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T/ZLX 081-2024 绿色食品 稻虾米生产技术规程 > 下载地址1

T/ZLX 081-2024 绿色食品 稻虾米生产技术规程

  • 名  称:T/ZLX 081-2024 绿色食品 稻虾米生产技术规程 - 下载地址1
  • 类  别:食品团体标准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1]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目录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资料介绍

ICS 65.150
CCS B 52
浙江省绿色农产品协会团体标准
T /ZLX 081—2024
绿色食品稻虾米生产技术规程
Green food-Code of practice for production of rice from integratedcultivation of rice and crayfish
2024-12-23 发布2024-12-30 实施
浙江省绿色农产品协会发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浙江省绿色优质农产品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州市吴兴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
研究所、浙江省农产品绿色发展中心、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湖州维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州湖星
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州振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浙江卉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金检生、张小琴、陈丽萍、杨丽丽、杨晨、陆鸿英、孙彩霞、刘玉红、王意敏、
罗浩威、张莉华、陈志强、郑云宇。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T/ZLX 081—2024
1
绿色食品稻虾米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绿色食品稻虾米生产的环境要求、田间工程、水稻种植、克氏原螯虾养殖、红螯
螯虾养殖、稻虾米加工和质量要求、废弃物处理、档案管理和质量追溯。
本文件适用于水稻与克氏原螯虾轮作、水稻与红螯螯虾共生等种养模式绿色食品稻虾米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T 42546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再生利用
LS/T 1231 稻米加工技术规程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 419 绿色食品稻米
NY/T 4127 克氏原螯虾配合饲料
SC/T 1135.4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第4部分:稻虾(克氏原螯虾)
SC/T 9101 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DB33/T 2538 红螯螯虾养殖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稻虾米rice from integrated cultivation of rice and crayfish
通过对稻田工程化改造,采取水稻与克氏原螯虾轮作、水稻与红螯螯虾共生等综合种养模式生
产的大米。
4 环境要求
4.1 场地环境
执行NY/T 391 的规定。
4.2 场地选择
选择交通便利、排灌方便、田面平整、保水性能好、阳光充足的田块。土质以壤土或粘壤土为
宜。单个种养田块面积以5 亩~20 亩为宜。
注:1亩≈666.7 ㎡
5 田间工程
T/ZLX 081—2024
2
5.1 田沟
稻田四周开挖环型、“U”型或“L”型田沟,沟深1.0 m~1.2 m,沟宽3.0 m~4.0 m。田沟面
