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T/GDSES 26-2025 环境辐射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技术规范

  • 名  称:T/GDSES 26-2025 环境辐射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技术规范 - 下载地址1
  • 类  别:团体标准规范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1]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目录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资料介绍

  ICS 33.040.20

  CCS M16

  T/GDSES 26—2025

  环境辐射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environmental

  radiation air automatic monitoring system

  2025-03-28 发布2025-03-28 实施

  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发布

 

  目次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与定义.......................................................................... 1

  4 系统结构............................................................................ 2

  5 协议层次............................................................................ 3

  6 通讯指令要求........................................................................ 3

  7 通讯协议............................................................................ 3

  8 数据采集、处理和上传要求........................................................... 14

  9 验证............................................................................... 14

  附录A(资料性) 循环冗余校验(CRC)算法和数据加密示例................................16

  附录B(规范性) 自动站和监测项目的代码要求...........................................18

  附录C(规范性) 数据标识.............................................................22

  附录D(资料性) 数据包示例...........................................................23

  参考文献.............................................................................. 27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

  起草。

  本文件由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与核应急响应技术支持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与核应急响应技术支持中心、广东旭诚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廖建华、赖力明、陈爱、郭小岚、章哲豪、温海燕、黄耿诚、张衍津、孔杜娟、

  杨子成、卢志想、何聪。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辐射监测物联网与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系统结构、协议层次、通讯指令要求、通讯协议、

  数据采集、处理和上传要求以及验证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环境辐射空气自动监测站和物联网与智能化管理平台之间的数据传输。

  注:在不引起混淆情况下,环境辐射空气自动监测站简称“自动站”,物联网与智能化管理平台简称“平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T 28181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HJ 212 污染物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辐射监测物联网与智能化管理系统radiation monitoring internet of things and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ystem

  由自动站、数据采集与控制集成系统、传输网络和物联网与智能化管理平台组成的系统。

  3.2

  环境辐射空气自动监测站environmental radiation automatic monitoring station

  由高压电离室采集控制单元、NaI谱仪采集控制单元、微型气象站采集控制单元、气溶胶采集控制单

  元、气碘采集控制单元、空气中14C连续采集控制单元、空气中氚连续采集控制单元和干湿沉降自动采集控

  制单元组成的自动监测站。

  3.3

  数据采集与控制集成系统data acquisition and control integrated system

  由数据采集与控制终端、站房一体化感知子系统、站房环境控制子系统、电源管理子系统、网络传输

  子系统等组成的系统,简称“数采端”。

  3.4

  物联网与智能化管理平台internet of things and intelligent management platform

  负责自动站的数据存储、管理、共享和可视化,并向自动站下达传输和控制命令的平台。

  T/GDSES 26—2025

  2

  3.5

  站房环境数据monitoring station environmental data

  站房一体化感知系统采集的温度、湿度、用电量数据和站房环境告警信息数据。

  3.6

  采样数据sampling data

  采样设备,例如超大流量、大流量、碘采样器等设备的采集记录数据,包含采样时长、采样体积、平

  均温度、平均湿度和平均气压的数据。

  3.7

  设备信息数据equipment data

  辐射监测设备(高压电离室采集控制单元、NaI谱仪采集控制单元)、气象监测设备和采样设备(气

  溶胶采集控制单元、气碘采集控制单元、空气中14C连续采集控制单元、空气中氚连续采集控制单元和干湿

  沉降自动采集控制单元)对应的运行状态和设备基本信息(使用年限、品牌型号等)。

  3.8

  数据标识data mark

  监测数据的附加信息,用于识别数据生产和传输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3.9

  视频监控video surveillance

  使用以视音频、通信、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构建的具有视音频采集、存储、传输、处理、显示能力的计

  算机系统,对辐射监测站房进行监控。

  4 系统结构

  注:自动站中数采端可与多台设备连接,实现数据采集、控制等命令。

  图1 辐射监测物联网与智能化管理系统结构

  T/GDSES 26—2025

  3

  辐射监测物联网与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结构从底层逐级向上由自动站、传输网络和平台三个部分组

  成。自动站和平台可通过传输网络交换数据、发起和应答指令,具体见图1。

  5 协议层次

  本文件对应于ISO/OSI 定义的7 层协议的应用层,在基于不同传输网络的自动站与平台之间提供交互

  通讯。协议结构见图2。

  图2 协议结构

  6 通讯指令要求

  自动站与平台之间的通讯指令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a) 自动站能根据数据的采集周期主动向平台发送实时数据;

  b) 自动站能接收平台指定时间段的历史数据请求命令,返回历史数据;

  c) 自动站能接收平台的时间同步命令,进行监测仪器、设备的时间同步;

  d) 自动站能接收平台的设备控制命令,进行相应控制;

  e) 自动站能定期向平台发送网络活动心跳包;

  f) 自动站通过有线和无线通讯链路发送的通信包结构与本文件规定的通信协议保持一致。

  7 通讯协议

  7.1 应答模式

  完整的命令由请求方发起,响应方应答组成,具体步骤如下:

  a) 请求方发送命令给响应方;

  b) 响应方接到请求命令后应答,请求方收到应答后认为连接建立;

  c) 响应方执行请求的操作;

  d) 响应方通知请求方请求执行完毕,没有应答按超时处理;

  e) 如果有错误,需要返回相关错误信息;

  f) 命令完成。

  7.2 断网恢复重发机制

  在自动站和平台数据上传端口无法通信的情况下,可视为数据传输网络发生故障。为了确保数据在网

  络中断后能够可靠重发,自动站应实施重发机制。默认要求如下:

  a) 重发时间间隔:设定为60 秒;

