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T/SDHTS 00007-2025 溶解性胶粉改性沥青应用技术规范 > 下载地址2
T/SDHTS 00007-2025 溶解性胶粉改性沥青应用技术规范
- 名 称:T/SDHTS 00007-2025 溶解性胶粉改性沥青应用技术规范 - 下载地址2
- 类 别:团体标准规范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2]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目录|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T/SDHTS 00007-2025 溶解性胶粉改性沥青应用技术规范》主要内容的详细总结:
核心内容概述
该标准规定了溶解性胶粉改性沥青(Terminal Blend Crumb Rubber Modified Asphalt)及其混合料在道路工程(面层、基层、封层等)中应用的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检测与验收规则。
详细内容总结
1. 范围 (第1章)
- 适用于各等级道路(公路与城市道路)中使用溶解性胶粉改性沥青铺筑面层、基层、封层等。
- 标准内容涵盖材料、设计、施工、质量检测与验收全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第2章)
- 列出了标准中引用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如GB/T, JT/T, JTG, CJJ, DB37/T系列),这些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构成本标准的组成部分。
3. 术语和定义 (第3章)
- 溶解性胶粉改性沥青: 由胶粉和基质沥青(可添加其他改性剂)按比例混合,经高温、高速剪切形成的稳定胶结料,需满足本标准技术指标。
- 溶解性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 由上述沥青与矿料按比例拌和而成的混合料。
4. 材料 (第4章)
- 4.1 胶粉:
- 粒径: 40目~150目(0.106 mm~0.38 mm)。
- 外观: 质地均匀,无木屑、金属、砂砾、玻璃等杂质。
- 技术指标: 详细规定了筛余物(<10%)、纤维含量(<1%)、金属含量(<0.03%)、相对密度(1.1~1.3)、含水量(<1%)、灰分含量(≤8%)、橡胶烃含量(≥48%)、炭黑含量(≥26%)、丙酮抽出物(≤10%)等指标要求及对应的试验方法(GB/T, JT/T系列)。
- 储存: 通风干燥仓库,防雨防潮防火,储存时间≤180天。使用前需检测。
- 4.2 溶解性胶粉改性沥青:
- 基质沥青: 符合JTG F40要求。
- 改性: 可添加聚合物(如SBS)或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管、纳米ZnO)进行复合改性。
- 技术指标:
- 针入度(25℃):40~60 (0.1 mm)
- 延度(5℃):≥5 cm
- 延度最大拉力(5℃):≥150 N
- 软化点:≥60 °C
- 运动黏度(175℃):≤2 Pa·s; (135℃):≤5 Pa·s
- 闪点:≥230 °C
- 储存稳定性(离析):24h软化点差≤1°C;48h软化点差≤3°C (适用于工厂成品)
- 老化后残留物:质量损失≤1%,针入度比≥65%,5℃延度≥5 cm
- 试验方法: 依据JTG E20。
- 4.3 矿料:
- 粗集料、细集料、填料(矿粉)技术指标须符合JTG F40(公路)或CJJ 1(城市道路)要求。
- 试验方法依据JTG E42。
5. 设计 (第5章)
- 5.1 一般规定:
- 混合料可采用连续密级配、连续开级配、间断密级配等类型,级配范围符合JTG F40或DB37/T 1161。
- 配合比设计方法遵循JTG F40(马歇尔方法为首选),马歇尔指标也按JTG F40执行。
- 5.2 混合料设计:
- 室内拌和与成型温度:
- 石料加热:190~200 °C
- 改性沥青加热:170~180 °C
- 拌和温度:170~180 °C
- 成型温度:≥155 °C
- 混合料技术指标要求:
- 动稳定度:≥3000 次/mm
- 残留稳定度:≥85%
- 冻融劈裂强度比:≥80%
- 弯曲试验破坏应变:≥3000 μe
- 试验方法: 依据JTG E20。
