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DIOT 002-2025 物联网单比特探测与抗干扰感知技术要求
- 文件大小:3.62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21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物联网单比特探测与抗干扰感知技术要求》标准内容总结
一、标准概述
T/GDIOT 002-2025《物联网单比特探测与抗干扰感知技术要求》是由广东省物联网协会发布的团体标准,规定了物联网单比特探测与抗干扰感知的基本原理、技术架构、探测算法、抗干扰机制、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该标准适用于在恶劣电磁环境下工作的物联网感知设备的信号检测与干扰抵抗技术实现。
二、标准主要内容
1. 基本模型
标准提出了三种基本实现模型:
-
信号特征感知模型:通过环境感知获取信道干扰谱和噪声特性,进行信号基础波形设计,并通过自适应信号参数调节优化发射波形。该模型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
偏置电压调制模型:将预定义的安全序列编码嵌入到传感器偏置电压中,通过比对接收信号与预期序列的一致性来检测干扰。该模型功能结构如图3所示:
-
混合协同模型:结合信号特征感知与偏置电压调制两种技术,实现多维度的单比特探测与抗干扰能力。
2. 基本功能要求
标准规定了设备应具备的六大基本功能:
-
单比特探测功能:要求毫秒级响应时间的信号异常检测能力,能识别非授权信号与授权信号。
-
抗干扰感知功能:支持快速无间断抗扰(FISA)技术,窄带干扰抑制比应优于20dB。
-
信号处理功能:包括特征提取和干扰识别功能,支持多信道数据融合处理。
-
设备管理功能:支持抗干扰参数配置与调整,具有干扰事件记录与分析功能。
-
安全审计功能:记录认证事件日志,支持物理层特征异常监测。
-
与物联网应用平台通信功能:支持与上层物联网平台的安全交互。
3. 接口与协议要求
-
信号检测接口:要求检测灵敏度不低于-90dBm,单比特误码率(BER)检测精度应优于10^-6。
-
感知设备接口:支持多通道信号采集与分析能力,通信能耗应低于10nJ/bit。
-
抗干扰通信协议:支持SLOT ALOHA与跳频机制相结合的多址接入方式,具备前向纠错编码(FEC)能力。
4. 管理维护要求
标准详细规定了设备的管理维护要求,包括:
- 本地和远程参数配置
- 软件升级机制
- 参数备份与恢复
- 设备重启
- 系统日志记录
- 认证服务器连接参数配置
5. 安全性与可靠性要求
-
安全性要求:
- 感知终端接入安全性
- 单比特探测与抗干扰通信安全
- 设备数据存储的安全性
-
可靠性要求:
- 抗干扰算法冗余设计
- 多信道保护机制(包括两种工作模式,如图5和图6所示)


- 环境自适应能力
三、标准特点
-
技术先进性:提出了单比特级别的探测与抗干扰技术,适用于恶劣电磁环境。
-
全面性:涵盖了从硬件接口到软件协议,从基本功能到管理维护的全方位要求。
-
实用性:针对物联网设备资源受限的特点,提出了轻量级实现方案。
-
安全性:强调物理层安全特性,结合传统网络安全机制,构建多层次防护体系。
-
可靠性:通过冗余设计和多信道保护机制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该标准由深圳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鹏城实验室等单位共同起草,将于2025年6月10日正式实施,为物联网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可靠运行提供了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