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T/GDPMAA 0010-2024 人类疾病模型制备与应用指南 > 下载地址1
T/GDPMAA 0010-2024 人类疾病模型制备与应用指南
- 名 称:T/GDPMAA 0010-2024 人类疾病模型制备与应用指南 - 下载地址1
- 类 别:综合团体标准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1]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目录|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ICS 11.100
CCS C 04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团体标准
T/GDPMAA 0010—2024
人类疾病模型制备与应用指南
Guidelines for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human disease model
2024 -9 -24 发布2024- 9- 24 实施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发布
目次
前 言.............................................................................. II
引 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疾病模型制备......................................................................... 2
4.1 制备原则........................................................................... 2
4.2 细胞模型制备....................................................................... 2
4.3 类器官模型制备..................................................................... 2
4.4 动物模型制备....................................................................... 3
4.5 异种移植模型制备................................................................... 3
4.6 其他模型制备....................................................................... 3
5 质量控制............................................................................. 3
5.1 质控原则........................................................................... 3
5.2 细胞模型制备....................................................................... 3
5.2.1 流程......................................................................... 3
5.2.2 质量检测指标................................................................. 4
5.3 类器官模型制备..................................................................... 4
5.3.1 流程......................................................................... 4
5.3.2 质量检测指标................................................................. 4
5.4 动物模型制备....................................................................... 4
5.4.1 流程......................................................................... 4
5.4.2 质量检测指标................................................................. 4
5.5 异种移植模型制备................................................................... 4
5.5.1 流程......................................................................... 4
5.5.2 质量检测指标................................................................. 5
6 疾病模型应用......................................................................... 5
6.1 应用原则........................................................................... 5
6.2 模型获取数据的评估................................................................. 5
6.3 细胞模型应用....................................................................... 5
6.4 类器官模型应用..................................................................... 5
6.5 动物模型应用....................................................................... 6
