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NY/T 4455-2025 水稻品种试验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与技术评价规范 > 下载地址1
NY/T 4455-2025 水稻品种试验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与技术评价规范
- 名 称:NY/T 4455-2025 水稻品种试验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与技术评价规范 - 下载地址1
- 类 别:农牧渔类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1]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目录|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以下是《NY/T 4455-2025 水稻品种试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与技术评价规范》的详细内容总结:
一、核心框架与适用范围
-
标准性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2025年1月发布,5月实施。
- 归口单位: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7)。
-
适用范围
- 国家级/省级水稻品种审定试验(区域试验、绿色通道试验、联合体试验)。
- 其他水稻试验(如引种试验、比较试验)可参照执行。
二、关键技术术语定义
- 病株:感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并出现症状的植株。
- 病株率:病株数占调查总株数的百分比。
- 带毒白背飞虱:携带SRBSDV的白背飞虱(媒介昆虫)。
- 有效鉴定株数:首次调查时的成活株数(≥35株/重复)。
- 感病对照品种:人工接种后发病率≥50%的品种(病级≥7级)。
三、抗性鉴定方法
(一)田间自然诱发鉴定
-
鉴定圃要求
- 选址:常年重发区(过去5年均发病,至少3年感病对照病株率>30%)。
- 设计:
- 随机排列,每10个品种设1个感病对照,每50个品种设1个抗病对照(病级≤3级)。
- 3次重复,四周种植感病保护行。
-
种植管理
- 播种时间:当地一代白背飞虱成虫峰期前5–15天。
- 移栽:20–30天苗龄单本插秧(50株/品种,株行距10–12cm×14cm)。
- 禁用抗病毒剂,二代若虫前禁用杀虫剂。
-
虫量与带毒率监测
- 有效传毒虫量(FVS)公式:
/text{FVS} = N /times /text{PVS}
(N:4龄+若虫/成虫密度,/text{PVS}:带毒率) - 有效范围:
1.5 /times 10^5 /sim 6.0 /times 10^5头/公顷。
- 有效传毒虫量(FVS)公式:
-
病株调查
- 时间:拔节后(感病对照显症时),间隔≥7天,共3次。
- 症状:叶色浓绿、心叶僵直、株高<正常1/3。
- 病株率公式:
R_i = /frac{n_i}{n_t} /times 100/%
(n_i:病株数,n_t:总株数) - 有效性:感病对照最高病株率≥50%。
(二)人工接种鉴定
-
白背飞虱准备
- 饲养条件:温度25±2℃,湿度80–90%,光照12h/天。
- 饲毒:1–2龄若虫在病苗上饲毒2天,饲养8–11天后检测带毒率。
-
水稻接种
- 播种:确保二叶一心期与传毒期吻合。
- 有效接种虫量(IVS)公式:
/text{IVS} = N /times /text{PVS}
(N:接种虫量,目标1–2头/株) - 操作:接种2天(25±2℃),每日赶虫2次,后杀虫定植。
-
有效性验证
- 感病对照平均病株率≥50%,否则试验无效。
四、抗性评价标准
-
分级依据:按最高病株率分级(表A.1):
病级 病株率(%) 抗性水平 0 0 免疫 1 0.01–5.00 抗病 3 5.01–15.00 中抗 5 15.01–30.00 中感 7 30.01–50.00 感病 9 >50.00 高感 -
结果冲突处理:
以发病最重结果为准,需复核感病对照有效性和数据准确性。
五、鉴定报告要求
报告需包含:
- 试验概况:目的、材料、方法、单位。
- 结果分析:按组别列出抗性数据(附录B表格)。
- 有效性结论:感病对照是否达标,对比两种鉴定方法结果。
六、附录内容
- 附录A(规范性):抗性分级标准表(表A.1)。
- 附录B(资料性):抗性调查记载表(含品种编号、病株数、病株率、病级)。
总结要点:
该标准系统规范了水稻对SRBSDV的抗性鉴定流程,核心是通过田间自然诱发与人工接种两种方法,结合虫量控制(FVS/IVS)和病株率计算,按六级标准评价抗性。所有试验必须满足感病对照发病率≥50%方为有效,最终结果以最重发病数据为准,确保品种抗性评价的科学性与可比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