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NY/T 1301-2025 农作物品种试验信息化技术规程 小麦

  • 名  称:NY/T 1301-2025 农作物品种试验信息化技术规程 小麦 - 下载地址2
  • 类  别:农牧渔类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2]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目录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资料介绍

以下是《NY/T 1301-2025 农作物品种试验与信息化技术规程 小麦》的详细内容总结:


​一、范围​

  • 适用于小麦统一品种试验、联合攻关试验、联合体试验、特殊用途试验及审定为目的的各类试验。
  • 涵盖试验设置、田间设计、播种管理、收获计产、数据采集、试验报废、鉴定检测及报告要求。

​二、术语和定义​

  • ​试验品种​​:人工选育或自然突变,性状稳定且具经济价值的小麦群体(含常规种和杂交种)。
  • ​对照品种​​:已审定代表性品种(丰产、优质、抗性对照)。
  • ​品种试验​​:包括区域试验(多点鉴定丰产性、适应性等)和生产试验(大田验证综合性状)。
  • ​品种生态型​​:按生长发育特性分为春性、弱春性、半冬性、冬性。
  • ​品质类型​​:强筋、中强筋、中筋、弱筋(依据NY/T 967分类)。

​三、试验设置​

  1. ​生态区组​
    • 依据生态区划、耕作制度、品种类型等划分,兼顾行政区划。
  2. ​试验点要求​
    • ​数量​​:国家级≥10点/组,省级≥5点/组。
    • ​选址​​:地力均匀、排灌便利、前茬一致、代表性强的地块。
  3. ​试验年限​
    • 区域试验≥2生产周期,生产试验≥1生产周期。
  4. ​种子要求​
    • 质量符合GB 4404.1,不带检疫性有害生物;由申请者无偿提供。
  5. ​品种标识​
    • 实名制或密码编号。

​四、田间试验设计​

  1. ​小区面积​
    • 区域试验≥13.3m²(6-12行),生产试验150-1500m²(12-40行)。
  2. ​排列方式​
    • 区域试验: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重复);生产试验:随机区组(2重复)。
  3. ​小区形状​
    • 长方形,长宽比>4;长边平行于肥力梯度方向。
  4. ​保护设置​
    • 试验地周边设≥1m保护区(种植抗倒伏早熟品种)。
  5. ​走道设置​
    • 重复间走道宽0.8-1m,小区间距≥2倍行距;机收试点设4-10m作业转弯区。

​五、播种和田间管理​

  1. ​播种前准备​
    • 计算播量(依据发芽率、千粒重),防治地下害虫。
  2. ​播种方法​
    • 人工或机械精播(深度3-5cm),同试点同组方法一致。
  3. ​播期与密度​
    • 在方案要求播期内完成,同组一天内播完;定苗后基本苗一致。
  4. ​田间管理​
    • 肥力略高于大田;禁止病害药剂防治(生产试验除外)及使用生长调节剂;防护人畜损害。

​六、收获和计产​

  • 成熟后全区收获,及时晾晒称重。

​七、试验数据采集与上报​

  1. ​数据采集​
    • 按附录A-D记载项目,5天内上传至国家农作物品种试验信息平台。
  2. ​图像采集​
    • ​时期​​:苗期、灌浆期、成熟期、考种期。
    • ​标准​​:全景照(含标识牌)、穗部及籽粒特写(蓝/红背景)。
    • ​格式​​:JPG(0.3-0.5MB),命名“品种名-序号”。
  3. ​异常报备​
    • 播期超限10天、灾害(倒伏/病虫害)等72小时内书面说明并上传。
  4. ​田间种植图​
    • JPG格式,播后7天内上传。

​八、试验报废​

  1. ​试验点报废条件​
    • 设计未执行、灾害影响产量、变异系数≥15%、缺苗率≥20%、数据缺失、产量偏离≥30%等。
  2. ​品种报废条件​
    • ≥20%试点报废或缺苗率≥20%。

​九、鉴定与检测要求​

  • ​抗病性​​:指定机构鉴定(条锈、赤霉等,依据生态区差异)。
  • ​抗寒性​​:黄淮/北部冬麦区旱地/水地品种必检。
  • ​冬春性​​:黄淮南片水地品种必检。
  • ​节水性​​:黄淮北片水地品种必检。
  • ​抗旱性​​:旱地品种必检。
  • ​抗穗发芽​​:育种者认定品种必检。
  • ​DNA指纹​​:区域试验品种必检。
  • ​转基因检测​​:区域试验品种必检。
  • ​品质检测​​:混合5-8试点样品,检测容重、蛋白质等(依据审定标准)。

​十、试验报告​

  • ​承试单位报告​​:区域/生产试验年度报告(附录B、C)。
  • ​区组汇总报告​​:试验概况、气候分析、数据汇总、品种评述。
  • ​上报要求​​:分阶段上传至国家平台。

​十一、附录内容概览​

  • ​附录A(规范性)​​:详细记载项目与标准(物候期、形态、抗逆性、产量等)。
  • ​附录B/C(规范性)​​:区域/生产试验年度报告格式。
  • ​附录D(规范性)​​:信息化数据采集规范(81项性状,含数据类型、单位、精度等)。

​主要修订亮点(vs. NY/T 1301-2007)​

  1. ​标准名称​​:增加“信息化技术”。
  2. ​新增鉴定​​:抗寒、冬春性、节水、抗旱、抗穗发芽、DNA指纹、转基因检测。
  3. ​信息化强化​​:图像采集、电子化上报、国家平台管理。
  4. ​试验设计调整​​:小区面积增大,细化保护区设置。
  5. ​报废机制​​:明确试验点及品种报废条件。
  6. ​数据标准化​​:附录D统一性状采集规范。

​核心目标​​:通过规范化、信息化技术流程,科学评价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抗逆性及品质,为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依据。

相关推荐

收藏本站 | 热门资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