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T/CES 160-2022 数字孪生变电站智能传感器接入技术规范

  • 名  称:T/CES 160-2022 数字孪生变电站智能传感器接入技术规范 - 下载地址2
  • 类  别:团体标准规范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2]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目录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资料介绍

以下是《T/CES 160-2022 数字孪生变电站智能传感器接入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总结,按标准框架分层详述:


​一、范围与总则​

  1. ​适用范围​

    • 规范数字孪生变电站的智能传感接入技术,涵盖系统架构、传感设备、数据传输及数据存储。
    • 适用于变电站设计制造阶段的新型感知技术与运维阶段的电、声、光、化、热等传感器接入。
  2. ​总则要求​

    • ​实时性​​:数据传输需满足毫秒级延迟,确保物理站与数字孪生体动态同步。
    • ​兼容性​​:继承传统数字变电站技术,集成新技术扩展数据范围与采集频度。
    • ​安全可靠​​:不牺牲变电站原有安全性,重要性能指标不低于现有标准。
    • ​冗余配置​​:感知层按间隔配置冗余,平衡功能需求与经济性。
    • ​渐进改造​​:优先改造寿命到期设备,110kV以上站试点验证后推广。

​二、数字孪生变电站系统架构​

  1. ​核心特征​

    • ​全面感知​​:小微智能传感器构建泛在传感网,监测电量与非电量状态。
    • ​实时高效​​:毫秒级延迟支持动态同步。
    • ​高度智能​​:基于数据分析实现预测、运维、决策的自治运行。
    • ​全景呈现​​:3D技术实现设备状态历史/即时信息可视化。
  2. ​五层体系架构​

     

    • ​边缘感知层​​:小微智能传感器+边缘计算模块,支持本地数据处理与区域自治。
    • ​网络层​​:高可靠、低时延通信,支持GOOSE、MMS协议广泛互联。
    • ​平台层​​:云平台+数据中心+技术中台,提供全域数据管理与计算能力。
    • ​应用层​​:基于数字孪生五维模型(物理/虚拟实体、服务、数据、连接),实现运维决策与仿真。

​三、传感设备技术要求​

  1. ​设计与部署​

    • ​小型化与低功耗​​:满足强电磁干扰环境(屏蔽层用高导磁率材料)。
    • ​组网要求​​:丢包率≤1%,支持冗余降低与网络拥塞规避。
    • ​可靠性​​:MTBF > 50,000小时,I/O模件MTBF ≥ 100,000小时,寿命≥10年。
  2. ​智能信息处理​

    • 集成保护、测量、控制功能,满足高可靠与高性能要求。
    • 终端与边缘计算/云平台协同,保障数据完整性、准确性。
  3. ​通信与安全​

    • 实时通信兼容北斗定位功能,统一通信标准确保数据规范。
    • 支持加密、校验、身份认证(认证率≥99%),具备安全路由与入侵检测能力。
  4. ​功能要求​

    • 覆盖变压器、断路器等关键设备的多维度感知(电/声/光/化/热)。
    • 数据采集时延≤ms级,内置自检校验功能。

​四、数据传输技术要求​

  1. ​本地通信网​

    • 采用LoRa、WiFi等无线技术,支持海量节点低功耗接入。
    • ​边缘网关核心功能​​:
      • 多协议适配(HPLC/RS485/Zigbee等)。
      • 业务优先级管理,支持App远程管控与安全芯片嵌入。
  2. ​远程通信网​

    • 融合光纤网、5G等广域网技术。
    • ​平台层能力​​:
      • 百万级设备接入管理,支持模型统一定义与数据标准化。
      • 提供连接管理(双认证)、设备管理(ID生成)、应用管理(App部署)、标识管理(编码解析)。

​五、数据存储技术要求​

  1. ​数据规范化​

    • 统一管理多源异构数据(不同格式、时间尺度),支持云端与边缘协同计算。
  2. ​存储资源配置​

    • 云存储池需满足:
      • SAN网络或分布式文件系统,容量≥20T(虚拟机) + 15T(数据库)。
      • 8GB FC接口,支持故障迁移与数据高安全。
  3. ​数据库管理​

    • ​实时数据库​​:刷新周期满足工程需求,记录设备当前状态。
    • ​历史数据库​​:在线存储≥12个月,支持长期归档(磁带/光盘)。
    • ​功能要求​​:
      • 在线生成/修改数据库,故障自动恢复,支持并发访问与数据一致性。
      • 提供简单、灵活、高速的访问接口(如OLE DB),兼容关系/非关系型数据库。

​六、附录与支撑技术​

  • ​附录A​​:明确数字孪生变电站五层架构(物理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应用层)的交互逻辑。
  • ​关键技术​​:
    • 微机电系统(MEMS)、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数字线程技术。
    • 通信协议:GOOSE(高可靠性信号传输)、MMS(工业设备互操作)。

​总结​​:本标准系统化规范了数字孪生变电站的智能传感接入全链条,从设备选型、数据传输到存储管理,强调实时性、安全性与渐进式改造,为变电站全生命周期智慧运维提供技术框架。

收藏本站 | 热门资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