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行业标准 > 团体标准 > T/XYTA 0007-2025 排把式炒茶机

T/XYTA 0007-2025 排把式炒茶机

  • 文件大小:4.99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17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ICS 67.140.10
CCS X55
XYTA
信阳市茶产业协会团体标准
T/XYTA 0007—2025
代替T/XYTA 0007-2023
排把式炒茶机
2025 - 02 - 20 发布2025 - 02 - 20 实施
信阳市茶产业协会 发布
T/XYTA 0007—2025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了T/XYTA 0007-2023《排把式炒茶机》,本标准与T/XYTA 0007-2025相比,主要技术差
异如下:
增加了耗气量指标。
删除了排把式炒茶机简称为“排把”。
本文件由信阳市茶产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信阳市茶产业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信阳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支队、河南信茶信水茶
业有限公司、信阳市茶产业协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晓、刘厚红、程婷婷、李朝辉、黄运波、刘国锋、黄运武、刘文新、薛建国、
刘浩。
T/XYTA 0007—2025
1
排把式炒茶机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排把式炒茶机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参数和型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
牌、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排把式炒茶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3768 声学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和声能量级采用反射面上方包络测量面的简易法
GB/T 3785.1 电声学声级计第1部分:规范
GB/T 5226.1 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 9480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使用说明书编写规则
GB 10396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总则
GB/T 13306 标牌
GB/T 22737 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茶
GB/T 23821 机械安全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
JB/T 5673 农林拖拉机及机具涂漆通用技术条件
JB/T 7863 茶叶机械术语
JB/T 8574 农机具产品型号编制规则
3 术语和定义
JB/T 786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排把式炒茶机Brush Arrangement Tea Panning Machine
排把式炒茶机是信阳毛尖茶加工师傅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发明的信阳毛尖茶做形设备,是从熟锅逐代
演化而来。
4 基本参数与型号
4.1 基本参数
4.1.1 排把式炒茶机主参数为炒桶外径,计量单位为cm。
4.1.2 特征代号是指在普通排把基础上增加功能后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如增加程序控制装置,则特征
代号为K。
4.2 主参数标准型谱
排把式炒茶机主参数标准型谱见表1。
表1 排把式炒茶机主参数标准型谱
项目参数值
炒桶外径cm 60 70 80 90 100 120
T/XYTA 0007—2025
2
表1 排把式炒茶机主参数标准型谱(续)
项目参数值
炒桶高度mm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配套功率kW 0.75 0.75 0.75 1.1 1.1 1.1
4.3 型号
4.3.1 排把式炒茶机型号编制应符合JB/T 8574 的规定。
4.3.2 排把式炒茶机型号主要由类别代号、特征代号、结构型式和基本参数四部分组成,表示方法如
下:
6C C G × - ×× ×
4.3.3 型号标记示例:
炒桶外径为45 cm、有程序控制装置、经过一次改进的揉捻机表示为:6CCGK—45A。
5 技术要求
5.1 一般要求
5.1.1 排把式炒茶机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5.1.2 排把式炒茶机配套外购件(如电动机、电器、材料等)应符合相关标准或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并附有制造商提供的产品合格证。
5.1.3 铸件、锻件表面应平整光清,不应有影响排把及零部件强度和外观质量的裂纹、砂眼、气孔等
缺陷。
5.1.4 焊接件焊缝应均匀、牢固,不应有虚焊、漏焊、烧伤、裂纹、夹渣、气孔、焊渣未除等缺陷。
5.1.5 钣金件咬接处应光滑平整、均匀、牢固,不应有裂纹、变形和明显影响外观质量的锤痕等现象。
5.1.6 冲压件应光滑平整,不应有裂纹、起翘、飞边、毛刺和明显拉痕等现象。
5.1.7 容易松脱的零件应有可靠的防松装置。
5.1.8 紧固件、连接件应经防锈处理。
5.2 安全要求
5.2.1 排把式炒茶机应具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其电气安全性能应符合GB/T 5226.1 的要求。用500 V
绝缘电阻表测量,其对地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 MΩ。
5.2.2 对操作及相关人员可能触及的外露旋转、传动部件及高温部位,应设置安全防护装置。防护装
置和安全距离应符合GB/T 23821 的规定。
