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NMES 001-2024 转盘式蒸茶设备
- 文件大小:698.83 KB
- 标准类型:食品团体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2-24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ICS 67.260
CCS X90/99
团体标准
T/XNMES 001—2024
转盘式 蒸茶设备
Rotaty disc type tea steaming equipment
2024 - 09 - 20 发布 2024 - 10 - 20 实施
咸宁市机械工程学会 发布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产品结构与参数 ..................................................................... 2
5 技术要求 ........................................................................... 3
6 试验方法 ........................................................................... 5
7 检验规则 ........................................................................... 7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 8
参考文献 .............................................................................. 9
T/XNMES 001—2024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专利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咸宁市机械工程学会提出。
本文件由咸宁市机械工程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咸宁市机械工程学会、咸宁市质量与标准化研究中心、湖北科技学院、咸宁市公
共检验检测中心、咸宁市计量检定测试所、咸宁市茶叶学会、湖北香城智能机电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国鹏、刘丽玲、王可畏、吴江、王振、丁坤明、徐碧玉、张阳、吴菲、冯盛、
钱坤、冯锦平、王志斌、李炯、徐斌、李亚军、杨焰、郭志明、唐诗、邵应强、刘煌坤。
本文件首次发布。
T/XNMES 001—2024
1
转盘式蒸茶设备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转盘式蒸茶设备的术语和定义、产品结构与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对青砖茶压制成型工艺中的里茶及其它茶叶进行汽蒸的转盘式蒸茶设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480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6798 食品机械安全卫生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3768 声学 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和声能量级 采用反射面上方包络测量面的简易法
GB/T 5226.1 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 9969.1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GB/T 13306 标牌
GB/T 14436 工业产品保证文件 总则
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5706 机械安全 设计通则 风险评估与风险减小
GB/T 16855.1 机械安全 控制系统安全相关部件 第1部分:设计通则
GB/T 19891 机械安全 机械设计的卫生要求
SB/T 222 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基本技术要求
SB/T 223 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机械加工技术要求
SB/T 224 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装配技术要求
SB/T 226 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焊接、铆接件技术要求
SB/T 229 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产品包装技术要求
SB/T 230 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产品检验规则
ASTM A380/ A380M 不锈钢零件、设备及系统的清洗和除垢的标准操作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转盘式蒸茶设备 rotaty disc type tea steaming equipment
利用水蒸汽对转盘上呈圆周阵列分布且盛装有茶叶的茶盒进行汽蒸的装置。
3.2
生产能力 production capacity
在单位时间内,蒸茶设备可蒸待蒸茶叶的质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T/XNMES 001—2024
2
3.3
蒸汽压力 steam pressure
蒸茶设备正常生产时,饱和蒸汽进入蒸茶设备时的气压,单位为兆帕(MPa)。
3.4
含水率 moisture content
茶叶中的含水重量与未经过干燥的茶叶重量百分比。
注: 含水率即干燥前的茶叶重量与干燥后的茶叶重量差值占干燥前的茶叶重量的百分比。
