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PSHS 018-2025 设施苦瓜根结线虫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 文件大小:2.95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21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设施苦瓜根结线虫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总结,按标准结构详细梳理:
一、范围
- 适用于设施栽培苦瓜的根结线虫病(病原:Meloidogyne spp.)绿色防控。
- 规定了病情调查、防控措施(农业/物理/生物/化学防治)及档案管理要求。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 引用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包括:
- 农药使用准则(GB/T 8321.10、NY/T 393)
- 安全规范(GB 12475、NY/T 1276)
- 药效试验(GB/T 17980.38)
- 育苗技术(GB/T 25241.2)
三、术语和定义
- 苦瓜根结线虫病
- 根结线虫侵染根系导致根结肿大,植株矮化、黄化甚至死亡。
- 绿色防控
- 通过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措施控制病害。
四、防控原则
-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结合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措施,优先采用非化学方法。
化学防治仅用于重发病区,且需符合农药使用规范。
五、病情调查
- 调查时间:
- 定植前:检测土壤中J2龄幼虫密度。
- 开花结果期:调查根系根结指数。
- 方法:
- 土壤取样:五点法取土(15–20cm深),贝氏漏斗法分离J2幼虫。
- 根结分级:
- 0级:无根结;1级:根结占根长1–24%;
- 2级:25–49%;3级:50–74%;4级:75–100%。
- 计算公式:
- 根结指数 = Σ(病株数×级数) / (总株数×4) ×100
- 防治效果 = [1 - (处理组根结指数/对照组)] ×100%
六、防控措施
1. 农业防治
- 品种选择:选用抗/耐病品种。
- 轮作/间作:
- 水旱轮作,或与葱、蒜、韭菜、禾本科作物轮作。
- 与感病但受害轻的速生蔬菜连作。
- 育苗:工厂化穴盘育苗(参照GB/T 25241.2),确保无病苗。
- 栽培管理:
- 施腐熟有机肥,合理灌溉;
- 收获后清除病残体,集中销毁。
- 病株处理:拔除病株,病穴喷施1.8%阿维菌素500倍液消毒。
2. 物理防治
- 高温闷棚:
7–8月高温期,灌水覆膜密闭大棚10–15天,利用高温灭虫。
3. 生物防治
- 推荐药剂及用法:
生防制剂 使用方法 安全间隔期 1.8%阿维菌素EC 翻耕时100mL/亩兑水喷施 7天 0.5%阿维菌素颗粒剂 2kg/亩撒施后翻土 7天 5亿孢子/g淡紫拟青霉颗粒剂 3.5kg/亩撒施翻土 无
4. 化学防治
- 适用条件:仅用于重病区,优先非化学措施。
- 药剂选择及用法:
化防制剂 使用方法 安全间隔期 10%噻唑膦颗粒剂 2kg/亩撒施后覆膜定植 25天 20%噻唑膦水乳剂 兑水喷施土壤后覆膜 25天 30%威百亩水剂 2.5–5kg/亩稀释60–80倍喷施,覆膜4–6周后定植 15天
注:所有化学用药需符合GB/T 8321.10、NY/T 393等规范。
七、防治档案
- 记录内容:
- 调查数据(土壤J2密度、根结指数)、防控措施、防治效果。
- 管理要求:
- 使用标准表格(附录B、C);
- 档案防虫、防鼠、防霉,保存≥3年。
附录(核心内容)
- 附录A:病情调查方法(取样、分级标准、计算公式)。
- 附录B:根结线虫种群密度调查表(记录土壤J2数量、线虫种类)。
- 附录C:防治记载表(记录防治方法、根结指数、发生程度)。
起草与归口
- 提出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 归口单位:福建省园艺学会
- 起草单位:多家高校、研究所及农业企业共同制定。
总结特点:
- 绿色导向:强调非化学措施优先,化学防治为补充。
- 可操作性:提供具体参数(如药剂用量、闷棚时长)及标准化表格。
- 全程管理:覆盖从育苗、栽培到收获后的全周期防控,重视档案追溯。
- 科学性:依托实验数据制定分级标准与防治效果评估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