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MSSAL 0141-2024 供厦标准 海产品中9种脂溶性藻毒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
- 文件大小:944.98 KB
- 标准类型:食品团体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2-24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ICS 71.040.40
CCS C53
厦门市供厦食品安全团体标准
T/XMSSAL 0141—2024
供厦标准 海产品中9种脂溶性藻毒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
Determination of nine Lipophilic Algae Toxins in marine products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for Xiamen
2025-01-24发布2025-01-24实施
厦门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厦门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厦门市食品药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厦门海关技术中心、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厦门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福建省鑫龙安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厦门市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施冰、黄碧慧、黄山、李梓、林志香、徐敦明、林伟琦、孙佳、李振良、许晓春。
T/XMSSAL 0141—2024
1
供厦标准 供厦标准 海产品中 海产品中 9种脂溶性藻毒素的液相色谱 种脂溶性藻毒素的液相色谱 种脂溶性藻毒素的液相色谱 种脂溶性藻毒素的液相色谱 -串联质 串联质 谱测定 谱测定 方法
1 范围
本文件第一篇规定了海产品中7种脂溶性藻毒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
本文件第一篇适用于双壳类、腹足类、甲壳类等海产品中扇贝毒素PTX2、原多甲藻酸毒素AZA1、AZA2、AZA3、环亚胺毒素GYM、短裸甲藻毒素BTX2、BTX3的测定。
本文件第二篇规定了海产品中2种脂溶性藻毒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
本文件第二篇适用于双壳类、腹足类、甲壳类等海产品中虾夷扇贝毒素YTX、hYTX的测定。
第一篇 海产品中7种脂溶性藻毒素的测定
2 原理
试样经乙酸乙酯提取,固相萃取净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外标法定量。
3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 试剂
3.1.1 乙酸乙酯(CH3COOC2H5):色谱纯。
3.1.2 乙腈(CH3CN):色谱纯。
3.1.3 甲醇(CH3OH):色谱纯。
3.1.4 甲酸(HCOOH)。
3.1.5 乙酸铵(CH3CO2NH4)。
3.2 试剂配制
3.2.1 甲醇水溶液(35%):取35 mL甲醇,用水稀释至100 mL。
3.2.2 甲酸水溶液(0.1%):取1 mL甲酸,用水稀释至1000 mL。
3.2.3 流动相A(10 mmol/L乙酸铵-0.1%甲酸水溶液):称取0.7708 g乙酸铵,用0.1%甲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1000 mL,过微孔滤膜(3.5.2)。
3.2.4 流动相B(0.1% 甲酸乙腈溶液):取1 mL甲酸,用乙腈稀释至1000 mL,过微孔滤膜(3.5.3)。
3.3 标准品
原多甲藻酸毒素AZA1、AZA2、AZA3、环亚胺毒素GYM、扇贝毒素PTX2、短裸甲藻毒素BTX2、BTX3标准品,避光保存于-18℃以下。标准品相关信息参见附录A。
3.4 标准溶液配制
T/XMSSAL 0141—2024
2
3.4.1 标准储备溶液:用甲醇分别溶解短裸甲藻毒素BTX2和BTX3标准品100 μg,转移至5 mL容量瓶中,甲醇稀释并定容,配制BTX2、BTX3单标储备溶液(19.0 μg/mL)。分别移取500 μL AZA1、AZA2、AZA3、GYM、PTX2标准溶液于5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并定容,配制成单标储备溶液,浓度分别为0.130、0.122、0.118、0.250、0.440 μg/mL。-18℃及以下避光保存。
3.4.2 混合标准溶液:分别移取BTX2、BTX3标准储备溶液1.00 mL,AZA1、AZA2、AZA3、GYM、PTX2标准储备溶液1.25 mL于25 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并定容,配制成混合标准溶液。AZA1、AZA2、AZA3、GYM、PTX2、BTX2、BTX3浓度分别为6.5、6.1、5.9、12.5、22.0、760、760 ng/mL。-18℃及以下避光保存。