3.5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MTBF)
蒸茶设备在相邻两次故障之间工作时间的平均值,单位为小时(h)。
注: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即设备在总的使用阶段累计工作时间与故障次数的比值。
3.6
故障 fault
设备不能执行预定功能的状态(预防性维护除外)。
4 产品结构与参数
4.1 产品结构
转盘式蒸茶设备(以下简称设备)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组件、旋转驱动机构、蒸箱旋
转组件、上面罩组件。
T/XNMES 001—2024
3
说明:
1——机架组件;
2——旋转驱动机构;
3——蒸箱旋转组件;
4——上面罩组件。
图1 产品结构示意图
4.2 基本参数
表1 基本参数
参数 数值
生产能力 kg/h 510~765
茶叶含水率 % 17~19
蒸汽压力 MPa 0.4~0.8
正常工作噪声 dB(A)(声功率级) ≤75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h ≥300
4.3 型号
设备型号由产品代号、生产能力、产品改进代号组成,型号标记如下:
ZPZC □ - □
产品改进代号,01表示经过第一次改进、02表示经过第二次改进、03
表示经过第三次改进,如此类推
生产能力(kg/h)
产品代号,表示转盘式蒸茶设备
标记示例:生产能力为510~765kg/h,折中取整为600 kg/h,产品为经过一次改进的转盘式蒸茶设
备,型号可表示为:ZPZC600-01。
5 技术要求
5.1 性能要求
5.1.1 生产能力应不小于产品说明书或标牌上规定的额定生产能力。
5.1.2 蒸茶后的茶叶含水率应控制在17%~19%范围内。
5.1.3 管道连接设备的锅炉蒸汽压力应控制在0.4~0.8MPa 范围内。
5.1.4 设备应启动灵活、运行平稳、动作可靠,不应有卡滞、异响等现象。
5.1.5 工作时噪音(不含锅炉)应不大于75dB(A)(声功率级)。
5.1.6 工作时非蒸汽接触的各轴承温升应不大于35K,且最高温度应不大于75℃。
5.1.7 设备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应不小于300h。
5.2 一般要求
5.2.1 设备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5.2.2 设备的总体布局应符合人类工效学原理,并符合SB/T 222 的规定,便于清理,易于维修。
5.2.3 设备结构的安全卫生应符合GB 16798 和GB/T 19891 的规定。
5.2.4 设备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SB/T 222 的规定,且应满足强度、刚度及使用稳定性要求。
5.2.5 设备零部件的机械加工技术要求应符合SB/T 223 的规定。
5.2.6 设备焊接技术要求应符合SB/T 226 的规定,焊接部位应牢固、可靠、平滑。
5.2.7 与物料直接接触的零部件材料应符合GB 4806.1 的规定,不得影响物料的品质。
5.2.8 设备蒸汽用水应符合GB 5749 的规定。
5.3 主要部件要求
5.3.1 转盘上平面的平面度应不大于1mm。
T/XNMES 001—2024
4
5.3.2 蒸箱底管侧边的排水接头应倾斜向上设置,且排水接头中心线与蒸箱底管中心线夹角应控制在
70±3°范围内。
5.3.3 蒸茶模具中网孔底板的网孔直径应控制在Φ2.5±0.5mm 范围内。
5.3.4 蒸箱底管下应设有卡箍盲板。
5.3.5 蒸茶模具外侧应设有支撑模具旋转的滚动轴承。
5.3.6 蒸箱旋转组件和上面罩组件上应设有防漏气漏茶的密封装置。
5.3.7 蒸茶模具的连接板与转动连接在转盘上的转动盘应采用两销轴固定连接。
5.4 装配要求
5.4.1 设备装配应符合SB/T 224 中的规定。
5.4.2 装配后的零部件之间的边缘缝隙应整齐匀称,不应有明显的错位现象。
5.4.3 密封装置应装配可靠,不应有明显漏气漏茶现象。
5.4.4 零部件连接应可靠牢固,不应出现松动、脱落等现象。
5.4.5 管路各管件的连接应可靠,管路不应有渗漏现象。
5.4.6 各润滑部位应润滑可靠,不应有卡滞或过度磨损等现象。
5.4.7 电气系统的接线元件连接应牢固可靠。
5.5 外观要求
5.5.1 设备外表面应整洁、平整、光滑、棱角倒钝、无尖角和毛刺,不应有划伤、凸起、压痕及焊缝
裂纹等缺陷。
5.5.2 材质为不锈钢的零件焊后外露部分应酸洗钝化,酸洗钝化应符合ASTM A380/ A380M 的规定。
5.6 安全要求
5.6.1 设备上易脱落的零部件应有防松装置,零件及螺栓、螺母等紧固件应可靠固定,不得有松动脱
落现象。
5.6.2 设备上应有清晰的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应符合GB 2894 的规定。
5.6.3 设备电气安全应符合GB/T 5226.1 的规定,电路控制系统应安全可靠、动作准确,电气线路接
线头应连接牢固并加以编号,导线不应裸露,应防止漏电;操作按钮应可靠,并有急停按钮,指示灯显
示应正常。
5.6.4 设备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并有明显的接地标志。
5.6.5 设备应有安全防护装置,其安全设计应符合GB/T 15706 的规定,其安全等级应符合GB/T 16855.1
的规定。
5.6.6 设备出现异常状况时应立即停止运转并报警。
5.7 使用说明书要求
使用说明书的编制和内容应符合GB/T 9969.1 的规定,必须包含以下内容:
a) 使用安全注意事项;
b) 主要技术参数(配套功率、生产能力、含水率、蒸汽压力等);
c) 设备结构原理说明;
d) 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e) 使用方法和操作程序;
f) 故障分析和排除;
g) 维护与保养;
h) 说明书附件(包括主要外购件清单、易损件清单、设备总装图、主要部装图、自制易损件图纸、
电气原理图等);
i) 制造厂或供货商的名称、地址、邮编及联系电话。
5.8 空运转试验
5.8.1 设备出厂前应逐台进行不少于30min 的空运转试验。
5.8.2 设备在空运转试验中各转动部位和调节机构应灵活、平稳可靠。
T/XNMES 001—2024
5
