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T/NAIA 0386-2025 六盘山区中华蜜蜂人工移虫育王技术规程 > 下载地址1
T/NAIA 0386-2025 六盘山区中华蜜蜂人工移虫育王技术规程
- 名 称:T/NAIA 0386-2025 六盘山区中华蜜蜂人工移虫育王技术规程 - 下载地址1
- 类 别:团体标准规范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1]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目录|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以下是《六盘山区中华蜜蜂人工移虫育王技术规程》(T/NAIA 0386-2025)的主要内容总结,按技术流程分步详细说明:
一、范围与适用性
- 范围:规范六盘山区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人工移虫育王的准备工作、操作步骤、交尾群管理、质量控制等技术要求。
- 适用地区:宁夏六盘山区中华蜜蜂人工育王生产。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 病虫害防控执行《GB/T 19168 蜜蜂病虫害综合防治规范》。
- 饲养管理执行《DB64/T 1938 中华蜜蜂林下饲养技术规程》。
三、核心术语定义
- 人工育王:人工诱导蜂群培育新蜂王的技术。
- 种用群:提供雄蜂、卵或幼虫的蜂群(分父群和母群)。
- 育王群(哺育群):哺育王台幼虫的蜂群。
- 交尾群:供处女王出房、交尾和产卵的蜂群。
四、准备工作
4.1 种用群选择与组织
- 父群(雄蜂来源):
- 选择标准:采集力强、高产蜜、分蜂性弱、抗病力强、性情温顺。
- 管理要点:蜂脾相称(蜂略多于脾),保证蜜粉充足,雄蜂脾周围蜂路放宽至12~15cm。
- 雄蜂培育:移虫前20天培育雄蜂,用雄蜂巢础或组合巢脾(上部工蜂巢础+下部雄蜂巢础),割除非父群雄蜂封盖子。
- 母群(幼虫来源):
- 选择标准:抗病力强、产卵力高、维持强群能力好,蜂王体宽腹大。
- 获取大卵:移虫前8~10天用隔王栅限制蜂王产卵,移虫前4天插入仅含200~300个空巢房的子脾供产卵。
- 管理要点:蜜粉充足、哺育蜂多、保温良好,蜂脾相称。
- 引种范围:同一生态环境(海拔高差≤300m)100km内引入母本。
4.2 设备准备
- 必备工具:育王框、移虫针、熔蜡壶、台基(塑料或蜂蜡)、盛水盆、台基棒(蘸制蜡台基用)。
五、人工移虫育王操作步骤
5.1 小幼虫准备
- 移虫时选用 12~24小时龄 的小幼虫。
5.2 育王群组织
- 移虫前1~2天组织群势≥6框的哺育群,用隔王栅分为 有王区 和 无王区,育王框置于无王区的小幼虫脾之间(见附录A图示)。
- 台基处理:
- 蘸制蜡台基:台基棒浸入75~90℃熔蜡2~3秒,反复2~3次后冷却脱模。
- 台基粘装:台基间隔2~3cm粘于育王框台基条上,底部用竹片加厚。
- 修整:放入哺育群中清理,蜡台基修整2~3小时(台口微收),塑料台基需24小时。
5.3 移虫操作
- 环境要求:
- 室内:温度20~30℃,湿度70~85%。
- 室外:晴暖无风,避免阳光直射。
- 步骤:
- 从母群提取含小幼虫的巢脾,从哺育群提取修整好的育王框。
- 挑选 12~18小时龄、底部王浆充足的小幼虫。
- 移虫针沿巢房壁插入托起幼虫,送入台基中部并轻压推杆(见附录B图示)。
- 确保幼虫浮于王浆表面,保持自然状态。
5.4 移虫后管理
- 奖励饲喂:移虫前2~3天至王台封盖,每日傍晚奖励饲喂;粉源不足时补蛋白质饲料。
- 检查:
- 第2天:检查幼虫接受率(避免震动)。
- 第6天:淘汰歪斜、未封盖的王台。
- 第8天:统计可用王台数,规划交尾群数量。
六、交尾群组织与管理
6.1 交尾群组织
- 群势:2~3框蜂(至少1框以上)。
- 组成:1张粉蜜脾 + 1~2张带幼蜂的封盖子脾。
- 时机:诱入王台前1天午后组织,保持 18~24小时无王期。
6.2 王台诱入
- 时机:蜂王出房前1~2天。
- 方法:割下成熟王台,垂直放入交尾群子脾密集处。
6.3 交尾群管理
- 诱台前1天:检查有无蜂王或王台。
- 诱台后1~2天:检查王台接受情况,处女王质量,及时清除王台壳。
- 出台后5~10天:检查交尾、产卵情况(宜在午后5时进行)。
- 出台后12~13天:剔除未正常产卵蜂王。
- 育王结束后:合并或补强交尾群。
七、质量控制
- 疫病防控:执行GB/T 19168标准。
- 饲养管理:执行DB64/T 1938规程。
- 档案记录(附录C):
- 记录父群/母群编号、移虫日期、王台接受数、封盖日期、分配交尾群数、处女王出房数等。
附录要点
- 附录A:哺育群分区示意图(育王框置于无王区幼虫脾间)。
- 附录B:移虫操作示意图(幼虫托起与放入台基的步骤)。
- 附录C:档案记录表模板(涵盖育王全流程关键参数)。
核心目标:通过标准化流程(种群选育→精准移虫→科学管理),提高中华蜜蜂蜂王质量与交尾成功率,适用于六盘山区生态特点。
相关推荐
- T/QGCML 818-2023 轨道交通车辆表面保护聚脲涂层
- T∕CFA 0202044-2021 熔模铸造用煅烧高岭土砂、粉
- T∕CPMA 016-2020 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基本功能标准
- T/ZBD 100.5-2023 建设工程结算审核作业指引
- T/GWIA 001-2022 定制衣柜人因工效学要求
- T/SXDZ 032-2020 井工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编制细则
- T/QGCML 832-2023 高固体份聚酰亚胺漆
- T/GDPAWS 22-2023 应急救援救助帐篷 框架式帐篷
- T/WZSJD 2308-2024 无卤低烟阻燃交联聚烯烃绝缘电力电缆
- T/ZZB 0125-2016 光学防抖手机摄像模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