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T/GXDSL 033-2025 智能安防中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标准 > 下载地址1
T/GXDSL 033-2025 智能安防中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标准
- 名 称:T/GXDSL 033-2025 智能安防中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标准 - 下载地址1
- 类 别:团体标准规范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1]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目录|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智能安防中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标准》(T/GXDSL 033-2025)主要内容总结
1. 标准背景与目的
- 背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广泛应用(如公共安全、交通管理、社区监控等),亟需规范图像识别技术的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
- 目的:通过制定统一技术标准,提升智能安防系统的有效性,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保障公共安全。
- 适用范围:适用于安防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技术开发商等应用AI图像识别技术的机构。
2. 核心术语定义
- 智能安防系统:基于AI的安全监控系统,涵盖视频监控、入侵检测、人脸识别等功能。
- AI图像识别技术:通过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算法,自动识别图像/视频中的目标(如人脸、车辆、行为等)。
- 图像识别准确率:正确识别样本占总测试样本的百分比,是核心性能指标。
3. 关键技术要求
(1)图像识别准确率
- 目标检测:准确率≥95%,误报率≤5%。
- 图像分类:准确率≥90%,误报率≤10%。
- 图像分割:准确率≥85%,误报率≤15%。
(2)图像识别速度
- 目标检测:常规场景≥30帧/秒,高密度场景≥15帧/秒;延迟≤100毫秒(关键任务≤80毫秒)。
- 图像分类:≥20帧/秒,延迟≤150毫秒。
- 图像分割:≥15帧/秒,延迟≤200毫秒。
(3)安全性要求
- 数据安全:存储加密(AES-256)、传输加密(TLS 1.2+)。
- 系统安全:需通过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定期漏洞扫描(每年≥2次)。
- 隐私保护:符合GB/T 35273-2020,用户数据未经授权不得泄露。
4. 测试方法与评估
- 测试环境:
- 硬件:高性能服务器(NVIDIA Tesla V100 GPU)、1080P摄像头。
- 软件:Ubuntu 20.04、TensorFlow/PyTorch框架。
- 测试数据集:
- 目标检测:COCO 2017(80类,12万+图像)。
- 图像分类:ImageNet 2012(1000类,128万+图像)。
- 图像分割:Cityscapes(30类城市街景)。
- 评估指标:准确率、速度、安全性,需生成详细报告(含数据、图表、改进建议)。
5. 实施与监督机制
- 实施要求:企业需制定内部规范,用户可依据标准评估系统。
- 监督机制:
- 内部:企业设立监督部门。
- 外部:第三方机构评估并公示结果。
- 持续改进:建立用户反馈机制(24小时响应,72小时解决问题),定期优化技术。
6. 应用场景与案例
- 公共安全:
- 城市监控:识别打架、盗窃等异常行为。
- 交通管理:抓拍闯红灯、逆行等违法。
- 案例:某市部署后年处理5000+异常事件。
- 社区安防:
- 智能门禁、可疑人员识别。
- 案例:某社区半年处理1000+异常事件。
- 商业安防:
- 商场监控、智能门禁。
- 案例:某商场年处理2000+异常事件。
7. 其他关键信息
- 引用标准:GB/T 22239(网络安全)、GB/T 35273(隐私保护)等。
- 起草单位:广西产学研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30余家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
- 首次发布:2025年,填补行业空白。
总结
该标准系统规定了AI图像识别技术在智能安防中的性能(准确率、速度)、安全性(加密、隐私)、测试方法及实施要求,并通过实际案例验证技术效果,为行业提供了可操作的规范化指南。
相关推荐
- T/ZZB 3150-2023 5G基站信号控制核心器件(环行器、隔离器)用钐钴永磁体
- T/CNTAC 205-2024 T/CWTA 3-2024 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毛针织品
- T∕CSTM 00353-2021 化妆品工业用高岭土
- T∕CSRME 016-2021 城市地下空间网络化拓建工程技术规范
- T/QGCML 818-2023 轨道交通车辆表面保护聚脲涂层
- DZ∕T 0217-2020 石油天然气储量估算规范
- T∕CSAE 232-2021 电动汽车碳化硅电机控制器效率测试方法
- T∕ZZB 2255-2021 AMT重型商用车离合器总成
- T/CSRME 018-2021 城市地下空间施工安全自动监控系统技术指南
- T/CNFPIA 4015-2023 人造板企业快速清洁生产审核指南 胶合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