5.8.3 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得有松动现象。
5.8.4 设备轴承温升应符合5.1.6 的规定。
6 试验方法
6.1 性能试验
6.1.1 试验条件
6.1.1.1 试验环境温度为5℃~40℃。
6.1.1.2 试验环境相对湿度≤90%。
6.1.1.3 海拔不超过1000m。
6.1.1.4 试验原料为待汽蒸的茶叶。
6.1.1.5 试验蒸汽用水应符合5.2.8 的规定。
6.1.2 空运转试验
6.1.2.1 设备单独动作时,人工操控各执行机构动作,各连续执行机构动作时间应不少于10min,各
单次执行机构动作次数应不少于20 次。
6.1.2.2 设备联动时,启动自动按钮进行设备联动,联动时间应不少于8h。
6.1.2.3 试验结果应符合5.1.4 和5.8 的规定。
6.1.3 生产能力试验
设备正常生产时,选择待蒸茶叶为原料,待蒸茶叶试验前先称重,再进行生产能力试验。在单位时
间内,根据设备完成待蒸茶的茶叶质量计算生产能力,每次试验时间不少于3h,按公式(1)计算,试
验重复进行三次,取平均值,结果应符合本文件表1 的规定。
퐸 =
·············································································· (1)
式中:
퐸 ——生产能力,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푊 ——茶叶质量,单位为千克(kg);
푇 ——试验时间,单位为小时(h)。
6.1.4 含水率试验
含水率的试验可用水分仪直接测量。当采用烘干法时,从蒸茶后的茶叶中取一定重量的茶样,放入
已恒重的干燥盒中,置于预热至120℃的恒温烘箱中,恒温烘90min,取出置于干燥器冷却后称重,按公
式(2)计算,试验重复进行三次,计算平均值,结果应符合表1和5.1.2的规定。
퐻 =
× 100% ···································································· (2)
式中:
퐻 ——含水率,%;
푚 ——茶样干燥前的质量,单位为克(g);
푚 ——茶样干燥后的质量,单位为克(g)。
6.1.5 蒸汽压力试验
在设备蒸汽进汽管处安装压力表,设备正常生产时,每间隔30min直接读取压力表显示值,共读取
三次,计算其平均值,结果应符合本文件表1和5.1.3的规定。
6.1.6 工作噪音试验
在连续工作过程中,设备的噪音应按GB/T 3768规定的方法进行测量,其噪声值应符合本文件表1
和5.1.5的规定。
6.1.7 温升试验
T/XNMES 001—2024
6
先用点温计测量设备工作环境温度;在试验结束时,立即用点温计测量各轴承外露部分的温度,温
升按公式(3)计算,温升应符合5.1.6的规定。
푇 = 푇 − 푇 ··········································································· (3)
式中:
푇 ——温升,单位为开尔文(K);
푇 ——设备工作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푇 ——工作结束时轴承外露部分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6.1.8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试验
设备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按公式(4)计算,结果应符合本文件表1和5.1.7的规定。
푀푇퐵퐹 = Σ
··········································································· (4)
式中:
Σ 푇 ——设备总的工作时间,单位为小时(h);
푁 ——设备在总的工作时间内的故障次数,单位为次。
6.2 一般检验
6.2.1 应按批准的图纸和技术文件检验设备整体及零部件。
6.2.2 应按SB/T 222 中的规定检查设备的总体布局,结果应符合5.2.2 的规定。
6.2.3 应按GB 16798 和GB/T 19891 的规定检查设备结构的安全卫生,结果应符合5.2.3 的规定。
6.2.4 应按SB/T 222 的规定检查设备基本技术要求,结果应符合5.2.4 的规定。
6.2.5 应按SB/T 223 的规定检查设备零部件制造,结果应符合5.2.5 的规定。
6.2.6 应按SB/T 226 的规定检查设备焊接部位,结果应符合5.2.6 的规定。
6.2.7 应按GB 4806.1 的规定检查设备上与物料接触的材料,结果应符合5.2.7 的规定。
6.2.8 应按GB 5749 的规定检查设备蒸汽用水,结果应符合5.2.8 的规定。
6.3 主要部件检验
6.3.1 使用通用量具对主要部件尺寸进行检验,结果应符合5.3.1、5.3.2、5.3.3 的规定。
6.3.2 采用目检部件,结果应符合5.3.4、5.3.5、5.3.6、5.3.7 的规定。
6.4 装配检验
6.4.1 应按SB/T 224 的规定检查设备装配情况,结果应符合5.4.1 的规定。
6.4.2 应目检装配后的零部件之间位置关系,结果应符合5.4.2 的规定。
6.4.3 应目检密封装置密封情况,结果应符合5.4.3 的规定。
6.4.4 应目检各零部件的连接情况,结果应符合5.4.4 的固定。
6.4.5 应目检水管路连接情况,结果应符合5.4.5 的规定。
6.4.6 应目检各润滑部位情况,结果应符合5.4.6 的规定。
6.4.7 应采用目检和手拉接线检查电器系统接线元件连接情况,结果应符合5.4.7 的规定。
6.5 外观检验
6.5.1 应采用目检和用手触摸检查设备外表缺陷,结果应符合5.5.1 的规定。
6.5.2 采用目检不锈钢材料焊后工艺处理情况,结果应符合5.5.2 的规定。
6.6 安全检验
6.6.1 应目检易脱落位置是否具有防松装置,结果应符合5.6.1 的规定。
6.6.2 应目检安全警示标志情况,结果应符合5.6.2 的规定。
6.6.3 应按GB/T 5226.1 的规定检查设备电气安全,结果应符合5.6.3 的规定。
6.6.4 应目检设备接地情况,结果应符合5.6.4 的规定。
6.6.5 应目检设备是否具有安全防护装置,检查结果应符合5.6.5 的规定。
T/XNMES 001—2024
7
6.6.6 应模拟故障,检查结果应符合5.6.6 的规定。
6.7 说明书检验
