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T/GDAEPI 36-2025 非法开采离子型稀土矿点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 下载地址2
T/GDAEPI 36-2025 非法开采离子型稀土矿点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 名 称:T/GDAEPI 36-2025 非法开采离子型稀土矿点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 下载地址2
- 类 别:团体标准规范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2]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目录|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非法开采离子型稀土矿点生态修复技术规范》(T/GDAEPI 36-2025)的详细内容总结:
一、核心框架与原则
-
适用范围
- 适用于采用原地浸矿工艺非法开采的离子型稀土矿点生态修复。
- 覆盖矿点及开采影响区(因开采导致生态破坏或污染的周边区域)。
-
基本原则
- 生态性:尊重自然演替规律,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
- 科学性:综合评估修复目标、成本、时间及环境影响,科学制定方案。
- 针对性:根据污染性质、程度和生态破坏特征定制修复措施。
- 安全性:防控地质灾害和二次污染,保障施工及环境安全。
-
总体要求
- 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理念,结合南方多雨气候和低丘陵地貌特点。
- 落实“谁破坏谁治理”“谁修复谁受益”责任机制。
- 监测修复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水、气、固废、噪声)。
二、工作程序
- 项目立项:基础调查与问题识别。
- 项目设计:制定修复方案与工程设计。
- 项目施工:实施土壤、废水、植被修复工程。
- 项目验收:环境监理、工程验收及长期跟踪监测。
三、基础调查与问题识别
-
调查内容
- 区域状况:气候、水文、土壤类型、植被、地质构造等。
- 矿点概况:非法开采时间、范围、浸矿剂种类(如硫酸铵)、遗留设施(注液孔、集液沟等)。
- 现状问题:土壤污染(重金属、氨氮)、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程度。
-
调查方法
- 地形测量(1:500–1:1000精度)。
- 水文地质勘探(钻探、物探)。
- 土壤污染检测(参照HJ 25.2/25.3)。
- 无人机航拍:识别注液孔、集液系统及边坡裸露区。
-
问题分级(附录A)
- Ⅰ级(严重):土壤重金属超管制值/地下水Ⅴ类/剧烈水土流失/生态恢复需>5年。
- Ⅱ级(较严重):土壤超筛选值但未超管制值/地下水Ⅳ类/中度水土流失/恢复需3–5年。
- Ⅲ级(较轻):以自然恢复为主。
四、生态修复技术方案
(一)土壤修复:原位淋洗技术
-
适用条件
- 砂质土(沙粒>40%)用清水淋洗;壤土(沙粒10–40%)需添加淋洗剂(如柠檬酸钠、氯化铁)。
- 黏土(沙粒<10%)不适用。
-
操作流程
- 修复遗留设施:清理注液孔/集液沟,修复注液管网(压力0.3–1.5 MPa)。
- 注入淋洗液:连续淋洗5–10个月,单孔日注液量0.5–2.0 m³。
- 废水收集:利用原有导流洞或集液沟(废液回收率80–90%)。
- 后期管护:回填注液孔、封堵导流洞、植被恢复。
(二)废水处理
-
化学沉淀法
- 适用:淋洗废水及地表遗留积水(氨氮超标)。
- 工艺:
- 调节pH至4–5(除铝、铁)→加碳酸氢钠调pH至8–11(沉淀镉、铅)→清水回用。
- 关键:分次加药防pH骤变,去除干扰离子(如硫酸盐)。
-
空气吹脱+MAP脱氨法
- 适用:高浓度氨氮废水。
- 工艺:
- 吹脱塔(pH=11–12)→MAP反应池(加磷酸二氢钠/氯化镁,pH=9.5)→沉淀池(氨氮≤15 mg/L)。
(三)植被修复
-
土壤改良
- 客土覆盖:用于无表土的剥采区,厚度依坡度/降雨量调整。
- 改良剂:
- 酸性土:石灰质材料(pH目标5.5–8.5)。
- 贫瘠土:有机肥/草木灰(有机质≥1%)。
-
植物筛选(附录表4)
- 原则:优选乡土物种(如木荷、狗牙根),规避入侵物种。
- 推荐物种:
- 乔木:木荷、香樟、马尾松(疫区避用)。
- 灌木:紫穗槐、杜鹃。
- 草本:百喜草、紫花苜蓿。
-
种植技术
- 边坡治理:按GB/T 38509规范施工。
- 草木种植:行距25 cm,播种量0.8–1 kg/亩。
- 乔木移植:剪除1/3–1/2枝叶,种植穴比根幅大60–80 cm。
五、二次污染防控
- 水污染
- 硬化导流洞/集液沟防渗,下游1 km设监测井。
- 扬尘
- 覆盖土堆、车辆冲洗、喷雾降尘。
- 固废
- 分类处置(危废委托资质单位)。
- 噪声
- 低噪设备、隔音装置、错峰施工。
六、验收与长期监测
- 环境监理
- 分阶段监督施工合规性及环保措施落实。
- 工程验收标准
- 土壤:重金属/氨氮达GB 15618或背景值。
- 废水:参照GB 3838地表水标准。
- 植被:成活率/覆盖度达TD/T 1070.6要求。
- 跟踪监测
- 土壤:修复后3年内每年1次(重金属、pH)。
- 地下水:丰/枯水期各1次/年(参照GB/T 14848)。
- 植被:连续2年达标后可停止监测。
附录核心内容
- 附录A:生态问题分级标准(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等)。
- 附录B: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按坡度/沟壑密度)。
- 附录C/D:土壤及重金属检测方法(如总氮用HJ 717,镉用GB/T 17141)。
总结:该规范系统覆盖了非法离子型稀土矿点生态修复的全流程,突出“分级治理、循环利用(废水回用)、乡土修复”三大特色,为南方多雨地区稀土矿修复提供标准化技术支持。
相关推荐
- T/LFBXXH 001-2023 保险行业服务规范
- T/QGCML 817-2023 高固体份环氧绝缘漆试验方法
- T/ZDL 022-2023 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10kV及以下电力变压器
- T/CWA 211-2022 水性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 T/GDPAWS 22-2023 应急救援救助帐篷 框架式帐篷
- T∕CSTM 00552-2022 裂化催化剂用高岭土
- T/NAHIEM 101-2023 急诊科建设与设备配置标准
- T/ZSA 148-2023 产品碳足迹评价种类规则 风力发电机组
- T∕CFA 0202044-2021 熔模铸造用煅烧高岭土砂、粉
- T/CNTAC 205-2024 T/CWTA 3-2024 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毛针织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