3.4.3 混合标准系列工作溶液:分别移取1.00、2.00、3.00、4.00 mL的混合标准溶液于5 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并定容,配制成混合标准系列工作溶液。临用时配制。
3.4.4 基质匹配标准工作溶液:选择与被测样品性质相同或相似的空白样品,按照6.1~6.2进行前处理,得到空白基质溶液。移取相应的混合标准溶液,用空白基质溶液稀释成基质匹配标准工作溶液。
3.5 材料
3.5.1 固相萃取柱:Bond Elut Plexa(3 mL/60 mg),或性能相当者。
3.5.2 微孔滤膜:47mm×0.22 μm,水相。
3.5.3 微孔滤膜:47mm×0.22 μm,有机相。
3.5.4 微孔滤膜:13mm×0.22 μm,有机相。
4 仪器和设备
4.1.1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配电喷雾离子源。
4.1.2 分析天平:感量0.01 g和0.01 mg。
4.1.3 组织捣碎机。
4.1.4 高速均质器:转速≥15 000 r/min。
4.1.5 超声波清洗器。
4.1.6 高速冷冻离心机。
4.1.7 氮吹浓缩仪。
4.1.8 固相萃取装置。
4.1.9 涡旋混匀器。
5 试样制备
采取足够的样品个数,去壳,去除泥沙及其他异物,取可食部分达到200 g以上,用组织捣碎机绞碎后,装入样品瓶中或样品袋中,测试样和备用样分别存放,备用样于-18℃及以下保存。
6 分析步骤
6.1 试样提取
称取2 g试样(精确至0.01 g)于50 mL具塞离心管中,加入10 mL乙酸乙酯,高速均质器15 000 r/min均质2 min,超声10 min,于高速冷冻离心机4℃,12 000 r/min离心3 min,上清液转移至20 mL容量瓶中。加入8 mL乙酸乙酯,重复以上操作一次,合并上清液于容量瓶中,乙酸乙酯定容,混匀。移取10.0 mL提取液于试管中,40℃氮气吹干,加入35%甲醇水溶液2 mL,涡旋混匀,待净化。
T/XMSSAL 0141—2024
3
6.2 试样净化
依次以3 mL甲醇、3 mL水活化固相萃取柱(3.5.1),将提取溶液(6.1)上样,用3 mL35%的甲醇水溶液淋洗,抽干固相萃取柱,用8 mL甲醇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40℃氮吹浓缩至干,用1.00 mL甲醇溶解,涡旋混匀,过微孔滤膜(3.5.4),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
6.3 测定
6.3.1 液相色谱参考条件
a) 色谱柱:Kinetex C18,3 mm(内径)×150 mm,粒径2.6 μm,或相当者;
b) 流速:0.3 mL/min;
c) 柱温:35℃;
d) 进样量:2.0 μL;
e) 流动相A(10 mmol/L乙酸铵-0.1%甲酸水溶液),流动相B(0.1% 甲酸乙腈溶液),梯度洗脱,洗脱条件见表1。
表1 流动相梯度洗脱条件
时间/min
A/%
B/%
0.0
65
35
1.0
65
35
5.0
10
90
8.0
10
90
8.1
65
35
12.0
65
35
6.3.2 质谱参考条件
a) 离子源:电喷雾离子源;
b) 检测方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
c) 质谱参数:见表2;
d) 扫描方式:正离子扫描,化合物的离子对、去簇电压和碰撞能见表3。
表2 质谱参数
扫描方式
电喷雾电压/V
雾化气压力/MPa
气帘气压力/MPa
干燥气压力/MPa
离子化温度/℃
正离子扫描
5500
55
30
55
550
表3 扫描方式和多反应监测(MRM)条件
化合物
离子源
母离子/(m/z)
定性与定量子离子/(m/z)
去簇电压(DP)/V
碰撞能(CE/eV)
AZA1
ESI+
842.5
806.5/824.5*
50
55/40
AZA2
ESI+
856.5
820.4/838.5*
50
50/40
AZA3
ESI+
828.5
792.5/810.5*
60
50/40
T/XMSSAL 0141—2024
4
化合物 离子源 母离子/(m/z)
定性与定量子离子
/(m/z)
去簇电压(DP)/V 碰撞能(CE/eV)
GYM ESI+ 508.4 392.3/490.3* 90 51/35
PTX2 ESI+ 876.5 805.5/823.5* 100 35/35
BTX2 ESI+ 895.5 859.4/877.6* 185 28/23
BTX3 ESI+ 897.3 825.5/725.4* 135 17/29
注: *为定量子离子。
6.3.3 标准工作曲线
根据需要选择混合标准系列工作溶液或基质匹配标准工作溶液,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以化
合物的定量离子对色谱图峰面积为纵坐标,标准工作溶液的质量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工作曲线。7
种脂溶性藻毒素的多反应监测色谱图参见图B.1。
6.3.4 试样溶液的测定
将试样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得到峰面积,根据标准工作曲线得到试样溶液的质量浓度。
在相同测试条件下,试样溶液中脂溶性藻毒素的保留时间与标准工作曲线中脂溶性藻毒素的保留时间
之间的偏差在±2.5%以内,且试样溶液中脂溶性藻毒素的定性离子的相对丰度应与质量浓度相近的标准
工作溶液中脂溶性藻毒素的定性离子的相对丰度一致,其丰度比偏差符合表4要求,则可判断试样溶液
中存在被测化合物。
表4 定性离子相对丰度的最大允许偏差
