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行业标准 > 团体标准 > T/SCFA 0021-2025 深水网箱养殖区选址指南

T/SCFA 0021-2025 深水网箱养殖区选址指南

  • 文件大小:2.25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17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深水网箱养殖区选址指南》(T/SCFA 0021-2025) 主要内容尽可能详细的总结:

核心目的

为深水网箱(定义:放置在开放性水域,水深≥15m的大型网箱)养殖区的设计、施工前的选址提供科学、系统、规范的指导意见,确保选址的合规性、安全性、生态友好性和经济可行性。

适用范围

适用于深水网箱养殖区设计、施工前的选址工作。

规范性引用文件

明确选址需遵循或参考的现有国家、行业及协会标准,包括:

  • GB/T 1.1-2020:标准化文件起草规则。
  • GB 11607:渔业水质标准(水质要求依据)。
  • GB 18668-2002:海洋沉积物质量(沉积物要求依据,需符合第一类标准)。
  • SC/T 4001:渔具基本术语(术语来源)。
  • SC/T 4048.1:深水网箱通用技术要求 第1部分:框架系统(深水网箱定义来源)。
  • T/SCFA 0018:深水网箱养殖生态影响调查与评估技术规范(生态影响评估依据)。

选址核心条件(必须满足的关键要求)

选址需综合考虑六大类条件:

  1. ​法律政策符合性:​

    • 严格遵守海域使用管理、水产养殖管理、环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
    • 与项目所在地的国土空间规划、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海洋经济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相协调。
  2. ​环境适宜性(保障网箱稳定高效运营):​

    • ​避风条件:​​ 优先选择具备岛礁屏障等天然避风条件的水域。
    • ​水深:​​ 最低潮位时,网箱底部与海底的距离应≥5米。
    • ​海底底质:​​ 宜为泥沙等软质底质,地形平缓,无剧烈起伏。
    • ​空间避让:​​ 与水利设施、海上开采区、航道、港区、锚地、通航密集区、倾废区、海底管线、其他海洋工程设施、国防用海区等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冲突。同时需远离自然保护区、军事管制区、捕捞区、旅游区等。
    • ​避开污染/生态威胁区:​​ 非江河入海口、排污海域、污损生物密集海区及赤潮频发海域。
    • ​生态敏感区保护:​​ 避开珊瑚礁、海草床、海洋冷泉等典型海洋生态敏感区。
    • ​养殖容量:​​ 所选区域的养殖容量(环境承载力)必须充足,能够支撑规划养殖规模。
  3. ​养殖对象适宜性(保障养殖生物健康生长):​

    • ​水域环境:​​ 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的水域,避开航道(减少干扰和污染风险)。
    • ​污染防控:​​ 产地应远离污染源,并配备能有效切断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产地的设施。
    • ​水质标准:​​ 海水水质必须符合GB 11607《渔业水质标准》的要求。
    • ​沉积物质量:​​ 海洋沉积物质量必须符合GB 18668-2002中表1规定的第一类标准(要求最严格)。
    • ​水流:​​ 流速需适中。过慢易导致污染物堆积,过快则造成网箱有效容积损失过大(水流挤压变形)。流速应满足养殖对象生长需求。
    • ​关键水质因子:​​ 水温、盐度、溶解氧等水质因子需适合目标养殖对象,且其变化幅度要小(保证环境稳定)。
  4. ​设施安全性(保障网箱结构安全):​

    • ​灾害风险:​​ 避开台风频发海域及地震等地质灾害高风险海域。
    • ​底质稳定性:​​ 潮差变化平缓,海底沉积物厚度稳定,无底质液化(流沙)迹象。
    • ​潮流特征:​​ 要求潮流通畅,流向平直稳定(减少网箱受力不均风险)。
  5. ​经济便利性(保障运营效率与成本效益):​

    • ​交通物流:​​ 交通便利,靠近枢纽港口、码头及主要水产品市场(降低运输成本)。
    • ​电力保障:​​ 电力供应稳定可靠,年停电时间需小于24小时(保障增氧、投饵等关键设备运行)。
    • ​通信网络:​​ 通信网络通畅(便于数据传输、监控和应急联络)。
    • ​产业配套:​​ 周边产业配套完善(方便获取苗种、饲料、设备维护、加工销售等支持)。
  6. ​社会适应性(保障项目与社区和谐发展):​

    • ​产业基础:​​ 周边水域最好具有一定网箱养殖基础(便于技术交流和劳动力获取)。
    • ​文化相容:​​ 与所在地居民无严重文化冲突。
    • ​利益协调:​​ 与所在地居民无严重利益纠纷。
    • ​空间距离:​​ 与居民区、工业区保持足够距离(减少相互干扰)。