  T/GDSES 26—2025

  4

  b) 最大重发次数:设定为50 次;

  c) 重发数据包的标识:为每个数据包分配唯一的序列号;

  d) 自动重发过程:当检测到通信中断时,系统将每隔10 秒尝试重新发送数据;

  e) 数据类型:所有需要上传的数据类型都应该支持重发;

  f) 指数退避:每次重发失败后,等待时间将以指数增加的方式递增。例如,第一次等待10 秒,第

  二次等待20 秒,第三次等待40 秒。

  7.3 超时重发机制

  7.3.1 请求回应的超时

  具体要求如下:

  a) 一个请求命令发出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未收到回应,认为超时;

  b) 超时后重发,重发规定次数后仍未收到回应认为通讯不可用,通讯结束;

  c) 超时时间根据具体的通讯方式和任务可自定义;

  d) 超时重发次数根据具体的通讯方式和任务性质可自定义。

  7.3.2 执行超时

  请求方在收到请求回应(或一个分包)后规定时间内未收到返回数据或命令执行结果,认为超时,命

  令执行失败,结束。缺省超时定义表见表1。

  表1 缺省超时定义表

  通讯类型缺省超时定义(秒) 重发次数

  ADSL 5 3

  PLC 10 3

  TD-LTE 10 3

  FDD-LTE 10 3

  WiMAX 10 3

  UWB 5 3

  NB-IoT 5 3

  5G-NR 10 3

  7.4 通讯协议数据结构

  7.4.1 通信数据包组成

  所有的通信包都是由ASCII 码字符组成(CRC 校验码除外),见图3。

  T/GDSES 26—2025

  5

  图3 通讯协议数据结构

  7.4.2 通信包格式

  通讯包格式见表2。

  表2 通讯包格式

  名称类型长度(字符串) 描述

  包头字符2 固定为##

  数据段长度十进制整数4

  数据段的ASCII字符个数。

  例如:长度为255,则写为“0255”

  数据段字符0≤n≤1024 变长的数据,具体内容参见7.4.3

  CRC校验码十六进制整数4

  数据段的校验结果;采用CRC16校验方式,计算结果为2

  个字节;

  数据段的校验结果,如CRC错,即执行超时;

  例如:计算结果为0x065F,则写为“065F”,具体算法

  参见附录A。

  包尾字符2 固定为(回车、换行)

  7.4.3 数据段结构组成

  数据段结构组成见表3。

  表3 数据段结构组成

  名称英文识别码类型长度描述

  请求编号QN 字符17

  精确到毫秒的时间戳:

  QN=YYYYMMDDHHMMSSZZZ,用来唯一标识一个命令请求,用于

  请求命令或通知命令

  总包号PNUM 字符4 PNUM指示本次通讯总共包含的包数

  包号PNO 字符4 PNO指示当前数据包的包号

  系统编号ST 字符2 ST=系统编号,系统编号见表5

  命令编号CN 字符4 CN=命令编号,命令编号见表8

  T/GDSES 26—2025

  6

  表3 数据段结构组成(续)

  名称英文识别码类型长度描述

  访问密码PW 字符6 PW=访问密码

  设备唯一标识MN 字符14

  MN=监测点编号,用作数据来源识别。

  编码规则:

  a) 第一位9代表国家平台;第二位到第三位为国家平台编码

  00;第四位0-数据处理模块,1-数据接收传输模块,2

  -数据库接口适配器;第五位到第七位为顺序号;

  b) 第一位8代表省平台;第二位到第三位为省平台编码

  01-31;第四位0-数据处理模块,1-数据接收传输模块,

  2-数据库接口适配器;第五位到第七位为顺序号;

  c) 第一位为0-3代表自动站;

  d) 后7位中,前6位为常用监测仪器、设备的编码,见附录C,

  最后1位为顺序号,0-9(全是0时表示包含多个仪器、设

  备)。

  是否拆分包及应

  答标志

  Flag 整数(0-255) 3

  目前只用两个Bit;

  A:数据是否应答;Bit:1-应答,0-不应答D:是否有数据

  序号;

  Bit:1-数据包中包含包序号和总包号两部分,0-数据包中

  不包含包序号和总包号两部分;

  如:Flag=3表示拆分包并且需要应答。

  指令参数CP 字符

  0≤n≤

  960

  CP=&&数据区&&,数据区定义见7.4.4

  7.4.4 数据区

  7.4.4.1 结构定义

  字段与其值用“=”连接;在数据区中,同一项目的不同分类值间用“,”来分隔,不同项目之间用“;”

  来分隔。

  7.4.4.2 字段定义

  字段名:字段名要区分大小写,单词的首个字符为大写,其他部分为小写。

  7.4.4.3 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具体如下:

  a) C4:表示最多4 位的字符型字串,不足4 位按实际位数;

  b) N5:表示最多5 位的数字型字串,不足5 位按实际位数;

  c) N14.2:用可变长字符串形式表达的数字型,表示14 位整数和2 位小数,带小数点,带符号,最

  大长度为18;

  d) YYYY:日期年,如2012 表示2012 年;

  e) MM:日期月,如09 表示9 月;

  f) DD:日期日,如23 表示23 日;

  g) HH:时间小时,如11 表示11 时;

  h) MM:时间分钟,如50 表示50 分钟;

  i) SS:时间秒,如50 表示50 秒;

  j) ZZZ:时间毫秒,如332 表示332 毫秒。

  T/GDSES 26—2025

  7

  7.4.4.4 字段对照表

  字段对照表见表4,其中:“xxx”代表某个监测项目编号,按照附录B。

  表4 字段对照表

  字段名描述字符集宽度取值及描述

  SystemTime 系统时间0-9 N14 YYYYMMDDHHMMSS

  QN 请求编号,见表3 / / /

  QnRtn 请求回应代码,见表7 0-9 / /

  ExeRtn 执行结果回应代码,见表6 0-9 N3 /

  RtdInterval 实时采样数据上报间隔(周期) 0-9 N4 30(缺省)以秒为单位

  HbtInterval 网络心跳包发送间隔(周期) 0-9 N4 40(缺省)以秒为单位

  xxx-Rtd 监测项目实时采样数据0-9 N14.2 10.11,“xxx”是监测项目代码

  xxx-Min 监测项目最小值0-9 N14.2 10.11

  xxx-Avg 监测项目平均值0-9 N14.2 10.11

  xxx-Max 监测项目最大值0-9 N14.2 10.11

  xxx-Std 监测项目标准偏差0-9 N14.2 10.11

  xxx-UpValue 监测项目报警上限值0-9 N14.2 10.11

  xxx-UUpValue 监测项目报警上上限值0-9 N14.2 10.11

  xxx-LowValue 监测项目报警下限值0-9 N14.2 10.11

  xxx-LLowValue 监测项目报警下下限值0-9 N14.2 10.11

  xxx-UseType 监测项目报警门限使用类型0-9 N1 1-使用,0-不使用

  AlarmTime 超标开始时间0-9 N14 YYYYMMDDHHMMSS

  AlarmType 报警事件类型0-9 N1 1-超标,0-恢复正常

  ReportTarget 自动站地址标识0-9 N20 通讯地址标识

  PolId 监测项目的编号0-9 C10 按照附录B

  BeginTime 开始时间0-9 N14 YYYYMMDDHHMMSS

  EndTime 截止时间0-9 N14 YYYYMMDDHHMMSS

  DataTime 数据时间信息0-9 N14 YYYYMMDDHHMMSS

  ReportTime 数据上报时间信息0-9 N4

  0100

  前两位小时,后两位分钟

  Flag 通讯标志0-9 N3

  目前只用两个Bit;