定性离子相对丰度 >50 % >20 %~50 % >10 %~20 % ≤10 %
允许的相对偏差 ±20 % ±25 % ±30 % ±50 %
7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脂溶性藻毒素的含量按式(1)计算:
f
m
V
X
1000
1000
……………………………………(1)
式中:
X —— 试样中脂溶性藻毒素的含量,单位为微克每千克(μg/kg);
ρ —— 由标准工作曲线得到的试样溶液中脂溶性藻毒素的质量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mL);
V —— 试样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f —— 稀释倍数;
m ——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1000 —— 换算系数。
计算结果保留3 位有效数字。
8 精密度
T/XMSSAL 0141—2024
5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5%。
9 其他
本文件方法AZA1、AZA2、AZA3的定量限为0.02 μg/kg;GYM的定量限为0.4 μg/kg;PTX2的定量限为0.13 μg/kg;BTX2的定量限为30 μg/kg;BTX3的定量限为15 μg/kg。
第二篇 海产品中虾夷扇贝毒素的测定
10 原理
试样经乙腈提取,固相萃取净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外标法定量。
11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11.1 试剂
11.1.1 乙腈(CH3CN):色谱纯。
11.1.2 甲醇(CH3OH):色谱纯。
11.1.3 甲酸(HCOOH)。
11.1.4 乙酸铵(CH3CO2NH4)。
11.2 试剂配制
11.2.1 甲醇水溶液(40%):取40 mL甲醇,用水稀释至100 mL。
11.2.2 甲酸水溶液(0.1%):取1 mL甲酸,用水稀释至1000 mL。
11.2.3 流动相A(5 mmol/L乙酸铵溶液):称取0.3854 g乙酸铵,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 mL,过微孔滤膜(3.5.2)。
11.2.4 流动相B(乙腈):取乙腈1000 mL,过微孔滤膜(3.5.3)。
11.3 标准品
虾夷扇贝毒素YTX、hYTX标准品,避光保存于-18℃以下。标准品相关信息参见附录A。
11.4 标准溶液配制
11.4.1 标准储备溶液:分别移取500 μL YTX、hYTX标准溶液于5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并定容,配制成单标储备溶液,浓度分别为0.492、0.575 μg/mL。-18℃及以下避光保存。
11.4.2 混合标准溶液:分别移取YTX、hYTX标准溶液2.50 mL于25 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并定容,配制成混合标准溶液。YTX、hYTX浓度分别为49.2、57.5 ng/mL。-18℃及以下避光保存。
11.4.3 混合标准系列工作溶液:分别移取1.00、2.00、3.00、4.00 mL的混合标准溶液于5 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并定容,配制成混合标准系列工作溶液。临用时配制。
11.4.4 基质匹配标准工作溶液:选择与被测样品性质相同或相似的空白样品,按照14.1~14.2进行前处理,得到空白基质溶液。移取相应的混合标准溶液,用空白基质溶液稀释成基质匹配标准工作溶液。
T/XMSSAL 0141—2024
6
11.5 材料
同3.5。
12 仪器和设备
同第4章。
13 试样制备
同第5章。
14 分析步骤
14.1 试样提取
称取2 g试样(精确至0.01 g)于50 mL具塞离心管中,加入10 mL乙腈,高速均质器15 000 r/min均质2 min,超声10 min,于高速冷冻离心机4℃,12 000 r/min离心3 min,上清液转移至20 mL容量瓶中。加入8 mL乙腈,重复以上操作一次,合并上清液于容量瓶中,乙腈定容,混匀。移取10.0 mL提取液于试管中,40℃氮气吹干,加入40%甲醇水溶液2 mL,涡旋混匀,待净化。
14.2 试样净化
依次以3 mL甲醇、3 mL水活化固相萃取柱(3.5.1),将提取溶液(14.1)上样,用3 mL 40%的甲醇水溶液淋洗,抽干固相萃取柱,用8 mL甲醇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40℃氮吹浓缩至干,用1.00 mL甲醇溶解,涡旋混匀,过微孔滤膜(3.5.4),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
14.3 测定
14.3.1 液相色谱参考条件
a) 色谱柱:Kinetex C18,3 mm(内径)×150 mm,粒径2.6 μm,或相当者;
b) 流速:0.3 mL/min;
c) 柱温:35℃;
d) 进样量:2.0 μL;
e) 流动相:流动相A(5mmol/L乙酸铵溶液),流动相B(乙腈),梯度洗脱,洗脱条件见表5。
表5 流动相梯度洗脱条件
时间/min
A/%
B/%
0.0
65
35
1.0
65
35
5.0
10
90
8.0
10
90
8.1
65
35
12.0
65
35
T/XMSSAL 0141—2024
7
