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T/JSYX 8-2025 淡水养殖池塘标准化建设技术规范 > 下载地址2

T/JSYX 8-2025 淡水养殖池塘标准化建设技术规范

  • 名  称:T/JSYX 8-2025 淡水养殖池塘标准化建设技术规范 - 下载地址2
  • 类  别:团体标准规范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2]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目录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资料介绍

以下是对《淡水养殖池塘标准化建设技术规范》(T/JSYX 8-2025)主要内容的详细总结:


​一、适用范围​

  • 适用于淡水养殖池塘的​​新建与改造​​。
  • 覆盖选址、建设、进排水、配套设施及尾水治理全流程技术要求。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 核心标准包括:
    • ​水质​​:GB 11607(渔业水质)、NY 5361(产地环境)
    • ​尾水排放​​:DB 32/4043(排放标准)、HJ 1217(排放控制技术导则)
    • ​设施安全​​:GB/T 13869(用电安全)、GB 50016(建筑防火)
    • ​工程设计​​:SL 265(水闸设计)、SC/T 6048(池塘设施要求)
    • ​污染控制​​:DB 32/T 4540(污染物控制技术)

​三、关键术语定义​

  • ​标准化建设​​:统一技术标准,实现高效生产、生态友好、风险可控的工程模式。
  • ​微生物强化生态处理​​:以功能性微生物为核心,结合增氧系统、生物填料和水生动植物协同净化尾水的技术。

​四、选址要求​

  1. ​总体原则​​:
    • 符合国土空间规划,满足无污染、排水畅、供电稳、交通便等条件。
  2. ​水源水质​​:
    • 水源充足,水质符合GB 11607标准。
  3. ​土质​​:
    • 无污染,保水性强的黏土、壤土或砂壤土。

​五、池塘建设技术规范​

  1. ​形状与朝向​​:
    • 长方形(长宽比2:1~4:1),东西向为主,排列采用“非”字形或“围”字形。
  2. ​面积与深度​​:
    养殖类型 面积(亩) 深度(m) 有效水深(m)
    鱼苗种池 5~10 2~3 ≥1.5
    成鱼池 30~100 2.5~3 ≥2.0
    虾蟹池 10~40 1.5 ≥1.0
    青虾池 3~6 - -
    ​北方越冬池​ - - ≥2.5
  3. ​塘埂设计​​:
    • 顶宽:主埂≥4m,支埂≥2m。
    • 坡度:土质坡比1:1.5~1:3,硬质护坡1:1~1:1.5。
  4. ​护坡与塘底​​:
    • 护坡方式:混凝土(≥5cm)、石砌、防渗膜等,需延伸至池底。
    • 塘底:平整且向排水口倾斜(比降0.2%~0.3%),淤泥厚度≤0.2m。
  5. ​环沟​​:
    • 底部设环沟,深度0.5~1.2m。

​六、进排水系统​

  1. ​渠道设计​​:
    • 进/排水渠独立分离,避免交叉。
    • 进水渠:明渠水位高于池塘10cm,或管道高于池底。
    • 排水渠:沟底低于池塘排水口50~80cm,末端设排水闸(符合SL 265)。
  2. ​进排水口​​:
    • 独立设置,砖砌/混凝土结构。
    • 进水口高于最高水位,排水口低于池底。
    • 末端设防逃逸拦网。

​七、配套设施​

  1. ​电力设备​​:
    • 精养塘:1~1.5 kW/667m²;普通塘:0.5~1 kW/667m²,配备应急发电系统。
  2. ​增氧设备​​:
    • 鱼类:叶轮式增氧机(5~10亩/台);虾蟹类:水车式/微孔增氧机。
  3. ​投料设备​​:
    • 常规密度:5~10亩/台投饵机;高密度:3~5亩/台。
  4. ​管理用房​​:
    • 单间≥15m²,净高≥3.0m,分区标识(生活、仓储、饲料等),符合防火规范。
  5. ​其他设施​​:
    • 垃圾处理: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理区。
    • 道路:主干道≥5m,次级路≥3m,配照明。
    • 绿化:因地制宜种植,符合覆盖率要求。
    • 围护:围墙/围栏,可配红外监控。

​八、物联网设备​

  1. ​水质监测​​:
    • 实时监测水温、DO、pH、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精度符合GB 11607。
  2. ​尾水监测​​:
    • 排放口监测TN、TP、COD、SS,数据同步至环保平台。
  3. ​病害预警系统​​:
    • 功能:水质/气象/生物行为监测 → 数据分析预测病害 → 联动增氧/投药设备应急响应。

​九、养殖尾水治理​

  1. ​原则​​:
    • 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循环利用。
  2. ​治理区面积​​:
    • 占养殖区比例参照DB 32/T 4540。
  3. ​处理工艺​​:
    • 可选“三池两坝”、“微生物强化生态处理”、“复合人工湿地”或组合工艺。
  4. ​排放与回用​​:
    • 排放水质需达DB 32/4043标准,经审批后由标志排放口(符合GB 15562.1)排出。
    • 处理后符合GB 11607的可循环回用。
  5. ​运维要求​​:
    • 定期清理淤泥、维护设备、补种水生植物,建立监测机制。

​十、责任与归口​

  • ​提出单位​​:中农国科(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南京万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归口单位​​:江苏省渔业协会。
  • ​起草单位​​:上述公司联合专业团队。

​总结​​:该规范系统整合了淡水养殖池塘从选址到尾水治理的全周期技术标准,强调生态化、智能化和标准化,兼顾生产效率与环保要求,为江苏省淡水养殖业提供可复用的建设模板。

收藏本站 | 热门资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