6.6 异种移植模型应用................................................................... 6
T/GDPMAA 0010—2024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山大学、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合肥中科普瑞昇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创芯国际生物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广东莱迪生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珠海贝索细胞科学技术有限
公司、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中
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州华侨医院)、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东药科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朝峰、黄冰、刘忠华、肖长虹、李刚、王刚、李亮平、戴丽军、苏乔、霍永
良、邓初夏、袁友朋、张钰、费继锋、杨蜀岚、裴中、李文德、卢丽、李舸、邝少松、陈文礼、饶子亮、
李永超、朱宇、严家荣、楼彩霞、刘科、余文兰、陈恩生、左芳芳、赵广银、任涛、陈程、黄涛、胡洁、
杨剑锋。
T/GDPMAA 0010—2024
III
引 言
随着现代生物学和医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疾病模型的制备技术也在快速发展,从单纯的选育模式动
物,发展到基因修饰模型、人源化模型、细胞与类器官模型、体外器官重建模型、数字化模型、混合模
型等。任何疾病模型仅能模拟出人类疾病的部分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过程。不同的研究目的也对使用的
疾病模型提出了差异明显的个性化需求。为了使制备的模型能更精准再现所研究的人类疾病临床特点,
最大化地实现科学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有必要对人类疾病模型的制备过程制订本文件。目前行业内对
疾病模型制备与应用尚未达成共识,这将影响着疾病模型精准应用的行业发展。本文件基于已有的经验,
并结合技术发展方向,制定的人类疾病模型制备与应用原则性和引领性的规范,以期为模型生产者和使
用者提供技术指导,规范和推进人类疾病模型精准应用事业的发展。
。
T/GDPMAA 0010—2024
1
人类疾病模型制备与应用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关于人类疾病模型(以下简称疾病模型)制备与应用的术语和定义,并给出了疾病模
型制备、质量控制、疾病模型应用指南。
本文件适用于医学从业人员及机构开展疾病模型制备与应用,其他相关技术的从业人员和机构参考
使用本文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T/GDPMAA 0009-2022 人类疾病模型技术体系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细胞模型cell model
以单细胞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模型总称,包括但不限于来源于正常或者异常组织的原代细胞、经过连
续培养已经成系的细胞系、经过遗传修饰或者基因工程改造的细胞克隆、经过表型筛选的细胞克隆、经
过诱导分化形成有新的表型特征的细胞克隆、其他利用不同技术或者多种技术联合建立的具有独特表型
特征的细胞系或者细胞克隆。
3.2
类器官模型organoid model
作为多种疾病临床指导个性化用药的体外模型,可应用在干细胞与发育、再生医学、疾病研究、药
物开发和精准医疗等多个方面。一般分为干细胞诱导分化类器官和肿瘤类器官两大类。
3.3
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医学科学研究中建立起来的模拟人类疾病表现的实验动物,用于研究人类疾病的常用手段和有效的
实验材料。
注1:动物模型包括线虫、果蝇、斑马鱼、蝾螈、小鼠、大鼠、豚鼠、兔、狗、羊、猪、猴等标准化实验动物和常
用实验用动物,同时也不断有新的野生动物可被驯化为动物模型。
注2:按照动物模型的成模方式,动物模型可分为自发性动物模型、诱发性动物模型和基因工程动物模型。
T/GDPMAA 0010—2024
2
注3:按疾病系统,动物模型可分为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
系统、免疫系统、运动系统、感官系统等动物模型,还包括感染、肿瘤等动物模型。
3.4
异种移植模型xenograft model
将异种(包括人体)的原代细胞或组织移植到免疫缺陷动物体内,依靠动物提供生长环境而建立的
动物模型。
注:按照移植物类型的不同,异种移植模型主要分为细胞移植模型和组织器官移植模型,造模对象多以小鼠为主,
也可利用器官再生技术在猪或者其他动物体进行建模。
4 疾病模型制备
4.1 制备原则
4.1.1 疾病模型载体符合伦理规范。如动物模型要遵循动物福利与“3R”原则,即Replacement(代替)、
Reduction(减少)和Refinement(优化),细胞与类器官模型、异种移植模型如涉及人类标本应符合
人体组织标本的伦理原则。
4.1.2 造模原理明确合理。造模时,应明确疾病模型是模拟人类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结局的
哪些方面。造模原理与人类疾病发生机制最好具有相似性、权威性、公认性。
4.1.3 造模成本经济易行。制备疾病模型最终是为了应用,高昂的造模成本不利于模型的推广应用。在
模型载体选择、中介环境选择、造模方法选择上应贯彻合理适用、经济可行的原则。
4.1.4 造模方法标准可控。造模过程中所用材料、器械、路径、操作步骤应尽可能提高可控性、通用性,
以实现模型的标准化。
4.1.5 造模结果稳定可靠:任何疾病模型均具有时效性,延长模型的时效,保持病理变化和行为表象的
稳定可靠是模型成功的重要基础。
4.1.6 评价指标客观可信。疾病模型的评价指标包括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药物应答等,应采用客观化、
定量化、标准化、可视化的检测手段,与临床指标吻合度高,可重复性(可信性)好。
。
4.2 细胞模型制备