积不超过稻田总面积的10%。
5.2 田埂
利用开挖的田土,加高加宽田埂,逐层打紧夯实。埂高0.8 m~1.0 m,埂底宽5.0 m~6.0 m,
顶部宽2.0 m~3.0 m。
5.3 进排水
在稻田对角方向设置进水管和排水管。进水口建在田埂上,排水口建在田沟最低处,进水口用
60 目的长网袋过滤进水,排水口的防逃网应为20 目的网片。
5.4 增氧设施
按每亩0.75 KW~1 KW配备渔用增氧设施。
5.5 防逃设施
用水泥瓦或塑料盖板沿田埂四周围成封闭防逃墙,防逃墙埋入地下10 cm~20 cm,高出地面40
cm~50 cm,四周转弯处呈弧形。
5.6 稻田机械通道
在稻虾综合种养田边或角、交通方便处留稻田耕作、收割机械通道。
6 水稻种植
6.1 品种选择
应选择通过国家审定覆盖浙江稻区、浙江省审定或浙江省引种备案的分蘖中等、株型紧凑、茎
秆粗壮、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
6.2 田块整理
移栽前整理田块,耕层深度20 cm 以上,要求田面整理平整、泥土松软。
6.3 秧苗栽插
机械插秧播种期以5 月15 日~20 日为宜,旱育秧播种期以5 月10 日~15 日为宜。移栽期以6
月1 日~10 日为宜,机械插秧株距宜为14.6 cm×30.0 cm~18.0 cm×25.0 cm;人工插秧时宜采用
宽行窄株移栽,行距26 cm,株距17 cm。
6.4 肥料管理
施足基肥,适当追肥,以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为主。化学纯氮10 kg/亩~12 kg/亩,其中基肥
占70%~80%,追肥占20%~30%。在旋地前,一次性施入基肥,满足水稻正常生长对肥力的需求。
插秧后根据稻秧生长情况,追肥在分蘖期和孕穗期施用。肥料使用符合NY/T 394 的规定。不应使用
对克氏原螯虾和红螯螯虾有害的氨水和碳酸氢铵等化肥。
6.5 水位管理
插秧期间保持田面水位3 cm~5 cm,分蘖期间保持水位5 cm~10 cm,分蘖结束后,保持水位
10 cm~20 cm。
6.6 病虫害防治
6.6.1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有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等;主要虫害有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
T/ZLX 081—2024
3
6.6.2 防治原则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以绿色防控为主,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
治,必要时辅以化学防治。
6.6.3 防治措施
6.6.3.1 农业防治
6.6.3.1.1 加强苗期管理,培育健壮秧苗。
6.6.3.1.2 科学管理水肥,提高水稻抗病虫能力。
6.6.3.1.3 紫云英或苕子等冬绿肥作物,与水稻轮作,增加水稻对土壤氮肥和磷肥的利用率。
6.6.3.1.4 在田埂保留禾本科杂草植物;在田边种植芝麻、波斯菊和硫华菊等蜜源植物;在田边种
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
6.6.3.1.5 合理采用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6.6.3.2 物理防治
6.6.3.2.1 在稻飞虱、二化螟等成虫发生高峰期间,每15 亩~30 亩安装1 台频振式杀虫灯,并设
置天黑后至凌晨1 点间开灯诱杀。
6.6.3.2.2 稻纵卷叶螟采取双性引诱剂。
6.6.3.2.3 水稻潜叶蝇等害虫采取糖醋液诱杀。糖醋液配方:5%米醋+5%红糖+1%香精+0.01%甲
维盐。
6.6.3.3 生物防治
6.6.3.3.1 在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蛾始盛期释放卵寄生蜂,每代放蜂2 次~3 次,间隔3 d~5 d,
每次放蜂10000 头/亩。均匀放置5 个/亩~8 个/亩,放蜂高度以分蘖期蜂卡高于植株顶端5 cm~20
cm、穗期低于植株顶端5 cm~10 cm 为宜。
6.6.3.3.2 使用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井冈霉素等生物源农药防治水稻病害。
6.6.3.4 化学防治
6.6.3.4.1 根据当地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病虫害防治选