应目检说明书,检查结果应符合5.7 的规定。
7 检验规则
7.1 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2 出厂检验
7.2.1 设备应按SB/T 230 的规定,经制造厂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7.2.2 出厂检验项目按表2 的规定。
表2 检验项目
序号 检验项目 要求 试验方法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1
性能要求
空运转试验 5.1.4、5.8 6.1.2 √ √
2 生产能力试验 5.1.1 6.1.3 √ √
3 含水率试验 5.1.2 6.1.4 √ √
4 蒸汽压力试验 5.1.3 6.1.5 - √
5 工作噪音试验 5.1.5 6.1.6 √ √
6 温升试验 5.1.6 6.1.7 - √
7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试验 5.1.7 6.1.8 - √
8
一般要求
制造依据检查 5.2.1 6.2.1 - √
9 总体布局检查 5.2.2 6.2.2 - √
10 结构安全卫生检查 5.2.3 6.2.3 - √
11 基本技术要求检查 5.2.4 6.2.4 - √
12 零件机加工要求检查 5.2.5 6.2.5 √ √
13 焊接要求检查 5.2.6 6.2.6 √ √
14 与物料接触材料检查 5.2.7 6.2.7 √ √
15 设备蒸汽用水检查 5.2.8 6.2.8 - √
16
主要部件检查
转盘平面度检查 5.3.1 6.3.1 √ √
17 排水接头检查 5.3.2 6.3.1 √ √
18 蒸茶模具网孔底板检查 5.3.3 6.3.1 √ √
19 蒸箱排渣装置检查 5.3.4 6.3.2 √ √
20 蒸茶模具支撑检查 5.3.5 6.3.2 √ √
21 密封装置检查 5.3.6 6.3.2 √ √
22 蒸箱模具可翻转检查 5.3.7 6.3.2 √ √
23
装配要求
设备装配要求检查 5.4.1 6.4.1 - √
24 装配位置关系检查 5.4.2 6.4.2 √ √
25 防漏检查 5.4.3 6.4.3 √ √
26 零件连接检查 5.4.4 6.4.4 √ √
27 水管路连接检查 5.4.5 6.4.5 √ √
28 润滑部位检查 5.4.6 6.4.6 √ √
29 电器元件接线检查 5.4.7 6.4.7 √ √
30
外观要求
设备外表检查 5.5.1 6.5.1 √ √
31 不锈钢材料焊后表面检查 5.5.2 6.5.2 √ √
32
安全要求
防松装置检查 5.6.1 6.6.1 √ √
33 安全警示标志检查 5.6.2 6.6.2 √ √
34 电气安全检查 5.6.3 6.6.3 √ √
35 设备接地检查 5.6.4 6.6.4 √ √
36 安全防护装置检查 5.6.5 6.6.5 √ √
37 设备异常处理检查 5.6.6 6.6.6 √ √
T/XNMES 001—2024
8
序号 检验项目 要求 试验方法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38 使用说明书检查 5.7 6.7 √ √
注:“√”表示检验项目;“-”表示不检验项目。
7.2.3 出厂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后,则判定该出厂检验合格;如果不合格项可修整后复检,复检仍不合
格,则判定该产品不合格。
7.3 型式检验
7.3.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设备型式检验:
a) 产品正式生产后,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
b) 停产一年以上再投产;
c) 新产品或者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d) 国家质量监督部门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
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
f) 正常生产时间满两年以上。
7.3.2 抽样及判定规则:从出厂检验合格的设备中随机抽样,每次抽样1 台。检验项目应按表2 的规
定,全部检验合格则判定型式检验合格;若有不合格项,则应加倍抽样,对不合格项进行复检,复检仍
不合格,则判定型式检验不合格,其中安全性能不应复检。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 标志
标牌应固定在设备平整明显位置,标牌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T 13306 的规定。标牌应表示包括但
不限于下列内容:
a) 商标、型号、名称;
b) 主要技术参数(配套功率、生产能力、含水率、蒸汽压力等);
c) 产品执行标准;
d) 制造日期、出厂编号;
e) 制造企业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等。
8.2 包装
8.2.1 设备的包装应符合GB/T 13384 和SB/T 229 的规定。
8.2.2 设备外包装上应标注有“小心轻放”“向上”“防潮”等储运标志,并应符合GB/T 191 的规定。
8.2.3 设备包装时主要零部件应罩上塑料薄膜后再装入包装箱内,不能装入包装箱内的零件应做好包
装防护,设备及附件应固定牢固,适合运输装卸要求。
8.2.4 设备包装应防潮防雨。
8.2.5 设备包装内应有产品合格证、产品使用说明书、随机附件清单,并封存在防潮袋内。合格证应
符合GB/T 14436 的规定。
8.3 运输
8.3.1 设备在运输过程应固定牢靠、避免撞击碰伤、切勿重压、无抛扔、小心轻放、防雨、防晒。
8.3.2 设备装卸时应轻取轻放,防止撞击,防止倒置。
8.3.3 运输、包装机收发货标志应符合GB/T 191 的规定。
8.4 贮存
8.4.1 设备应贮存在通风、清洁、干燥和防潮等措施的场所。
8.4.2 设备露天存放时应有防雨、防晒、防潮、防积水等措施。
8.4.3 设备应远离热源和污染源,禁止与有腐蚀性或有毒物质混放。
T/XNMES 001—2024
9
参考文献
[1] JB/T 10810-2007 茶叶蒸青机
[2] JB/T 14383-2022 果蔬冲浪式清洗机