4.2.1 明确材料来源、制备方法、培养条件、质量控制等信息。
4.2.2 病原体污染情况检测信息和基本遗传质量信息,已标准化的细胞模型含有STR分型信息。
4.2.3 和临床疾病相关性的信息、应用范围的信息。
4.2.4 完整的遗传序列信息、应用范例、不适应的应用领域等信息。
4.3 类器官模型制备
4.3.1 制备明确细胞来源,取材方式,并提供样本采集处理相关合法合规文件。涉及人类细胞的还提供
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相关文件和知情同意文件。
4.3.2 培养完成后,通过形态学、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培养物进行鉴定,并提供鉴定。
4.3.3 制备成功的类器官模型具备以下特征:
——体外活性,能够在体外稳定培养传代或冻存复苏,具有一定分化和增殖的能力;
T/GDPMAA 0010—2024
3
——干性,自组装及自我更新能力:类器官的来源细胞可以通过细胞与细胞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
相互作用,完成细胞群体的自发排序,在培养体系中形成三维结构,最大程度上模拟组织形成
和器官发生发展的基本过程;
——仿生性,拥有于来源组织器官高度相似的遗传特征、细胞类型和组织结构;
——功能性,类器官能够再现来源器官的某些特定功能,如分泌、收缩、纤毛摆动、电生理活动等。
4.4 动物模型制备
4.4.1 制备出的模型具有人类疾病相似性、重复性、可靠性、适用性、可控性、易行性、经济性等。
4.4.2 动物模型制备在标准化动物设施中开展,进行动物福利和实验伦理审查。涉及的动物选择、动物
营养、动物质量、环境条件、仪器设备、建模方法等要素需要规范。
4.4.3 新型动物模型制备提供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育数据,以及主要生理生化指标。
4.5 异种移植模型制备
4.5.1 细胞/组织移植物如直接来源于人体,有明确的临床信息、完整的临床伦理审批文件和知情同意
书等。
4.5.2 制备方法信息明确移植物获取和纯化方法、动物种类选择、接种数量、接种部位、手术方法、监
测方法等。
4.5.3 质量控制信息包括移植物体内增殖评价方法和指标、移植物体内变异(退化)评价方法和指标、
移植物与动物细胞嵌合比例变化的评价方法和指标、模型用药与临床治疗进展一致性评价方法和指标
(如有)、移植物病原体感染情况等。
4.5.4 模型临床疾病相关信息包括临床基本信息、标本取材方法和部位、标本病理诊断信息等。
4.6 其他模型制备
疾病模型还包括体外器官重建模型、数字化模型、混合模型等其他类型的模型,目前这些模型处于
技术完善发展阶段,相关建模规范有待模型制备技术成熟到一定阶段再行制定。
5 质量控制
5.1 质控原则
5.1.1 疾病模型制备完成后有相应的标准来评估其应用的范围和质量可靠性,优异的疾病模型
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
5.1.2 完备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要明确模型的适用范围、采用合理的模型的核心技术标准和客
观的模型质量检测标准,符合T/GDPMAA 0009-2022的要求。
5.1.3 根据不同类型模型的特点,按照不同的质量检测标准进行质量控制。
5.2 细胞模型制备
5.2.1 流程
5.2.1.1 细胞模型制备完成后,检测其生长趋势、代谢变化、遗传变异、基因转录表达等细胞特征,比
较其与来源细胞的差异和变化趋势,确定其与拟模拟的疾病代表细胞的异同点。在上述检测指标的基础
上,合理界定模型适用的范围和不能适用的范围,对模型的应用范围做合理的评估和界定。
T/GDPMAA 0010—2024
4
5.2.1.2 根据5.2.1.1检测指标和界定的模型适用范围,确定其和疾病相关指标相似度的关联性,建立
合理的模型核心技术指标和模型优良等级评判标准,并把这个指标及其检测方法作为模型核心技术标准
用于后续评估模型应用选择和数据评估的依据。
5.2.2 质量检测指标
细胞模型的质量检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病原体污染情况检测信息和遗传质量信息,已标准化的细胞
模型含有STR分型信息。细胞模型可以有完整的遗传序列信息,来源于原代细胞的细胞模型有来源病例
的临床信息和遗传信息,但不包括病人个人隐私信息。
5.3 类器官模型制备
5.3.1 流程
5.3.1.1 类器官模型制备完成后,检测其生长趋势和培养特征、3D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器官生理功能
特征、病理学特征、遗传信息、基因表达特征。比较其和来源细胞和组织器官的异同点。在上述检测指
标的基础上,合理界定模型适用的范围和不能适用的范围,对模型的应用范围做合理的评估和界定。
5.3.1.2 根据5.3.1.1检测指标和界定的模型适用范围,确定其和疾病相关指标相似度的关联性,建立
合理的模型核心技术指标和模型优良等级评判标准,并把这个指标及其检测方法作为模型核心技术标准
用于后续评估模型应用选择和数据评估的依据。
5.3.2 质量检测指标
类器官模型的质量检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生长趋势和培养特征、3D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器官生理
功能特征、病原体污染情况检测信息和遗传质量信息。
5.4 动物模型制备
5.4.1 流程
5.4.1.1 动物模型制备完成后, 检测动物模型的生长状态、病原体感染情况;主要生理生化指标,包
括但不限于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等;代表相关疾病发生和进展的病理特征和临床指针变化趋势。必
要的条件下,检测遗传信息、基因表达特征。在上述检测指标和数据的基础上,评估和界定能够模拟的
疾病种类、临床分型、疾病进程等模型适用范围。
5.4.1.2 根据5.4.1.1检测指标和界定的模型适用范围,确定该模型与拟模拟的疾病的临床特征关联性,
建立合理的模型核心技术指标和模型优良等级评判标准,并把这个指标及其检测方法作为模型核心技术
标准用于后续评估模型应用选择和数据评估的依据。
5.4.2 质量检测指标
动物模型的质量检测标准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模型动物的生长状态、病原体感染情况、临床代表疾病
发生和进展的病理变化指标。如有需要,可包括相关生理生化指标、遗传信息、基因表达特征等。
5.5 异种移植模型制备
5.5.1 流程
