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T/NAHIEM 142-2025 医院可复用手术器械管理规范 > 下载地址2

T/NAHIEM 142-2025 医院可复用手术器械管理规范

  • 名  称:T/NAHIEM 142-2025 医院可复用手术器械管理规范 - 下载地址2
  • 类  别:团体标准规范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2]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目录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资料介绍

《医院可复用手术器械管理规范》(T/NAHIEM 142-2025) 主要内容的详细总结:

​核心目标:​​ 规范医院内可复用手术器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器械安全、有效、可靠,保障患者安全,防止医院感染。

​适用范围:​​ 各级各类医院的手术部(室)(包括住院、门诊、日间、专科如介入、内镜中心)和消毒供应中心。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核心内容总结:​

  1. ​术语和定义:​

    • 明确定义了关键术语:可复用手术器械、基础手术器械、显微手术器械、专科手术器械、内镜手术器械、外来医疗器械、机器人手术器械、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追溯系统。
    • 特别强调“可复用”需经制造商明确,并经适当清洁消毒灭菌程序后可重复使用。
  2. ​分类:​

    • 根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和临床管理需求,将可复用手术器械分为六类:
      • 基础外科手术器械
      • 显微外科手术器械
      • 专科外科手术器械
      • 内镜手术器械
      • 外来医疗器械(包括租赁器械和外院器械)
      • 机器人手术器械
    • 指出具体器械类别、描述、用途等参考2017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
  3. ​基本要求:​

    • ​管理体系:​​ 医院必须成立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委员会,多部门协作,制定管理制度、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定期自查评估。
    • ​信息档案:​​ 全流程分类建立信息档案。
    • ​包装要求:​​ 根据器械特性(精细度、阻菌率、运输安全)选用灭菌盒、无纺布、纸塑等合适包装材料。
    • ​清点制度:​​ 严格执行手术物品四次清点制度(术前、关腔前、关腔后、缝皮后),建立异物遗留应急流程。
    • ​CSSD 核心规范:​​ 回收、清洗、检查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等环节必须符合WS310.1-.3系列标准。
    • ​特殊器械处理:​
      • 显微器械:避免叠压损坏。
      • 内镜器械(低温灭菌):拆卸至最小单元。
      • 外来器械:遵循WS310.2要求;外院器械必须在合规CSSD处理后方可使用。
      • 机器人器械:记录使用次数。
    • ​特殊感染:​​ 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不明传染病污染器械的处理严格遵循WS/T 367。
    • ​培训要求:​​ 使用前需经专业人员或制造商培训,内容涵盖器械组成、安装使用、再处理、维护保养、保修、说明书等。
  4. ​流程管理:​

    • ​6.1 购置与验收:​
      • ​购置:​​ 科学制定计划,优先适用性,经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讨论(重大事项按“三重一大”流程),编制预算采购计划。采购过程公开公平公正诚信。应急采购按预案执行。
      • ​验收:​​ 医疗器械管理部门负责建立验收制度、全程管理。严格验收程序(合格入库,不合格退换)。验收时需查验并保存供货商及产品资质(注册证、合格证、说明书等)。
    • ​6.2 储存:​
      • 备用器械库房:整洁无污染、防潮、分类存放标识清。
      • 无菌器械储存:严格遵循WS310.1要求(温湿度、货架间距)。
    • ​6.3 新购器械启用:​​ 首次使用前必须进行首次清洗,参照制造商说明或附录A(针对不锈钢材质)。
    • ​6.4 临床使用:​​ 核心围绕手术物品清点制度和防止异物遗留。
      • ​术前:​​ 检查环境、器械包完整性、数目、功能测试(附录B)。三方(医生、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共同原位清点确认并记录。外来器械信息需清晰体现在清点单。
      • ​术中(关腔前/后):​
        • 规范传递(轻拿轻放,锐器无接触传递)。
        • 保持器械清洁(及时擦拭污渍血迹,避免盐水浸泡/擦拭)。
        • 专科/亚专科器械包设置。
        • 显微器械:单独放置防碰撞挤压,用保护套。
        • 内镜/机器人器械:关注螺帽、气孔盖、刀头垫片数目完整性。
        • 添加器械:巡回护士及时记录。
        • 掉落器械:立即寻找并固定位置,纳入交接班。
        • 正确使用:防止超范围使用损坏器械。
        • 异常器械:及时更换。
        • ​关腔前/后清点:​​ 三方共同清点数目和完整性,确认无误方可关腔/缝皮。
      • ​缝合皮肤后:​​ 清点无误后,及时回收锐器防暴露,整理器械并与CSSD交接。
      • ​应急处理(清点不符):​
        • 立即告知医生共同寻找,必要时辅助措施(X线)。
        • 找到后确认完整性并保存。
        • 未找到:报告医生及护士长,X线确认,签字存档,上报不良事件。
      • ​6.4.6 手术室预处理:​
        • 及时进行(术中擦拭,术后清水冲洗/管腔去污)。
        • 不能及时交接需保湿处理。
        • 显微/内镜/机器人器械:专用容器转运防损坏。
        • 软式内镜:遵循WS507。
        • 机器人器械:专人处理。
        • 特殊感染器械:遵循WS310.2。
    • ​6.5 清洗消毒灭菌:​​ 总体遵循WS310.1-.3,但补充了重点要求:
      • ​6.5.1 预处理:​​ 常规器械及时处理;特殊感染器械遵循“先消毒,后清洗”。
      • ​专科器械特殊要求:​
        • ​眼科器械:​​ 优选不含表活的清洗剂;优选机械清洗(专用架/程序);手工清洗彻底漂洗;宜定期超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管腔不用下排气);禁用化学浸泡灭菌;包装选无纤维絮材料。
        • ​显微器械:​​ 单独容器回收,专用篮筐/固定盒保护;手工清洗动作柔和软毛刷,宜定期超声;机械清洗专用架程序,纯化水终末漂洗;急用首选压力蒸汽快速灭菌;遵循制造商说明。
        • ​内镜器械:​
          • 软式内镜:严格遵循WS507。
          • 硬式/半硬式:清洗参照制造商说明;手工清洗需拆卸最小化,超声清洗(浸没酶液),管腔刷洗,蒸馏水/纯水漂洗,气体干燥;光学镜头专用盒保护,禁超声,手工清洗;清洗前必须测漏(WS507流程);灭菌方法参考说明书。
        • ​机器人器械:​​ 专人操作;专用盒转运防损坏;手工清洗按流程(管腔分主/次孔冲洗,超声≤15min),中性/弱碱性酶液;机械清洗用专用架/程序;干燥按说明或气体干燥;检查完好性(镜身、视野、功能、角度)并记录次数;灭菌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专用灭菌盒装载防损坏,重量符合WS310。
      • ​6.5.4 监测:​​ 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严格遵循WS310.3。
    • ​6.6 维护保养:​
      • 定期由CSSD联合手术室进行功能检测(附录B:切割、弹性、夹持性能)和维护保养。
      • 参照制造商说明,对铰接处/摩擦处使用专用润滑剂手工润滑。
      • 维修提示不可用器械报废。
    • ​6.7 报废:​​ 建立报废制度与流程,由专业人员评估后集中销毁,更新资产记录。
    • ​6.8 信息化建设与智能管理:​
      • 建立基于物联网和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的全生命周期追溯系统(条形码/二维码/RFID)。
      • ​设备科:​​ 负责购置、验收、维护、报废信息闭环。
      • ​CSSD:​​ 信息化追溯符合T/WSJD 39-2023,涵盖人员、物资、流程、质量、财务;监测记录符合WS310.3。
      • ​手术室:​
        • 在CSSD基础上延伸信息模块(人员、操作、电子档案、入库/出库/盘库、使用、核查、交接、成本效益)。
        • 建立器械包数据库(基础、专科、显微、内镜、机器人名称规格数量清单),外来器械参照规范。
        • 无菌器械管理:批量入库、分类识别、分室储存、效期预警、在线查询、一键查库、使用提示、电子清点单。
      • ​智能管理应用:​
        • 应用物联网/AI技术扫描识别记录器械完整性形态。
        • 应用RFID快速获取器械包内数目,支持远程监控和移动操作,实现全流程可视化管理。
        • 智能识别器械质量安全,术中智能提示数目/完整性异常(如缺失部位、类别),防异物遗留。
        • 应用RFID实现UDI识别,提供质量安全和成本效益分析数据。
  5. ​质量管理:​

