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T/LNSES 002-2025 建设用地重金属污染土壤处置后安全利用技术规范

  • 名  称:T/LNSES 002-2025 建设用地重金属污染土壤处置后安全利用技术规范 - 下载地址2
  • 类  别:团体标准规范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2]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目录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资料介绍

以下是对《建设用地重金属污染土壤处置后安全利用技术规范》(T/LNSES 002-2025)核心内容的详细总结:


​一、适用范围​

  1. ​适用对象​

    • 建设用地中铅、镉、砷、锌、铬、铜、镍的单一或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不含汞污染​​)。
    • ​不适用​​于农用地、挥发性有机物、放射性或致病性生物污染土壤。
  2. ​处置方式​
    包括原位/异位固化稳定化风险管控、原位/异位总量削减修复、异位产品化处置(水泥熟料/陶粒/砖)。


​二、安全利用途径与技术标准​

​(一)原位处置后原地块利用​

  1. ​固化稳定化风险管控​

    • ​技术要求​​:
      • 底部需高于丰水期最高水位线50cm以上,或满足风险评估要求。
      • 设置上部水平阻隔层(柔性阻隔或钢筋混凝土,渗透系数<10⁻⁷ cm/s)。
      • 四周设置垂直阻隔层(插入不透水层≥0.5m)。
      • 阻隔层上部覆盖≥冻土层厚度的清洁土。
    • ​安全标准​​:
      • 土壤浸出液浓度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IV类标准或地下水修复目标值。
      • 酸雨区浸出液按HJ/T 299(硫酸硝酸法)制备,非酸雨区按HJ 557(水平振荡法)。
  2. ​总量削减修复​

    • ​安全标准​​:土壤重金属总量需满足HJ 25.3风险评估确定的修复目标值。

​(二)异位处置后资源化利用​

  1. ​异位固化稳定化土壤​

    • ​作为建设用地回填土​​:
      • 回填区底部需高于地下水位50cm或设水平阻隔。
      • 浸出液浓度限值同原位固化稳定化(GB/T 14848 IV类)。
    • ​作为路基材料​​:
      • 底部需设水平阻隔层,表层覆盖≥20cm清洁土。
      • 浸出液限值同回填土。
    • ​作为生活垃圾填埋场覆土​​:
      • 浸出液限值按GB 16889-2024表1标准(如镉≤0.15mg/L,铅≤0.25mg/L)。
      • 浸出液按HJ/T 300(醋酸缓冲溶液法)制备。
    • ​作为采空区充填土​​:
      • 浸出液限值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如镉≤0.1mg/L)。
  2. ​异位总量削减修复土壤​

    • ​作为回填土/路基材料​​:
      • 重金属总量需满足GB 36600用地筛选值(一类用地砷≤20mg/kg,二类用地砷≤60mg/kg)。
    • ​作为绿化用土​​:
      • 重金属总量需同时满足GB 36600筛选值及《绿化种植土壤》(CJ/T 340)IV类标准(如镉≤1.5mg/kg)。
      • pH、盐分等理化指标需符合绿化要求。
    • ​其他用途​​:
      • 生活垃圾填埋场覆土/采空区充填土限值同异位固化稳定化土壤。
  3. ​异位产品化处置​

    • ​制备水泥熟料​​:
      • 入窑生料重金属限值按GB/T 30760-2024(如砷≤28mg/kg)。
      • 成品浸出液浓度需达标(如砷≤0.1mg/L)。
    • ​高温制陶粒/砖​​:
      • 产品重金属限值同水泥熟料,禁用含汞原料。
      • ​禁止用途​​:水池、给排水管道等敏感设施。

​三、禁止性规定​

  • ​严禁​​将仅满足二类用地筛选值(未达一类标准)的污染土壤,不经修复直接外运利用。

​四、长期监测要求​

  1. ​监测对象​
    • 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工程性能(阻隔层完整性/渗透系数等)。
  2. ​监测频率​
    • 土壤/地下水:每年1-3次(丰/平/枯水期),持续3-5年。
    • 工程性能:每年≥1次。
  3. ​结果评价​
    • 污染物浓度需持续下降或稳定,且低于限值;趋势线斜率显著上升需排查风险。
  4. ​责任主体​
    • 安全利用单位或个人负责监测,监管部门为地方生态环境部门。

​五、规范性附录​

  • ​附录A​​:土壤重金属浸出液测定方法(如HJ 766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附录B​​:土壤重金属总量测定方法(如HJ 680原子荧光法测砷)。

​六、核心原则​

  1. ​风险管控优先​​:通过阻隔层设计降低污染物迁移风险。
  2. ​资源化导向​​:鼓励制成建材或合规回填,减少废弃物产生。
  3. ​全过程监测​​:确保长期安全性,动态调整管理措施。

此标准为国内首个针对建设用地重金属污染土壤安全利用的专项规范,强调技术可行性与环境风险可控性的平衡。

收藏本站 | 热门资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