  A:数据是否应答;Bit:1-应答,0-

  不应答;

  D:是否有数据序号;Bit:1-数据包

  中包含包序号和总包号两部分,0-数

  据包中不包含包序号和总包号两部分。

  PNO 包序号0-9 N4 取值范围为0001-9999

  PNUM 总包号0-9 N4 取值范围为0001-9999

  T/GDSES 26—2025

  8

  表4 字段对照表(续)

  字段名描述字符集宽度取值及描述

  PW 访问密码

  0-9,a-z

  A-Z

  C6 /

  SNO 自动站传输编码0-9,A-Z C7 取值按照附录B

  ENO 仪器、设备类型编码0-9 C6 取值按照附录B

  OverTime 超时时间(单位:秒) 0-9 N5 取值范围达到24小时

  ReCount 重发次数0-9 N2 取值范围为0-99

  WarnTime 超限报警时间(单位:秒) 0-9 N5 取值范围达到24小时

  CTime 设备采样时间周期0-9 N2 取值范围达到24小时

  WireUseFlag 有线是否使用0-9 N1 1-使用,0-不使用

  WirelessUseFlag 无线是否使用0-9 N1 1-使用,0-不使用

  Priority 网络优先级0-9 N1 1-有线优先,0-无线优先

  CenterType 中心类型0-9 N1 1-省级总中心,2-国家中心

  WorkID 采样滤膜ID

  0-9,a-z

  A-Z

  C19

  采样时的唯一编码,YYYYMMDDHH

  SNOxx,其中YYYYMMDDHH为采样起始时

  间,SNO为7位自动站传输编码,xx为顺

  序号

  WorkFlow 采样流量0-9 N14.2 标准状况

  xxx-ItemSwitch 监测项目数据采集状态0-9 N1 1-采集数据,0-不采集数据

  InfoId 监测项目的编号0-9 C10 取值按照附录B

  7.5 通信流程

  7.5.1 通信流程

  当建立网络连接(或网络连接恢复)后,首先自动站向平台上传通讯包,基于HJ 212 协议将数据上

  传;平台基于HJ 212 对自动站上传的通讯包进行相应的数据应答。通信流程见图4。

  图4 通信流程

  7.5.2 请求命令

  平台通过传输结果向自动站发送请求命令,自动站接收命令后,随即发送执行请求,其中执行请求依

  次包括应答请求、上传数据以及范围执行结果。请求命令示意图见图5。

  平台自动站

  上传通讯包

  应答通讯包

  T/GDSES 26—2025

  9

  图5 请求命令示意图

  7.5.3 上传命令

  平台通过传输网络通知自动站上传相关数据,自动站接收命令后,发送回应收到通知。具体见图6。

  图6 上传数据示意图

  7.5.4 通知命令

  自动站通过传输网络向平台发送通知命令,平台回应收到通知,随后自动站向平台上传相关数据,具

  体通知命令示意图见图7。

  图7 通知命令示意图

  7.6 通信安全

  使用互联网传输数据时,宜加密传输;使用各类专网数据传输时,可明文传输。每台数采端应设置独

  立的密钥,密钥修改后补传历史数据时应使用修改后的密钥。采用AES 的加密方式,16 字节(128 位)密

  钥,工作模式采用ECB 模式,对数据段“CP=&&”到“CRC 校验码”之间的字符加密以保证数据安全。加密

  示例见附录A。

  T/GDSES 26—2025

  10

  7.6.1 密钥管理流程

  密钥管理流程可根据以下六个步骤进行,具体如下:

  a) 密钥生成:使用安全的随机数生成器生成16 字节(128 位)的AES 密钥,确保密钥的生成过程

  是不可预测的,以增强安全性;

  b) 密钥存储:将生成的密钥安全地存储在加密的密钥库中,密钥库应有严格的访问控制,只有授权

  的系统和人员才能访问;

  c) 密钥分发:为每台数采端分配一个独立的密钥,使用安全的通道将密钥分发给相应的数采端;

  d) 密钥使用:确保数采端使用分配的密钥对数据段进行AES 加密;

  e) 密钥更新后的数据补传:当密钥更新后,需要对历史数据进行重新加密并补传,使用更新后的密

  钥对历史数据进行加密,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密钥存储;

  f) 文档记录:记录所有密钥的生成、分发、更新和销毁的过程,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7.7 代码定义

  7.7.1 监测系统编码表

  参考GB/T 16706 中的编码内容,具体见表5。

  表5 监测系统编码表

  监测系统名称监测系统编号描述

  放射性环境污染源38 /

  监测系统交互91 用于自动站和平台的交互

  7.7.2 执行结果定义表

  传输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执行结果分别进行定义,具体见表6。

  表6 执行结果定义表

  编号描述

  1 执行成功

  2 执行失败,但不知道原因

  3 数据包校验错误

  100 没有数据

  7.7.3 请求返回表

  接收请求命令后,应发送请求返回相关信息,具体内容见表7。

  表7 请求返回表

  编号描述

  1 准备执行请求

  2 请求被拒绝

  3 密码错误

  T/GDSES 26—2025

  11

  7.7.4 命令列表

  请求命令是由平台发送给自动站,上传命令是由自动站发送给平台,命令表见表8。

  表8 命令列表

  命令名称

  命令编号

  命令类型描述

  平台向自动站自动站向平台

  初始化命令

  设置超时时间与重发次数1000 / 请求命令/

  设置超限报警时间1001 / 请求命令/

  预留初始化命令/ / / 预留命令范围1002-1010

  参数命令

  提取自动站时间1011 / 请求命令

  用于同步平台和自动站的系统时

  间

  上传自动站时间/ 1011 上传命令/

  设置自动站时间1012 / 请求命令

  用于同步平台和自动站的系统时

  间

  提取监测项目报警门限值1021 / 请求命令用于监测项目超标报警

  上传监测项目报警门限值/ 1021 上传命令/

  设置监测项目报警门限值1022 / 请求命令/

  上传监测项目5分钟偏差报警门限值/ 1025 上传命令/

  设置监测项目5分钟偏差报警门限值1026 / 请求命令/

  设备标定系数上传/ 1027 通知命令/

  提取自动站标定系数记录1028 / 请求命令/

  省中心链路状态信息上传/ 1013 通知命令/

  设置访问密码1072 / 请求命令/

  提取设备通用状态1091 / 请求命令/

  上传通用设备状态/ 1091 通知命令/

  停止查看通用设备状态1092 / 请求命令/

  设置设备通用参数1093 / 请求命令/

  提取设备通用参数1094 / 请求命令/

  交互命令

  请求应答/ 9011 上传命令

  用于自动站回应平台的请求。例如

  是否执行请求

  操作执行结果/ 9012 上传命令

  用于自动站回应平台的请求的执

  行结果

  通知应答9013 9013 / 回应通知命令

  数据应答9014 9014 / 数据应答命令

  大流量数据应答9015 9015 / 大流量数据应答命令

  T/GDSES 26—2025

  12

  表8 命令列表(续)