5.5.1.1 异种移植模型制备完成后, 检测移植物在宿主体内增殖情况、移植物的细胞学、组织学、病
理学变化特征、移植物的遗传变异特征和基因表达特征、移植宿主的生理、病理变化特征、移植物与宿
T/GDPMAA 0010—2024
5
主细胞的互作特征等数据。在上述检测数据的基础上,评估和界定移植模型能够代表移植物来源疾病特
征的种类、临床分型和疾病进程等模型适用范围。
5.5.1.2 根据5.5.1.1检测指标和界定的模型适用范围,建立合理的模型评价核心技术指标和模型优良
等级评判标准,并把这个指标及其检测方法作为模型核心技术标准用于后续评估模型应用选择和数据评
估的依据。
5.5.2 质量检测指标
异种移植模型的质量检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移植物病原体感染情况、移植物增殖特征和指标、移植
物变异特征和指标,移植物的细胞学、组织学、病理学变化特征和指标、移植宿主的生理、病理变化特
征和指标、移植物的遗传变异特征和基因表达特征和指标。
6 疾病模型应用
6.1 应用原则
6.1 使用最能反映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代谢组变化、蛋白质组和基因组变化等
的模型,模型经得起临床各项指标的检测论证,并符合科研伦理与生物安全的要求。
6.1.2 模型的选择符合T/GDPMAA0009-2022的要求。
6.1.3 遵循疾病再现最大化原则、重现性原则、最经济原则和合规性原则。
对模型应用数据的解读进行适用性评估和有效性判断。
6.2 模型获取数据的评估
6.2.1 应用疾病模型获取的数据从适用性和有效性两个方面进行评估。相关的评估方案可参考
模型制备过程中提供的技术手段,结合应用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开展。
6.2.2 评估结果明确界定模型应用数据可适用的范围,并能够判断其有效性范围。
6.3 细胞模型应用
6.3.1 模型的适用性。基于细胞模型的特点,在细胞模型的应用时仅能从分子和细胞水平模拟疾病发生
的部分特征。选择该类模型首先明确该类模型是否适用相关疾病研究。在此基础上,遵循疾病模型的选
择标准从最大化模拟人类疾病的特征选用合适的细胞模型。已建立标准的细胞模型一般重现性较好,基
于个性化定制的原代细胞模型在使用时考虑模型的个性化差异,需从技术和质量控制等多方面提高模型
重现性的概率。
6.3.2 模型的经济性。细胞模型相对比较经济,在合理设计实验方案的基础上容易实现最经济原则。
6.3.3 模型的安全性。在应用细胞模型时,关注模型细胞的病原体污染情况,特别是原代细胞来源的细
胞模型应关注来源细胞本身的病原体感染。如有必要,在合适的生物安全环境中应用相关模型,确保按
照国家关于生物安全相关法规开展研究。
6.3.4 模型的合规性。模型获取应合规,特别是获取人源原代细胞进行研究要获取相关的科研伦理审批
文件。
6.4 类器官模型应用
6.4.1 模型的适用性。基于类器官模型的特点,在应用该类模型时仅能模拟疾病相关部分组织和器官特
征,因此在选择该类模型时明确能够模拟的疾病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模型应用的范围和合适的研究
方案。
T/GDPMAA 0010—2024
6
6.4.2 模型的重现性和一致性。大部分类器官模型基于个性化定制或者诱导分化, 从技术和操作等多
方面进行质量控制,提高模型的重现性和一致性。
6.4.3 模型的经济性。模型应用过程考虑合理的实验设计方案,提高模型应用的效率,实现最经济原则。
6.4.4 模型的安全性。由于模型细胞多来源于原代细胞或者干细胞,特别关注来源细胞的病原体感染情
况,并按照国家生物安全相关法规的要求开展研究。开展实验前要遵循科研伦理相关规定的要求获取相
关审批文件。
6.5 动物模型应用
6.5.1 模型的适用性。动物模型能够从整体水平模拟相关疾病的发生,能够比较好地模拟患者的生长发
育、生理病理、遗传表达、感染和免疫等多方面的临床变化和疾病特征,因此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研究中。
动物模型的种类比较多,能够模拟同种疾病的不同模型有各自的临床病理特征,因此在选择动物模型时
应根据各自的研究需求明确拟模拟的疾病模型特征,在此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模型,实现疾病再现最大
化原则。
注:需要关注的是,疾病再现最大化不是指尽可能多的所有疾病特征,而是特指需要更精准的模拟拟研究疾病的特
征,实现模型精准应用的目的。
6.5.2 模型的重现性和一致性。动物模型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个体差异大,比较难实现重现性和一致性,
因此在应用模型时从实验方案设计、研究设施、试剂和技术稳定性和成熟性、检测指标灵敏度和可靠性
等多方面考量,提高模型应用的重现性和一致性。
6.5.3 模型的经济性。动物模型一般应用成本大,需要特定的设施完成等,因此特别需要考虑最经济原
则,根据研究机构的特点和条件选择模型,在可选择的情况下优先选择低等的、易获取的动物模型。
6.5.4 模型的合规性。动物模型的应用尤其关注合规性原则,动物的使用按照实验动物使用相关法规和
科研伦理要求获取审批,动物模型废弃物处置也要遵循相关国家法规要求进行,如果需要应用到病原体
感染等研究,还要遵循国家关于生物安全相关法规进行。
6.6 异种移植模型应用
6.6.1 模型的适用性。异种移植模型是动物模型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同时牵涉到动物使用和来源移植物。
因此其应用过程中除了遵循动物模型应用规范外,还要遵循来源移植物(特别是直接来源于人体的移植
物)的相关应用规范。明确来源移植物在宿主体内生长的过程是否与人类疾病的临床变化和疾病特征相
关,并在在可选的情况下选择能够最大化模拟临床疾病特征的模型。
6.6.2 模型的合规性。严格按照国家关于生物安全相关法规进行,避免经病原污染、动物接触、污物扩
散、样本采集、意外事件等任何途径导致对人员和环境的生物危害发生,所有研究方案符合国家对科研
伦理、动物福利等方面的规定。
6.6.3 模型的经济性。异种移植模型的应用成本一般比较大,因此在选择合适模型、优化研究方案和使
用高效率的数据收集方案等方面均要考虑最经济原则。
6.6.4 模型的重现性和一致性。异种移植模型在应用时特别需要关注模型的重现性,由于宿主动物个体
差异、移植物来源差异和移植技术的操作差异等多个环节的差异引起的模型组内、组间、批次间巨大差
异,在应用该类模型时特别关注模型制备的各个环节,通过实验设计和研究方案优化尽量降低差异,提
高模型重现性。
CCS C 04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团体标准