[3] SB/T 10938-2012 果蔬清洗机上一篇:T/XMSSAL 0141-2024 供厦标准 海产品中9种脂溶性藻毒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
下一篇:T/ACEF 216-2025 燃煤锅炉尿素脱硝优化控制系统技术导则
CCS X90/99
团体标准
T/XNMES 001—2024
转盘式 蒸茶设备
Rotaty disc type tea steaming equipment
2024 - 09 - 20 发布 2024 - 10 - 20 实施
咸宁市机械工程学会 发布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产品结构与参数 ..................................................................... 2
5 技术要求 ........................................................................... 3
6 试验方法 ........................................................................... 5
7 检验规则 ........................................................................... 7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 8
参考文献 .............................................................................. 9
T/XNMES 001—2024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专利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咸宁市机械工程学会提出。
本文件由咸宁市机械工程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咸宁市机械工程学会、咸宁市质量与标准化研究中心、湖北科技学院、咸宁市公
共检验检测中心、咸宁市计量检定测试所、咸宁市茶叶学会、湖北香城智能机电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国鹏、刘丽玲、王可畏、吴江、王振、丁坤明、徐碧玉、张阳、吴菲、冯盛、
钱坤、冯锦平、王志斌、李炯、徐斌、李亚军、杨焰、郭志明、唐诗、邵应强、刘煌坤。
本文件首次发布。
T/XNMES 001—2024
1
转盘式蒸茶设备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转盘式蒸茶设备的术语和定义、产品结构与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对青砖茶压制成型工艺中的里茶及其它茶叶进行汽蒸的转盘式蒸茶设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480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6798 食品机械安全卫生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3768 声学 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和声能量级 采用反射面上方包络测量面的简易法
GB/T 5226.1 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 9969.1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GB/T 13306 标牌
GB/T 14436 工业产品保证文件 总则
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5706 机械安全 设计通则 风险评估与风险减小
GB/T 16855.1 机械安全 控制系统安全相关部件 第1部分:设计通则
GB/T 19891 机械安全 机械设计的卫生要求
SB/T 222 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基本技术要求
SB/T 223 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机械加工技术要求
SB/T 224 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装配技术要求
SB/T 226 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焊接、铆接件技术要求
SB/T 229 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产品包装技术要求
SB/T 230 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产品检验规则
ASTM A380/ A380M 不锈钢零件、设备及系统的清洗和除垢的标准操作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转盘式蒸茶设备 rotaty disc type tea steaming equipment
利用水蒸汽对转盘上呈圆周阵列分布且盛装有茶叶的茶盒进行汽蒸的装置。
3.2
生产能力 production capacity
在单位时间内,蒸茶设备可蒸待蒸茶叶的质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T/XNMES 001—2024
2
3.3
蒸汽压力 steam pressure
蒸茶设备正常生产时,饱和蒸汽进入蒸茶设备时的气压,单位为兆帕(MPa)。
3.4
含水率 moisture content
茶叶中的含水重量与未经过干燥的茶叶重量百分比。
注: 含水率即干燥前的茶叶重量与干燥后的茶叶重量差值占干燥前的茶叶重量的百分比。
3.5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MTBF)
