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 495-2025 东北地区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 文件大小:333.87 KB
- 标准类型:农牧渔类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5-23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东北地区大豆生产技术规程(NY/T 495-2025)主要内容总结
一、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东四盟市的大豆生产,涵盖品种选择、种植管理、病虫草害防控到收获的全流程技术规范。
二、核心修订内容(与2002版对比)
-
品种选择
- 提高种子发芽率指标(≥90%)和专用品种品质标准:
- 高蛋白品种粗蛋白≥43%,高脂肪品种粗脂肪≥21.5%。
- 删除微肥拌种,新增根瘤菌剂接种技术,强化生物固氮。
- 提高种子发芽率指标(≥90%)和专用品种品质标准:
-
轮作与整地
- 新增玉米茬、小麦茬、马铃薯茬的耕作要求:
- 玉米茬采用秸秆翻埋(深30cm)或碎混;小麦茬翻深25-28cm;马铃薯茬深松30-35cm。
- 规范垄型参数:
- 常规垄(60-70cm)、大垄(110-140cm)、小垄(45cm)、免耕(秸秆覆盖保墒)。
- 新增玉米茬、小麦茬、马铃薯茬的耕作要求:
-
播种技术
- 播期调整:根据地温(5-10cm土层≥8-10℃)分区域细化:
- 辽宁4.20-5.10;吉林中西部4.25-5.10;黑龙江北部5.5-5.20;内蒙古分极早熟至中熟区。
- 种植密度:按区域设定公顷保苗株数(如内蒙古极早熟区33-37.5万株/公顷)。
- 播种方式:
- 常规垄(垄上双行)、大垄(多行宽窄配置)、小垄(双行密植)、免耕(原垄播种)。
- 播期调整:根据地温(5-10cm土层≥8-10℃)分区域细化:
-
施肥管理
- 底肥:推荐有机肥(15t/ha)结合整地施入。
- 种肥:测土配方分层深施(下层5-6cm占1/3,下层10-12cm占2/3),氮磷钾配比优化。
- 追肥:
- 叶面喷施含氨基酸、磷钾及微量元素肥,结合“一喷多促”技术(与杀虫剂混配)。
-
田间管理
- 中耕:复叶期、封垄前分三次作业,垄沟秸秆地块需带护苗器。
- 喷灌:明确分枝期至鼓粒期的喷水量(30-40mm)及雾化标准(水滴1-3.5mm)。
- 除草:苗前封闭(乙草胺等+植物油助剂)与苗后茎叶处理(氟磺胺草醚等)结合。
-
病虫草害防控
- 优先绿色防控:性诱剂、赤眼蜂、杀虫灯等生物物理手段。
- 化学防治规范:
- 蚜虫(啶虫脒)、红蜘蛛(阿维菌素)、食心虫(甲维盐)等药剂选择及喷雾参数(压力、喷嘴类型)。
- 施药器械: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需符合NY/T 3213等标准。
-
收获与质量
- 机械收割:
- 适收期为叶片落净、豆粒归圆,割茬≤6cm,损失率≤3%,破碎率≤3%。
- 禁止人工收获,要求分品种单储单运。
- 机械收割:
-
新增田间档案
- 全过程农事操作记录,确保可追溯性。
三、关键指标与参数
- 种子质量:发芽率≥90%,含水≤13.5%。
- 施肥标准:氮(15-30kg/ha)、磷(46-69kg/ha)、钾(20-30kg/ha)。
- 病虫防治阈值:
- 蚜虫(卷叶率>5%)、食心虫(上年虫食率>5%)、红蜘蛛(卷叶株率>1%)。
- 机械作业参数:
- 喷雾压力(2-5×10^5 Pa)、喷液量(100-200L/ha)、机车速度(6-8km/h)。
四、规范性引用文件
涵盖环境质量(GB 3095、GB 5084)、种子(GB 4404.2)、农药(GB/T 8321)、机械(GB/T 24677.1)等40余项国标和行标,确保技术合规性。
修订意义:通过细化区域化种植参数、强化绿色防控、优化施肥与机械化作业,提升东北大豆生产的标准化、生态化水平,助力产量与品质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