T/GDPMAA 0010—2024
人类疾病模型制备与应用指南
Guidelines for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human disease model
2024 -9 -24 发布2024- 9- 24 实施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发布
目次
前 言.............................................................................. II
引 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疾病模型制备......................................................................... 2
4.1 制备原则........................................................................... 2
4.2 细胞模型制备....................................................................... 2
4.3 类器官模型制备..................................................................... 2
4.4 动物模型制备....................................................................... 3
4.5 异种移植模型制备................................................................... 3
4.6 其他模型制备....................................................................... 3
5 质量控制............................................................................. 3
5.1 质控原则........................................................................... 3
5.2 细胞模型制备....................................................................... 3
5.2.1 流程......................................................................... 3
5.2.2 质量检测指标................................................................. 4
5.3 类器官模型制备..................................................................... 4
5.3.1 流程......................................................................... 4
5.3.2 质量检测指标................................................................. 4
5.4 动物模型制备....................................................................... 4
5.4.1 流程......................................................................... 4
5.4.2 质量检测指标................................................................. 4
5.5 异种移植模型制备................................................................... 4
5.5.1 流程......................................................................... 4
5.5.2 质量检测指标................................................................. 5
6 疾病模型应用......................................................................... 5
6.1 应用原则........................................................................... 5
6.2 模型获取数据的评估................................................................. 5
6.3 细胞模型应用....................................................................... 5
6.4 类器官模型应用..................................................................... 5
6.5 动物模型应用....................................................................... 6
6.6 异种移植模型应用................................................................... 6
T/GDPMAA 0010—2024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山大学、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合肥中科普瑞昇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创芯国际生物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广东莱迪生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珠海贝索细胞科学技术有限
公司、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中
