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T/JSREA 4003-2025 智能锂电池储能系统技术要求 > 下载地址1

T/JSREA 4003-2025 智能锂电池储能系统技术要求

  • 名  称:T/JSREA 4003-2025 智能锂电池储能系统技术要求 - 下载地址1
  • 类  别:团体标准规范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1]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目录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资料介绍

T/JSREA 4003-2025《智能锂电池储能系统技术要求》主要内容的详细总结:

​核心目标:​​ 规范100MWh及以上容量智能锂电池储能系统(侧重电站级别)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强调智能化(自感知、自学习、自诊断)和安全性。

​适用范围:​​ 新建、改建、扩建的100MWh及以上容量智能锂电池储能电站。

​系统架构(核心分层):​
系统被明确划分为三个层级,相互协同:

  1. ​智能储能单元层:​​ 储能系统的基本功能单元,包含电池模组/簇、智能PCS、智能BMS、变压器、附属设施等。
  2. ​智能储能电站层:​​ 管理整个电站的运行,包括监控、调度、建模、故障诊断等。
  3. ​智能运维管理平台:​​ 提供高级分析、管理、决策支持功能。

​总体要求:​

  1. ​合规性:​​ 必须符合GB 51048(设计)、GB/T 36547(电网接入)、GB/T 36558(设备)、GB/T 14598.26(电磁兼容)等基础标准。
  2. ​核心智能特性:​
    • ​自感知:​​ 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与设备数据,实现物联感知、远程监控、仿真和边缘计算。
    • ​自学习:​​ 采用先进算法精确控制设备,稳定系统运行,优化调度策略(如功率分配、运行模式调整),最大化效益并保障电网稳定。
    • ​自诊断:​​ 基于大数据和AI进行设备健康评估、故障诊断与预测、维护周期优化,支持智能运维决策,减少非计划停机,延长寿命。
  3. ​安全稳定:​​ 确保设备安全、人员安全,维护电网稳定和电能质量(隐含于各层要求中)。

​智能储能单元层技术要求:​

  1. ​基本要求:​
    • ​高集成与智能设备:​​ 采用智能模组/簇、智能PCS、智能BMS、智能汇流箱等,集成电力变换、控制、数据采集、分析、环境自适应功能。
    • ​即插即用与可拆卸:​​ 便于安装、维护和更换。
    • ​实时状态监测:​​ 持续采集并传输电压、电流、温度、功率、故障代码等关键数据。
    • ​智能化运行:​​ 具备自适应、自寻优能力,优化运行效率。
    • ​失配管理:​​ 能优化消除电池簇串联/并联失配,支持分簇管理、控制、快速隔离,提高有效容量和效率。
    • ​均衡机制:​​ 具备电池/模组间均衡能力,缓解一致性和老化问题。
    • ​寿命优化:​​ 优化充放电策略以提高能效和延长电池寿命。
    • ​全生命周期监测:​​ 记录锂电池组全生命周期数据,用于老化衰退研究。
    • ​故障诊断与预测:​​ 采用统计/模型法诊断微内短路、外短路、接触故障、一致性差、非均匀老化等常见故障,预测和反演故障过程。
    • ​智能关断与保护:​​ 集成智能控制关断功能,在过载、短路、雷击等异常时快速切断连接,支持远程控制开关机和复位。
  2. ​状态自诊断:​
    • ​范围:​​ 监控评估电池模组、BMS、PCS、汇流箱、箱变等核心设备。
    • ​监测技术:​​ 应用气体识别、声纹识别、光学识别、烟雾识别等非接触式远程监测技术。
    • ​数据处理:​​ 实时处理分析功率、电压、电流、温度等曲线数据。
    • ​故障诊断与定位:​​ 运用模型/数据驱动方法进行故障诊断和精确定位。
    • ​预警与预测:​​ 通过多种方式(短信/邮件/语音)发出故障预警;利用ML/DL预测未来故障概率和类型。
    • ​记录与分析:​​ 记录、统计、分析故障,提供趋势、原因、影响、修复方法分析。
    • ​数据库与案例库:​​ 建立设备健康状态数据库和故障案例数据库。
    • ​闭环管理:​​ 实现故障跟踪和闭环处理。
  3. ​智能优化和维护:​
    • ​环境自适应:​​ 根据温湿度等环境条件自动调整(如加热/冷却/通风/功率控制)。
    • ​簇级功率优化:​​ 通过BMS通讯识别性能差异,主动调节充放电策略(电流/电压)实现簇间均衡。
    • ​智能温控:​​ 实时监测电池/PCS温度,通过散热/功率限制防止过热,保证高效安全运行(尤其在极端条件)。
    • ​远程升级与学习:​​ 支持远程软件更新;通过数据分析持续训练优化模型,提升算法准确性与鲁棒性。
    • ​人机交互:​​ 提供友好界面显示状态、报警、性能分析,便于远程监控和运维。