  命令名称

  命令编号

  命令类型描述

  平台向自动站自动站向平台

  数据命令

  实时数据

  提取监测项目实时数据2011 / 请求命令/

  上传监测项目实时数据/ 2011 上传命令/

  停止查看实时数据2012 / 通知命令通知自动站停止发送实时数据

  上传大流量采样实时数据2013 / 请求命令/

  上传大流量采样实时数据/ 2014

  大流量采样通知

  命令

  /

  上传实时站房信息/ 2015 通知命令/

  上传小时站房信息/ 2016 通知命令/

  获取监测项目日均数据2031 / 请求命令/

  上传监测项目日均数据/ 2031 上传命令/

  设备状态

  获取设备当前运行状态2023 / 请求命令请求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

  上传设备当前运行状态/ 2023 上传命令上传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

  停止上传设备当前运行状态2024 / 通知命令通知自动站停止发送运行状态

  获取仪器实时状态数据3011 / 请求命令请求设备的实时运行状态

  上传仪器实时状态数据/ 3011 上传命令上传设备的实时运行状态

  获取仪器五分钟状态数据3052 / 请求命令请求设备的五分钟运行状态

  上传仪器五分钟状态数据/ 3052 上传命令上传设备的五分钟运行状态

  获取仪器小时状态数据3062 / 请求命令请求设备的小时运行状态

  上传仪器小时状态数据/ 3062 上传命令上传设备的小时运行状态

  历史数据

  取指定监测项给定时间的历史数据2042 / 请求命令/

  上传指定监测项给定时间的历史数据/ 2042 上传命令/

  分钟数据(可以自定义分钟间隔数,例

  如5或10分钟)

  / / /

  取监测项分钟数据2052 / 请求命令/

  上传监测项分钟数据/ 2052 上传命令/

  小时数据/ / / /

  取监测项小时数据2062 / 请求命令/

  上传监测项小时数据/ 2062 上传命令/

  T/GDSES 26—2025

  13

  表8 命令列表(续)

  命令名称

  命令编号

  命令类型描述

  平台向自动站自动站向平台

  报警数据

  获取监测项目报警记录2071 / 请求命令/

  上传监测项目报警记录/ 2071 上传命令/

  上传报警事件/ 2072 通知命令/

  设备采集数据异常通知/ 2073 通知命令

  用于自动站上的设备采集数据发

  生异常时向数据汇

  总中心报警

  设备采集数据异常恢复通知/ 2074 通知命令

  用于自动站上的设备采集数据发

  生异常恢复时向平台报警

  获取监测项目5分钟偏差报警记录2077 / 请求命令/

  上传监测项目5分钟偏差报警记录/ 2077 上传命令/

  上传5分钟偏差报警事件/ 2078 通知命令

  用于自动站采样值超过5分钟偏差

  报警门限时向平台报警

  控制命令

  预留控制命令/ / / 预留命令范围3015-3099

  设置自动站向国家中心直接发送采集数

  据

  3101 / 请求命令/

  停止自动站向国家中心直接

  发送采集数据

  3102 / 请求命令/

  设置上传平台IP地址3103 / 请求命令/

  执行上传平台IP地址3104 / 请求命令/

  设置设备采样周期3105 / 请求命令/

  扩展命令

  身份验证命令/ 6011 请求命令自动站身份合法性验证

  完全初始化命令6021 / 请求命令平台向自动站发送初始化指令

  网络心跳包/ 6031 上传命令自动站与平台连接状态检测

  监测项目采集开关控制命令6041 / 请求命令

  控制监测设备的监测项目是否采

  集数据

  接收与处理信息同步/ 6051 通知命令

  接收与处理数据保存压力信息同

  步

  监测项目采集状态查询命令6042 / 请求命令

  取得当前监测设备的监测项目采

  集状态信息

  命令参数类型详见表9。

  表9 通用状态/参数表

  编号描述结果描述

  000001 设备开关0表示开启,1表示关闭,2表示重启

  T/GDSES 26—2025

  14

  8 数据采集、处理和上传要求

  8.1 监测数据处理和传输要求

  8.1.1 监测数据处理要求

  监测数据应满足以下要求:

  a) 自动监测设备正常(不处于调试、故障、日常维护、校准和调整等状态)运行时,采集到的瞬时

  数据应认定为有效数据;

  b) 自动监测设备非正常(调试、故障、日常维护、校准和调整等)运行时,采集的瞬时数据应认定

  为无效数据,且不应设置数据保持、零值、固定值等干预输出结果的模式;

  c) 统计类型包括分钟数据、小时数据、日数据等,数据统计前按照数据标识识别数据有效性,统计

  时段内存在有效数据时,全部有效数据参与统计;统计时段内不存在有效数据时,全部无效数据

  参与计算;

  d) 数据统计时段应采用整分钟、整小时、整日。如每日1 时的整小时统计时段为1:00(包含)至

  2:00(不包含)。

  8.1.2 监测数据上传要求

  监测数据应上报实时值、一分钟均值、小时均值、日均值和对应的数据标识。

  8.2 自动站运行数据的处理和传输要求

  8.2.1 自动站运行数据的处理要求

  自动站房运行数据应包括监测设备运行参数、采样数据和站房动环数据,具体按照附录B。数据统计

  时段应采用整五分钟和整小时。

  8.2.2 自动站运行数据上传要求

  自动站房运行数据应上报五分钟均值和日均值,若数据超出正常范围,应在上报参数的同时触发报警。

  8.3 视频监控的处理和传输要求

  8.3.1 视频监控的处理要求

  自动站视频监控数据存储要求如下:

  a) 视频监控设备可设置在监控站房内外等位置,应全天24 小时视频监控;

  b) 视频监控设备应具备存储功能,数据存储支持H.264、H.265、MJPEG 等压缩格式;