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州华侨医院)、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东药科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朝峰、黄冰、刘忠华、肖长虹、李刚、王刚、李亮平、戴丽军、苏乔、霍永
良、邓初夏、袁友朋、张钰、费继锋、杨蜀岚、裴中、李文德、卢丽、李舸、邝少松、陈文礼、饶子亮、
李永超、朱宇、严家荣、楼彩霞、刘科、余文兰、陈恩生、左芳芳、赵广银、任涛、陈程、黄涛、胡洁、
杨剑锋。
T/GDPMAA 0010—2024
III
引 言
随着现代生物学和医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疾病模型的制备技术也在快速发展,从单纯的选育模式动
物,发展到基因修饰模型、人源化模型、细胞与类器官模型、体外器官重建模型、数字化模型、混合模
型等。任何疾病模型仅能模拟出人类疾病的部分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过程。不同的研究目的也对使用的
疾病模型提出了差异明显的个性化需求。为了使制备的模型能更精准再现所研究的人类疾病临床特点,
最大化地实现科学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有必要对人类疾病模型的制备过程制订本文件。目前行业内对
疾病模型制备与应用尚未达成共识,这将影响着疾病模型精准应用的行业发展。本文件基于已有的经验,
并结合技术发展方向,制定的人类疾病模型制备与应用原则性和引领性的规范,以期为模型生产者和使
用者提供技术指导,规范和推进人类疾病模型精准应用事业的发展。
。
T/GDPMAA 0010—2024
1
人类疾病模型制备与应用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关于人类疾病模型(以下简称疾病模型)制备与应用的术语和定义,并给出了疾病模
型制备、质量控制、疾病模型应用指南。
本文件适用于医学从业人员及机构开展疾病模型制备与应用,其他相关技术的从业人员和机构参考
使用本文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T/GDPMAA 0009-2022 人类疾病模型技术体系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细胞模型cell model
以单细胞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模型总称,包括但不限于来源于正常或者异常组织的原代细胞、经过连
续培养已经成系的细胞系、经过遗传修饰或者基因工程改造的细胞克隆、经过表型筛选的细胞克隆、经
过诱导分化形成有新的表型特征的细胞克隆、其他利用不同技术或者多种技术联合建立的具有独特表型
特征的细胞系或者细胞克隆。
3.2
类器官模型organoid model
作为多种疾病临床指导个性化用药的体外模型,可应用在干细胞与发育、再生医学、疾病研究、药
物开发和精准医疗等多个方面。一般分为干细胞诱导分化类器官和肿瘤类器官两大类。
3.3
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医学科学研究中建立起来的模拟人类疾病表现的实验动物,用于研究人类疾病的常用手段和有效的
实验材料。
注1:动物模型包括线虫、果蝇、斑马鱼、蝾螈、小鼠、大鼠、豚鼠、兔、狗、羊、猪、猴等标准化实验动物和常
用实验用动物,同时也不断有新的野生动物可被驯化为动物模型。
注2:按照动物模型的成模方式,动物模型可分为自发性动物模型、诱发性动物模型和基因工程动物模型。
T/GDPMAA 0010—2024
2
注3:按疾病系统,动物模型可分为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
系统、免疫系统、运动系统、感官系统等动物模型,还包括感染、肿瘤等动物模型。
3.4
异种移植模型xenograft model
将异种(包括人体)的原代细胞或组织移植到免疫缺陷动物体内,依靠动物提供生长环境而建立的
动物模型。
注:按照移植物类型的不同,异种移植模型主要分为细胞移植模型和组织器官移植模型,造模对象多以小鼠为主,
也可利用器官再生技术在猪或者其他动物体进行建模。
4 疾病模型制备
4.1 制备原则
4.1.1 疾病模型载体符合伦理规范。如动物模型要遵循动物福利与“3R”原则,即Replacement(代替)、
Reduction(减少)和Refinement(优化),细胞与类器官模型、异种移植模型如涉及人类标本应符合
人体组织标本的伦理原则。
4.1.2 造模原理明确合理。造模时,应明确疾病模型是模拟人类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结局的
哪些方面。造模原理与人类疾病发生机制最好具有相似性、权威性、公认性。
4.1.3 造模成本经济易行。制备疾病模型最终是为了应用,高昂的造模成本不利于模型的推广应用。在
模型载体选择、中介环境选择、造模方法选择上应贯彻合理适用、经济可行的原则。
4.1.4 造模方法标准可控。造模过程中所用材料、器械、路径、操作步骤应尽可能提高可控性、通用性,
以实现模型的标准化。
4.1.5 造模结果稳定可靠:任何疾病模型均具有时效性,延长模型的时效,保持病理变化和行为表象的
稳定可靠是模型成功的重要基础。
4.1.6 评价指标客观可信。疾病模型的评价指标包括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药物应答等,应采用客观化、
定量化、标准化、可视化的检测手段,与临床指标吻合度高,可重复性(可信性)好。
。
4.2 细胞模型制备
4.2.1 明确材料来源、制备方法、培养条件、质量控制等信息。
4.2.2 病原体污染情况检测信息和基本遗传质量信息,已标准化的细胞模型含有STR分型信息。
4.2.3 和临床疾病相关性的信息、应用范围的信息。
4.2.4 完整的遗传序列信息、应用范例、不适应的应用领域等信息。
4.3 类器官模型制备
4.3.1 制备明确细胞来源,取材方式,并提供样本采集处理相关合法合规文件。涉及人类细胞的还提供
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相关文件和知情同意文件。
4.3.2 培养完成后,通过形态学、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培养物进行鉴定,并提供鉴定。
4.3.3 制备成功的类器官模型具备以下特征:
——体外活性,能够在体外稳定培养传代或冻存复苏,具有一定分化和增殖的能力;