蒸茶设备在相邻两次故障之间工作时间的平均值,单位为小时(h)。
注: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即设备在总的使用阶段累计工作时间与故障次数的比值。
3.6
故障 fault
设备不能执行预定功能的状态(预防性维护除外)。
4 产品结构与参数
4.1 产品结构
转盘式蒸茶设备(以下简称设备)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组件、旋转驱动机构、蒸箱旋
转组件、上面罩组件。
T/XNMES 001—2024
3
说明:
1——机架组件;
2——旋转驱动机构;
3——蒸箱旋转组件;
4——上面罩组件。
图1 产品结构示意图
4.2 基本参数
表1 基本参数
参数 数值
生产能力 kg/h 510~765
茶叶含水率 % 17~19
蒸汽压力 MPa 0.4~0.8
正常工作噪声 dB(A)(声功率级) ≤75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h ≥300
4.3 型号
设备型号由产品代号、生产能力、产品改进代号组成,型号标记如下:
ZPZC □ - □
产品改进代号,01表示经过第一次改进、02表示经过第二次改进、03
表示经过第三次改进,如此类推
生产能力(kg/h)
产品代号,表示转盘式蒸茶设备
标记示例:生产能力为510~765kg/h,折中取整为600 kg/h,产品为经过一次改进的转盘式蒸茶设
备,型号可表示为:ZPZC600-01。
5 技术要求
5.1 性能要求
5.1.1 生产能力应不小于产品说明书或标牌上规定的额定生产能力。
5.1.2 蒸茶后的茶叶含水率应控制在17%~19%范围内。
5.1.3 管道连接设备的锅炉蒸汽压力应控制在0.4~0.8MPa 范围内。
5.1.4 设备应启动灵活、运行平稳、动作可靠,不应有卡滞、异响等现象。
5.1.5 工作时噪音(不含锅炉)应不大于75dB(A)(声功率级)。
5.1.6 工作时非蒸汽接触的各轴承温升应不大于35K,且最高温度应不大于75℃。
5.1.7 设备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应不小于300h。
5.2 一般要求
5.2.1 设备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5.2.2 设备的总体布局应符合人类工效学原理,并符合SB/T 222 的规定,便于清理,易于维修。
5.2.3 设备结构的安全卫生应符合GB 16798 和GB/T 19891 的规定。
5.2.4 设备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SB/T 222 的规定,且应满足强度、刚度及使用稳定性要求。
5.2.5 设备零部件的机械加工技术要求应符合SB/T 223 的规定。
5.2.6 设备焊接技术要求应符合SB/T 226 的规定,焊接部位应牢固、可靠、平滑。
5.2.7 与物料直接接触的零部件材料应符合GB 4806.1 的规定,不得影响物料的品质。
5.2.8 设备蒸汽用水应符合GB 5749 的规定。
5.3 主要部件要求
5.3.1 转盘上平面的平面度应不大于1mm。
T/XNMES 001—2024
4
5.3.2 蒸箱底管侧边的排水接头应倾斜向上设置,且排水接头中心线与蒸箱底管中心线夹角应控制在
70±3°范围内。
5.3.3 蒸茶模具中网孔底板的网孔直径应控制在Φ2.5±0.5mm 范围内。
5.3.4 蒸箱底管下应设有卡箍盲板。
5.3.5 蒸茶模具外侧应设有支撑模具旋转的滚动轴承。
5.3.6 蒸箱旋转组件和上面罩组件上应设有防漏气漏茶的密封装置。
5.3.7 蒸茶模具的连接板与转动连接在转盘上的转动盘应采用两销轴固定连接。
5.4 装配要求
5.4.1 设备装配应符合SB/T 224 中的规定。
5.4.2 装配后的零部件之间的边缘缝隙应整齐匀称,不应有明显的错位现象。
5.4.3 密封装置应装配可靠,不应有明显漏气漏茶现象。
5.4.4 零部件连接应可靠牢固,不应出现松动、脱落等现象。
5.4.5 管路各管件的连接应可靠,管路不应有渗漏现象。
5.4.6 各润滑部位应润滑可靠,不应有卡滞或过度磨损等现象。
5.4.7 电气系统的接线元件连接应牢固可靠。
5.5 外观要求
5.5.1 设备外表面应整洁、平整、光滑、棱角倒钝、无尖角和毛刺,不应有划伤、凸起、压痕及焊缝
裂纹等缺陷。
5.5.2 材质为不锈钢的零件焊后外露部分应酸洗钝化,酸洗钝化应符合ASTM A380/ A380M 的规定。
5.6 安全要求
5.6.1 设备上易脱落的零部件应有防松装置,零件及螺栓、螺母等紧固件应可靠固定,不得有松动脱
落现象。
5.6.2 设备上应有清晰的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应符合GB 2894 的规定。
5.6.3 设备电气安全应符合GB/T 5226.1 的规定,电路控制系统应安全可靠、动作准确,电气线路接
线头应连接牢固并加以编号,导线不应裸露,应防止漏电;操作按钮应可靠,并有急停按钮,指示灯显
示应正常。
5.6.4 设备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并有明显的接地标志。
5.6.5 设备应有安全防护装置,其安全设计应符合GB/T 15706 的规定,其安全等级应符合GB/T 16855.1
的规定。
5.6.6 设备出现异常状况时应立即停止运转并报警。
5.7 使用说明书要求
使用说明书的编制和内容应符合GB/T 9969.1 的规定,必须包含以下内容:
a) 使用安全注意事项;
b) 主要技术参数(配套功率、生产能力、含水率、蒸汽压力等);
c) 设备结构原理说明;
d) 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e) 使用方法和操作程序;
f) 故障分析和排除;
g) 维护与保养;
h) 说明书附件(包括主要外购件清单、易损件清单、设备总装图、主要部装图、自制易损件图纸、
电气原理图等);
i) 制造厂或供货商的名称、地址、邮编及联系电话。
5.8 空运转试验
5.8.1 设备出厂前应逐台进行不少于30min 的空运转试验。
5.8.2 设备在空运转试验中各转动部位和调节机构应灵活、平稳可靠。
T/XNMES 001—2024
5
5.8.3 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得有松动现象。
5.8.4 设备轴承温升应符合5.1.6 的规定。
