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T/QWJX 1-2025 姜黄种植技术规程 > 下载地址1
T/QWJX 1-2025 姜黄种植技术规程
- 名 称:T/QWJX 1-2025 姜黄种植技术规程 - 下载地址1
- 类 别:团体标准规范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1]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目录|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以下是《T/QWJX 1-2025 姜黄种植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总结:
一、适用范围
- 适用于四川省犍为县及生态条件相似区域的姜黄(Curcuma longa L.)种植生产。
- 明确“犍为姜黄”为当地道地品种,以根茎和黄丝郁金(块根)为产物。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 关键标准包括:
- 环境标准:NY/T 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GB 15618(土壤质量)
- 投入品标准:NY/T 394(肥料)、NY/T 393(农药)、GB 5084(灌溉水质)
三、核心术语定义
- 种姜:选择健壮侧根茎(子姜)或二母姜作种源。
- 黄丝郁金:姜黄附产物,为白色/灰白色纺锤形块根。
- 母姜:主根茎(老姜);子姜:主根茎上的指状侧根茎。
四、种植地要求
- 环境条件:
- 海拔300–800m,无霜期≥300天,年光照≥900小时。
- 1年内未种姜黄,坡度≤20°,远离污染源。
- 土壤要求:
- pH 6.0–7.5,土层厚度≥40cm,有机质丰富。
- 整地操作:
- 种植前25–30天深翻25–30cm,清除杂物。
- 基肥:商品有机肥500kg/667m² + 菜籽饼肥100–150kg/667m²。
- 起垄规格:
- 种植前5–7天按地块开沟起垄。
五、种姜处理
- 选种标准:饱满、无病虫害、无损伤的二母姜/子姜。
- 消毒处理:50%多菌灵500倍液或高锰酸钾1000倍液浸种10–15分钟,晾干备用。
六、栽种技术
- 种植时间:2月上旬–4月底(最佳为3月上旬–4月底)。
- 种植模式:
- 带状复合轮作(4m带幅):
- 150cm姜黄厢 + 150cm粮油作物(玉米/大豆/油菜/菜),轮作模式示例:
- 姜黄→春玉米+夏玉米+冬菜
- 油菜(套种姜黄)→夏玉米+秋菜
- 姜黄→夏玉米+秋大豆+冬菜
- 密度:行距40–50cm × 窝距30–35cm(品字形排列),2220–2380窝/667m²。
- 150cm姜黄厢 + 150cm粮油作物(玉米/大豆/油菜/菜),轮作模式示例:
- 净作模式(小型地块):
- 厢宽100–200cm,厢边种1行玉米,姜黄行窝距40cm×30cm。
- 带状复合轮作(4m带幅):
- 栽种方法:
- 窝深10–12cm,芽朝上轻压,覆细土避免伤芽。
七、田间管理
- 中耕除草:
- 出苗3–4叶时浅耕除草,5月、7月各除草1次,禁用化学除草剂。
- 水肥管理:
- 提苗肥(3–5叶期):尿素8–10kg/667m² + 腐熟农家肥/沼液1000kg。
- 壮姜肥(7月底):农家肥1000kg/667m²,补氮肥+喷施磷酸二氢钾。
- 灌溉:旱季补水(符合GB 5084),雨季排水防涝。
- 病虫害防治:
- 原则:农业/物理/生物防治为主,药剂需符合NY/T 393(绿色农药标准)。
八、采收与处理
- 采收期:植株枯黄后(1月中旬–次年3月底)。
- 方法:
- 晴天土壤微湿时采挖,避免损伤根茎及黄丝郁金。
- 初加工:
- 晾干表面水分,清除泥土残根,将姜黄根茎与黄丝郁金分堆装运。
关键特点总结
- 绿色生产导向:全程遵循绿色食品标准(环境、肥料、农药、灌溉)。
- 高效复合种植:创新“姜黄+粮油”带状轮作模式,提升土地利用率。
- 精细化操作:从选种消毒到品字形栽种,注重细节控制。
- 附产物利用:明确黄丝郁金为重要经济副产品。
此规程系统覆盖了姜黄种植全链条技术要点,兼具科学性和实操性,适用于川南丘陵生态区规模化生产。
相关推荐
- T/CSRME 018-2021 城市地下空间施工安全自动监控系统技术指南
- T/ZZB 3596-2023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系统性能测试台
- T/CSRME 012-2021 城市地下空间品质评价标准
- T/CNFPIA 4015-2023 人造板企业快速清洁生产审核指南 胶合板
- T/ZZB 0125-2016 光学防抖手机摄像模块
- T/WZSJD 2308-2024 无卤低烟阻燃交联聚烯烃绝缘电力电缆
- T/QGCML 832-2023 高固体份聚酰亚胺漆
- T∕CSAE 232-2021 电动汽车碳化硅电机控制器效率测试方法
- T∕CSTM 00552-2022 裂化催化剂用高岭土
- T∕CFA 0202044-2021 熔模铸造用煅烧高岭土砂、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