  c) 实时视频信息连续存储时间不小于90 天,活动视频或图片信息存储时间不小于1 年;

  d) 每台视频监控设备的图像、图片对应唯一的信息标注,视频图像文字标注的应包括视频监控设备

  所在位置的详细信息或用途。

  8.3.2 视频监控的上传要求

  监控视频传输应按照GB/T 28181 的要求执行。

  9 验证

  9.1 验证范围

  T/GDSES 26—2025

  15

  验证工作主要包括通讯协议符合性验证和数据传输功能验证。

  9.2 验证内容

  9.2.1 协议符合性验证

  应验证以下内容:

  a) 通讯数据包结构符合性;

  b) CRC 校验正确性;

  c) 数据加密实现正确性。

  9.2.2 功能验证

  应验证以下核心功能:

  a) 实时数据上传功能:验证自动站能否按照规定周期正常上传监测数据;

  b) 历史数据查询功能:验证平台能否正确获取指定时间段的历史数据;

  c) 断网重连及数据补传功能:验证网络中断后的数据完整性。

  9.3 验证方法

  可采用协议分析工具或网络抓包工具,对比分析实际传输的数据包与本规范要求的一致性,记录验证

  结果。

  T/GDSES 26—2025

  16

  附录A

  (资料性)

  循环冗余校验(CRC)算法和数据加密示例

  A.1 CRC 校验算法

  A.1.1 算法定义

  CRC 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是一种数据传输错误检查方法,CRC 码两个字节,包含一个16

  位的二进制值。它由传输设备计算后加入数据包中。接收设备重新计算收到消息的CRC,并与接收到的CRC

  域中的值比较,如果两值不同,则有误。

  A.1.2 算法过程

  CRC 是先调入一值是全“1”的16 位寄存器,然后调用一过程将消息中连续的8 位字节各当前寄存器

  中的值进行处理。仅每个字符中的8Bit 数据对CRC 有效,起始位和停止位以及奇偶校验位均无效。

  A.1.3 CRC 校验字节生成步骤

  CRC 校准字节生成按照以下步骤:

  a) 装一个16 位寄存器,所有数位均为1;

  b) 取被校验串的一个字节与16 位寄存器的高位字节进行“异或”运算。运算结果放入这个16 位寄

  存器;

  c) 若向右(标记位)移出的数位是1,则生成多项式1010 0000 0000 0001 和这个寄存器进行“异

  或”运算;若向右移出的数位是0,则不进行“异或”运算;

  d) 重复c)和d),直至移出8 位;

  e) 取被校验串的下一个字节;

  f) 重复c)-f),直至被校验串的所有字节均与16 位寄存器进行“异或”运算,并移位8 次;

  g) 这个16 位寄存器的内容即2 字节CRC 错误校验码;

  h) 校验码按照先高字节后低字节的顺序存放。

  A.1.4 CRC 算法示例

  以下是CRC 算法示例:

  /******************************************************************************

  * 函数名称:CalcCRC

  * 功能描述:计算CRC16 校验码

  * 输入参数:*puchMsg - 需要校验的字符串指针

  * usDataLen - 要校验的字符串长度

  * 返回值:返回CRC16 校验码

  ******************************************************************************/

  unsigned int CalcCRC(const unsigned char *puchMsg, unsigned int usDataLen)

  {

  unsigned int i, j, crc_reg, check;

  crc_reg = 0xFFFF;

  for (i = 0; i < usDataLen; i++)

  {

  crc_reg ^= (unsigned int)puchMsg[i] << 8;

  for (j = 0; j < 8; j++)

  T/GDSES 26—2025

  17

  {

  check = (crc_reg & 0x0001);

  crc_reg >>= 1;

  if (check)

  {

  crc_reg ^= 0xA001;

  }

  }

  }

  return crc_reg;

  }

  例如数据段“QN=20240730172122413;ST=91;CN=9014;PW=123456;MN=1910Z07;Flag=0;CP=&&&&”计算

  的校验码位“0BDB”

  A.2 数据加密示例

  数据段加密时,每16个字符为一组加密,不足16个字符的部分使用明文。数据段加密示例如下:

  示例1(非加密传输):

  ##0162QN=20240728185238872;ST=38;CN=2011;PW=123456;MN=1910Z02;Flag=1;CP=&&SNO=1910Z02;E

  NO=001001;DataTime=20240728165330;0102060301=96.52,0102060301-Flag=N&&7C4D/r/n,其中7C4D为

  CRC16校验码,是对数据段(“QN=”至“CRC校验码”之间的字符)进行CRC16校验所得的校验码。

  示例2(加密传输):

  ##0162QN=0xE7,0x7C,0xD3,0x40,0x75,0x91,0x2D,0x5C,0x54,0x5C,0x15,0x2B,0xD9,0x0E,0xFE,0x0

  E,0x63,0xE8,0x45,0x20,0xFA,0xE9,0xEB,0x4F,0x6D,0xC6,0x30,0xB0,0x0A,0x4F,0x08,0x7B,0x27,0xBF,

  0x13,0xCD,0x05,0x9A,0x40,0x5B,0xD6,0xA3,0x50,0x12,0x20,0xA3,0x3C,0x9B,0x16,0xF4,0x20,0x58,0

  x12,0xC0,0x72,0x98,0x7E,0x1A,0xC9,0x52,0xCD,0xA4,0x6C,0x4D,0xFF,0x0F,0x0D,0x32,0xCB,0x9D,0x

  1B,0x59,0x2D,0xC3,0x7E,0xE8,0x93,0xF4,0x22,0xEB,0xCE,0x29,0x75,0xA7,0x7F,0x1E,0xD7,0xDD,0x3

  F,0x75,0x95,0xCB,0x1F,0x79,0x7C,0x49,0x72,0x5F,0xCF,0xBB,0xE7,0xB4,0xFD,0xED,0x53,0x2B,0x90,

  0xE9,0x9B,0xC4,0x2C,0xCC,0xFD,0x1A,0x50,0x3B,0xF5,0xB9,0x78,0x38,0x7A,0xA7,0x3C,0x27,0xA7,0

  x7A,0x42,0x36,0xFB,0x42,0x30,0x21,0x3D,0x3E,0x2B,0x7D,0xE3,0x2E,0xCB,0xEF,0x72,0x49,0x42,0x

  38,0x90,0x34,0x94,0xEC,0xC8,0xB0,0x20,0x62,0x94,0x4E,0xE5,0xF3,0x12,0x25,0x01,0x01BE8A/r/n,

