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行业标准 > 团体标准 > T/CWAN 0149-2025 焊接工艺仿真规范 第1部分:典型部件 焊接仿真(MIG MAG)

T/CWAN 0149-2025 焊接工艺仿真规范 第1部分:典型部件 焊接仿真(MIG MAG)

  • 文件大小:2.4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21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以下是针对T/CWAN 0149-2025《焊接工艺仿真规范第1部分:典型部件焊接仿真(MIG/MAG)》的详细内容总结:


​一、标准概述​

  1. ​适用范围​
    规范适用于金属构件的MIG/MAG(熔化极惰性/活性气体保护焊)焊接工艺仿真,涵盖仿真流程、模型构建、结果验证及报告输出等全流程要求。

  2. ​引用标准​
    引用GB/T 3375(焊接术语)、GB/T 26099.1(三维建模规则)、GB/T 39334.1/5(数字化仿真通用要求)等国家标准,确保与现有技术体系兼容。


​二、核心原则​

  1. ​模型简化与精度平衡​

    • 有限元模型需与实物1:1比例,允许对称性简化(如轴对称/镜像对称),但需避免畸形单元或尖锐内角。
    • 焊缝区域需精细划分体单元网格,非关键区域可简化壳单元网格。
  2. ​热源模型选择​

    • 采用“等效热源法”模拟实际熔池形状,针对不同焊接方法选择热源模型:
      • ​双椭球形热源​​:MIG/MAG/TIG焊
      • ​3D锥形高斯热源​​:电子束/激光焊
      • ​2D高斯热源​​:火焰焊(浅熔深)。

​三、仿真流程​

  1. ​前处理​

    • ​模型构建​​:需符合笛卡尔坐标系,结构设计信息需完整,模型需通过检查。
    • ​网格划分​​:
      • 单元类型选择(零维至三维单元)基于结构特征(如梁/壳/实体单元)。
      • 应力集中区需细化网格,过渡区域需平滑(相邻单元刚度差异≤5%)。
    • ​材料属性​​:需区分焊缝与母材,包含热学(导热系数、比热容)和力学性能(弹性模量、泊松比)。
    • ​边界条件​​:需与实际工艺一致,避免冗余约束,载荷施加需符合节点/面分布规则。
  2. ​仿真运行分析​

    • ​分析内容​​:变形、应力、缺陷(如气孔、裂纹)、组织演变、温度场等。
    • ​结果验证​​:
      • ​网格收敛性​​:加密网格后温度误差需<5%。
      • ​灵敏度分析​​:参数变化10%导致结果偏差>5%时需重点校准。
    • ​可信度验证​​:必选项包括熔合线比对、残余应力测量(盲孔法),可选项含热循环曲线、变形检测。
  3. ​后处理​

    • 提取焊缝中心线/热影响区的温度、应力、应变数据,识别危险区域(如应力集中)。
    • 结果以云图、动画或曲线形式呈现,例如:
       

​四、报告输出要求​

  1. ​报告内容​

    • ​模拟对象​​:部件结构、材料、焊接参数及夹紧条件(可附图)。
    • ​物理模型​​:需描述热传导、相变、塑性变形等效应及简化假设。
    • ​结果总结​​:关键发现(如氦气对电弧压力的影响)、验证措施(校准/实验比对)。
  2. ​模板示例​
    报告封面需包含版本、日期、责任签署(编制/审核/批准),详见附录B模板。


​五、附录与补充​

  • ​附录A​​:提供仿真流程图,明确前处理→分析→后处理的闭环流程。
  • ​附录B​​:标准化报告封面模板,含模拟目标、数学模型、软件工具(如有限体积法)等字段。

​六、技术亮点​

  • ​多软件协同校准​​:允许不同软件交叉验证结果,提升仿真可靠性。
  • ​缺陷预测​​:通过微观模拟提前识别焊接缺陷(如裂纹倾向)。
  • ​参数化优化​​:基于灵敏度分析调整关键参数(如热输入、焊接速度)。

此规范为MIG/MAG焊接仿真提供了系统化方法论,兼顾工程实用性与理论严谨性。

相关资料

  • 上一篇:T/CWAN 0151-2025 镍基焊带和焊剂采购技术条件
  • 下一篇:T/ACEF 216-2025 燃煤锅炉尿素脱硝优化控制系统技术导则
  • 下载说明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收藏本站 | 热门资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