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TCMA 086-2022 河南道地药材 红花机械化采收技术规程
- 文件大小:1.74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17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以下是《T/HTCMA 086-2022 河南道地药材红花机械化采收技术规程》的详细内容总结:
一、范围
- 适用对象:河南道地药材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机械化采收。
- 扩展适用:其他生态相似产区的红花机械化采收。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包括:
- 环境标准:GB 3095(空气质量)、GB 15618(土壤质量)、GB 5084(灌溉水质)。
- 农药使用:GB/T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 包装规范:SB/T 11182(中药材包装)。
- 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三、术语与定义
- 道地药材:历史悠久、优质、高产、地域特色鲜明且炮制规范的中药材。
- 红花:菊科红兰花属植物,药用部位为干燥管状花(不含子房)。
四、历史沿革
- 红花栽培始于汉代(西域引入),主产区为新疆、云南、河南。
- 河南道地产区:古卫辉府(今新乡市、鹤壁市辖区)。
五、产区要求
- 环境:
- 远离污染源(厂矿、居民区≥1500m)。
- 忌多雨、高地下水位、黏重土壤。
- 质量标准:
- 空气:GB 3095二级
- 土壤:GB 15618二级
- 灌溉水:GB 5084
六、选地与整地
- 选地:
- 沙壤土/壤土/砂姜黑土,肥力中上等,排灌方便,忌重茬。
- 整地:
- 机械深松:耕深20–25cm,耙细整平。
- 基肥:腐熟有机肥500–1000kg/667m² + 三元复合肥(15:15:15)20–50kg/667m²。
七、播种
- 品种:河南省鉴定品种或地方品种。
- 种子质量:当年产、饱满、无病虫。
- 时间:10月中下旬–11月中旬(宜早)。
- 方式:
- 机械条播:行距40cm,株距13–15cm,深度3–5cm。
- 密度:1.2–1.5万株/667m²,用量2–3kg/667m²。
八、田间管理
- 补苗:3–4叶期查苗,缺苗时带土移栽或催芽补种。
- 中耕除草:
- 莲座期、伸长期初期、封垄前各1次,结合除草。
- 杂草清理后深埋。
- 水肥:
- 定苗后浇透水,生育期及时补水。
- 脱肥田追施复合肥5–10kg/667m²。
九、采收与初加工
(一)采收标准
- 花冠:
- 花球锥形排列,开花时间不一。
- 最佳时机:花序中2/3小花呈橘红色、花冠基部变红(开放后3–4天)。
- 频次:初花期隔日采,盛花期(70–80%开花)集中采。
- 种子:
- 采花后2–3周,茎秆变黄、叶片干枯、种子变白且易挤出时采收。
(二)采收方法
- 机械采摘:
- 设备:便携式红花采摘机。
- 方式:气力式与剪切结合,精准切割花冠。
- 关键:避免损伤瘦果(影响后续产量)。
(三)产地加工
- 干燥方式:
- 自然晾晒:随采随摊,薄层阴干/风干。
- 烘干:45–55℃烘8–12h,厚度2–3cm,含水率≤13%。
- 质量要求:符合《中国药典》红花标准。
十、包装、贮藏与运输
- 包装:
- 含水率≤13%时,用无公害材料包装(符合SB/T 11182)。
- 贮藏:
- 阴凉干燥处,防潮、防鼠、防虫、防霉、防串味。
- 禁用硫磺熏蒸或暴晒,受潮可低温烘干。
- 运输:
- 通气性容器,防晒、防雨、防潮,不与有毒有害物混运。
关键创新点
- 机械化采收参数:
- 行距(40cm)、株距(13–15cm)匹配机械作业。
- 便携式采收机结合气力与剪切技术。
- 量化标准:
- 花丝含水率控制(影响机械采摘效率)。
- 采收窗口期(开放后3–4天)和频次。
- 产地加工规范:
- 明确烘干温度(45–55℃)与时间(8–12h)。
附:本标准由河南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起草并解释,适用于规模化、标准化红花生产,兼顾效率与药材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