  其中BE8A为CRC16校验码,是对数据段(“QN=”至“CRC校验码”之间的字符)加密后进行CRC16校验所得的校验

  码。

  T/GDSES 26—2025

  18

  附录B

  (规范性)

  自动站和监测项目的代码要求

  B.1 自动站代码

  自动站的编码方法采用层次码为主体,每层采用数字或英文字母码。其中层次码依据自动站的分类

  层次将代码分为三层;代码自左至右表示的层次由高至低,代码的左端为最高位层次代码,右端为最低

  层代码。

  站点编码按照以下编码原则,第一层代码表示自动站所在省份和地区,采用4 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见表B.1,所在省份2 位阿拉伯数字表示,所在地区2 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第二层代码表示自动站的类

  别,采用1 位英文字母表示,见表B.2。第三层代码表示自动站的顺序号,采用2 位递增阿拉伯数字表

  示。

  表B.1 广东省自动站编码一级类目表

  代码类目名称代码类目名称

  19 广东省1911 佛山市

  1901 韶关市1912 东莞市

  1902 梅州市1913 云浮市

  1903 清远市1914 汕尾市

  1904 河源市1915 江门市

  1905 潮州市1916 深圳市

  1906 揭阳市1917 中山市

  1907 汕头市1918 珠海市

  1908 广州市1919 阳江市

  1909 肇庆市1920 茂名市

  1910 惠州市1921 湛江市

  表B.2 自动站编码二级类目表

  代码类目名称

  A 辐射环境质量监测

  Y 核设施业主监测

  Z 核设施监督性监测

  B.2 监测项目代码

  自动站监测项目数据的有效位数不作限定,按仪器实际测得值上传到物联网与智能化管理平台,数

  值修约按规范要求统一在物联网与智能化管理平台完成,部分代码参考HJ/T 417—2007。

  T/GDSES 26—2025

  19

  表B.3 高压电离室监测项目编码表

  项目名称代码计量单位数据类型

  剂量率0102060301 μGy/h N14.2

  电池电压0102069901 V N4.2

  高电压0102069902 V N4.2

  静电计温度0102069903 ℃ N4.2

  集成温度0102069930 ℃ N4.2

  静电计湿度0102069931 % N4.2

  电池电流0102069932 V N4.2

  电池温度0102069933 ℃ N4.2

  电池电量百分比0102069934 % N1

  DAQ 温度0102069935 ℃ N4.2

  DAQ 气压0102069936 Bar N4.2

  表B.4 超大流量、大流量采样器监测项目编码表

  项目名称代码计量单位数据类型

  瞬时采样流量0102069904 m3/h N14.2

  累计采样体积0102069905 m3 N4.2

  累计工况体积0102069910 m3 N4.2

  累计采样时间0102069918 min N4.2

  设备温度0102069920 ℃ N4.2

  设备压力0102069921 hPa N4.2

  表B.5 碘采样器、氘采样器、C14 采样器监测项目编码表

  项目名称代码计量单位数据类型

  瞬时采样流量0102069904 L/min N14.2

  累计采样体积0102069905 m3 N4.2

  累计工况体积0102069910 m3 N4.2

  累计采样时间0102069918 min N4.2

  设备温度0102069920 ℃ N4.2

  设备压力0102069921 hPa N4.2

  表B.6 自动气象站监测项目编码表

  项目名称代码计量单位数据类型

  温度0901040101 ℃ N4.2

  T/GDSES 26—2025

  20

  表B.6 自动气象站监测项目编码表(续)

  项目名称代码计量单位数据类型

  湿度0901040102 % N4.2

  气压0901040103 hPa N4.2

  降水量0901040104 mm N4.2

  风向0901040105 o N4.2

  风速0901040106 mm/min N4.2

  感雨0901040107 / N1

  太阳总辐射0901040108 W/m2 N4.2

  太阳净辐射0901040109 W/m2 N4.2

  表B.7 UPS 监测项目编码表

  项目名称代码计量单位数据类型

  电池电压0102069901 V N4.2

  供电状态0102069909 开关N1

  市电电压0102069915 V N4.2

  输出电压0102069916 V N4.2

  输出负载0102069917 % N4.1

  电池容量0102069908 % N4.1

  电池电流0102069918 A N1

  设备温度0102069919 ℃ N4.2

  负载电流0102069920 A N4.2

  充电电压0102069921 V N4.2

  表B.8 站房动环监测项目编码表

  项目名称代码计量单位数据类型

  站房温度0102069907 ℃ N4.2

  站房湿度0102069911 % N4.2

  烟感0102069912 开关N1

  水浸0102069913 开关N1

  A 相电流0102069940 V N4.2

  A 相电压0102069941 A N4.2

  B 相电流0102069943 V N4.2

  B 相电压0102069944 A N4.2

  T/GDSES 26—2025

  21

  表B.8 站房动环监测项目编码表(续)

  项目名称代码计量单位数据类型

  C 相电流0102069945 V N4.2

  C 相电压0102069946 A N4.2

  电能功耗0102069942 kWH N4.2

  机柜温度0102069947 ℃ N4.2

  机柜湿度0102069948 % N4.1

  B.3 常用监测仪器、设备编码表

  具体监测仪器设备编码见表B.9。

  表B.9 监测仪器、设备编码表

  代码类目名称代码类目名称

  001 高压电离室006 土壤采样器

  001000 通用006000 通用

  002 自动气象站007 TLD采样器

  002000 通用007000 通用

  003 气溶胶采样器008 雨水采样器

  003000 通用008000 通用

  003001 超大流量采样器009 惰性气体采样器

  003002 大流量采样器009000 通用

  004 碘采样器010 谱仪

  004000 通用010000 通用

  005 干湿沉降采样器999 站房

  005000 通用999000 通用

  T/GDSES 26—2025

  22

  附录C

  (规范性)

  数据标识

  C.1 监测数据状态标识

  自动站应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状态,当设备出现异常情况,对应数据会打上相应标识,具体标识以

  及异常情况见表C.1。

  表C.1 监测数据状态标识

  符号状态说明

  N 数据有效该数据为正常采样监测(统计)结果。

  H 有效数据不足按照统计均值计算要求,所获取的有效数据个数不足

  BB 连接不良数采端在设定等待时间内没有接收到设备应答

  B 运行不良检测到相关分析仪器、辅助设备等出现的任何报警信息(信号)