6 试验方法
6.1 性能试验
6.1.1 试验条件
6.1.1.1 试验环境温度为5℃~40℃。
6.1.1.2 试验环境相对湿度≤90%。
6.1.1.3 海拔不超过1000m。
6.1.1.4 试验原料为待汽蒸的茶叶。
6.1.1.5 试验蒸汽用水应符合5.2.8 的规定。
6.1.2 空运转试验
6.1.2.1 设备单独动作时,人工操控各执行机构动作,各连续执行机构动作时间应不少于10min,各
单次执行机构动作次数应不少于20 次。
6.1.2.2 设备联动时,启动自动按钮进行设备联动,联动时间应不少于8h。
6.1.2.3 试验结果应符合5.1.4 和5.8 的规定。
6.1.3 生产能力试验
设备正常生产时,选择待蒸茶叶为原料,待蒸茶叶试验前先称重,再进行生产能力试验。在单位时
间内,根据设备完成待蒸茶的茶叶质量计算生产能力,每次试验时间不少于3h,按公式(1)计算,试
验重复进行三次,取平均值,结果应符合本文件表1 的规定。
퐸 =
·············································································· (1)
式中:
퐸 ——生产能力,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푊 ——茶叶质量,单位为千克(kg);
푇 ——试验时间,单位为小时(h)。
6.1.4 含水率试验
含水率的试验可用水分仪直接测量。当采用烘干法时,从蒸茶后的茶叶中取一定重量的茶样,放入
已恒重的干燥盒中,置于预热至120℃的恒温烘箱中,恒温烘90min,取出置于干燥器冷却后称重,按公
式(2)计算,试验重复进行三次,计算平均值,结果应符合表1和5.1.2的规定。
퐻 =
× 100% ···································································· (2)
式中:
퐻 ——含水率,%;
푚 ——茶样干燥前的质量,单位为克(g);
푚 ——茶样干燥后的质量,单位为克(g)。
6.1.5 蒸汽压力试验
在设备蒸汽进汽管处安装压力表,设备正常生产时,每间隔30min直接读取压力表显示值,共读取
三次,计算其平均值,结果应符合本文件表1和5.1.3的规定。
6.1.6 工作噪音试验
在连续工作过程中,设备的噪音应按GB/T 3768规定的方法进行测量,其噪声值应符合本文件表1
和5.1.5的规定。
6.1.7 温升试验
T/XNMES 001—2024
6
先用点温计测量设备工作环境温度;在试验结束时,立即用点温计测量各轴承外露部分的温度,温
升按公式(3)计算,温升应符合5.1.6的规定。
푇 = 푇 − 푇 ··········································································· (3)
式中:
푇 ——温升,单位为开尔文(K);
푇 ——设备工作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푇 ——工作结束时轴承外露部分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6.1.8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试验
设备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按公式(4)计算,结果应符合本文件表1和5.1.7的规定。
푀푇퐵퐹 = Σ
··········································································· (4)
式中:
Σ 푇 ——设备总的工作时间,单位为小时(h);
푁 ——设备在总的工作时间内的故障次数,单位为次。
6.2 一般检验
6.2.1 应按批准的图纸和技术文件检验设备整体及零部件。
6.2.2 应按SB/T 222 中的规定检查设备的总体布局,结果应符合5.2.2 的规定。
6.2.3 应按GB 16798 和GB/T 19891 的规定检查设备结构的安全卫生,结果应符合5.2.3 的规定。
6.2.4 应按SB/T 222 的规定检查设备基本技术要求,结果应符合5.2.4 的规定。
6.2.5 应按SB/T 223 的规定检查设备零部件制造,结果应符合5.2.5 的规定。
6.2.6 应按SB/T 226 的规定检查设备焊接部位,结果应符合5.2.6 的规定。
6.2.7 应按GB 4806.1 的规定检查设备上与物料接触的材料,结果应符合5.2.7 的规定。
6.2.8 应按GB 5749 的规定检查设备蒸汽用水,结果应符合5.2.8 的规定。
6.3 主要部件检验
6.3.1 使用通用量具对主要部件尺寸进行检验,结果应符合5.3.1、5.3.2、5.3.3 的规定。
6.3.2 采用目检部件,结果应符合5.3.4、5.3.5、5.3.6、5.3.7 的规定。
6.4 装配检验
6.4.1 应按SB/T 224 的规定检查设备装配情况,结果应符合5.4.1 的规定。
6.4.2 应目检装配后的零部件之间位置关系,结果应符合5.4.2 的规定。
6.4.3 应目检密封装置密封情况,结果应符合5.4.3 的规定。
6.4.4 应目检各零部件的连接情况,结果应符合5.4.4 的固定。
6.4.5 应目检水管路连接情况,结果应符合5.4.5 的规定。
6.4.6 应目检各润滑部位情况,结果应符合5.4.6 的规定。
6.4.7 应采用目检和手拉接线检查电器系统接线元件连接情况,结果应符合5.4.7 的规定。
6.5 外观检验
6.5.1 应采用目检和用手触摸检查设备外表缺陷,结果应符合5.5.1 的规定。
6.5.2 采用目检不锈钢材料焊后工艺处理情况,结果应符合5.5.2 的规定。
6.6 安全检验
6.6.1 应目检易脱落位置是否具有防松装置,结果应符合5.6.1 的规定。
6.6.2 应目检安全警示标志情况,结果应符合5.6.2 的规定。
6.6.3 应按GB/T 5226.1 的规定检查设备电气安全,结果应符合5.6.3 的规定。
6.6.4 应目检设备接地情况,结果应符合5.6.4 的规定。
6.6.5 应目检设备是否具有安全防护装置,检查结果应符合5.6.5 的规定。
T/XNMES 001—2024
7
6.6.6 应模拟故障,检查结果应符合5.6.6 的规定。
6.7 说明书检验
应目检说明书,检查结果应符合5.7 的规定。
7 检验规则
7.1 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2 出厂检验
