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MA 019-2025 苗医艾纳香灸疗法技术操作规范
- 文件大小:2.33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26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以下是对《苗医艾纳香灸疗法技术操作规范》(T/CEMA 019-2025)的详细内容总结:
一、文件基本信息
- 标准编号:T/CEMA 019-2025
- 名称:苗医艾纳香灸疗法技术操作规范
- 归口单位:中国民族医药协会
- 提出单位:黔东南州苗族侗族自治州中医医院
- 起草单位:黔东南州中医医院、贵州云中医院等7家机构
- 起草人:陈阳、蒋泰媛等12人
二、核心定义与背景(引言)
- 疗法定义:
- 基于苗族传统医药理论,使用菊科植物艾纳香制成的艾条或艾柱施灸的方法。
- 别称“西江雷火灸”,流行于黔东南雷公山西江地区。
- 功效特点:
- 祛风除湿、温中止泻、解毒,因含冰片成分,穿透力强于普通艾灸。
- 适应病症:
- 疼痛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痛风、面瘫、失眠、消化道及呼吸道疾病等。
三、适用范围(第1章)
- 适用于全国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及综合医院。
四、规范性引用文件(第2章)
- 引用国家标准:
GB/T 21709.1-2008(艾灸操作规范)GB/T 33415-2016(针灸异常处理)DB43/T 2891-2024(中医灸法类护理规范)
五、术语定义(第3章)
- 艾纳香:菊科艾纳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 艾纳香灸柱:艾纳香加工制成的施灸材料。
- 苗医艾纳香灸疗法:以苗医药理论为指导的特色灸法,强调燃烧烟雾持续作用于患处。
六、操作步骤与要求(第4章)
(一) 施术前准备
- 治疗地点:依法注册的医疗机构。
- 环境要求:符合《苗医艾纳香灸门诊建设指南》。
- 患者评估:检查生命体征、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指标等。
- 体位选择:根据部位采用坐位、仰卧、俯卧等体位。
- 器具准备:
- 艾纳香柱/条、温罐灸器、木盒枕、葫芦灸器、针灸针、弯盘等。
(二) 11种施灸方法详解
- 条灸(4.2.2)
- 燃端距皮肤2-4cm,行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20-30分钟。
- 温罐定罐灸(4.2.3)
- 艾柱固定于温罐器钢针,罐口距皮肤2-3cm施灸。
- 走罐灸法(4.2.4)
- 温罐灸器紧贴皮肤折返移动,辨虚实施治。
- 木盒灸(4.2.5)
- 艾条置于灸盒铁纱上,覆盖患处中央。
- 木盒枕灸(4.2.6)
- 艾柱放木盒枕内,枕于疼痛部位下方施灸。
- 葫芦灸(4.2.7)
- 艾柱插葫芦底座钢针,滤网隔烟,覆盖毛巾防烫。
- 温针灸(4.2.8)
- 毫针得气后插艾条段,需防掉灰烫伤。
- 高山流水灸法(4.2.9)
- 塔型器具涂凡士林固定,艾烟沿皮肤下流,需防烫。
- 高山流水温针灸(4.2.10)
- 结合温针与高山流水法,针穿器具孔施灸。
- 实按灸法(4.2.11)
- 参照GB/T 21709.1执行(类似雷火神针)。
- 炷灸法(4.2.12)
- 分直接灸/间接灸,参照国标执行。
(三) 施术后处理(4.3)
- 参照GB/T 21709.1清理灰烬、检查皮肤、记录反应。
七、术者要求(第5章)
- 需持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证/护士资格证,经艾纳香灸专项培训。
-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八、适应症与禁忌症(第6-7章)
| 类别 | 内容 |
|---|---|
| 适应症 | 引用DB43/T 2891-2024,涵盖疼痛、风湿、面瘫、失眠、消化/呼吸系统疾病等。 |
| 禁忌症 | 1. 孕妇腰腹/骶部禁止施灸; 2. 动脉、关节、隐私部位禁用; 3. 皮肤疾病慎用; 4. 阴虚发热、实热证、出血性疾病禁用; 5. 大饥大恐等情绪不稳时慎用; 6. 药物过敏者禁用; 7. 高热、红肿疮疖、心血管疾病不宜。 |
九、应急处置(第8章)
- 执行GB/T 33415-2016处理针灸异常情况(如烫伤、晕针等)。
十、参考文献
- 仅1篇:《艾纳香本草考证》(庞玉新等,2014)。
核心总结
本规范系统制定了苗医特色疗法艾纳香灸的操作标准:
- 突出民族性:定义艾纳香植物特性及烟雾持续作用的施灸原理;
- 强调安全性:详细列举11种操作方法及防烫措施,严控禁忌症;
- 标准化流程:从术前评估、器械准备到术后处理全覆盖;
- 资质明确:要求从业人员持证+专项培训,保障医疗质量。
意义:为推广苗族传统疗法提供技术支撑,促进民族医药标准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