14.3.2 质谱参考条件
a) 离子源:电喷雾离子源;
b) 检测方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
c) 质谱参数:见表6;
d) 扫描方式:负离子扫描,化合物的离子对、去簇电压和碰撞能见表7。
表6 质谱参数
扫描方式 电喷雾电压/V 雾化气压力/MPa 气帘气压力/MPa 干燥气压力/MPa 离子化温度/℃
负离子扫描 -4500 55 30 55 450
表7 扫描方式和多反应监测(MRM)条件
化合物 离子源 母离子/(m/z)
定性与定量子离子
/(m/z)
去簇电压(DP)/V 碰撞能(CE/eV)
YTX ESI- 570.4 396.4/467.4* -95 -45/-43
hYTX ESI- 577.2 403.2/474.2* -95 -45/-43
注: *为定量子离子。
14.3.3 标准工作曲线
根据需要选择混合标准系列工作溶液或基质匹配标准工作溶液,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以化
合物的定量离子对色谱图峰面积为纵坐标,标准工作溶液的质量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工作曲线。9
种脂溶性藻毒素的多反应监测色谱图参见图A.1。
14.3.4 试样溶液的测定
将试样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得到峰面积,根据标准工作曲线得到试样溶液的质量浓度。
在相同测试条件下,试样溶液中脂溶性藻毒素的保留时间与标准工作曲线中脂溶性藻毒素的保留时间
之间的偏差在±2.5%以内,且试样溶液中脂溶性藻毒素的定性离子的相对丰度应与质量浓度相近的标准
工作溶液中脂溶性藻毒素的定性离子的相对丰度一致,其丰度比偏差符合表4要求,则可判断试样溶液
中存在被测化合物。
表8 定性离子相对丰度的最大允许偏差
定性离子相对丰度 >50 % >20 %~50 % >10 %~20 % ≤10 %
允许的相对偏差 ±20 % ±25 % ±30 % ±50 %
15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脂溶性藻毒素的含量按式(1)计算:
f
m
V
X
1000
1000
……………………………………(1)
式中:
T/XMSSAL 0141—2024
8
X —— 试样中脂溶性藻毒素的含量,单位为微克每千克(μg/kg);
ρ —— 由标准工作曲线得到的试样溶液中脂溶性藻毒素的质量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mL);
V —— 试样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f —— 稀释倍数 稀释倍数 稀释倍数 ;
m —— 试样质量 试样质量 ,单位为克 单位为克 单位为克 (g);
1000 —— 换算系数 换算系数 。
计算 结果保留 结果保留 结果保留 3位有效数字。 位有效数字。 位有效数字。 位有效数字。
16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5%。
17 其他
YTX的定量限为1.5 μg/kg;hYTX的定量限为1.3 μg/kg。
T/XMSSAL 0141—2024
9
A
A 附录A (资料性) 9种脂溶性藻毒素的分子式、CAS号和标准品信息
A.1 9种脂溶性藻毒素的分子式、 种脂溶性藻毒素的分子式、 种脂溶性藻毒素的分子式、 种脂溶性藻毒素的分子式、 种脂溶性藻毒素的分子式、 种脂溶性藻毒素的分子式、 CAS CAS号和 标准品 信息 见表 A.1 。
表A.1 9种脂溶性藻毒素标准品的分子式、 种脂溶性藻毒素标准品的分子式、 种脂溶性藻毒素标准品的分子式、 种脂溶性藻毒素标准品的分子式、 种脂溶性藻毒素标准品的分子式、 种脂溶性藻毒素标准品的分子式、 种脂溶性藻毒素标准品的分子式、 CAS 号和 标准品 标准品 信息
毒素
分子式
CAS号
浓度/纯度
AZA1(Azaspiracid-1)
C47H71NO12
214899-21-5
1.30 μg/mL
AZA2(Azaspiracid-2)
C48H73NO12
265996-92-7
1.22 μg/mL
AZA3(Azaspiracid-3)
C46H69NO12
265996-93-8
1.18 μg/mL
GYM(Gymnodimine)
C32H45NO4
173792-58-0
2.50 μg/mL
PTX2(Pectenotoxin-2)
C47H70O14
97564-91-5
4.40 μg/mL
BTX2(Brevetoxin-2)
C50H70O14
79580-28-2
纯度95.0%
BTX3(Brevetoxin-3)
C50H72O14
85079-48-7
纯度95.0%
YTX(Yessotoxin)
C55H82O21S2
112514-54-2
4.3 μmol/L(1143.4g/mol)
hYTX(Homo-yessotoxin)
C56H84O21S2
196309-94-1
5.75 μg/mL
T/XMSSAL 0141—2024
10
B
B 附录B (资料性) 7种脂溶性藻毒素多反应监测色谱图
B.1 7种脂溶性 脂溶性 藻毒素多 藻毒素多 反应监测色谱图 反应监测色谱图 反应监测色谱图 见 B.1 。
图B.1 7种脂溶性藻毒素多反应监测色谱图
T/XMSSAL 0141—2024
11
C
C 附录C (规范性) 虾夷扇贝毒素多反应监测色谱图
C.1 虾夷扇贝毒素多 虾夷扇贝毒素多 虾夷扇贝毒素多 虾夷扇贝毒素多 YTX 、hYTX hYTXhYTX多反应监测色谱图见 多反应监测色谱图见 多反应监测色谱图见 多反应监测色谱图见 多反应监测色谱图见 C.1。
