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T/HBSEA 016-2025 AI端侧设备算力模型适配测试规范 > 下载地址1
T/HBSEA 016-2025 AI端侧设备算力模型适配测试规范
- 名 称:T/HBSEA 016-2025 AI端侧设备算力模型适配测试规范 - 下载地址1
- 类 别:团体标准规范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1]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目录|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AI端侧设备算力模型适配测试规范》主要内容总结
一、标准概述
该标准由湖北省软件企业协会发布(标准号:T/HBSEA 0162025),旨在为AI端侧设备的算力与模型适配性提供科学的评估体系和方法。标准于2025年2月27日发布,次日实施。
二、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AI端侧设备的算力与其可承载的AI模型的适配性测试方法,适用于AI端侧设备算力模型适配性评估。
三、核心术语定义
标准明确了以下关键术语:
- 端侧场景:以数据获取及本地处理为主要特征的场景
- 端侧设备:布置在端侧场景的设备,如摄像头、移动终端、机器人等
- 基准测试:通过科学方法对性能指标进行定量和可对比的测试
- 推理:将训练过的模型应用于无标签样本做出预测的过程
- 批次大小:一个批次中的样本数,在训练和推理期间通常固定
四、测试框架与原则
测试框架
标准提出了完整的测试框架,如图1所示:

测试原则
- 实用性:测试方法应产生积极效果,对实际应用有指导意义
- 公平性:依据明确规则和指标确保比较公正
- 客观性:坚持以客观科学数据为依据
- 可重复性:不同环境下对同一对象测试应得一致结果
五、测试项目与要求
测试项目分类
分为2大类5个子项:
-
基础能力测试:
- 设备基础测试(处理器、RAM等)
- 场景测试(使用场景验证)
- 基本功能测试(通信速率、带宽等)
-
性能测试:
- 训练测试(训练时长、功耗等)
- 推理测试(推理时长、吞吐率等)
测试环境部署
测试环境如图2所示:

六、测试场景与模型
标准详细规定了7类典型测试场景:
- 图像分类:MobileNet、ResNet等模型,使用ImageNet数据集
- 目标检测:Yolo、Faster R-CNN等模型,使用VOC2012/COCO2017数据集
- 超分辨率:VDSR模型,使用VOC2012数据集
- 图像语义分割:Deeplabv3+模型,使用VOC2012/Cityscapes数据集
- 机器翻译:BERT、Transformer等模型,使用Wikipedia/WMT数据集
- 自然语言处理:BERT、GPT等模型,使用GLUE/SQuAD数据集
- 多模态:CLIP、ViLBERT等模型,使用MSCOCO/Flickr30k数据集
七、分级分模型测试
参数量分级
标准将模型分为8个参数量级(表3):
- 第一级(0-2M):适合移动设备、智能摄像头
- 第二级(2-10M):适合移动端应用、智能家居
- ...
- 第八级(5000M+):下一代AI系统、超高精度科学模拟
模型分类
详细分类了CNN和Transformer架构的代表模块(表4):
- CNN:包含普通卷积、残差连接、SE模块等12种模块
- Transformer:包含多头自注意力、窗口自注意力等7种模块
八、测试步骤
基础能力测试
- 设备基础参数测试:验证处理器规格、RAM等
- 设备应用场景测试:验证设备在特定场景下的适用性
- 基础功能测试:测试通信速率、读写速度等
算力测试
- 训练测试:验证设备在执行AI模型训练任务时的性能
- 推理测试:验证设备在不同批次大小下的推理性能
九、附录
包含两个重要表格:
- 表3:模型参数量分级表(8个等级)
- 表4:模型分类表(CNN和Transformer架构的详细模块分类)
该标准为AI端侧设备算力模型适配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测试方法和评估体系,有助于推动AI技术在端侧设备上的应用和发展。
相关推荐
- T∕ZZB 2255-2021 AMT重型商用车离合器总成
- ZJM-005-3475-2021 高速纺尼龙-6用己内酰胺
- T/CPSS 1004-2022 电压暂降敏感用户接入电网风险评估导则
- T/WZSJD 2308-2024 无卤低烟阻燃交联聚烯烃绝缘电力电缆
- T∕CPSS 1003-2019 交流输入电压暂降与短时中断的低压直流型补偿装置技术规范
- T/GWIA 001-2022 定制衣柜人因工效学要求
- T∕CTWPDA 08-2019 木材与木制品供应商管理规范
- T/CIECCPA 039-2023 垃圾焚烧电力碳足迹量化与评价方法
- ZJM-001-4314-2014 汽轮机
- T/CSAE 263-2022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控制器 故障注入测试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