T/GDPMAA 0010—2024
3
——干性,自组装及自我更新能力:类器官的来源细胞可以通过细胞与细胞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
相互作用,完成细胞群体的自发排序,在培养体系中形成三维结构,最大程度上模拟组织形成
和器官发生发展的基本过程;
——仿生性,拥有于来源组织器官高度相似的遗传特征、细胞类型和组织结构;
——功能性,类器官能够再现来源器官的某些特定功能,如分泌、收缩、纤毛摆动、电生理活动等。
4.4 动物模型制备
4.4.1 制备出的模型具有人类疾病相似性、重复性、可靠性、适用性、可控性、易行性、经济性等。
4.4.2 动物模型制备在标准化动物设施中开展,进行动物福利和实验伦理审查。涉及的动物选择、动物
营养、动物质量、环境条件、仪器设备、建模方法等要素需要规范。
4.4.3 新型动物模型制备提供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育数据,以及主要生理生化指标。
4.5 异种移植模型制备
4.5.1 细胞/组织移植物如直接来源于人体,有明确的临床信息、完整的临床伦理审批文件和知情同意
书等。
4.5.2 制备方法信息明确移植物获取和纯化方法、动物种类选择、接种数量、接种部位、手术方法、监
测方法等。
4.5.3 质量控制信息包括移植物体内增殖评价方法和指标、移植物体内变异(退化)评价方法和指标、
移植物与动物细胞嵌合比例变化的评价方法和指标、模型用药与临床治疗进展一致性评价方法和指标
(如有)、移植物病原体感染情况等。
4.5.4 模型临床疾病相关信息包括临床基本信息、标本取材方法和部位、标本病理诊断信息等。
4.6 其他模型制备
疾病模型还包括体外器官重建模型、数字化模型、混合模型等其他类型的模型,目前这些模型处于
技术完善发展阶段,相关建模规范有待模型制备技术成熟到一定阶段再行制定。
5 质量控制
5.1 质控原则
5.1.1 疾病模型制备完成后有相应的标准来评估其应用的范围和质量可靠性,优异的疾病模型
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
5.1.2 完备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要明确模型的适用范围、采用合理的模型的核心技术标准和客
观的模型质量检测标准,符合T/GDPMAA 0009-2022的要求。
5.1.3 根据不同类型模型的特点,按照不同的质量检测标准进行质量控制。
5.2 细胞模型制备
5.2.1 流程
5.2.1.1 细胞模型制备完成后,检测其生长趋势、代谢变化、遗传变异、基因转录表达等细胞特征,比
较其与来源细胞的差异和变化趋势,确定其与拟模拟的疾病代表细胞的异同点。在上述检测指标的基础
上,合理界定模型适用的范围和不能适用的范围,对模型的应用范围做合理的评估和界定。
T/GDPMAA 0010—2024
4
5.2.1.2 根据5.2.1.1检测指标和界定的模型适用范围,确定其和疾病相关指标相似度的关联性,建立
合理的模型核心技术指标和模型优良等级评判标准,并把这个指标及其检测方法作为模型核心技术标准
用于后续评估模型应用选择和数据评估的依据。
5.2.2 质量检测指标
细胞模型的质量检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病原体污染情况检测信息和遗传质量信息,已标准化的细胞
模型含有STR分型信息。细胞模型可以有完整的遗传序列信息,来源于原代细胞的细胞模型有来源病例
的临床信息和遗传信息,但不包括病人个人隐私信息。
5.3 类器官模型制备
5.3.1 流程
5.3.1.1 类器官模型制备完成后,检测其生长趋势和培养特征、3D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器官生理功能
特征、病理学特征、遗传信息、基因表达特征。比较其和来源细胞和组织器官的异同点。在上述检测指
标的基础上,合理界定模型适用的范围和不能适用的范围,对模型的应用范围做合理的评估和界定。
5.3.1.2 根据5.3.1.1检测指标和界定的模型适用范围,确定其和疾病相关指标相似度的关联性,建立
合理的模型核心技术指标和模型优良等级评判标准,并把这个指标及其检测方法作为模型核心技术标准
用于后续评估模型应用选择和数据评估的依据。
5.3.2 质量检测指标
类器官模型的质量检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生长趋势和培养特征、3D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器官生理
功能特征、病原体污染情况检测信息和遗传质量信息。
5.4 动物模型制备
5.4.1 流程
5.4.1.1 动物模型制备完成后, 检测动物模型的生长状态、病原体感染情况;主要生理生化指标,包
括但不限于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等;代表相关疾病发生和进展的病理特征和临床指针变化趋势。必
要的条件下,检测遗传信息、基因表达特征。在上述检测指标和数据的基础上,评估和界定能够模拟的
疾病种类、临床分型、疾病进程等模型适用范围。
5.4.1.2 根据5.4.1.1检测指标和界定的模型适用范围,确定该模型与拟模拟的疾病的临床特征关联性,
建立合理的模型核心技术指标和模型优良等级评判标准,并把这个指标及其检测方法作为模型核心技术
标准用于后续评估模型应用选择和数据评估的依据。
5.4.2 质量检测指标
动物模型的质量检测标准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模型动物的生长状态、病原体感染情况、临床代表疾病
发生和进展的病理变化指标。如有需要,可包括相关生理生化指标、遗传信息、基因表达特征等。
5.5 异种移植模型制备
5.5.1 流程
5.5.1.1 异种移植模型制备完成后, 检测移植物在宿主体内增殖情况、移植物的细胞学、组织学、病
理学变化特征、移植物的遗传变异特征和基因表达特征、移植宿主的生理、病理变化特征、移植物与宿
T/GDPMAA 0010—2024
5
主细胞的互作特征等数据。在上述检测数据的基础上,评估和界定移植模型能够代表移植物来源疾病特
征的种类、临床分型和疾病进程等模型适用范围。
5.5.1.2 根据5.5.1.1检测指标和界定的模型适用范围,建立合理的模型评价核心技术指标和模型优良
等级评判标准,并把这个指标及其检测方法作为模型核心技术标准用于后续评估模型应用选择和数据评
估的依据。
5.5.2 质量检测指标
异种移植模型的质量检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移植物病原体感染情况、移植物增殖特征和指标、移植
物变异特征和指标,移植物的细胞学、组织学、病理学变化特征和指标、移植宿主的生理、病理变化特