​智能储能电站层技术要求:​

  1. ​基本要求:​
    • ​功能集成:​​ 具备智能监控、智能调度、数字化建模、智能故障诊断功能。
    • ​智能系统应用:​​ 采用智能电力调度系统、智能EMS、智能电网接入系统进行电站级管理。
    • ​安全防护:​​ 必须配备完善的保护措施,包括防孤岛、短路、过欠压、温度监控与热管理、绝缘监测、接地故障、电弧检测、电网同步、电磁兼容防护、应急停机等。
    • ​开放接口:​​ 宜具备开放通信接口,便于与外部EMS、电力市场平台集成,支持数据共享、电力交易、需求响应。
  2. ​智能监控:​
    • ​全方位监控:​​ 在线监控环境、开关柜电气火灾、火灾报警(电池区/变电站)、图像视频声音(电池区/变电站)、避雷器、集电线路、主变压器等。
    • ​数据服务:​​ 提供快捷的实时/历史数据查询。
    • ​权限与审计:​​ 多用户分级授权管理,操作日志归档,确保可追溯。
    • ​数据存储:​​ 按重要性和周期分级存储所有监控数据和资料。
    • ​运行报告:​​ 自动生成储能单元运行报告,支持趋势分析和故障溯源。
    • ​系统集成:​​ 具备与EMS、状态监测、音视频等子系统的标准化通信接口。
    • ​告警管理:​​ 科学分类过滤告警信息,自动报告异常并提供处理建议。
    • ​消防安全:​​ 满足GB 51048要求,具备多级预警和分级响应机制。
  3. ​智能调度:​
    • ​有功分配:​​ 按电网调度计划,基于PCS状态和出力,以等裕度/等比例等方法科学分配有功功率,保持电网供需平衡。
    • ​多母线管理:​​ 若并网点涉及多段母线,有功调频系统需能独立接收并调控各母线送出线总有功设定值,确保协调一致。
    • ​功率变化速率与调频:​​ 有功功率变化速率需符合安全稳定规定;一次调频性能(死区、限幅、调差率、动态性能)必须符合GB/T 40595要求,具体限值由电网调度机构明确。
    • ​紧急响应:​​ 能快速响应电网下发的紧急切除有功指令。
    • ​无功与稳定性:​​ 在电网变化时,智能单元能快速响应,调整无功输出、参与频率调节、抑制谐波,满足无功补偿和低电压穿越要求,确保电网稳定。
    • ​高级响应:​​ 宜基于实时数据和AI对需求侧响应、黑启动、设备安全健康状态实施智能响应。
    • ​负荷预测:​​ 宜具备短期和长期电网负荷预测能力。
  4. ​数字化建模:​
    • ​模型组成:​​ 由单元电池系统(可等值)、集电线路、升压变、无功补偿装置、厂站控制系统组成。
    • ​模型要求:​​ 能反映电气特性、电池能量状态(SoX)、充放电特性;满足GB 38755和GB/T 40581规定的各类电力系统仿真分析要求(潮流、电磁暂态、机电暂态、中长期)。
    • ​建模原则:​​ 根据实际结构搭建;不同规格/拓扑系统宜分别建模;等值建模需考虑汇集线阻抗。
    • ​参数获取:​​ 优先采用实测参数,否则基于出厂参数、实验曲线或数模混合仿真进行参数辨识。
    • ​功能模拟:​​ 能模拟启动/复位、有功/无功控制、交流电压控制、高/低电压穿越、脱网稳定运行、一次调频、保护等功能;能反映环境变化、电网故障/扰动时并网点的电气特性。
    • ​应用价值:​​ 支持运行分析、故障预测反演、电站图形化管理(电气/设备组态图)、智慧运维(物联网实时监控、精准预警)、智能预警(差异化状态显示)。
  5. ​智能故障诊断:​
    • ​范围:​​ 覆盖电池模组、BMS、PCS、汇流箱、EMS、升压变、电缆等关键设备。
    • ​自动化诊断:​​ 识别系统部件状态(正常/启停/异常),自动生成状态评价报告。
    • ​数据基础:​​ 集成多源数据(实时运行、环境、设备状态、历史故障)。
    • ​技术应用:​​ 运用AI构建特征库和诊断模型,实现复杂故障自动识别分析。
    • ​分级告警:​​ 按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设定多级告警。
    • ​诊断方法:​​ 综合运用模型法、阈值法、统计法、大数据分析、AI等。
    • ​根源分析:​​ 能识别故障现象并剖析根本原因。
    • ​单元协同:​​ 结合单元层自诊断模块分析单元内故障发展过程;进行单元间横向性能比较,分析不一致性和潜在故障风险。
    • ​知识库:​​ 建立并定时更新故障诊断知识库(案例、方法、经验)。
    • ​数据安全:​​ 采取加密、访问控制、备份等措施保护诊断数据。
    • ​培训与支持:​​ 提供培训和支持,提升运维人员技能。
    • ​持续优化:​​ 定期评估优化系统性能、算法、功能、用户体验。