    • 分为手术室和CSSD两部分进行质量监测。
    • ​手术室质量指标 (附录C):​​ 关注术前准备、术中安全和术后处理。
      • 灭菌合格率
      • 器械数目一致率
      • 器械质量检查合格率
      • 手术异物遗留发生率
      • 手术物品清点正确率
      • 术后处理正确率
    • ​CSSD质量指标 (附录D):​​ 关注处理流程各环节的规范性和效果。
      • ​回收环节:​​ 规范转运执行率、回收清点正确率、分类处置正确率
      • ​清洗环节:​​ 预处理正确率、手工清洗正确率、机械清洗正确率、定量检查合格率
      • ​灭菌环节 (按灭菌方法分):​​ 物理监测合格率、生物监测合格率(涵盖高温高压、过氧化氢等离子、环氧乙烷、甲醛蒸汽灭菌方法)
  6. ​附录 (提供具体操作方法和质量控制依据):​

    • ​附录A (资料性):​​ 新购置不锈钢手术器械首次处理方法(除油剂/碱性清洗剂浸泡、洗涤、漂洗)。
    • ​附录B (资料性):​​ 可复用手术器械功能检查方法(详述剪类、咬骨钳类、血管钳、持针钳等器械的切割性能、弹性性能、夹持性能的具体测试方法和标准)。
    • ​附录C (资料性):​​ 手术器械临床使用质量控制指标与评价方法(列出手术室相关指标的定义、计算公式和评价方法)。
    • ​附录D (资料性):​​ 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控制指标与评价方法(列出CSSD各环节相关指标的定义、计算公式和评价方法)。

​关键要点提炼:​

  • ​全生命周期管理:​​ 覆盖购置、验收、储存、启用、使用、回收、预处理、清洗、消毒、灭菌、检查包装、储存、发放、维护保养、报废全流程。
  • ​分类精细化管理:​​ 对六类器械提出针对性要求(尤其显微、内镜、机器人、外来器械)。
  • ​安全核心:​​ 严格执行四次清点制度,建立异物遗留应急流程。
  • ​感控基石:​​ 清洗消毒灭菌严格遵循WS310系列标准并补充专科细节,特殊感染器械特殊处理。
  • ​质量导向:​​ 建立手术室和CSSD两套关键绩效指标(KPI)体系进行量化评价。
  • ​信息化赋能:​​ 强调基于UDI和物联网技术(RFID/AI)实现智能化、可视化、可追溯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 ​多方协作:​​ 医院管理层(委员会)、设备科、手术室、CSSD、临床科室各司其职,协同保障。

这份规范为我国医院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可复用手术器械管理体系提供了详细的技术指导和操作标准。

收藏本站 | 热门资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