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T/ZJTSS 020-2024 红茶 望潮红 > 下载地址2
T/ZJTSS 020-2024 红茶 望潮红
- 名 称:T/ZJTSS 020-2024 红茶 望潮红 - 下载地址2
- 类 别:食品团体标准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2]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目录|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ICS 67.140.10
CCS X 55
浙江省茶叶学会团体标准
T/ZJTSS 020—2024
红茶 望潮红
Wangchaohong black tea
2024-10-20 发布 2024-11-10 实施
浙江省茶叶学会 发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象山县农业经济特产技术推广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浙江省茶叶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象山县农业经济特产技术推广中心、象山智门寺茶场、象山茅洋南充茶场、
象山万芽春家庭农场。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肖灵亚、洪丹丹、王开荣、姜燕华、王敏雪、陶安安、王礼中、周林国、
郑希敏、欧松宝。
T/ZJTSS 020—2024
1
红茶 望潮红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望潮红的术语和定义、产品等级、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
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红茶 望潮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 仅该日期的对应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2763.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2,4-滴丁酸钠盐等112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02 茶 取样
GB/T 8303 茶 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
GB/T 8305 茶 水浸出物测定
GB/T 8311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T 14487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 23350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
GB/T 23776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 30375 茶叶贮存
GB 3160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茶叶
GH/T 1070 茶叶包装通则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2023〕第70 号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决定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令〔2009〕第123 号
2
3 术语和定义
GB/T 14487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望潮红 Wangchaohong black tea
以象山县行政区域内种植的迎霜、浙农113、鸠坑群体种等适制茶树品种的幼嫩芽叶为原料,经
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制成,具有“条细色艳、鲜香甜润”的岩骨海韵品质特色的工夫红
茶。
4 产品等级
按照感官品质要求分为:金芽、特级、一级、二级4 个级别。
5 要求
5.1 基本要求
5.1.1 品质正常,无异味、无异嗅、无劣变。
5.1.2 不得含有非茶类夹杂物,无任何添加剂。
5.2 感官品质
应符合表1 规定。
表1 感官指标
级别
外形 内质
条索 整碎 色泽 净度 汤色 香气 滋味 叶底
金芽
细紧卷
曲, 显锋
苗
匀整
乌润,
金毫显
露
净 橙红明亮
鲜香嫩
甜
甜润鲜
爽
细嫩显
芽, 红匀
明亮
特级
细紧卷
曲, 多锋
苗
匀整
乌润,
多金毫
净 橙红明亮 甜香浓
甜醇鲜
爽
嫩匀多
芽,红亮
一级 紧结卷曲 较匀整
乌较
润, 有
金毫
较净,
稍有嫩
茎
红亮
甜香尚
浓
甜醇
嫩较匀有
芽,
较红亮
二级
尚紧结卷
曲
尚匀整 乌尚润
尚净,
有嫩茎
红尚亮
甜香较
纯
醇和
尚嫩匀,
尚红亮
5.3 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2 的规定。
T/ZJTSS 020—2024
3
表2 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水分/(g/100g) ≤ 6.5
总灰分(以干物质计)/(g/100g) ≤ 6.5
水浸出物(质量分数)/% ≥ 34.0
粉末(质量分数)/% ≤ 1.0
5.4 安全指标
5.4.1 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 2762 的规定。
5.4.2 农药残留限量应符合GB 2763 和GB 2763.1 的规定。
5.4.3 食品安全应符合GB 31608 的规定。
5.5 净含量
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6 试验方法
6.1 感官品质
按GB/T 23776 的规定执行。
6.2 理化指标
6.2.1 试样制备按GB/T 8303 的规定执行。
6.2.2 水分检验按GB 5009.3 的规定执行。
6.2.3 总灰分检验按GB 5009.4 的规定执行。
6.2.4 粉末检验按GB/T 8311 的规定执行。
6.2.5 水浸出物检验按GB/T 8305 的规定执行。
6.3 安全指标
6.3.1 污染物限量检验按GB 2762 的规定执行。
6.3.2 农药残留限量检验按GB 2763 和GB 2763.1 的规定执行。
6.4 净含量
按JJF 1070 中规定的方法检验。
7 检验规则
7.1 取样
7.1.1 取样以批为单位。同一批投料生产、加工过程中形成的独立数量的产品为一个批次,同批
产品的品质规格一致。
4
7.1.2 取样按GB/T 8302 规定执行。
7.2 检验
7.2.1 出厂检验
每批产品均应做出厂检验,经检验合格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出厂检验项目为感官品质、水
分、粉末、净含量和标签。
7.2.2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为标准中第5章要求的全部项目,型式检验周期每年一次,如原料或加工工艺
有较大的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亦应进行型式检验。
7.3 判定规则
7.3.1 出厂检验时,凡符合出厂检验项目的产品,则判该批产品合格。
7.3.2 型式检验时,凡不符合本标准第5 章规定的产品,均判定为该批产品不合格。
7.4 复验
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时,对留存样进行不合格项目的复验,无留存样时应在同批次产品中重新
按GB/T 8302 规定加倍取样进行不合格项目的复验,以复验结果为准。
8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8.1 标志、标签
产品的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 191 的规定,产品标签应符合GB 7718 和《国家质量
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决定》的规定。
8.2 包装
应符合GB 23350 和GH/T 1070 的规定。
8.3 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运输时应有防雨、防潮、防晒措施;不得与有
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8.4 贮存
应符合GB/T 30375 的规定。
CCS X 55
浙江省茶叶学会团体标准
T/ZJTSS 020—2024
红茶 望潮红
