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NBX 242-2025 团体标准评价规范
- 文件大小:2.96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20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以下是对《T/HNBX 242-2025 团体标准评价规范》主要内容的详细总结:
一、核心适用范围
- 适用对象: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自我声明公开且处于“现行有效”状态的团体标准。
- 不适用对象:未公开、已废止或未按法定程序制定的团体标准。
二、评价主体要求
1. 评价机构资质
- 须为在中国境内注册的法人单位(如标准化技术机构、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
- 需配备专职专业评价人员;
- 须建立评价管理规范及记录表单等配套制度。
2. 评价人员资格
- 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 5年以上标准化或相关领域工作经验;
- 熟悉国家标准化政策法规及行业知识。
三、评价原则
- 客观性:基于事实和数据,避免主观臆断。
- 公正性:评价过程无利益关联,结论公允。
- 真实性:确保评价依据和结果真实可靠。
四、评价类别与内容
1. 评价类别
| 类别 | 性质 | 说明 |
|---|---|---|
| 合规性评价 | 必选 | 检查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底线要求 |
| 规范性评价 | 可选 | 审查标准结构、编写规范性 |
| 符合性评价 | 可选 | 验证技术指标合理性、可操作性 |
2. 评价内容细则(附录A)
-
合规性评价(3项必检):
- 技术要求不得低于国家强制性标准;
- 标准内容需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且不涉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类技术;
- 标准编号符合《标准化法》第二十四条及《团体标准管理规定》第十七条要求。
-
规范性评价(21项可选):
- 结构要求:层次清晰,技术/试验/检验章节内容对应;
- 通用内容:封面、名称、前言、范围、引用文件等要素完整规范;
- 技术要素:术语定义、符号、试验方法、标志标签等编写合规;
- 表述方式:图表公式编号规范,注/示例/脚注使用恰当。
-
符合性评价(3项可选):
- 技术指标覆盖核心质量特性且科学合理;
- 试验方法具备可操作性;
- 检验规则逻辑严谨。
注:合规性/符合性评价需给出“通过/不通过”结论;规范性评价可用文字描述问题。
五、评价流程
- 方案制定:根据所选评价类别确定具体方案。
- 资料收集:
- 强制性标准、产业政策文件(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 国内外相关标准(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等)。
- 实施评价:
- 逐条对照附录A开展评价;
- 保留完整评价记录。
- 报告出具:
- 按附录B固定格式编写报告(含结论);
- 评价人员签字 + 机构盖章生效。
- 异议处理:
- 异议方需在15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复核申请;
- 评价机构15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核并答复。
六、档案管理
- 存档内容:标准文本、评价记录/报告、相关证明材料。
- 保存期限:不少于3年,确保过程可追溯。
七、附录核心作用
- 附录A(规范性):明确评价内容细则,为评价提供统一标尺。
- 附录B(资料性):
- 规定评价报告封面、封二、首页样式;
- 首页需包含团体/标准基本信息、评价结果及结论栏。
八、引用文件
- 核心依据:GB/T 20004.1《团体标准化 第1部分:良好行为指南》
- 其他参考:GB/T 1.1(标准结构)、GB/T 20000.1(术语)、GB/T 20001.5~7(编写规则)等。
关键点总结
- 合规性为底线:三项必选评价直接决定标准合法性。
- 灵活性设计:规范性/符合性评价可按需选择,降低评价成本。
- 责任闭环:从机构资质、评价流程到档案管理,全程责任可追溯。
- 产业政策衔接:明确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作为技术合理性审查依据。
此规范为海南省团体标准提供了系统化、可操作的评价框架,兼顾法律合规性与技术适用性,对提升团体标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