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DACM 0133-2024 中医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正念团体心理治疗
- 文件大小:15.97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21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中医技术操作规范中医正念团体心理治疗》(T/GDACM 0133-2024)主要内容总结
一、标准概述
该标准由广东省中医院等单位提出,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归口,于2024年11月28日发布,2025年2月18日实施。标准编号为T/GDACM 0133-2024,全称为《中医技术操作规范中医正念团体心理治疗》,英文名称为"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Chinese medicine mindfulness-based group therapy"。
二、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我国精神心理疾病、心身疾病发病率上升,正念心理治疗因其普适性被广泛应用。标准旨在解决当前国内心理治疗资源不足、等待时间长、缺乏规范化操作方案等问题。该技术融合中医三调(调息、调身、调神)理论与现代正念疗法,形成为期4周的短程治疗方案,比常规8周疗程更高效。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20-45岁轻中度焦虑障碍、混合性抑郁和焦虑障碍、失眠障碍和心身障碍患者,以及对正念治疗有积极意愿的健康人群。不适用于严重自伤自杀风险、急性精神病发作期、重性躯体疾病急性发作期等患者。
四、核心理论框架
基于中医"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提出"三调"理论:
- 调身:通过肢体动作姿势变化引导气机调和
- 调息:调节呼吸活动,通过深慢呼吸放松身体
- 调神:调节心理活动,包括神、意、情、欲等多方面
五、基本要求
- 环境准备:安静治疗室,配备瑜伽垫、音响等设备
- 时间设置:4周疗程,每周1.5小时,每组10-12人
- 流程设计:分为四个阶段

- 知情同意:治疗前需签订知情同意书
六、操作技术
6.1 治疗计划
4周结构化方案:
- 第一周:调身练习(身体扫描、正念饮食)
- 第二周:调息练习(正念呼吸)
- 第三周:调身练习(正念穴位按摩)
- 第四周:调神练习(慈心静观)
6.2 调息技术(正念呼吸)
操作步骤:
- 准备安静环境
- 自然观察呼吸节奏
- 注意力集中于呼吸进出过程
- 思维分散时温和拉回注意力
6.3 调身技术
包括:
- 身体扫描:从下肢到全身的觉察练习
- 正念穴位按摩:按压头部(印堂、百会等)、上肢(内关、神门)、下肢(太冲、足三里等)穴位
6.4 调神技术
包括:
- 正念饮食:关注食物感官体验和身体反应
- 慈心静观:培养自我关怀和对他人的慈悲心
七、质量控制体系
- 治疗前明确目标和知情同意
- 建立4周详细实践计划
- 多角度评估(带领者、团员、第三方)
- 保障小组安全氛围
- 提供个体化反馈
- 带领者持续培训要求
八、评估方法
-
初始评估:
- 临床访谈
- 标准化量表:SAS、SDS、PSQI、CMI、FFMQ
-
终期评估:
- 重复初始评估工具
- 个体面谈评估变化
-
随访管理:
- 治疗后1、3、6个月随访
- 内容包含问题解答、互助支持等
九、应急预案
- 记录紧急联系人
- 危机干预计划(自杀风险识别等)
- 冲突处理流程
- 突发情况记录报告制度
- 团体解散和退出管理
十、特色与创新
- 中西医结合:融合中医理论与现代正念技术
- 短程高效:4周疗程优于常规8周方案
- 操作性强:弱理论重实操,便于推广
- 适用范围广:精神科和非精神科均可使用
- 循证基础:参考牛津循证医学中心证据等级标准
该标准系统整合了中医传统智慧与现代心理治疗技术,为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了规范化的操作指南,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