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行业标准 > 团体标准 > T/FIQ 004-2025 青海省农业转型贷款业务操作规范

T/FIQ 004-2025 青海省农业转型贷款业务操作规范

  • 文件大小:4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21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青海省农业转型贷款业务操作规范总结

一、标准概述

《青海省农业转型贷款业务操作规范》(T/FIQ 004-2025)是由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提出,青海省金融学会归口管理的团体标准,旨在为青海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农业转型贷款业务提供操作指引。该标准于2025年6月6日发布,6月9日实施,是青海省首次发布的农业转型金融领域标准文件。

二、背景与意义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农业作为基础产业面临诸多挑战:

  • 粮食及农产品需求上升与资源环境压力并存
  • 农业生产环节(如化肥农药使用、畜禽养殖甲烷排放)是温室气体重要排放来源
  • 碳排放问题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转型金融作为推动经济活动体系向低碳、可持续方向转型的重要力量,通过制定农业转型贷款业务操作规范,为金融机构提供操作指引,对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核心内容

1. 术语定义

标准明确了关键术语定义:

  • ​农业转型项目​​:与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适应、具有显著碳减排效果的农业领域项目
  • ​农业转型主体​​: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依法开展农业领域投资、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专业合作社
  • ​农业转型贷款​​: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支持减缓气候变化、推动农业领域企业或项目向低碳排放或近零碳排放转型的经济活动或经营主体提供的贷款
  • ​碳排放​​:在核算边界内由于生产、活动和服务过程中各个环节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 ​碳排放强度​​:农业转型主体在核算边界内产出单位产品产值的温室气体碳排放量

2. 基本原则

农业转型贷款支持的经济活动或经营主体应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1. ​科学性、可量化、可验证​​:转型活动或转型主体要形成科学、明确的转型目标,确保目标可达性
  2. ​一致性原则​​:与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及《巴黎协定》设定的碳减排目标或路径相一致
  3. ​避免碳锁定​​:不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锁定在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能源体系格局中
  4. ​公正转型​​: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利益相关方权益保障,保证转型活动的社会公正性
  5. ​无重大损害​​:确保对环境、气候、生物多样性等任何一个可持续目标都不造成明显损害

3. 支持领域

标准详细列出了青海省农业转型贷款支持的具体领域和技术路径:

种植业

  • ​农田氧化亚氮减排​​:氮肥科学施用、优化施肥方式、推广青稞、油菜等耐寒作物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 ​秸秆还田固碳/秸秆能源化利用​​:秸秆还田与草地改良相结合的技术,秸秆打捆直燃供暖供热等
  • ​农业机械节能减排​​:推广新能源农机和智能农机(如无人驾驶播种机)
  • ​智慧农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对农业进行全方位升级改造

畜牧业

  • ​动物肠道甲烷减排​​:推广使用本地草料和低甲烷排放饲料添加剂
  • ​畜禽粪污综合减排​​:畜禽养殖场清洁化养殖改造、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工程

渔业

  • ​水产饲料减排​​:降低水产饲料在原料收集、加工、使用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 ​水质调控与尾水治理​​:推广低温水质调控技术和尾水循环利用技术
  • ​渔业智慧机械化​​:构建渔业协同减排智慧管理系统装备

农副产品加工业

  • ​低碳生产加工​​:食品加工中减少能耗和碳排放的新技术研发与推广
  • ​替代食品开发​​:植物奶、植物肉等替代食品的开发
  • ​农副食品碳标签​​:通过碳标签引导消费者选择低碳产品
  • ​食品损失和浪费调控​​:应用农副食品贮藏新技术,减少运输和消费过程中的浪费

4. 认定条件

农业转型项目认定条件

  1. 符合国家、地方产业政策及行业准入条件
  2. 项目类型及技术应符合《转型金融标准使用说明》和《转型金融支持经济活动目录(农业)》技术规范要求
  3. 项目所属企业应制定科学的转型计划,披露碳减排目标、预期进展及实际碳减排效果

农业转型主体认定条件

  1. 企业依法设立,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未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
  2. 有自愿转型意愿和减排意愿,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得落后于国家要求
  3. 制定科学合理的短、中、长期碳减排目标和转型计划
  4. 制定相关融资计划,包括权益性融资和债务性融资等内容
  5. 宜接入"青信融"平台,授权银行通过电碳账户获取碳排放相关数据

5. 实施程序

农业转型贷款实施程序包括贷前调查、贷中管理、贷后管理三部分:

贷前调查

  1. ​客户筛选​​:通过"青信融"平台获取企业电碳账户数据,结合企业碳排放水平、碳效评价情况进行筛选
  2. ​尽职调查​​:
    • 调查企业基本信息、信用状况、经营状况、担保情况
    • 重点核实企业农业转型相关情况,形成尽职调查报告
    • 参照《农业转型贷款贷前调查模板》进行详细调查

贷中管理

  1. ​制定转型贷款服务方案​​:根据企业转型目标和路径,制定差异化服务方案
  2. ​授信审批​​:
    • 对申请人资信实力、资产质量、还款能力进行核验
    • 核验企业的转型目标及路径设置是否先进且有效
  3. ​合同签订​​:确定授信额度、利率、期限、与碳减排目标挂钩的激励约束等核心条款
  4. ​贷款发放​​:按照合同约定方式完成贷款发放,确保贷款投向为转型项目

贷后管理

  1. ​转型风险管理​​:
    • 构建差异化风险评估体系,防范"假转型""碳锁定"等风险
    • 监测企业碳减排目标、转型计划、治理计划及资金使用情况
    • 监测企业社会声誉、行政处罚、环保评价、负面舆情等风险
  2. ​转型成效评估​​:
    • 通过青海省智慧双碳大数据中心出具的企业碳账户报告评估碳减排绩效
    • 组建跨部门贷后管理团队进行年度跟踪评估
    •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后续贷款支持措施

6. 信息披露要求

向监管机构披露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每年向当地人民银行披露:

  1. 农业转型贷款业务开展情况(产品、投放总额及余额、利率等)
  2. 碳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减排总量及强度下降率等)
  3. 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风险控制措施等)

公开披露

有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通过"青信融"平台或自身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公开披露转型贷款相关信息。

四、附录与参考文献

标准包含《农业转型贷款贷前调查模板》作为附录,详细列出了调查内容和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包括15项相关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规范,为农业转型贷款业务提供了全面的技术参考。

五、实施与监督

本文件由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监督实施,旨在规范青海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农业转型贷款业务,推动农业领域低碳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相关资料

  • 上一篇:T/FIQ 003-2025 青海省可持续挂钩贷款服务指南
  • 下一篇:T/ACEF 216-2025 燃煤锅炉尿素脱硝优化控制系统技术导则
  • 下载说明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收藏本站 | 热门资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