  HSp 数据超上限数据大于监测仪器量程最大值,或设定量值

  LSp 数据超下限数据小于监测仪器量程最小值,或设定量值

  Re 仪器回补数据表示数据从仪器回补。

  P 电源故障系统电源故障,使用电池或UPS 供电

  D 仪器故障仪器状态、参数异常

  R 数据突变相邻数据之差超过可信范围

  r 数据不变数据持续不变超过可信时间

  M 维护调试数据处于维护(调试、校准)期间产生的数据

  PF 流量检查采样器保持恒定采样流量能力进行的检测和校准

  PT 温度压力校准用于测量环境温度和压力传感器进行的校准

  C.2 仪器数据状态标识

  自动站应采集仪器运行过程中的状态参数,当状态参数数值超过正常范围时,对应数据会打上相应

  标识,具体标识以及异常情况见表C.2。

  表C.2 仪器数据状态标识

  符号状态说明

  N 状态值正常该数据为正常仪器状态

  L 低于下限值状态值低于设定的下限值,设备异常

  H 高于上限值状态值高于设定的上限值,设备异常

  Y 状态值报警

  状态值超过设定的上下限值,设备异常(小时值统计时,

  如果5 分钟值状态值同时包含带L 和H 项)

  E 状态值超限状态值超过有效范围,不参与向上统计及其他计算

  R 状态值突变状态值突变,不参与向上统计及其他计算

  T/GDSES 26—2025

  23

  附录D

  (资料性)

  数据包示例

  平台获取实时数据过程应按照以下要求,见表D.1。

  表D.1 实时数据采集

  类别项目示例/说明

  使用命令

  管理

  平台

  取监测项目实时数据

  QN=20090516010101001;ST=38;CN=2011;PW=123456;

  MN=80110010000000;Flag=3;CP=&&&&

  自动站请求应答

  ST=91;CN=9011;PW=123456;MN=0101A010000000;Flag=0;CP=&

  &QN=20090516010101001;QnRtn=1&&

  自动站上传监测项目实时数据

  QN=20240731144830719;ST=38;CN=2011;PW=123456;MN=1908A020000

  000;Flag=1;CP=&&SNO=1908A02;ENO=001001;DataTime=20240731144

  830;0102069901=7.968;0102069903=34.3;0102069902=401.4&&

  管理

  平台

  停止查看实时数据

  QN=20090516010101001;ST=38;CN=2012;PW=123456;

  MN=80110010000000;Flag=0;CP=&&&&

  自动站通知应答

  ST=91;CN=9013;PW=123456;MN=0101A010000000;CP=&&QN=200

  90516010101001&&

  使用字段

  QN 停止查看实时数据中的QN 等于取监测项目实时数据中的QN

  SNO 自动站编码

  ENO 设备类型编码

  QnRtn 请求返回结果

  DataTime 数据时间,精确到秒

  执行过程

  平台发送取监测项目实时数据命令后等待自动站应答,收到应答后通过判断应答代码决定是否接收实时数

  据,接收需要的实时数据后发送停止查看实时数据通知命令,收到自动站的应答后,结束实时数据采集。

  SNO 为自动站编码,ENO 为监测设备类型编码,如果该节点只有一个监测设备的数据,该编码可省略,此时

  MN 后7 位就是该监测设备的编码。

  平台获取特定时间的历史数据应按照以下要求,见表D.2。

  表D.2 监测项目给定历史统计数据

  类别项目示例/说明

  使用命令

  管理平台

  取监测项目给定时

  间数据

  QN=20090516010101001;ST=38;CN=2052;PW=123456;

  MN=80110010000000;Flag=3;CP=&&SNO=0101A01;ENO=001001;

  BeginTime=20090506083030;EndTime=20090506084530;PolId=xxx &&

  自动站请求应答

  ST=91;CN=9011;PW=123456;MN=0101A010000000;Flag=0;CP=&

  &QN=20090516010101001;QnRtn=1&&

  自动站

  上传监测项目给定

  时间数据

  QN=20090516010101001;ST=38;CN=2052;PW=123456;

  MN=0101A010000000;CP=&&SNO=0101A01;ENO=001001;

  DataTime=20090506083000;xxx-Avg=200,xxx-Min=180,xxx-Max=220,xxx

  -Std=10,DataTime=20090506083500;xxx-Avg=200,xxx-Min=180,xxx-Max

  =220 xxx-Std=10,⋯ &&

  自动站返回操作执行结果

  ST=91;CN=9012;PW=123456;MN=0101A010000000;CP=&&QN=200

  90516010101001;ExeRtn=1&&

  QN 请求编号

  T/GDSES 26—2025

  24

  平台获取自动站小时数据应按照以下要求,具体见表D.3。

  表D.3 取污染物小时数据

  类别项目示例/说明

  使用命令

  上位机

  发送“取污染物小时数

  据”请求

  QN=20160801085857223;ST=38;CN=2062;PW=123456;MN=80110010000

  000;Flag=5;CP=&&&SNO=0101A01;ENO=001001;BeginTime=201608010

  80000;EndTime=20160801080000&&

  数采端返回请求应答

  QN=20160801085857223;ST=91;CN=9011;PW=123456;MN=80110010000

  000;Flag=4;CP=&&QnRtn=1&&

  数采端上传污染物小时数据

  QN=20160801085857534;ST=32;CN=2062;PW=123456;MN=80110010000

  000;Flag=6;PNUM=2;PNO=1;CP=&&SNO=0101A01;ENO=001001;DataTim

  e=20160801080000;xxx-Min=16.4,xxx-Avg=17.5,xxx-Max=20.1,xxx

  -Flag=N;…&&

  上位机返回数据应答

  QN=20160801085857534;ST=91;CN=9014;PW=123456;MN=80110010000

  000;Flag=4;CP=&&&&

  数采端上传污染物小时数据

  QN=20160801085857535;ST=32;CN=2062;PW=123456;MN=80110010000

  000;Flag=6;PNUM=2;PNO=2;CP=&&SNO=0101A01;ENO=001001;DataTim

  e=20160801080000;xxx-Min=30.4,xxx-Avg=20.5,xxx-Max=40.1,xxx

  -Flag=N;…&&

  上位机返回数据应答

  QN=20160801085857535;ST=91;CN=9014;PW=123456;MN=80110010000

  000;Flag=4;CP=&&&&

  数采端返回执行结果

  QN=20160801085857223;ST=91;CN=9012;PW=123456;MN=80110010000

  000;Flag=4;CP=&&ExeRtn=1&&

  使用字段

  BeginTime 历史请求的起始时间,精确到小时

  EndTime 历史请求的截止时间,精确到小时

  QnRtn 请求返回结果

  ExeRtn 请求执行结果

  执行过程

  1、上位机发送“取污染物小时数据”请求命令,等待数采端回应;