​智能运维管理平台技术要求:​

  1. ​基本要求:​
    • ​核心功能:​​ 通过实时监测分析数据,发现异常并提出运维策略;具备智能运维和智能管理功能;汇总分析实时/历史数据,为诊断、调度、碳监测等提供基础。
  2. ​运行监测功能:​
    • ​故障汇总:​​ 从电站角度展示设备故障数量汇总;从设备角度展示不同故障类型数量及健康度。
    • ​状态扫描:​​ 扫描全网设备,发现汇总低效或故障设备,以图文报告异常/故障类型、数量、位置。
    • ​实时告警:​​ 以表格展示未恢复告警信息(默认显示未确认告警)。
    • ​趋势分析:​​ 支持对特定设备指标进行多维度趋势变化对比分析。
    • ​一致性分析:​​ 显示PCS或汇流箱下模组电压离散率及各等级设备占比。
  3. ​高级分析功能:​
    • ​智能分析能力:​​ 利用大数据、AI、云计算等技术全面分析发电、设备、环境数据,支撑运行优化、设备维护、能源管理。
    • ​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 分层存储、自动化备份、安全措施确保数据全程可追溯、防篡改;定期校验保证数据可用性、完整性,支持运维优化、故障分析、资产交易、合规审计。
    • ​智能能源管理:​​ 应用EMS、能源交易平台、能源服务系统等管理能源生产、消耗、交易,提高能效和经济效益。
    • ​智能安全管理:​​ 应用安全监控、预警、应急系统管理安全监控、预警、应急,提高安全水平和应急能力。
    • ​智能碳监测:​​ 应用碳监测、评估、治理系统管理碳相关活动,提高碳市场规范性、有效性。
    • ​智能资产管理:​​ 应用资产登记、评估、处置系统管理资产全生命周期,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 ​经济性评估:​​ 结合充放电数据、能耗、设备状态、电价、补贴等进行经济性分析,支持投资决策。
    • ​环境友好性评估:​​ 监测碳排放、噪声、电磁干扰等,结合法规和认证要求进行环境友好性分析。

​总结:​​ T/JSREA 4003-2025 是一份全面且前瞻性的技术标准,其核心在于推动大型锂电池储能系统向高度智能化方向发展。它系统性地规定了从底层单元到上层管理平台的架构、功能和性能要求,特别强调自感知、自学习、自诊断三大智能特性,以及数字化建模、预测性维护、主动安全防护、电网友好互动(如调频)、智能运维和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该标准旨在确保储能系统安全、高效、稳定、长寿命运行,并最大化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江苏省乃至全国大型智能储能电站的建设、验收和运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收藏本站 | 热门资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