图C.1 虾夷扇贝毒素多YTX、hYTX多反应监测色谱图上一篇:T/XMSSAL 0140-2024 供厦标准 茶叶中11种真菌毒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
下一篇:T/ACEF 216-2025 燃煤锅炉尿素脱硝优化控制系统技术导则
CCS C53
厦门市供厦食品安全团体标准
T/XMSSAL 0141—2024
供厦标准 海产品中9种脂溶性藻毒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
Determination of nine Lipophilic Algae Toxins in marine products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for Xiamen
2025-01-24发布2025-01-24实施
厦门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厦门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厦门市食品药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厦门海关技术中心、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厦门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福建省鑫龙安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厦门市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施冰、黄碧慧、黄山、李梓、林志香、徐敦明、林伟琦、孙佳、李振良、许晓春。
T/XMSSAL 0141—2024
1
供厦标准 供厦标准 海产品中 海产品中 9种脂溶性藻毒素的液相色谱 种脂溶性藻毒素的液相色谱 种脂溶性藻毒素的液相色谱 种脂溶性藻毒素的液相色谱 -串联质 串联质 谱测定 谱测定 方法
1 范围
本文件第一篇规定了海产品中7种脂溶性藻毒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
本文件第一篇适用于双壳类、腹足类、甲壳类等海产品中扇贝毒素PTX2、原多甲藻酸毒素AZA1、AZA2、AZA3、环亚胺毒素GYM、短裸甲藻毒素BTX2、BTX3的测定。
本文件第二篇规定了海产品中2种脂溶性藻毒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
本文件第二篇适用于双壳类、腹足类、甲壳类等海产品中虾夷扇贝毒素YTX、hYTX的测定。
第一篇 海产品中7种脂溶性藻毒素的测定
2 原理
试样经乙酸乙酯提取,固相萃取净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外标法定量。
3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 试剂
3.1.1 乙酸乙酯(CH3COOC2H5):色谱纯。
3.1.2 乙腈(CH3CN):色谱纯。
3.1.3 甲醇(CH3OH):色谱纯。
3.1.4 甲酸(HCOOH)。
3.1.5 乙酸铵(CH3CO2NH4)。
3.2 试剂配制
3.2.1 甲醇水溶液(35%):取35 mL甲醇,用水稀释至100 mL。
3.2.2 甲酸水溶液(0.1%):取1 mL甲酸,用水稀释至1000 mL。
3.2.3 流动相A(10 mmol/L乙酸铵-0.1%甲酸水溶液):称取0.7708 g乙酸铵,用0.1%甲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1000 mL,过微孔滤膜(3.5.2)。
3.2.4 流动相B(0.1% 甲酸乙腈溶液):取1 mL甲酸,用乙腈稀释至1000 mL,过微孔滤膜(3.5.3)。
3.3 标准品
原多甲藻酸毒素AZA1、AZA2、AZA3、环亚胺毒素GYM、扇贝毒素PTX2、短裸甲藻毒素BTX2、BTX3标准品,避光保存于-18℃以下。标准品相关信息参见附录A。
3.4 标准溶液配制
T/XMSSAL 0141—2024
2
3.4.1 标准储备溶液:用甲醇分别溶解短裸甲藻毒素BTX2和BTX3标准品100 μg,转移至5 mL容量瓶中,甲醇稀释并定容,配制BTX2、BTX3单标储备溶液(19.0 μg/mL)。分别移取500 μL AZA1、AZA2、AZA3、GYM、PTX2标准溶液于5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并定容,配制成单标储备溶液,浓度分别为0.130、0.122、0.118、0.250、0.440 μg/mL。-18℃及以下避光保存。
3.4.2 混合标准溶液:分别移取BTX2、BTX3标准储备溶液1.00 mL,AZA1、AZA2、AZA3、GYM、PTX2标准储备溶液1.25 mL于25 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并定容,配制成混合标准溶液。AZA1、AZA2、AZA3、GYM、PTX2、BTX2、BTX3浓度分别为6.5、6.1、5.9、12.5、22.0、760、760 ng/mL。-18℃及以下避光保存。
3.4.3 混合标准系列工作溶液:分别移取1.00、2.00、3.00、4.00 mL的混合标准溶液于5 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并定容,配制成混合标准系列工作溶液。临用时配制。