择在水稻上登记的农药,按照NY/T 393 的规定执行,且不得使用含有虾敏感药物成分的农药。水稻
主要病虫害防治及推荐药剂表见附录A。
6.6.3.4.2 施药应避开虾脱壳期,用药后发现有大量虾上浮靠边、离水爬上边坡等不良反应时,应
立即采取增氧、解毒、排换水等措施缓解药害。
6.6.3.5 智慧植保
6.6.3.5.1 利用图像识别、传感器等技术,对水稻病虫害进行自动识别和实时监测,及时获取病虫
害发生情况。
6.6.3.5.2 基于收集的数据和模型,对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预测和预警。
6.6.3.5.3 利用无人机、机器人等智能设备,根据病虫害的分布和严重程度,进行精准施用对虾无
害的农药。
6.7 收割
稻谷成熟度达到85%以上及时机械收割。
7 克氏原螯虾养殖
7.1 水草种植
稻虾轮作田块,12 月至次年2 月在稻田进行水草栽培,宜选择伊乐藻和/或水花生为主的水草,
行距6 m~8 m,株距4 m,为克氏原螯虾提供植物性饵料。水草栽培面积占田块面积的40%~50%。
T/ZLX 081—2024
4
7.2 放养前准备
放苗前7 d~15 d 消毒,将田间的浮土清除。生石灰75 kg/亩~100 kg/亩兑水化浆后均匀泼
洒于田内,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野杂鱼、寄生虫(卵)等有害生物。
7.3 虾苗投放
虾苗应从有资质的苗种场采购或自己培育,外购苗种应经检验检疫合格,且运输时间不超过1.5
h。3月初投放虾苗,规格100尾/kg~200尾/kg,投放密度为5000尾/亩~8000尾/亩。
7.4 饲料投喂
选择粗蛋白30%~36%的克氏原螯虾专用配合饲料,粒径1 mm~5 mm,质量应符合GB 13078和
NY/T 4127的规定。日投饲两次,日投饲总量为虾体重量的1%~3%,根据天气和摄食情况适时调整。
在早上和傍晚进行投喂,其中傍晚投喂量占60%~70%,早上投喂量占30%~40%。全田均匀投喂,
深水处适当增加投喂量。
7.5 水质调控
4月开始,克氏原螯虾摄食增加后,应每10 d左右施用一次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等微生物
制剂调水,调节水体透明度20 cm~30 cm。采用遮光法控制青苔,每亩使用腐植酸钠3 kg~5 kg,
化水后泼于青苔集中的区域。适时开机增氧,保持水体溶解氧4 mg/L以上。
7.6 水位调控
3月~5月,根据水质、天气和虾的活动情况,适时加注新水。养殖期间以注水为主,逐渐加高
水位至田面水深50 cm。
7.7 病害防治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防治方法按照SC/T 1135.4的规定执行。
7.8 捕捞
采用地笼网捕捞。根据捕捞规格要求,换用不同网目的地笼。根据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捕捞销
售。应在水稻插秧前捕捞完毕。
8 红螯螯虾养殖
8.1 虾苗投放
选择规格一致、附肢齐全、无寄生虫、活动能力强的虾苗,外购苗种应附产地检疫证。6 月中
下旬投放虾苗,苗长0.7 cm/尾~0.8 cm/尾,投放密度为2000 尾/亩~2500 尾/亩;苗长1.0 cm/
尾~1.2 cm/尾,投放密度为1500 尾/亩~2000 尾/亩;2.0 cm/尾以上,投放密度为1000 尾/亩~
1500 尾/亩。
8.2 饲料投喂
宜选择添加了3%贝壳粉的粗蛋白含量为40%左右的虾料。投饲时间以早晨和傍晚为主,每日
不少于2 次,温度过高或剧烈变化时少投,每天的投饵量应以投饵2 小时后吃完不留残饵为准。发
现大量蜕壳后要增加投喂量。饲料应符合GB 13078 的规定。
8.3 水质调控
每半月左右稻田泼洒一次生石灰,用量为10 kg/亩~15 kg/亩,用于调节水质及补充水质中的钙
质。适时开机增氧,保持水体溶解氧4 mg/L以上。
8.4 水位调控
按照SC/T 1135.4相关规定执行。
T/ZLX 081—2024
5
8.5 病害防治
红螯螯虾常见病害有黑鳃病、纤毛虫病和细菌性烂鳃病。防治方法按照DB33/T 2538的规定执行。
8.6 捕捞
8月初开始,根据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捕捞销售。采用开口较大的地笼网,及小型底拖网在环沟
内捕捞。10月初捕捞结束。
9 稻虾米加工和质量要求
加工技术及方法执行LS/T 1231的要求。质量执行NY/T 419的要求。