选址程序(科学规范的步骤)

选址工作应遵循以下系统化流程:

  1. ​资料调研:​

    • 全面收集候选区域的资料,包括:水文气象、海况资料、海底地形地貌图;水产养殖历史与现状;海域功能区划;生态环境敏感区、自然保护区分布;交通运输、经济社会发展、民俗民情等。
  2. ​现场调研:​

    • 对候选区进行实地考察勘测:测量水温、水深、潮差、流速、流向;勘测海底底质类型、沉积物厚度、稳定度及地形;采集水样和沉积物样本,调查海水水质和沉积物质量;调查污损生物种类和生物量;详细调查记录周边海域的用海现状。
  3. ​候选区筛选:​

    • ​可行性分析:​​ 对照第4章所有“选址条件”,结合收集的资料和现场调研结果,逐一分析各候选区在网箱组装、生产运营方面的可行性。
    • ​养殖容量分析:​​ 对各候选区进行养殖容量评估,确定可承载的最大养殖规模。
    • ​生态影响分析:​​ ​​严格按照 T/SCFA 0018《深水网箱养殖生态影响调查与评估技术规范》的要求​​,评估在各候选区开展深水网箱养殖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
    • ​适宜度评价:​​ 基于可行性分析、容量分析和生态影响分析的结果,对各候选区进行深水网箱养殖适宜度综合评价和排序。
    • ​确定方案:​​ 依据评价结果,筛选出​​首选养殖区​​和若干​​备选养殖区​​,并明确备选区的优先顺序。
    • ​给出建议:​​ 针对选定的区域,提出适宜的养殖品种和数量建议、网箱类型、规格和布局建议以及配套的养殖管理建议。
  4. ​报告编制:​

    • 参照指南附录A提供的标准提纲,编制详细的《深水网箱养殖区选址报告》。
  5. ​专家论证:​

    • ​组建专家组:​​ 组建涵盖养殖工程、水产养殖、海洋生态等相关领域的多学科专家组。
    • ​实地踏勘:​​ 专家组对重点候选区进行实地考察。
    • ​听取汇报:​​ 专家组听取选址工作组的详细汇报。
    • ​质询讨论:​​ 专家组就选址报告内容进行质询和深入讨论。
    • ​形成结论:​​ 专家组最终形成关于选址报告的论证结论,确认选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选址报告提纲(附录A)

报告应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 ​绪论:​​ 引言(项目背景)、建设目的与意义。
  • ​选址概况:​​ 选址具体要求、选址依据(法规标准)、选址范围描述。
  • ​资料调研情况:​​ 对所收集各类资料的汇总和分析。
  • ​现场调研情况:​​ 实地勘测和调查结果的详细报告。
  • ​候选区筛选:​
    • 各候选区深水网箱组装和运营可行性分析。
    • 各候选区深水网箱养殖容量分析结果。
    • 各候选区深水网箱养殖生态影响分析结果(依据T/SCFA 0018)。
    • 各候选区深水网箱养殖适宜度评价及排序。
    • 首选养殖区和备选养殖区的确定及其理由。
  • ​总结:​
    • 选址最终结论。
    • 具体养殖建议(品种、数量、网箱、管理)。
  • ​附图:​
    • 候选区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示意图(重点标示避风屏障、其他用海区、敏感区、污损生物区等)。
    • 首选养殖区位置示意图。
    • 首选养殖区网箱布置草案图。

关键特点

  • ​系统性:​​ 覆盖了从法规、环境、生物、工程、经济到社会等全方位的考量因素。
  • ​规范性:​​ 严格引用国家和行业标准作为技术依据,尤其是水质(GB 11607)、沉积物(GB 18668 第一类)和生态影响评估(T/SCFA 0018)。
  • ​可操作性:​​ 提供了清晰、具体的选址条件(如水深≥5米,停电<24小时)和标准化的选址程序。
  • ​生态优先:​​ 强调避开生态敏感区,要求进行强制性的生态影响评估。
  • ​科学决策:​​ 强调资料收集、现场调研、多维度分析和专家论证相结合的科学决策过程。
  • ​注重细节:​​ 考虑了流速对网箱容积的影响、污损生物、底质液化等具体问题。
  • ​成果明确:​​ 要求通过筛选确定首选区和备选区,并给出具体的养殖和管理建议,最终形成标准化选址报告。

这份总结力求详尽地覆盖了该团体标准的核心内容和要求。

相关资料

  • 上一篇:T/SCEPA 51002-2025 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用透平技术规范
  • 下一篇:T/ACEF 216-2025 燃煤锅炉尿素脱硝优化控制系统技术导则
  • 下载说明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收藏本站 | 热门资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