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NY/T 4476-2025 大豆抗疫霉根腐病鉴定技术规程 > 下载地址2

NY/T 4476-2025 大豆抗疫霉根腐病鉴定技术规程

  • 名  称:NY/T 4476-2025 大豆抗疫霉根腐病鉴定技术规程 - 下载地址2
  • 类  别:农牧渔类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2]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目录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资料介绍

大豆抗疫霉根腐病鉴定技术规程(NY/T 4476-2025)主要内容总结

一、标准概述

该标准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起草,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的农业行业标准,规定了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的人工接种鉴定技术规程,适用于大豆品种/种质对疫霉根腐病抗性的鉴定及评价。

二、核心术语定义

  1. 大豆疫霉根腐病​:由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侵染引起的病害,导致根或茎基部腐烂、叶片黄化萎蔫甚至植株死亡。
  2. 抗病性鉴定​:通过技术方法评估大豆对疫霉根腐病的抵抗水平。
  3. 接种体​:用于接种的病原物或其部分。

三、鉴定程序流程

鉴定程序分为四个阶段:

  1. 试验条件及材料准备
  2. 接种
  3. 调查
  4. 抗性评价

 

 

四、关键技术要求

1. 试验条件

  • 环境要求​:在可控温室或大棚中进行
  • 参数控制​:
    • 温度:20℃~30℃(出苗前25-30℃,出苗后20-25℃)
    • 相对湿度:75%~90%
    • 光照度:2000lx~2500lx

2. 菌种管理

  • 来源​:选用代表性菌株,非疫区使用需主管部门许可
  • 保存方法​:
    • 短期(1-2个月):10-17℃冰箱保存于CA培养基
    • 长期:液氮保存

3. 试验材料种植

  • 容器​:无菌土营养钵(直径10-15cm,高10cm)
  • 种植规格​:
    • 每材料15钵(3次重复×5钵)
    • 每钵保苗3株,共45株
  • 对照设置​:以"九农21"作为感病对照

4. 接种技术

  • 接种时期​:真叶完全展开时
  • 接种方法​:下胚轴伤口接种法
    • 在子叶节下方1cm处划1cm长伤口(深度≤茎径1/3)
    • 贴附5mm×5mm菌丝块(CA培养基培养6-7天的菌落前缘)
    • 25℃黑暗保湿48小时

五、调查与评价标准

1. 病情调查

  • 调查时间​:接种后4-6天
  • 计算方法​:
     
    复制
    复制
    P = (n/N) × 100%

    其中P为死亡率,n为死亡株数,N为接种株数

2. 抗性评价

  • 有效性判定​:感病对照死亡率≥70%时鉴定有效
  • 分级标准​:
植株死亡率(P) 抗性评价
0≤P≤30% 抗病(R)
30%<P<70% 中间型(I)
70%≤P≤100% 感病(S)
  • 重复鉴定​:初筛抗病材料需进行3-5次重复鉴定
  • 最终判定​:以最高死亡率结果为准

六、配套附录内容

附录A:病原与症状(资料性)

  • 病原学​:
    • 学名:Phytophthora sojae
    • 形态特征:菌丝无隔多核,孢子囊卵形/倒梨形,无乳突

 

  • 病害症状​:
    • 各生育期均可侵染
    • 典型表现:根茎腐烂、叶片黄化萎蔫、近地面茎部黑褐色病斑
    • 严重时导致植株猝倒死亡

 

 

附录B:培养基配方(规范性)

  • CA培养基​:
    • 胡萝卜200g+蒸馏水500mL榨汁过滤
    • 补足至1000mL,加琼脂20g
    • 121℃灭菌20分钟

附录C:鉴定记录表(规范性)

包含品种编号、重复次数、接种株数、死亡株数、死亡率及抗性评价等字段的标准表格。

七、安全处理要求

  1. 剩余接种体需实验室灭菌处理
  2. 鉴定后植株和营养钵集中焚烧
  3. 栽培基质需160℃干热灭菌

该标准通过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评价体系,为大豆抗疫霉根腐病抗性鉴定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关推荐

收藏本站 | 热门资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