料要求
-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节点后浇混凝土强度≥预制构件强度。
 - 钢筋:受力筋宜用HRB400/500,抗震构件需满足延性指标(强屈比≥1.25)。
 - 钢材:钢组件宜用Q355B级,质量等级≥B级。
 - 连接材料:	
- 螺栓:性能等级8.8/10.9级。
 - 焊缝:节点域隔板与侧板、柱端钢组件焊接需全熔透一级焊缝。
 - 灌浆料:28d抗压强度≥60MPa,1d≥20MPa。
 
 
五、结构分析与构件设计
- 结构分析:	
- 采用弹性分析方法,楼盖平面内假定刚性(开大洞时考虑变形)。
 - 周期折减系数取0.7~0.9(考虑非承重墙影响)。
 - 位移限值:弹性层间位移角≤1/550,弹塑性≤1/50。
 
 - 预制梁设计:	
- 截面要求:宽度≥200mm,高宽比≤4,净跨高比≥4。
 - 梁端钢组件:		
- 埋入长度 
L_s /geq /max(10d + 30, h_{b0}/2)(图6.2.6)。 - 需验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公式6.2.12)和剪力设计值(公式6.2.13)。
 
 - 埋入长度 
 - 构造措施:箍筋加密区从钢组件端部起算,加强区箍筋间距≤50mm(图6.2.4)。
 
 - 预制柱设计:	
- 截面要求:		
- 矩形柱:截面≥350×350mm,肢厚比≤2。
 - 异形柱:肢厚≥200mm,肢高≥450mm。
 
 - 钢组件构造:		
- 节点域钢组件隔板承载力≥1.1倍梁翼缘承载力(图6.3.6)。
 - 柱端钢组件需通过拉伸试验验证(附录A)。
 
 - 轴压比限值:矩形柱≤0.65(一级),异形柱≤0.50(L形二级)(表6.3.10-6.3.11)。
 
 - 截面要求:		
 
六、连接节点设计
- 梁柱节点:	
- 受剪承载力验算:		
- 接缝粗糙面时,按钢筋摩擦抗剪+钢腹板抗剪计算(公式7.1.6-1~7.1.6-6)。
 - 地震工况需满足强连接弱构件(公式7.1.5-3)。
 
 - 构造细节:		
- A型节点梁端需设盖板(图7.1.9),B/C型节点需验算节点域钢筋承载力(公式6.3.16)。
 
 
 - 受剪承载力验算:		
 - 柱间连接:	
- 螺栓连接:基础预留连接杆与柱端钢组件螺栓连接,灌浆缝宽≥50mm(图7.2.4)。
 - 承载力验算:受剪由摩擦力或抗剪键承担(公式7.2.6),受弯按实配连接杆计算。
 
 - 楼盖节点:	
- 主次梁宜铰接,采用钢牛腿、混凝土挑耳或钢企口(图7.4.1)。
 - 叠合板搁置长度≥50mm,全预制板钢筋需锚入后浇带(图7.4.4)。
 
 
七、制作与施工
- 预制构件制作:	
- 模具精度:长度偏差±3mm(≤6m),表面平整度≤2mm(表8.2.6)。
 - 钢组件安装:螺栓孔中心线偏移≤2mm,抗剪栓钉间距≤200mm(图6.2.5)。
 
 - 安装要求:	
- 吊装:预制柱采用穿心杆吊装(孔径>杆径10mm),预制梁用吊环(禁用钢组件作吊点)。
 - 柱安装顺序:角柱→边柱→中柱,垂直度偏差≤柱高1/1000且≤10mm(表9.3.9)。
 - 灌浆:连接段灌浆料养护≥7d,密实度全数检查。
 
 
八、质量验收
- 子分部工程划分:基础与柱脚、预制柱安装、预制梁安装、楼板安装。
 - 关键验收项:	
- 构件进场:检查钢组件焊缝质量、分体式柱端钢组件拉伸性能(图A.0.1)。
 - 安装验收:螺栓紧固质量、灌浆料强度(28d≥60MPa)、接缝密实度。
 - 尺寸偏差:柱轴线偏移≤5mm,梁顶面高差≤长度1/1000(表9.3.9-9.3.10)。
 
 
九、附录与引用标准
- 附录A:分体式柱端钢组件拉伸试验方法(试件3组,加载至破坏)。
 - 引用标准:包括GB 55001、GB 50010、JGJ 1、GB 50205等46项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总结:本规程系统规定了钢组件免支撑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制作、施工及验收全流程,核心是通过标准化钢组件实现快速免支撑装配,强调节点刚性连接和抗震性能,为装配式建筑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