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DCSA 026-2025 政务区块链服务平台 技术架构与功能设计规范
- 文件大小:3.36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21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政务区块链服务平台技术架构与功能设计规范》(T/GDCSA 026-2025)主要内容总结
1. 文件概述
- 标准名称:政务区块链服务平台技术架构与功能设计规范
- 发布单位:广东省网络空间安全协会
- 实施日期:2025年6月10日
- 适用范围:政务区块链服务平台的规划、设计、建设及管理。
- 起草单位:数字广东网络建设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共同制定。
2. 核心内容框架
文件分为七章及附录,主要内容如下:
(1)总体要求
- 通用性:
- 支持多区块链底层技术、多数据格式、跨链互操作。
- 提供通用接口,适配不同政务场景。
- 可扩展性:
- 模块化设计,支持横向(增加节点)和纵向(硬件升级)扩展。
- 支持智能合约升级和插件化开发。
- 安全性:
- 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细粒度访问控制、安全审计。
- 可靠性:
- 硬件冗余、网络容错、数据备份与恢复。
(2)技术架构
采用五层分层设计:
- 数据层:确保数据透明、可追溯存储。
- 网络层:构建分布式网络,保障数据不可篡改传输。
- 共识层:通过共识算法(如PBFT)确保节点一致性。
- 合约层:实现政务流程自动化(如智能合约)。
- 应用层:封装底层技术,提供政务服务接口。
(3)功能要求
- 数字身份管理:去中心化身份体系,支持注册、认证、权限控制。
- 数据存证:上链存证、时间戳、电子签名、存证取证。
- 数据共享与交换:跨部门数据互通,权限控制与溯源。
- 业务协同:流程引擎、跨部门协同办公、电子证照应用。
- 智能合约:合约开发、执行、管理及安全审计。
- 监管审计:实时监控、操作日志、监管接口。
(4)技术要求
- 安全性:
- PKI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国密算法)、隐私保护技术(零知识证明)。
- 网络安全措施(防火墙、入侵检测)。
- 性能:
- 高吞吐量、低延迟交易处理,支持水平扩展。
- 可靠性:
- 数据持久化、多地域备份、故障快速恢复。
- 可维护性:
- 日志记录、系统监控工具。
- 互操作性:
- 支持跨链交互、开放API(JSON/XML格式)。
(5)典型应用场景(附录A)
列举8类政务区块链应用:
- 数据共享:电子证照核验、公共资源交易。
- 业务协同:一网通办、行政审批流程优化。
- 社会治理:食品安全溯源、精准扶贫、公益慈善透明化。
(6)规范性引用文件
引用12项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如:
- 《GB/T 42752-2023 区块链参考架构》
- 《GB/T 42571-2023 区块链信息服务安全规范》
- 《YD/T 3747-2020 区块链技术架构安全要求》等。
3. 核心目标
- 推动政务数字化:通过区块链技术提升数据共享效率、业务流程透明度和跨部门协同能力。
- 保障安全可信:结合加密技术与监管机制,确保政务数据安全与合规。
- 促进创新应用:为电子证照、精准扶贫等场景提供标准化技术支撑。
4. 特色亮点
- 分层架构设计:明确技术层级分工,兼顾灵活性与安全性。
- 模块化扩展:支持动态扩展,适应政务业务增长需求。
- 隐私保护技术:引入零知识证明等前沿技术,平衡数据共享与隐私。
- 跨链互操作: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多链协同。
该标准为政务区块链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全面技术规范,兼具前瞻性与实操性,助力政府数字化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