3.4.4 基质匹配标准工作溶液:选择与被测样品性质相同或相似的空白样品,按照6.1~6.2进行前处理,得到空白基质溶液。移取相应的混合标准溶液,用空白基质溶液稀释成基质匹配标准工作溶液。
3.5 材料
3.5.1 固相萃取柱:Bond Elut Plexa(3 mL/60 mg),或性能相当者。
3.5.2 微孔滤膜:47mm×0.22 μm,水相。
3.5.3 微孔滤膜:47mm×0.22 μm,有机相。
3.5.4 微孔滤膜:13mm×0.22 μm,有机相。
4 仪器和设备
4.1.1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配电喷雾离子源。
4.1.2 分析天平:感量0.01 g和0.01 mg。
4.1.3 组织捣碎机。
4.1.4 高速均质器:转速≥15 000 r/min。
4.1.5 超声波清洗器。
4.1.6 高速冷冻离心机。
4.1.7 氮吹浓缩仪。
4.1.8 固相萃取装置。
4.1.9 涡旋混匀器。
5 试样制备
采取足够的样品个数,去壳,去除泥沙及其他异物,取可食部分达到200 g以上,用组织捣碎机绞碎后,装入样品瓶中或样品袋中,测试样和备用样分别存放,备用样于-18℃及以下保存。
6 分析步骤
6.1 试样提取
称取2 g试样(精确至0.01 g)于50 mL具塞离心管中,加入10 mL乙酸乙酯,高速均质器15 000 r/min均质2 min,超声10 min,于高速冷冻离心机4℃,12 000 r/min离心3 min,上清液转移至20 mL容量瓶中。加入8 mL乙酸乙酯,重复以上操作一次,合并上清液于容量瓶中,乙酸乙酯定容,混匀。移取10.0 mL提取液于试管中,40℃氮气吹干,加入35%甲醇水溶液2 mL,涡旋混匀,待净化。
T/XMSSAL 0141—2024
3
6.2 试样净化
依次以3 mL甲醇、3 mL水活化固相萃取柱(3.5.1),将提取溶液(6.1)上样,用3 mL35%的甲醇水溶液淋洗,抽干固相萃取柱,用8 mL甲醇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40℃氮吹浓缩至干,用1.00 mL甲醇溶解,涡旋混匀,过微孔滤膜(3.5.4),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
6.3 测定
6.3.1 液相色谱参考条件
a) 色谱柱:Kinetex C18,3 mm(内径)×150 mm,粒径2.6 μm,或相当者;
b) 流速:0.3 mL/min;
c) 柱温:35℃;
d) 进样量:2.0 μL;
e) 流动相A(10 mmol/L乙酸铵-0.1%甲酸水溶液),流动相B(0.1% 甲酸乙腈溶液),梯度洗脱,洗脱条件见表1。
表1 流动相梯度洗脱条件
时间/min
A/%
B/%
0.0
65
35
1.0
65
35
5.0
10
90
8.0
10
90
8.1
65
35
12.0
65
35
6.3.2 质谱参考条件
a) 离子源:电喷雾离子源;
b) 检测方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
c) 质谱参数:见表2;
d) 扫描方式:正离子扫描,化合物的离子对、去簇电压和碰撞能见表3。
表2 质谱参数
扫描方式
电喷雾电压/V
雾化气压力/MPa
气帘气压力/MPa
干燥气压力/MPa
离子化温度/℃
正离子扫描
5500
55
30
55
550
表3 扫描方式和多反应监测(MRM)条件
化合物
离子源
母离子/(m/z)
定性与定量子离子/(m/z)
去簇电压(DP)/V
碰撞能(CE/eV)
AZA1
ESI+
842.5
806.5/824.5*
50
55/40
AZA2
ESI+
856.5
820.4/838.5*
50
50/40
AZA3
ESI+
828.5
792.5/810.5*
60
50/40
T/XMSSAL 0141—2024
4
化合物 离子源 母离子/(m/z)
定性与定量子离子
/(m/z)
去簇电压(DP)/V 碰撞能(CE/eV)
GYM ESI+ 508.4 392.3/490.3* 90 51/35
PTX2 ESI+ 876.5 805.5/823.5* 100 35/35
BTX2 ESI+ 895.5 859.4/877.6* 185 28/23
BTX3 ESI+ 897.3 825.5/725.4* 135 17/29
注: *为定量子离子。
6.3.3 标准工作曲线
根据需要选择混合标准系列工作溶液或基质匹配标准工作溶液,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以化
合物的定量离子对色谱图峰面积为纵坐标,标准工作溶液的质量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工作曲线。7
种脂溶性藻毒素的多反应监测色谱图参见图B.1。
6.3.4 试样溶液的测定
将试样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得到峰面积,根据标准工作曲线得到试样溶液的质量浓度。
在相同测试条件下,试样溶液中脂溶性藻毒素的保留时间与标准工作曲线中脂溶性藻毒素的保留时间
之间的偏差在±2.5%以内,且试样溶液中脂溶性藻毒素的定性离子的相对丰度应与质量浓度相近的标准
工作溶液中脂溶性藻毒素的定性离子的相对丰度一致,其丰度比偏差符合表4要求,则可判断试样溶液
中存在被测化合物。
表4 定性离子相对丰度的最大允许偏差
定性离子相对丰度 >50 % >20 %~50 % >10 %~20 % ≤10 %
允许的相对偏差 ±20 % ±25 % ±30 % ±50 %