10 废弃物处理
10.1 养殖尾水
养殖尾水不应直排。处理后的尾水排放应执行SC/T 9101的要求。
10.2 秸秆
不应露天焚烧秸秆,根据要求因地制宜处理秸秆。
10.3 加工副产品
碎米、米糠、稻壳等副产品,按照GB/T 42546 的规定进行资源化利用。
10.4 其他废弃物
设立废弃物存放区,对不同类型的废弃物分类存放、及时回收、规范处置。使用过的地膜、基
质、剩余农药、过期药物、过期肥料、包装容器等,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11 档案管理
相关生产记录应至少保存3 年。投入品及生产管理记录表见附录B。
12 质量追溯
根据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的要求,录入并上传虾、稻虾米生产过程相关信息。
加施“浙农码”追溯标识,实现生产全程可追溯。
13 生产模式图
稻虾米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见附录C。
T/ZLX 081—2024
6
附录A
(资料性)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及推荐药剂表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及推荐药剂表见表A.1。
表A.1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及推荐药剂表
病虫害
名称
防治指标农药名称剂型及含量
每次制剂
施用量(亩)
每季作物最
多使用次数
安全间隔期
(d)
稻瘟病
叶瘟:每亩稻田出现
5 个以上发病中心,
或病株率达3%的
田块,或有急性病斑
出现时;
穗颈瘟:在破口初期
预防。
春雷霉素2%水剂100 mL~150 mL 3 21
甲基硫菌灵50%悬浮剂100 mL~150 mL 3 30
多菌灵25%可湿性粉剂200 g 3 30
三乙膦酸铝40%可湿性粉剂235 g~270 g 3 21
水稻纹
枯病
圆秆后孕穗前,病丛
率20%~30%时施
第一次药,隔12d~
15d 施第二次药;天
旱时病丛率40%~
50%时施药
氟环唑50%悬浮剂11.2 mL~15 mL 2 30
多抗霉素1.5%水剂100 mL~125 mL 2 21
丙环唑40%水乳剂15 mL~20 mL 2 45
噻呋酰胺240g/L 悬浮剂15 mL~22 mL 2 35
二化螟螟卵孵化高峰期
氯虫苯甲酰胺70%水分散粒剂2 g~3 g 2 21
甲氧虫酰肼24%悬浮剂19.4 mL~27.8 mL 1 45
甲氨基阿维菌
素苯甲酸盐
1%乳油75 mL~100 mL 2 21
多杀霉素2%微乳剂150 mL~200 mL 2 14
稻纵卷
叶螟
100 丛水稻有卵20
粒以上,或100 丛水
稻有初卷小虫苞15
个~20 个时,或水
稻分蘖期100 丛有
虫40 头,穗期100
丛有虫20 头;
1、2 龄幼虫占幼虫
总数的70 % 左右
时。
甲氨基阿维菌
素苯甲酸盐
5%水分散粒剂12 g~15 g 2 21
辛硫磷40%乳油100 mL~150 mL 2 15
茚虫威15%悬浮剂15 mL~20 mL 1 21
稻飞虱
秧田期:30 头/m2~
40 头/m2;
分蘖期:1000 头/百
丛;
孕穗至灌浆期:1000
头/百丛~1500 头/
百丛。
噻嗪酮25%可湿性粉剂20 g~30 g 1 7
吡虫啉5%乳油30 mL~40 mL 1 20
吡蚜酮25%可湿性粉剂16 g~20 g 2 14
T/ZLX 081—2024
7
附录B
(资料性)
投入品及生产管理记录表
投入品及生产管理记录表见表B.1。
表B.1 投入品及生产管理记录表
基地名称
田块单元编种养品种
面积(亩) 水位(cm) 田面: 田沟:
投入品类别水温(℃) 田面: 田沟:
生产情况记录
管理操作记录
投入品信息(批号)
生产厂家
操作时间用量
操作管理人处理效果
规定休药期(d) 最后一次用药时间
备注
T/ZLX 081—2024
8
附录C
(资料性)
稻虾米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
稻虾米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见图C.1。
图C.1 稻虾米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
收藏本站 | 热门资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