- 室内拌和与成型温度:
6. 施工 (第6章)
- 6.1 一般规定:
- 除遵守本标准外,还需符合JTG F40、DB37/T 1161相关规定。
- 正式开工前应铺筑100m~200m试验段。
- 下承层需干燥、清洁。旧路加铺需处理病害。
- 6.2 溶解性胶粉改性沥青的制备:
- 地点: 固定工厂或现场(需高速剪切设备)。
- 胶粉掺量范围: 根据胶粉目数不同(40-150目),掺量为沥青质量的6%~26%。
- 添加剂掺量(可选): SBS (1%~3%),碳纳米管 (1%~2%),纳米ZnO (3%~4%)。
- 现场制备流程: 基质沥青加热 → 加入胶粉 → 高速剪切 → 加入改性剂 → 发育 → 成品。
- 制备参数:
- 剪切时间:80~110 min
- 剪切温度:175~180 °C
- 剪切速率:4000~4500 r/min
- 储存:
- 现场制备:随制随用。需短时储存时,需持续搅拌,温度150~160°C,时间≤48h。
- 工厂成品:现场储存需持续搅拌,温度130~140°C,时间≤5天。使用前检测。
- 6.3 拌制:
- 设备: 推荐间歇式拌和楼。
- 温度控制(°C):
- 集料加热:190~200
- 沥青加热:170~180
- 混合料出料:175~185
- 混合料最高(废弃):200
- 摊铺:≥170
- 初压:≥165
- 碾压终了:≥120
- 开放交通:≤50
- 6.4 其他:
- 运输、摊铺、压实等要求遵循JTG F40。
- 用于封层: 改性沥青洒布量2.0~2.4 kg/m²,碎石满铺率>80%。
7. 质量检测与验收 (第7章)
- 7.1 检测:
- 胶粉: 进场需提供符合表1的检测报告。生产前按表8规定的项目和频次抽样检测(筛余物、纤维、金属含量需“随时”检;含水量、灰分等“按批次”检)。
- 溶解性胶粉改性沥青: 按表9规定项目和频次抽样检测(现场制备“按批次”检针入度、软化点等;工厂制备需“每天”检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定期做离析试验)。
- 矿料与基质沥青: 按JTG F40规定的项目和频次检测。
- 混合料: 按JTG F40规定的项目和频次检测。
- 7.2 验收:
- 公路工程依据JTG F80/1进行验收。
- 城市道路工程依据CJJ 1进行验收。
核心特点
- 定义清晰: 明确了“溶解性胶粉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定义。
- 指标严格: 对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均规定了详细的技术指标,特别是胶粉杂质含量、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和低温性能(延度及拉力)、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要求明确。
- 工艺明确: 详细规定了现场制备改性沥青的流程和关键参数(剪切时间、温度、速率),以及混合料生产、施工各环节的温度控制范围。
- 检测全面: 制定了从原材料(胶粉、矿料、基质沥青)到成品(改性沥青、混合料)全过程详细的检测项目、频次和方法。
- 应用广泛: 适用于道路面层、基层、封层等多种结构层。
- 强调储存稳定性: 对成品改性沥青的储存条件和时间有严格限制,特别是离析指标要求高(24h差≤1°C)。
这份总结涵盖了标准的主要技术要求和流程控制要点。
相关推荐
- T/CPARK 25-2022 电机转子动平衡试验技术规范
- T∕ZZB 2255-2021 AMT重型商用车离合器总成
- T/QGCML 311-2022 用于高盐有机废水处理的蒸发结晶制盐设备
- T/CCUA 016-2021 超级计算数据中心设计要求
- T/CPSS 1004-2022 电压暂降敏感用户接入电网风险评估导则
- T/CNTAC 205-2024 T/CWTA 3-2024 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毛针织品
- T∕CPMA 016-2020 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基本功能标准
- T/QLCY 001-2022 学校食堂大宗食品原料采购 食品安全管理规范
- T/ZZB 0125-2016 光学防抖手机摄像模块
- T/QGCML 819-2023 轨道交通车辆表面保护聚脲涂层试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