7.2.1 设备应按SB/T 230 的规定,经制造厂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7.2.2 出厂检验项目按表2 的规定。
表2 检验项目
序号 检验项目 要求 试验方法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1
性能要求
空运转试验 5.1.4、5.8 6.1.2 √ √
2 生产能力试验 5.1.1 6.1.3 √ √
3 含水率试验 5.1.2 6.1.4 √ √
4 蒸汽压力试验 5.1.3 6.1.5 - √
5 工作噪音试验 5.1.5 6.1.6 √ √
6 温升试验 5.1.6 6.1.7 - √
7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试验 5.1.7 6.1.8 - √
8
一般要求
制造依据检查 5.2.1 6.2.1 - √
9 总体布局检查 5.2.2 6.2.2 - √
10 结构安全卫生检查 5.2.3 6.2.3 - √
11 基本技术要求检查 5.2.4 6.2.4 - √
12 零件机加工要求检查 5.2.5 6.2.5 √ √
13 焊接要求检查 5.2.6 6.2.6 √ √
14 与物料接触材料检查 5.2.7 6.2.7 √ √
15 设备蒸汽用水检查 5.2.8 6.2.8 - √
16
主要部件检查
转盘平面度检查 5.3.1 6.3.1 √ √
17 排水接头检查 5.3.2 6.3.1 √ √
18 蒸茶模具网孔底板检查 5.3.3 6.3.1 √ √
19 蒸箱排渣装置检查 5.3.4 6.3.2 √ √
20 蒸茶模具支撑检查 5.3.5 6.3.2 √ √
21 密封装置检查 5.3.6 6.3.2 √ √
22 蒸箱模具可翻转检查 5.3.7 6.3.2 √ √
23
装配要求
设备装配要求检查 5.4.1 6.4.1 - √
24 装配位置关系检查 5.4.2 6.4.2 √ √
25 防漏检查 5.4.3 6.4.3 √ √
26 零件连接检查 5.4.4 6.4.4 √ √
27 水管路连接检查 5.4.5 6.4.5 √ √
28 润滑部位检查 5.4.6 6.4.6 √ √
29 电器元件接线检查 5.4.7 6.4.7 √ √
30
外观要求
设备外表检查 5.5.1 6.5.1 √ √
31 不锈钢材料焊后表面检查 5.5.2 6.5.2 √ √
32
安全要求
防松装置检查 5.6.1 6.6.1 √ √
33 安全警示标志检查 5.6.2 6.6.2 √ √
34 电气安全检查 5.6.3 6.6.3 √ √
35 设备接地检查 5.6.4 6.6.4 √ √
36 安全防护装置检查 5.6.5 6.6.5 √ √
37 设备异常处理检查 5.6.6 6.6.6 √ √
T/XNMES 001—2024
8
序号 检验项目 要求 试验方法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38 使用说明书检查 5.7 6.7 √ √
注:“√”表示检验项目;“-”表示不检验项目。
7.2.3 出厂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后,则判定该出厂检验合格;如果不合格项可修整后复检,复检仍不合
格,则判定该产品不合格。
7.3 型式检验
7.3.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设备型式检验:
a) 产品正式生产后,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
b) 停产一年以上再投产;
c) 新产品或者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d) 国家质量监督部门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
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
f) 正常生产时间满两年以上。
7.3.2 抽样及判定规则:从出厂检验合格的设备中随机抽样,每次抽样1 台。检验项目应按表2 的规
定,全部检验合格则判定型式检验合格;若有不合格项,则应加倍抽样,对不合格项进行复检,复检仍
不合格,则判定型式检验不合格,其中安全性能不应复检。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 标志
标牌应固定在设备平整明显位置,标牌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T 13306 的规定。标牌应表示包括但
不限于下列内容:
a) 商标、型号、名称;
b) 主要技术参数(配套功率、生产能力、含水率、蒸汽压力等);
c) 产品执行标准;
d) 制造日期、出厂编号;
e) 制造企业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等。
8.2 包装
8.2.1 设备的包装应符合GB/T 13384 和SB/T 229 的规定。
8.2.2 设备外包装上应标注有“小心轻放”“向上”“防潮”等储运标志,并应符合GB/T 191 的规定。
8.2.3 设备包装时主要零部件应罩上塑料薄膜后再装入包装箱内,不能装入包装箱内的零件应做好包
装防护,设备及附件应固定牢固,适合运输装卸要求。
8.2.4 设备包装应防潮防雨。
8.2.5 设备包装内应有产品合格证、产品使用说明书、随机附件清单,并封存在防潮袋内。合格证应
符合GB/T 14436 的规定。
8.3 运输
8.3.1 设备在运输过程应固定牢靠、避免撞击碰伤、切勿重压、无抛扔、小心轻放、防雨、防晒。
8.3.2 设备装卸时应轻取轻放,防止撞击,防止倒置。
8.3.3 运输、包装机收发货标志应符合GB/T 191 的规定。
8.4 贮存
8.4.1 设备应贮存在通风、清洁、干燥和防潮等措施的场所。
8.4.2 设备露天存放时应有防雨、防晒、防潮、防积水等措施。
8.4.3 设备应远离热源和污染源,禁止与有腐蚀性或有毒物质混放。
T/XNMES 001—2024
9
参考文献
[1] JB/T 10810-2007 茶叶蒸青机
[2] JB/T 14383-2022 果蔬冲浪式清洗机
[3] SB/T 10938-2012 果蔬清洗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