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T/SZSWA 013-2025 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指南 > 下载地址1
T/SZSWA 013-2025 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指南
- 名 称:T/SZSWA 013-2025 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指南 - 下载地址1
- 类 别:团体标准规范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1]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目录|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以下是《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团体标准: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指南》(T/SZSWA 013-2025)的详细内容总结:
一、范围与框架
- 适用范围:
面向深圳市有需要的家庭(以婚姻、血缘、收养关系为纽带)提供社会工作服务,规范服务伦理、内容、方法、过程、管理及保障。 - 核心目标:
解决家庭问题、改善家庭生活、提升家庭福祉、促进家庭功能。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 引用国家标准(如GB/T 1.1-2020)、民政行业标准(如老年/社区社工服务指南)、深圳地方标准(如伦理指南T/SZSWA 004-2020)等。
三、术语定义
- 家庭:以婚姻、血缘、收养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形式。
- 家庭社会工作服务:运用专业方法协助解决家庭问题、提升家庭功能的服务。
- 家庭社会工作者:持国家社工职业资格证且从事家庭服务的人员。
四、服务伦理与原则
- 通用伦理:
遵循《深圳市社会工作伦理指南》(T/SZSWA 004-2020),包括保护生命、隐私保密、真诚相待等7项原则(附录A)。 - 特定原则:
- 优先保护:优先保障儿童、老人、妇女等弱势成员。
- 情境化:结合家庭发展阶段、成员角色及互动关系。
- 优势与增能:挖掘家庭自我潜能,创造发展机会。
- 性别平等:倡导家庭成员权利平等。
- 遵循家庭发展规律:关注不同生命周期需求。
- 整体性:将家庭视为整体统筹服务。
五、服务内容(8大类)
- 咨询与辅导:
- 生命周期支持(新婚、育儿、空巢等)。
- 特殊家庭支持(单亲、重组、失独、残疾家庭等)。
- 家庭关系促进:
- 夫妻沟通技巧、亲子活动、祖孙关系调解等。
- 家庭教育指导:
- 普法教育、情绪疏导、科学教养课程、行为矫正、资源链接。
- 可申请“家庭教育令”督促监护责任。
- 家庭矛盾调解:
- 婚恋纠纷、财产继承、抚养赡养等法律调解;关系冲突评估。
- 家庭救助:
- 协助申请低保/医疗/住房等政府救助;链接社会资源。
- 家庭暴力干预:
- 儿童优先保护(防身体/精神暴力、性侵、疏忽照顾);
- 维护妇女、老人、残疾人权益;协助报警、申请人身保护令;
- 对施暴者进行普法教育及行为矫治。
- 危机干预:
- 针对自杀、虐待等紧急事件提供心理支持、安全庇护、多部门联动。
- 政策倡导:
- 分析政策漏洞并提出建议;通过案例报告推动政策完善。
六、服务方法
- 通用方法:
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及督导/行政/研究等间接方法。 - 特定方法(11种):
- 家庭会谈(个别/联合/小组会议)、平行小组(家长与子女分组联动)。
- 自然教育(自然场景中促进亲子互动)、阅读指导(科学培养阅读习惯)。
- 游戏疗法(沙盘、绘画等改善沟通)、正面教养(激励式教育)。
- 家庭治疗(附录B含11种理论,如家庭系统/生命周期/抗逆力理论)。
- 抗逆力训练(量表评估家庭优势,增强应对逆境能力)。
七、服务过程(6阶段)
- 接案:
- 识别风险(家暴、精神障碍等),强制报告生命安全威胁。
- 预估:
- 评估危机来源、家庭抗压能力、社会支持网络,慎用量表。
- 计划:
- 明确家庭成员角色分工,制定整合性方案(含危机预案)。
- 介入:
- 调动家庭优势资源,紧急处理自杀/暴力事件,协调多专业介入。
- 评估:
- 综合目标达成度、满意度、家庭改变情况。
- 结案:
- 巩固改变成果,处理离别情绪,定期回访预防危机复发。
八、服务管理
- 质量管理:
- 制定《家庭社会工作服务质量手册》,规范服务流程与记录。
- 督导制度:
- 明确督导资格、职责、流程及评估机制。
- 风险管理:
- 风险预案(如回避/减少/转移/接受策略),应急演练。
- 投诉处置:
- 建立投诉渠道,及时反馈并改进服务。
九、服务保障
- 人员要求:
- 资质:持社工证+大专学历;每5000户配1名社工(深圳标准)。
- 培训:需接受政策法规、家庭理论、实务技巧等培训(附录D)。
- 防护:掌握急救知识;入户需两人同行;遇暴力威胁立即报警。
- 场所要求:
- 无障碍环境(防滑地面、紧急呼叫器)、私密个案室、安全通道。
- 信息化与档案:
- 建立服务数据库;档案分类管理(基本信息、过程记录等)。
十、附录核心内容
- 附录A:社会工作7大通用伦理原则(如最小伤害、生命质量)。
- 附录B:家庭社会工作11项理论基础(如结构式家庭治疗、萨提亚模式)。
- 附录C:服务管理细则(风险预案制定、督导流程)。
- 附录D:培训主题(政策解读、理论方法、实务技巧)。
- 附录E: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规范。
总结
该指南系统构建了深圳家庭社会工作的标准化体系:
- 全周期覆盖:从新婚到孤老阶段,覆盖正常与危机家庭。
- 多维度干预:融合咨询、教育、调解、救助、暴力干预等内容。
- 专业化支撑:整合11种理论方法,细化服务过程管理。
- 强安全保障:突出职业防护与风险管理,强化儿童/妇女优先原则。
- 在地化特色:结合深圳政策(如家庭配比标准),推动服务规范化与科学化。
文件呼应国家“注重家庭建设”战略,旨在通过标准化服务提升家庭福祉,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
相关推荐
- T/ZZB 3150-2023 5G基站信号控制核心器件(环行器、隔离器)用钐钴永磁体
- T/ZZB 3596-2023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系统性能测试台
- T/QGCML 818-2023 轨道交通车辆表面保护聚脲涂层
- T/SXDZ 032-2020 井工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编制细则
- T∕ZAS 4015-2022 幸福乡村建设规范
- T/CSAE 263-2022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控制器 故障注入测试规范
- T/CSRME 012-2021 城市地下空间品质评价标准
- T∕ZZB 2189-2021 电主轴用电机
- T/CCUA 016-2021 超级计算数据中心设计要求
- T∕ZZB 2255-2021 AMT重型商用车离合器总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