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T/JSYX 9-2025 光伏渔业池塘建设通用技术规范 > 下载地址1

T/JSYX 9-2025 光伏渔业池塘建设通用技术规范

  • 名  称:T/JSYX 9-2025 光伏渔业池塘建设通用技术规范 - 下载地址1
  • 类  别:团体标准规范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1]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目录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资料介绍

《T/JSYX 9-2025 光伏渔业池塘建设通用技术规范》主要内容的详细总结:

​核心目标:​​ 规范在渔业池塘上建设光伏发电系统(即“渔光互补”)的选址、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全过程,确保光伏发电与水产养殖协调、安全、可持续地进行,达到“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综合效益。

​1. 范围 (Scope)​

  • 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光伏渔业池塘项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Normative References)​

  • 列出了构建本文件基础的关键国家和行业标准,涵盖:
    • ​渔业/水产养殖:​​ GB 11607 (水质), GB/T 22213 (术语), SC/T 6048 (池塘要求), SC/T 6056 (设施术语), DB32/4043 (尾水排放), DB32/T 4540 (污染控制)。
    • ​光伏发电:​​ GB 50794 (施工), GB/T 50796 (验收), GB 50797 (设计)。
    • ​光伏农业规划:​​ DB32/T 4598 (规划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Terms and Definitions)​

  • 明确定义了关键概念,包括:
    • ​光伏渔业 (PV fishery):​​ 在渔业生产基础上合理利用光照资源进行光伏发电的业态。
    • ​光伏组件 (PV module)、光伏方阵 (PV array)、光伏发电系统 (PV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核心光伏发电单元和系统。
    • ​捕捞区 (Fishing zone):​​ 池塘中用于集中捕捞的特定深水区域。
    • ​池塘养殖尾水 (Discharge water from aquaculture ponds):​​ 从养殖池塘排入公共水域的水。

​4. 场址选择 (Site Selection)​

  • 必须​​同时满足​​光伏电站和渔业生产的要求:
    • 符合 GB 50797 对光伏电站选址的要求(如光照资源、地质、接入条件等)。
    • 符合 GB 11607 对渔业水质的要求。
    • 池塘选址符合当地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 配套设施(道路、水电、通信等)需满足发电和生产双重需求。

​5. 规划与布局 (Planning and Layout)​

  • ​核心原则:​
    • ​保障产量:​​ 建成后,养殖平均产量不低于同地区同模式平均产量的 80%。
    • ​协调互融:​​ 光伏设计需考虑对养殖环境(光照、水温、风等)的影响,并便于运维和机械化操作。
    • ​生态优先:​​ 必须合理设置养殖尾水净化区域,兼顾生产和环保。
    • ​因地制宜:​​ 养殖品种选择和尾水处理工艺需根据当地条件确定。
    • ​美观实用:​​ 整体设计应美观大方,可适当配置景观。
    • ​建设顺序:​​ 先完成池塘基础设施建设,再进行光伏施工。

​6. 建设施工 (Construction) - 核心章节​

  • ​6.1 养殖设施与装备 (Aquaculture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 ​优化提档:​​ 在安装光伏前,需结合光伏影响对池塘基础设施进行优化升级。
    • ​功能分区:​
      • 按需设置​​投喂区、捕捞区​​。
      • ​捕捞区​​要求:塘底比光伏区深≥1m,坡比宜缓,面积≥池塘总面积的5%,位置需便于捕捞操作和交通。
    • ​护坡方式:​​ 根据养殖品种选择硬化(如混凝土)或覆膜等方式。
    • ​进排水系统:​​ 独立分开,养殖尾水统一收集至尾水净化区处理。
    • ​养殖装备:​​ 合理安排增氧机、投饵机位置。
    • ​通道设置:​​ 合理设置行船和机械通道。
    • ​遵循标准:​​ 其他要求需符合 SC/T 6048。
  • ​6.2 光伏系统 (PV System)​

    • ​支架选型:​​ 优先选用​​跨度较大​​的支架类型(以减少桩基密度对养殖影响)。
    • ​投影面积限制:​​ 水面光伏组件垂直投影面积 ≤ 允许建设光伏水域净水面积(常水位)的 ​​40%​​。
    • ​通行高度:​​ 位于塘埂/道路上空的组件,其下沿离地高度 ≥ ​​2.5m​​。
    • ​水面安全距离:​
      • 常水位点至组件最低点垂直距离 ≥ ​​2.5m​​。
      • 最高水位点至组件最低点需预留 ≥ ​​0.6m​​ 的防洪消落区。
    • ​施工与验收:​​ 施工需符合 GB 50794,验收需符合 GB/T 50796。
  • ​6.3 池塘养殖尾水净化工艺与设施 (Tail Water Purification)​

    • ​面积占比:​​ 尾水净化设施面积宜占水产养殖区总面积的 ​​6%-20%​​,具体比例依据 DB32/T 4540 按养殖品种和产量确定。
    • ​处理工艺:​​ 采用​​沉淀过滤、功能降解、生态净化​​等工艺进行集中处理。
    • ​排放标准:​​ 处理后的尾水排放必须符合 DB32/4043。
    • ​光伏影响:​​ 光伏组件布置(如阴影)不应削弱净化区的处理能力。
  • ​6.4 配套设施 (Supporting Facilities)​

    • ​内容:​​ 包括围栏、监控、道路、水电气、通信网络等,需满足发电和养殖的双重需求。
    • ​线路管道:​​ 电气线路、管道应采用​​地埋或架空​​方式铺设,确保安全。
    • ​管理用房:​​ 水产养殖和光伏发电的管理用房应​​分开设置​​。
    • ​备用电源:​​ 水产养殖区需配备​​一定功率的备用电源​​(保障增氧机等关键设备在断电时运行)。

​7. 运营维护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 ​责任主体:​​ 明确划分养殖区和光伏区的​​运维责任主体​​,并制定详细的​​运维方案​​。
  • ​养殖技术支持:​​ 重点对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与指导​​,包括:
    • 适宜放养品种与密度(考虑光伏影响)。
    • 养殖水体增氧策略(光伏可能影响自然曝气)。
    • 水体净化技术。
  • ​安全培训:​​ 必须对养殖期间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特别是涉及高空(光伏设备附近)和水上作业的安全。

​总结要点:​

  • 该标准是​​国内首个(或早期)​​ 针对“渔光互补”模式制定的​​省级团体标准​​,具有开创性和示范意义。
  • 核心在于​​协调光伏发电与水产养殖​​,​​确保双主业共同可持续发展​​。
  • ​严格限制水面光伏覆盖率(≤40%)​​,并设置​​最低离水高度(≥2.5m)​​,是保障养殖空间和操作安全的关键。
  • ​强制要求建设养殖尾水集中处理设施(占比6-20%)​​,体现了生态环保的刚性约束。
  • ​重视功能区划分(捕捞区)和设施优化(大跨度支架、独立管理房、备用电源)​​,提升项目的实用性和抗风险能力。
  • ​强调全生命周期管理​​,从选址、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均有明确规定。
  • ​突出技术培训和安全管理​​,保障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行和人员安全。
收藏本站 | 热门资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