7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脂溶性藻毒素的含量按式(1)计算:
f
m
V
X
1000
1000
……………………………………(1)
式中:
X —— 试样中脂溶性藻毒素的含量,单位为微克每千克(μg/kg);
ρ —— 由标准工作曲线得到的试样溶液中脂溶性藻毒素的质量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mL);
V —— 试样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f —— 稀释倍数;
m ——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1000 —— 换算系数。
计算结果保留3 位有效数字。
8 精密度
T/XMSSAL 0141—2024
5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5%。
9 其他
本文件方法AZA1、AZA2、AZA3的定量限为0.02 μg/kg;GYM的定量限为0.4 μg/kg;PTX2的定量限为0.13 μg/kg;BTX2的定量限为30 μg/kg;BTX3的定量限为15 μg/kg。
第二篇 海产品中虾夷扇贝毒素的测定
10 原理
试样经乙腈提取,固相萃取净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外标法定量。
11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11.1 试剂
11.1.1 乙腈(CH3CN):色谱纯。
11.1.2 甲醇(CH3OH):色谱纯。
11.1.3 甲酸(HCOOH)。
11.1.4 乙酸铵(CH3CO2NH4)。
11.2 试剂配制
11.2.1 甲醇水溶液(40%):取40 mL甲醇,用水稀释至100 mL。
11.2.2 甲酸水溶液(0.1%):取1 mL甲酸,用水稀释至1000 mL。
11.2.3 流动相A(5 mmol/L乙酸铵溶液):称取0.3854 g乙酸铵,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 mL,过微孔滤膜(3.5.2)。
11.2.4 流动相B(乙腈):取乙腈1000 mL,过微孔滤膜(3.5.3)。
11.3 标准品
虾夷扇贝毒素YTX、hYTX标准品,避光保存于-18℃以下。标准品相关信息参见附录A。
11.4 标准溶液配制
11.4.1 标准储备溶液:分别移取500 μL YTX、hYTX标准溶液于5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并定容,配制成单标储备溶液,浓度分别为0.492、0.575 μg/mL。-18℃及以下避光保存。
11.4.2 混合标准溶液:分别移取YTX、hYTX标准溶液2.50 mL于25 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并定容,配制成混合标准溶液。YTX、hYTX浓度分别为49.2、57.5 ng/mL。-18℃及以下避光保存。
11.4.3 混合标准系列工作溶液:分别移取1.00、2.00、3.00、4.00 mL的混合标准溶液于5 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并定容,配制成混合标准系列工作溶液。临用时配制。
11.4.4 基质匹配标准工作溶液:选择与被测样品性质相同或相似的空白样品,按照14.1~14.2进行前处理,得到空白基质溶液。移取相应的混合标准溶液,用空白基质溶液稀释成基质匹配标准工作溶液。
T/XMSSAL 0141—2024
6
11.5 材料
同3.5。
12 仪器和设备
同第4章。
13 试样制备
同第5章。
14 分析步骤
14.1 试样提取
称取2 g试样(精确至0.01 g)于50 mL具塞离心管中,加入10 mL乙腈,高速均质器15 000 r/min均质2 min,超声10 min,于高速冷冻离心机4℃,12 000 r/min离心3 min,上清液转移至20 mL容量瓶中。加入8 mL乙腈,重复以上操作一次,合并上清液于容量瓶中,乙腈定容,混匀。移取10.0 mL提取液于试管中,40℃氮气吹干,加入40%甲醇水溶液2 mL,涡旋混匀,待净化。
14.2 试样净化
依次以3 mL甲醇、3 mL水活化固相萃取柱(3.5.1),将提取溶液(14.1)上样,用3 mL 40%的甲醇水溶液淋洗,抽干固相萃取柱,用8 mL甲醇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40℃氮吹浓缩至干,用1.00 mL甲醇溶解,涡旋混匀,过微孔滤膜(3.5.4),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
14.3 测定
14.3.1 液相色谱参考条件
a) 色谱柱:Kinetex C18,3 mm(内径)×150 mm,粒径2.6 μm,或相当者;
b) 流速:0.3 mL/min;
c) 柱温:35℃;
d) 进样量:2.0 μL;
e) 流动相:流动相A(5mmol/L乙酸铵溶液),流动相B(乙腈),梯度洗脱,洗脱条件见表5。
表5 流动相梯度洗脱条件
时间/min
A/%
B/%
0.0
65
35
1.0
65
35
5.0
10
90
8.0
10
90
8.1
65
35
12.0
65
35
T/XMSSAL 0141—2024
7
14.3.2 质谱参考条件
a) 离子源:电喷雾离子源;
b) 检测方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
c) 质谱参数:见表6;