5.2.3 对可能造成人身伤害但因功能需要存在而又不能防护的危险运动件和高温部位,应在其附近设
置永久性安全标志,安全标志应符合GB 10396 的规定。安全标志上应简要提示危险程度,安全标志应
在使用说明书中重现,且应清晰、易读。
特征代号(“炒”字汉语拼音第1 个字母)
茶叶加工机械(类别代号)
结构型式:锅式炒干机
特征代号
基本参数:炒桶直径,单位为厘米(cm)
产品改进代号
T/XYTA 0007—2025
3
5.2.4 与茶叶直接接触的零部件或涂层材料,不应影响茶叶品质。
5.3 整机性能
5.3.1 排把式炒茶机应能满足制茶工艺要求,保证整形后的茶叶品质符合茶叶标准的规定。
5.3.2 以成条率99%信阳群体种鲜叶的揉捻叶为原料,整形后,毛茶成条率97%作为指标,主要性能指
标应符合表2 的规定。
表2 主要性能指标
序号
项目单位性能指标
1 成形率% ≤97.0
2 碎茶率% ≤5.0
3 生产率kg/h 应符合使用说明书、标牌等明示指标
4 耗电量kW·h/kg ≤0.9
5 耗汽率kg/kg ≤0.75
6 茶叶品质符合茶叶品质要求
注:“耗电量”的“耗电”指以电作为热源整形时的直接电耗;“千瓦小时生产率”的“千瓦小时”是指排把运转作业时
的耗电量。
5.3.3 排把式炒茶机空载噪声应不大于80 dB(A)。
5.3.4 排把式炒茶机平均首次故障前工作时间MTTFF 应不少于250 h。
5.3.5 排把式炒茶机使用有效度应不低于97%。
5.3.6 排把式炒茶机工作时各轴承温升不超过30 K。
5.4 装配质量
5.4.1 所有零部件应经检验合格后(外购、外协件应有合格证),方可进行装配。
5.4.2 装配后排把传动装置工作应稳定可靠,运转部件和调节机构应灵活、平稳,不应存在卡滞、碰
撞等异常现象。
5.4.3 各润滑部位加足润滑油后,不应有油脂渗漏而污染茶叶的现象。
5.5 外观质量
5.5.1 排把式炒茶机外观应整洁、平整、无污损,表面不应有磕碰伤、划痕和毛刺及其他机械损伤等
现象。
5.5.2 表面涂漆质量应符合JB/T 5673 的规定,漆膜厚度应不少于35 μm。
5.5.3 油漆表面应平整、均匀、光滑,不应有漏漆、起皱、流挂、剥落、污渍等缺陷。
5.5.4 漆膜附着力不应低于Ⅱ级。
5.6 使用说明书
使用说明书的编制应符合GB/T 9480的要求,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使用安全注意事项、操纵机构和操作说明;
——主要技术参数;
——机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机器的安装与调试;
——使用方法与操作程序;
——故障分析与排除;
——维护与保养;
——产品三包规定;
——制造厂或供应商的名称、地址、邮编及联系电话。
T/XYTA 0007—2025
4
6 试验方法
6.1 试验准备
6.1.1 试验场地应能满足各试验项目的测定要求。
6.1.2 试验前应测定试验样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并做好记录。
6.1.3 试验前应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样机安装和调试,并进行试运转,确认样机达到正常状态后
方可进行试验。
6.1.4 试验采用的工艺规范应根据信阳毛尖茶初制特点,由试验单位与制造厂协商确定,试验期间不
应随意更改。
6.1.5 试验前采用随机和对角线四分法对试验用原料品质进行取样检验,确认原料达到5.3.2 的要求,
并记录检验结果。
6.1.6 试验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应在检定有效期内,试验前应进行必要的检查校正。
6.2 性能试验
6.2.1 空载试验
负载试验前,应先进行30 min空运转试验,测定样机空载噪声,并做记录。
6.2.2 负载试验
空运转试验结束后,进行负载试验,每台样机试验三次,每次试验时间2 h。上一次试验清理后,
立即进行下一次试验。每次试验应测定试验时间、负载功耗、耗煤(气、电、柴)量,出茶口出茶量等。
6.2.3 茶叶取样
负载试验后的茶叶取样方法:从出茶口接取的茶叶中按多点(不少于8点)随机取样法抽取茶叶样品
约1 kg,并充分混合均匀,用于茶叶品质测定和审评。提取的分析样放在瓶中密封保存。
注1:负载功耗及出茶口出茶量的取样测定,可采用全程取样,也可采取中间取样。
注2:“全程”指试验开始至试验结束全过程;“中间”指试验全过程中的中间试验时间段。
6.2.4 轴承温升测定
第三次试验结束时,用测温仪测量轴承外壳上的温度。试验前与试验结束时的测量温度之差,即为
样机轴承温升。
6.2.5 噪声测定
6.2.5.1 噪声测定按GB/T 3768 的规定进行,测试应使用符合GB/T 3785.1 规定的1 级或2 级声级计。
采用声级计的A 权级网络。
6.2.5.2 排把式炒茶机周围不应放置障碍物,排把式炒茶机与墙壁的距离应大于2 m。将测试仪器置
于水平位置,传声器面向噪声源,传声器距离地面高度为1.5 m,与排把式炒茶机的距离为1 m(按基准
体表面计),用慢档进行测量。每一次测量点数为5 点,即沿排把式炒茶机周围测量表面矩形每一边的
中点(共4 个点)和排把式炒茶机正上方1 m 处的1 个点。取各点噪声平均值为最后测定结果。同时,应
测量背景噪声。
6.2.5.3 当在每个测点上测量A 声级时,若测定值与背景噪声的A 声级之差小于或等于3 dB(A),则
测量结果无效;若相差大于10 dB(A),则背景噪声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若相差在3 dB(A)~10 dB(A),
则应按表3 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每台样机取三次试验测定值中的最大值作为样机噪声测定结果。
表3 噪声修正值
背景噪声与机组噪声的差值ΔLA dB(A) 3<ΔLA≤4 4<ΔLA≤6 6<ΔLA≤9 9<ΔLA≤10
从测量值中应减去KA dB(A) 3 2 1 0.5
6.2.6 茶叶品质测定和审评
6.2.6.1 取样方法
T/XYTA 0007—2025
5
从茶叶样品中按四分法进行取样测定。
6.2.6.2 成形率测定
取整形叶50 g,剔除老梗老叶、杂质,分出应成形而未成条叶,碎茶和成形叶三种分别称重,成形
率按公式(1)计算。
C = Wc
 

相关资料

  • 上一篇:T/XYTA 0005-2025 信阳毛尖茶技术标准体系
  • 下一篇:T/ACEF 216-2025 燃煤锅炉尿素脱硝优化控制系统技术导则
  • 下载说明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收藏本站 | 热门资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