  2、数采端接收“取污染物小时数据”请求命令,回应“请求应答”;

  3、上位机接收“请求应答”,根据请求应答标志QnRtn 的值决定是否等待数采端历史数据上报;

  4、数采端执行“取污染物小时数据”请求命令;

  5、数采端上报请求时间段内--条污染物小时数据;

  6、上位机接收“上传污染物小时数据”命令并执行,返回“数据应答”;

  7、数采端接收“数据应答”;

  8、数采端判断请求时间段内污染物小时数据是否上报完,如果没有上报完,跳到步骤5,否则返回“执行

  结果”;

  9、上位机接收“执行结果”,根据执行结果标志ExeRtn 的值判断请求是否完成,请求执行完毕。

  平台获取仪器/数采端参数信息应按照以下要求,具体见表D.4。

  表D.4 设置仪表/数采端信息(参数)

  类别项目示例/说明

  使用命令上位机

  发送“设置数采端参数”

  请求

  QN=20160801085857223;ST=31;CN=3011;PW=123456;MN=88888880000

  001;Flag=5;CP=&&PolId=004000,InfoId=0102069904,

  0102069904-Info=168.0&&

  T/GDSES 26—2025

  25

  表D.4 设置仪表/数采端信息(参数)(续)

  类别项目示例/说明

  使用命令数采端

  返回请求应答

  QN=20160801085857223;ST=91;CN=9011;PW=123456;MN=88888880000

  001;Flag=4;CP=&&QnRtn=1&&

  返回执行结果

  QN=20160801085857223;ST=91;CN=9012;PW=123456;MN=88888880000

  001;Flag=4;CP=&&ExeRtn=1&&

  使用字段

  PolId

  在线监控(监测)仪器仪表对应污染物编码,004000 编码表示碘采

  样器

  InfoId 在线监控(监测)设备信息编码

  0102069904-Info 在线监控(监测)碘采样器的采样流量为168.0l/min

  QnRtn 请求应答结果

  ExeRtn 请求执行结果

  执行过程

  1、上位机发送“提取数采端信息”请求命令,等待数采端回应;

  2、数采端接收“提取数采端信息”请求命令,回应“请求应答”;

  3、上位机接收“请求应答”,根据请求应答标志QnRtn 的值决定是否等待数采端历史数据上报;

  4、数采端执行“提取数采端信息”请求命令;

  5、数采端循环上报请求时间段内所查询历史日志记录;

  6、上位机接收“提取数采端信息”命令并执行,等待数采端执行结果;

  7、数采端返回“执行结果”;

  8、上位机接收“执行结果”,根据执行结果标志ExeRtn 的值判断请求是否完成,请求执行完毕。

  注1:设置数采端参数命令用于监控中心远程设置数采端的参数;

  注2:支持多个仪表设备同时发送数据信息以分号分隔;

  注3:当发送数采端(系统)日志,PolId 定义为w000000;

  注4:必需在待机状态下远程才可以执行该反控命令。

  自动站上传站房监控报警应按照以下要求,详见表D.5。

  表D.5 自动站上传站房监控报警记录信息

  类别项目示例/说明

  使用命令

  上位机

  上传站房监控报警记录

  信息

  QN=20200801090857223;ST=31;CN=3024;PW=123456;MN=88888880000

  001;Flag=5;CP=&& DataTime=20200801080000;LogType=//监测数据

  //,Info=//高压电离室状态获取率低

  //,Level=80,Status=1,Process=10,LastTime=20200801080000,Res

  umeTime=20200801090000&&

  数采端返回数据应答

  QN=20200801090857223;ST=91;CN=9011;PW=123456;MN=88888880000

  001;Flag=4;CP=&&QnRtn=1&&

  使用字段

  DataTime 报警时间

  LogType 报警类别

  Info 报警描述信息

  Level 严重程度

  Status 报警状态:-1 全部、0 报警中、1 已恢复、4 已忽略、8 平台忽略

  Process 处理状态:0 未处理、5 处理中、10 已处理

  LastTime 上次检测时间

  ResumeTime (自动)恢复(或忽略)时间

  T/GDSES 26—2025

  26

  表D.5 自动站上传站房监控报警记录信息(续)

  类别项目示例/说明

  使用字段

  QnRtn 请求应答结果

  ExeRtn 请求执行结果

  执行过程

  1、数采端有新的报警记录产生时发送“上传站房监控报警记录”;

  2、上位机接收“上传站房监控报警记录”命令并执行,根据标志Flag 的值决定是否返回“数据应答”;

  3、如果“上传站房监控报警记录”命令需要数据应答,数采端接收“数据应答”,请求执行完毕

  自动站上传门禁记录应按照以下要求,详见表D.6。

  表D.6 数采端上传门禁记录信息

  类别项目示例/说明

  使用命令

  上位机上传站房门禁记录

  ##0213QN=20210126120056972;ST=31;CN=3029;PW=123456;MN=A4406

  04A2117A1;Flag=5;CP=&&DataTime=20210121093932;

  0404029901-Info=1, 0404029902-Info=2, 0404029903-Info=1234,

  0404029904-Info=20210322120030, 0404029905-Info=1,

  0404029906-Info=1234,

  0404029907-Info=610121199508154245&&48C0

  数采端返回数据应答

  QN=20200801090857223;ST=91;CN=9011;PW=123456;MN=88888880000

  001;Flag=4;CP=&&QnRtn=1&&

  使用字段

  0404029901 开门方式0-未知,1-人脸识别,2-IC 卡,3-指纹,4-远程控制

  0404029902 开门类型0-未知,1-运维人员,2-企业,3-环境管理,4-其他

  0404029903 开门编码

  0404029904 开门时间yyyyMMddHHmmss

  0404029905 门状态0-未知,1-打开,2-关闭

  0404029906 IC 卡卡号

  0404029907 身份证号

  QnRtn 请求应答结果

  ExeRtn 请求执行结果

  执行过程

  1、数采端有新的门禁信息产生时发送“上传门禁信息”;

  2、上位机接收“上传门禁信息”命令并执行,根据标志Flag 的值决定是否返回“数据应答”;

  3、如果“上传门禁信息”命令需要数据应答,数采端接收“数据应答”,请求执行完毕

  T/GDSES 26—2025

  27

  参考文献

  [1] GB/T 16706—1996 环境污染源类别代码代码表

  [2] HJ/T 417—2007 环境信息分类与代码环境信息类别与代码表

  [3] HJ 1009—2019 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技术规范

收藏本站 | 热门资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