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ZTSS 15.4-2024 凉都高山茶 第4部分:功夫红茶加工技术规程
- 文件大小:1.92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21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凉都高山茶第4部分: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程》主要内容总结
1. 范围
- 适用于凉都高山红茶的加工生产,涵盖术语定义、加工场所要求及工艺技术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引用GB/T 40633(茶叶加工术语)、GB 14881(食品卫生规范)、DB52/T 632(贵州茶叶加工要求)等国家标准及地方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 采用GB/T 40633中的术语,如“萎凋”“揉捻”“发酵”等红茶加工核心概念。
4. 鲜叶采摘与管理
- 质量要求:鲜芽叶需完整、鲜嫩、匀净,禁止采摘雨水叶、病虫害叶等不合格原料。
- 分级标准:
- 特级:一芽一叶初展占比>90%
- 一级:一芽一叶>80%
- 二级/三级:一芽二叶至三叶
- 管理要求:符合GB/T 31748,确保鲜叶运输、贮存过程中无污染、无变质。
5. 加工基本要求
- 卫生与安全:
- 加工场所需符合GB 14881,设备清洁用水达到GB 5749(饮用水标准)。
- 禁止使用辐照处理。
- 设备清洁:加工前后需彻底清洁设备。
6. 加工工艺
6.1 工艺流程
萎凋→揉捻→发酵→初烘→摊凉→足干→精加工
6.2 关键技术要求
-
萎凋
- 萎凋槽:摊叶厚15–20cm,温度25–35℃,时间4–6h,含水率降至60%。
- 萎凋室:温度25±2℃,湿度65±5%,时间8–12h,翻抖频率2h/次。
- 综合萎凋:结合晒青(减重5–6%)与摇青(3–4次),总时长6–10h。
-
揉捻
- 设备:40–55型揉捻机,装叶量自然满桶。
- 加压原则:轻→重→轻,特级茶揉捻55分钟,三级茶100分钟。
- 程度:成条率>90%,茶汁外溢,解块后复揉(必要时)。
-
发酵
- 发酵机:温度28–32℃,湿度≥95%,通风间歇30–45分钟,时长4–6h。
- 发酵室:温度26±2℃,叶层厚10–15cm,时长5–8h。
- 适度标准:叶色黄红,青草味消失,呈现花果香(四级叶相)。
-
初烘
- 烘干机:110–120℃,摊叶2–3cm,含水率20–25%。
- 滚炒/热风:温度120–200℃或80–100℃,含水率分别降至15–20%或10–25%。
-
摊凉
- 均匀摊开,冷却50–60分钟。
-
足干
- 提香机90–100℃,60–90分钟,含水率4–7%,茶条可捻成粉末。
-
精加工
- 按DB52/T 632剔除碎末、暗条,确保成品净度、匀度及色泽一致。
附录与起草信息
- 由六盘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20余家单位制定,涵盖鲜叶处理、加工卫生、工艺参数等全流程标准化要求。
核心目标:通过标准化工艺(如精准控温控湿、分级加工)保障凉都高山红茶品质,突出花果香、条索紧结的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