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T/JSCMXH 1002-2025 设施草莓捕食螨应用技术规范 > 下载地址1
    T/JSCMXH 1002-2025 设施草莓捕食螨应用技术规范
- 名 称:T/JSCMXH 1002-2025 设施草莓捕食螨应用技术规范 - 下载地址1
 - 类 别:团体标准规范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1]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目录|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以下是根据江苏省草莓协会团体标准 T/JSCMXH 1002-2025《设施草莓捕食螨应用技术规范》 整理的详细内容总结:
一、范围
- 适用于设施草莓生产中利用捕食螨(加州新小绥螨、智利小植绥螨、巴氏新小绥螨、胡瓜钝绥螨)防控害螨(主要为 二斑叶螨)。
 - 涵盖捕食螨贮存、释放前准备、释放方法、释放后管理及记录等全流程技术要求。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 必须配合 DB 32/T 2816《设施草莓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使用。
 
三、术语与定义
- 捕食螨:以二斑叶螨、锈壁虱等为主要食物的益螨。
 - 草莓害螨:特指危害草莓的 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四、捕食螨贮存要求
- 环境:通风阴凉(室温约 15℃),避免与农药、化肥同贮。
 - 保存期限:	
- 胡瓜钝绥螨:≤ 7天
 - 加州新小绥螨、巴氏新小绥螨:≤ 5天
 - 智利小植绥螨:≤ 3天
 
 - 操作:拆封后摊放降温,避免挤压包装袋。
 
五、释放前准备
- 植株处理:清除老叶(尤其重度发生区需每侧芽仅留 3-4片功能叶)。
 - 药剂防控(可选):	
- 适用于害螨初发期,清除老叶后喷药(需覆盖 85%以上叶背)。
 - 药剂参考 附录A(如丁氟螨酯、联苯肼酯、乙唑螨腈等9种登记药剂及用量)。
 
 
六、捕食螨释放技术
1. 释放时机
- 冬季盖棚后(约11月)或 害螨发生初期。
 
2. 释放种类与数量(核心)
依据害螨发生程度分级制定(详见表1):
| 发生程度 | 害螨特征 | 释放种类与数量(头/株) | 释放技术 | 间隔期 | 
|---|---|---|---|---|
| 未发生 | 未见害螨 | 胡瓜/加州/巴氏螨:各 10头 | 全棚均匀撒施(预防) | 20–40天 | 
| 轻度 | 点状发生,单叶≤5头,植株率<10% | 胡瓜螨:50–100头;加州螨:30头;巴氏螨:20–50头 | 发生中心重点施,其余区域按预防量撒施 | 30天 | 
| 中度 | 点状发生,单叶≤20头,植株率<30% | 胡瓜螨:150–200头;加州螨:30–60头;巴氏螨:50–100头;智利螨:2–6头 | 发生区每株撒施,其余按预防量 | 20–30天 | 
| 重度 | 片状发生,单叶>20头,老叶变色,植株率≥30% | 胡瓜螨:200–300头;加州螨:60–100头;巴氏螨:200头;智利螨:6–10头 | 清除老叶后立即全株均匀撒施 | 20天 | 
| 极重度 | 全棚发生,单叶>100头,老叶结网发红 | 胡瓜螨:200–300头;加州螨:100头;巴氏螨:200头;智利螨:10–16头 | 药剂防控后叶片干透即刻全棚均匀撒施 | 15天补施,30天后追加1–2次 | 
注:智利小植绥螨仅在中度及以上发生程度使用;极重度需先药剂防控再释放。
七、释放后管理
- 灌溉:	
- 优先滴灌或膜下灌溉;
 - 非滴灌大棚,释放后 2天内禁止灌溉。
 
 - 温湿度调控:	
- 温度 ≥15℃,湿度 40%–80%;
 - 选用 PO膜 避免棚顶结露,参照 DB 32/T 2816 执行。
 
 
八、记录要求
- 对释放过程(时间、种类、数量、区域等)全程记录;
 - 档案保存 ≥2年。
 
附录A:登记药剂清单(资料性)
共列出 9种 防治草莓害螨的登记农药,包括:
| 农药名称 | 剂型 | 用量/浓度 | 
|---|---|---|
| 丁氟螨酯 | 20%悬浮剂 | 40–60毫升/亩 | 
| 联苯肼酯 | 43%悬浮剂 | 10–30毫升/亩(不同厂商) | 
| 乙唑螨腈 | 30%悬浮剂 | 10–20毫升/亩 | 
| 藜芦根茎提取物 | 0.10%可溶液 | 120–140克/亩 | 
| 其他(乙螨唑、依维菌素等) | 见原文 | 
核心要点总结
- 分级防控:按害螨发生程度(5级)精准匹配捕食螨种类、数量及操作。
 - 协同管理:结合物理(除老叶)、生物(捕食螨)、化学(药剂)手段。
 - 操作细节:	
- 贮存温度与时限严格控制;
 - 释放前需清除老叶,重度时需药剂预处理;
 - 释放后温湿度、灌溉管理直接影响防控效果。
 
 - 安全追溯:全程记录,档案留存2年。
 
此标准为设施草莓绿色防控提供了系统化、量化指导,强调“预防为主,分级施治”,兼顾生态安全与操作可行性。
相关推荐
- T/CSRME 018-2021 城市地下空间施工安全自动监控系统技术指南
 - T/GDPAWS 22-2023 应急救援救助帐篷 框架式帐篷
 - T/EES 005-2023 电机用四极同极性混合磁轴承技术要求
 - T/WZSJD 2308-2024 无卤低烟阻燃交联聚烯烃绝缘电力电缆
 - T/CI 155-2023 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智慧交通出行技术规范
 - T/ZZB 3150-2023 5G基站信号控制核心器件(环行器、隔离器)用钐钴永磁体
 - T/CEA 021-2024 电梯电磁式制动器
 - T/WLJC 49-2017 机床装备企业风险控制指南 固定资产
 - T/GXAS 550-2023 工业技术改造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审规范
 - T/GWIA 001-2022 定制衣柜人因工效学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