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QA 0001-2025 斯布牦牛宴席菜肴制作规程
- 文件大小:13.49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17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以下是《T/TQA 0001-2025 斯布牦牛宴席菜肴制作规程》的详细内容总结:
一、标准核心信息
- 标准属性
- 西藏自治区质量协会团体标准,归口单位为西藏自治区质量协会和西藏自治区烹饪餐饮饭店业协会。
- 起草单位包括西藏自治区质量协会、墨竹工卡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四川旅游学院等。
- 适用范围
- 适用于西藏自治区相关会员单位的斯布牦牛宴席制作。
二、斯布牦牛背景
- 品种价值
- 斯布牦牛为青藏高原优良生态品种,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 文化意义
- 墨竹工卡县为中心产区,宴席承载高原民族与自然共生智慧及文化信仰。
三、宴席制作通用要求
1. 食品安全与卫生
- 制度管理
- 建立食品安全制度,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定期培训考核。
- 从业人员需持有效健康证明,每日晨检。
- 操作规范
- 场所布局、原料贮存、加工流程符合 GB 31654(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
- 厨房管理执行 SB/T 10580 附录A.2规定。
- 水源要求
- 加工用水符合 GB 5749(生活饮用水标准)。
2. 食材管理
- 牦牛肉标准
- 必须选用检验合格的斯布牦牛肉及副产物,符合 GB 2707(鲜冻畜产品标准)。
- 采购与贮存
- 从证照齐全供应商采购,建立台账制度,易腐食材按需定量采购。
- 贮存符合 GB 31654 要求。
3. 加工过程要求
- 清洗切配
- 荤素分类清洗,冷冻食材充分解冻,腐烂变质原料禁用。
- 洗净食材容器不得直接放置地面。
- 热菜加工
- 按部位选择炖、煮、烤等技法,烹饪后易腐食品需在2小时内再加热至中心温度≥70℃。
- 凉菜加工
- 当餐制作食用,使用专用菜板,严禁与生肉混用。
- 留样要求
- 超100人宴席需留样:每品种≥125g,0-8℃冷藏48小时,专人记录留样信息。
四、宴席设计原则
- 文化融合
- 融入西藏民族文化元素,增强文化体验。
- 营养与创新
- 注重营养均衡、创新与传统结合,烹饪技术多样化。
- 节约环保
- 禁用野生动物,按需备餐(每10桌备1桌),宣传反对浪费、公筷公勺等理念。
五、宴席菜品构成
宴席需包含 至少12道菜品(凉菜、热菜、小吃、汤品等),核心菜品及工艺要点如下:
| 菜品名称 | 核心工艺要点 | 特色与品质要求 |
|---|---|---|
| 卤制牦牛头 | 焯水去腥,香料烘焙后包纱布浸泡;卤制2-3小时,浸泡1小时 | 色泽红亮,软糯多味,无添加色素/防腐剂 |
| 糌粑生牛肉酱 | 牦牛肉剁泥,混合糌粑粉、酥油及香料;生食需严格卫生控制 | 糌粑干香+牛肉鲜辣,体现藏族传统风味 |
| 香炸牛脊肉 | 牛肉腌制1小时,170℃油炸5-7分钟;搭配酥油炒洋葱土豆 | 外酥内嫩,层次丰富 |
| 香煎牦牛排 | 高温快煎锁汁,浇淋牛油增香,静置5分钟 | 肉质紧实弹嫩,百里香与蒜香突出 |
| 青稞斯布牦牛蹄 | 牛蹄焯水后腌制,慢炖2小时;青稞粒浸泡后同煮 | 胶原蛋白丰富,青稞香醇 |
| 酱香牦牛腱子肉 | 沿筋络切块,香料包卤制,避免碎料影响口感 | 酱香浓郁,肉质完整 |
| 水晶皮(牛皮冻) | 牛皮碱醋水搓洗至洁白,小火熬制2小时,冷藏成型 | 晶莹剔透,富含胶原蛋白 |
| 牦牛血肠 | 牛血过滤,混合牛肉丁、糌粑粉灌肠;沸水煮至浮起灰白色 | 不碎不渣,清香软嫩 |
| 牦牛肉包子 | 面团二次发酵;肉馅腌制20分钟;蒸制15-20分钟 | 皮薄馅嫩,牦牛肉鲜香突出 |
| 牛肉藏面 | 碱面煮至半熟过凉水;牦牛骨熬汤3小时;面条二次焯汤 | 汤清味鲜,面条绵糯入味 |
| 藏红花牦牛舌 | 牛舌焯烫撕皮,香料煮2小时;藏红花水调汁淋片 | 细嫩即化,藏红花香气独特 |
| 石锅牦牛尾汤 | 牛尾燎毛刮净,鸡汤煮2小时;石锅慢炖西红柿 | 汤鲜肉烂,石锅保温增香 |
六、关键补充
- 专利声明:文件可能涉及专利,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责任。
- 附录作用:附录A提供菜品详细工艺参考(用料、制作步骤、品质评价、关键控制点)。
- 持续改进:定期收集客户反馈,优化宴席安全、健康及文化体验。
总结:该标准以斯布牦牛为核心,从食品安全、文化传承、营养健康多维度规范宴席制作。通过12道特色菜品工艺标准化,确保藏族餐饮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品质统一,同时强化节约环保理念,推动地理标志产品的产业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