征和指标、移植物的遗传变异特征和基因表达特征和指标。
6 疾病模型应用
6.1 应用原则
6.1 使用最能反映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代谢组变化、蛋白质组和基因组变化等
的模型,模型经得起临床各项指标的检测论证,并符合科研伦理与生物安全的要求。
6.1.2 模型的选择符合T/GDPMAA0009-2022的要求。
6.1.3 遵循疾病再现最大化原则、重现性原则、最经济原则和合规性原则。
对模型应用数据的解读进行适用性评估和有效性判断。
6.2 模型获取数据的评估
6.2.1 应用疾病模型获取的数据从适用性和有效性两个方面进行评估。相关的评估方案可参考
模型制备过程中提供的技术手段,结合应用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开展。
6.2.2 评估结果明确界定模型应用数据可适用的范围,并能够判断其有效性范围。
6.3 细胞模型应用
6.3.1 模型的适用性。基于细胞模型的特点,在细胞模型的应用时仅能从分子和细胞水平模拟疾病发生
的部分特征。选择该类模型首先明确该类模型是否适用相关疾病研究。在此基础上,遵循疾病模型的选
择标准从最大化模拟人类疾病的特征选用合适的细胞模型。已建立标准的细胞模型一般重现性较好,基
于个性化定制的原代细胞模型在使用时考虑模型的个性化差异,需从技术和质量控制等多方面提高模型
重现性的概率。
6.3.2 模型的经济性。细胞模型相对比较经济,在合理设计实验方案的基础上容易实现最经济原则。
6.3.3 模型的安全性。在应用细胞模型时,关注模型细胞的病原体污染情况,特别是原代细胞来源的细
胞模型应关注来源细胞本身的病原体感染。如有必要,在合适的生物安全环境中应用相关模型,确保按
照国家关于生物安全相关法规开展研究。
6.3.4 模型的合规性。模型获取应合规,特别是获取人源原代细胞进行研究要获取相关的科研伦理审批
文件。
6.4 类器官模型应用
6.4.1 模型的适用性。基于类器官模型的特点,在应用该类模型时仅能模拟疾病相关部分组织和器官特
征,因此在选择该类模型时明确能够模拟的疾病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模型应用的范围和合适的研究
方案。
T/GDPMAA 0010—2024
6
6.4.2 模型的重现性和一致性。大部分类器官模型基于个性化定制或者诱导分化, 从技术和操作等多
方面进行质量控制,提高模型的重现性和一致性。
6.4.3 模型的经济性。模型应用过程考虑合理的实验设计方案,提高模型应用的效率,实现最经济原则。
6.4.4 模型的安全性。由于模型细胞多来源于原代细胞或者干细胞,特别关注来源细胞的病原体感染情
况,并按照国家生物安全相关法规的要求开展研究。开展实验前要遵循科研伦理相关规定的要求获取相
关审批文件。
6.5 动物模型应用
6.5.1 模型的适用性。动物模型能够从整体水平模拟相关疾病的发生,能够比较好地模拟患者的生长发
育、生理病理、遗传表达、感染和免疫等多方面的临床变化和疾病特征,因此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研究中。
动物模型的种类比较多,能够模拟同种疾病的不同模型有各自的临床病理特征,因此在选择动物模型时
应根据各自的研究需求明确拟模拟的疾病模型特征,在此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模型,实现疾病再现最大
化原则。
注:需要关注的是,疾病再现最大化不是指尽可能多的所有疾病特征,而是特指需要更精准的模拟拟研究疾病的特
征,实现模型精准应用的目的。
6.5.2 模型的重现性和一致性。动物模型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个体差异大,比较难实现重现性和一致性,
因此在应用模型时从实验方案设计、研究设施、试剂和技术稳定性和成熟性、检测指标灵敏度和可靠性
等多方面考量,提高模型应用的重现性和一致性。
6.5.3 模型的经济性。动物模型一般应用成本大,需要特定的设施完成等,因此特别需要考虑最经济原
则,根据研究机构的特点和条件选择模型,在可选择的情况下优先选择低等的、易获取的动物模型。
6.5.4 模型的合规性。动物模型的应用尤其关注合规性原则,动物的使用按照实验动物使用相关法规和
科研伦理要求获取审批,动物模型废弃物处置也要遵循相关国家法规要求进行,如果需要应用到病原体
感染等研究,还要遵循国家关于生物安全相关法规进行。
6.6 异种移植模型应用
6.6.1 模型的适用性。异种移植模型是动物模型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同时牵涉到动物使用和来源移植物。
因此其应用过程中除了遵循动物模型应用规范外,还要遵循来源移植物(特别是直接来源于人体的移植
物)的相关应用规范。明确来源移植物在宿主体内生长的过程是否与人类疾病的临床变化和疾病特征相
关,并在在可选的情况下选择能够最大化模拟临床疾病特征的模型。
6.6.2 模型的合规性。严格按照国家关于生物安全相关法规进行,避免经病原污染、动物接触、污物扩
散、样本采集、意外事件等任何途径导致对人员和环境的生物危害发生,所有研究方案符合国家对科研
伦理、动物福利等方面的规定。
6.6.3 模型的经济性。异种移植模型的应用成本一般比较大,因此在选择合适模型、优化研究方案和使
用高效率的数据收集方案等方面均要考虑最经济原则。
6.6.4 模型的重现性和一致性。异种移植模型在应用时特别需要关注模型的重现性,由于宿主动物个体
差异、移植物来源差异和移植技术的操作差异等多个环节的差异引起的模型组内、组间、批次间巨大差
异,在应用该类模型时特别关注模型制备的各个环节,通过实验设计和研究方案优化尽量降低差异,提
高模型重现性。
相关推荐
- T∕CSAE 232-2021 电动汽车碳化硅电机控制器效率测试方法
- T/QGCML 2562-2023 企业内部项目管理跟进系统
- T/ZZB 3596-2023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系统性能测试台
- T/CPARK 25-2022 电机转子动平衡试验技术规范
- T∕CTWPDA 08-2019 木材与木制品供应商管理规范
- T/QGCML 818-2023 轨道交通车辆表面保护聚脲涂层
- T/DZJN 84-2022 饮用水处理装置用隔膜增压泵
- T/CEA 021-2024 电梯电磁式制动器
- T/CFPA 003-2021 模块化消防救援方舱
- T/CNTAC 205-2024 T/CWTA 3-2024 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毛针织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