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NSBSXH 05-2025 水稻抗病表型智能评价AR 眼镜数据采集技术规范
- 文件大小:4.51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20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以下为《水稻抗病表型智能评价AR眼镜数据采集技术规范》(T/HNSBSXH 05-2025)的详细内容总结:
一、核心目标
规范AR眼镜在水稻抗病表型智能评价中的数据采集流程,适用于白叶枯病、纹枯病、稻瘟病的抗病性评估。
二、AR眼镜硬件要求
- 主芯片
- 四核及以上,主频≥1.8GHz
- 内存与存储
- RAM ≥2GB(频率≥2133MHz)
- ROM ≥32GB(读写速度≥200MB/s,写入≥100MB/s)
- 相机
- 像素≥800万,光圈≥f/2.0
- 支持1080P/30fps视频、自动对焦(10cm~∞)、电子防抖
- 显示屏
- 分辨率≥640×400,色域sRGB 100%
- 单目视场角≥26°
- 环境适应性
- 工作温度:-10°C~50°C
- 支持强光/弱光环境
三、数据采集流程
- 前期准备
- 设备:检查AR眼镜、存储设备、网络连接
- 材料:代表性水稻样本(覆盖不同病级)、环境监测设备(温湿度计)
- 现场操作
- 样本标记位置编号,记录环境参数(温度、湿度、光照)
- 采集要求
- 图像:30~50cm距离,光照均匀,镜头清洁,无运动模糊
- 视频:≥720P/30fps,固定焦距,分段录制病害动态
- 环境数据:实时同步时间戳至CSV/JSON文件
- 数据处理
- 清洗无效数据 → 格式统一 → 校验异常值 → 整合标注
四、抗病评价技术
- 预处理
- 噪声去除、光照校正、图像增强
- 病斑分析
- 检测:漏检率<5%,误检率<10%
- 分割:提取病斑边界,输出数量与面积
- 计算公式:
- 病斑面积:
S_{/text{病斑}} = /text{像素数量} /times S_{/text{像素}}(S_{/text{像素}}=单位像素实际面积) - 病斑数量:
N_{/text{病斑}} = /sum /delta(A_i /geq T)(A_i=连通区域面积,T=过滤阈值)
- 病斑面积:
- 抗病等级评价
- 分级标准(三类病害共用六等级):
病害类型 高抗(HR)病斑面积上限 高感(HS)病斑面积下限 白叶枯病 ≤0.5 cm²/叶 >7.5 cm²/叶 稻瘟病 ≤0.5 cm²/叶 >4.0 cm²/叶 纹枯病 ≤1.0 cm²/叶 >10.0 cm²/叶 - 判定规则:病斑数量与面积指标冲突时,取较严重等级。
- 分级标准(三类病害共用六等级):
- 模型性能
- 参数量:1M~10M
- 推理速度:≤200ms
- 准确率:≥90%
五、数据存储与安全
- 存储介质
- 云存储(冗余备份)+本地服务器
- 数据管理
- 存储内容:原始图像、病斑参数、抗病等级、地理信息
- 性能要求:延迟≤3秒,容量≥1TB
- 安全协议
- 通信:蓝牙5.0/Wi-Fi/5G
- 加密:HTTPS传输 + AES-128数据库加密
- 权限控制:角色分级 + 操作日志审计
六、引用标准
包括《农业大数据安全管理指南》(NY/T 4261-2022)、《水稻品种抗稻瘟病鉴定技术规程》(DB42/T 2255-2024)等6项行业及地方标准。
应用价值:通过AR眼镜实现田间病害数据的实时采集→智能分析→自动评级,提升水稻抗病性评估效率,为育种和病害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