d) 扫描方式:负离子扫描,化合物的离子对、去簇电压和碰撞能见表7。
表6 质谱参数
扫描方式 电喷雾电压/V 雾化气压力/MPa 气帘气压力/MPa 干燥气压力/MPa 离子化温度/℃
负离子扫描 -4500 55 30 55 450
表7 扫描方式和多反应监测(MRM)条件
化合物 离子源 母离子/(m/z)
定性与定量子离子
/(m/z)
去簇电压(DP)/V 碰撞能(CE/eV)
YTX ESI- 570.4 396.4/467.4* -95 -45/-43
hYTX ESI- 577.2 403.2/474.2* -95 -45/-43
注: *为定量子离子。
14.3.3 标准工作曲线
根据需要选择混合标准系列工作溶液或基质匹配标准工作溶液,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以化
合物的定量离子对色谱图峰面积为纵坐标,标准工作溶液的质量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工作曲线。9
种脂溶性藻毒素的多反应监测色谱图参见图A.1。
14.3.4 试样溶液的测定
将试样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得到峰面积,根据标准工作曲线得到试样溶液的质量浓度。
在相同测试条件下,试样溶液中脂溶性藻毒素的保留时间与标准工作曲线中脂溶性藻毒素的保留时间
之间的偏差在±2.5%以内,且试样溶液中脂溶性藻毒素的定性离子的相对丰度应与质量浓度相近的标准
工作溶液中脂溶性藻毒素的定性离子的相对丰度一致,其丰度比偏差符合表4要求,则可判断试样溶液
中存在被测化合物。
表8 定性离子相对丰度的最大允许偏差
定性离子相对丰度 >50 % >20 %~50 % >10 %~20 % ≤10 %
允许的相对偏差 ±20 % ±25 % ±30 % ±50 %
15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脂溶性藻毒素的含量按式(1)计算:
f
m
V
X
1000
1000
……………………………………(1)
式中:
T/XMSSAL 0141—2024
8
X —— 试样中脂溶性藻毒素的含量,单位为微克每千克(μg/kg);
ρ —— 由标准工作曲线得到的试样溶液中脂溶性藻毒素的质量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mL);
V —— 试样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f —— 稀释倍数 稀释倍数 稀释倍数 ;
m —— 试样质量 试样质量 ,单位为克 单位为克 单位为克 (g);
1000 —— 换算系数 换算系数 。
计算 结果保留 结果保留 结果保留 3位有效数字。 位有效数字。 位有效数字。 位有效数字。
16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5%。
17 其他
YTX的定量限为1.5 μg/kg;hYTX的定量限为1.3 μg/kg。
T/XMSSAL 0141—2024
9
A
A 附录A (资料性) 9种脂溶性藻毒素的分子式、CAS号和标准品信息
A.1 9种脂溶性藻毒素的分子式、 种脂溶性藻毒素的分子式、 种脂溶性藻毒素的分子式、 种脂溶性藻毒素的分子式、 种脂溶性藻毒素的分子式、 种脂溶性藻毒素的分子式、 CAS CAS号和 标准品 信息 见表 A.1 。
表A.1 9种脂溶性藻毒素标准品的分子式、 种脂溶性藻毒素标准品的分子式、 种脂溶性藻毒素标准品的分子式、 种脂溶性藻毒素标准品的分子式、 种脂溶性藻毒素标准品的分子式、 种脂溶性藻毒素标准品的分子式、 种脂溶性藻毒素标准品的分子式、 CAS 号和 标准品 标准品 信息
毒素
分子式
CAS号
浓度/纯度
AZA1(Azaspiracid-1)
C47H71NO12
214899-21-5
1.30 μg/mL
AZA2(Azaspiracid-2)
C48H73NO12
265996-92-7
1.22 μg/mL
AZA3(Azaspiracid-3)
C46H69NO12
265996-93-8
1.18 μg/mL
GYM(Gymnodimine)
C32H45NO4
173792-58-0
2.50 μg/mL
PTX2(Pectenotoxin-2)
C47H70O14
97564-91-5
4.40 μg/mL
BTX2(Brevetoxin-2)
C50H70O14
79580-28-2
纯度95.0%
BTX3(Brevetoxin-3)
C50H72O14
85079-48-7
纯度95.0%
YTX(Yessotoxin)
C55H82O21S2
112514-54-2
4.3 μmol/L(1143.4g/mol)
hYTX(Homo-yessotoxin)
C56H84O21S2
196309-94-1
5.75 μg/mL
T/XMSSAL 0141—2024
10
B
B 附录B (资料性) 7种脂溶性藻毒素多反应监测色谱图
B.1 7种脂溶性 脂溶性 藻毒素多 藻毒素多 反应监测色谱图 反应监测色谱图 反应监测色谱图 见 B.1 。
图B.1 7种脂溶性藻毒素多反应监测色谱图
T/XMSSAL 0141—2024
11
C
C 附录C (规范性) 虾夷扇贝毒素多反应监测色谱图
C.1 虾夷扇贝毒素多 虾夷扇贝毒素多 虾夷扇贝毒素多 虾夷扇贝毒素多 YTX 、hYTX hYTXhYTX多反应监测色谱图见 多反应监测色谱图见 多反应监测色谱图见 多反应监测色谱图见 多反应监测色谱图见 C.1。
图C.1 虾夷扇贝毒素多YTX、hYTX多反应监测色谱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