Wangchaohong black tea
2024-10-20 发布 2024-11-10 实施
浙江省茶叶学会 发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象山县农业经济特产技术推广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浙江省茶叶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象山县农业经济特产技术推广中心、象山智门寺茶场、象山茅洋南充茶场、
象山万芽春家庭农场。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肖灵亚、洪丹丹、王开荣、姜燕华、王敏雪、陶安安、王礼中、周林国、
郑希敏、欧松宝。
T/ZJTSS 020—2024
1
红茶 望潮红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望潮红的术语和定义、产品等级、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
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红茶 望潮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 仅该日期的对应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2763.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2,4-滴丁酸钠盐等112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02 茶 取样
GB/T 8303 茶 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
GB/T 8305 茶 水浸出物测定
GB/T 8311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T 14487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 23350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
GB/T 23776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 30375 茶叶贮存
GB 3160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茶叶
GH/T 1070 茶叶包装通则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2023〕第70 号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决定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令〔2009〕第123 号
2
3 术语和定义
GB/T 14487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望潮红 Wangchaohong black tea
以象山县行政区域内种植的迎霜、浙农113、鸠坑群体种等适制茶树品种的幼嫩芽叶为原料,经
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制成,具有“条细色艳、鲜香甜润”的岩骨海韵品质特色的工夫红
茶。
4 产品等级
按照感官品质要求分为:金芽、特级、一级、二级4 个级别。
5 要求
5.1 基本要求
5.1.1 品质正常,无异味、无异嗅、无劣变。
5.1.2 不得含有非茶类夹杂物,无任何添加剂。
5.2 感官品质
应符合表1 规定。
表1 感官指标
级别
外形 内质
条索 整碎 色泽 净度 汤色 香气 滋味 叶底
金芽
细紧卷
曲, 显锋
苗
匀整
乌润,
金毫显
露
净 橙红明亮
鲜香嫩
甜
甜润鲜
爽
细嫩显
芽, 红匀
明亮
特级
细紧卷
曲, 多锋
苗
匀整
乌润,
多金毫
净 橙红明亮 甜香浓
甜醇鲜
爽
嫩匀多
芽,红亮
一级 紧结卷曲 较匀整
乌较
润, 有
金毫
较净,
稍有嫩
茎
红亮
甜香尚
浓
甜醇
嫩较匀有
芽,
较红亮
二级
尚紧结卷
曲
尚匀整 乌尚润
尚净,
有嫩茎
红尚亮
甜香较
纯
醇和
尚嫩匀,
尚红亮
5.3 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2 的规定。
T/ZJTSS 020—2024
3
表2 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水分/(g/100g) ≤ 6.5
总灰分(以干物质计)/(g/100g) ≤ 6.5
水浸出物(质量分数)/% ≥ 34.0
粉末(质量分数)/% ≤ 1.0
5.4 安全指标
5.4.1 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 2762 的规定。
5.4.2 农药残留限量应符合GB 2763 和GB 2763.1 的规定。
5.4.3 食品安全应符合GB 31608 的规定。
5.5 净含量
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6 试验方法
6.1 感官品质
按GB/T 23776 的规定执行。
6.2 理化指标
6.2.1 试样制备按GB/T 8303 的规定执行。
6.2.2 水分检验按GB 5009.3 的规定执行。
6.2.3 总灰分检验按GB 5009.4 的规定执行。
6.2.4 粉末检验按GB/T 8311 的规定执行。
6.2.5 水浸出物检验按GB/T 8305 的规定执行。
6.3 安全指标
6.3.1 污染物限量检验按GB 2762 的规定执行。
6.3.2 农药残留限量检验按GB 2763 和GB 2763.1 的规定执行。
6.4 净含量
按JJF 1070 中规定的方法检验。
7 检验规则
7.1 取样
7.1.1 取样以批为单位。同一批投料生产、加工过程中形成的独立数量的产品为一个批次,同批
产品的品质规格一致。
4
7.1.2 取样按GB/T 8302 规定执行。
7.2 检验
7.2.1 出厂检验
每批产品均应做出厂检验,经检验合格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出厂检验项目为感官品质、水
分、粉末、净含量和标签。
7.2.2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为标准中第5章要求的全部项目,型式检验周期每年一次,如原料或加工工艺
有较大的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亦应进行型式检验。
7.3 判定规则
7.3.1 出厂检验时,凡符合出厂检验项目的产品,则判该批产品合格。
7.3.2 型式检验时,凡不符合本标准第5 章规定的产品,均判定为该批产品不合格。
7.4 复验
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时,对留存样进行不合格项目的复验,无留存样时应在同批次产品中重新
按GB/T 8302 规定加倍取样进行不合格项目的复验,以复验结果为准。
8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8.1 标志、标签
产品的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 191 的规定,产品标签应符合GB 7718 和《国家质量
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决定》的规定。
8.2 包装
应符合GB 23350 和GH/T 1070 的规定。
8.3 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运输时应有防雨、防潮、防晒措施;不得与有
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8.4 贮存
应符合GB/T 30375 的规定。
相关推荐
- T/CNTAC 205-2024 T/CWTA 3-2024 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毛针织品
- DZ∕T 0217-2020 石油天然气储量估算规范
- T∕CTWPDA 08-2019 木材与木制品供应商管理规范
- T/CPARK 25-2022 电机转子动平衡试验技术规范
- T∕ZZB 2255-2021 AMT重型商用车离合器总成
- T/ZZB 0125-2016 光学防抖手机摄像模块
- T/CCUA 016-2021 超级计算数据中心设计要求
- T/CWAN 0099-2023 液化天然气用奥氏体不锈钢管焊接工艺规程
- T/ZSA 148-2023 产品碳足迹评价种类规则 风力发电机组
- T/NAHIEM 101-2023 急诊科建设与设备配置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