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AGS 014-2025 低血糖生成指数(GI)粮食制品通用 技术要求
- 文件大小:3.25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17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ICS 67.040
CCS X10
SAGS
陕西省粮食行业协会团体标准
T/SAGS 014—2025
低血糖生成指数(GI)粮食制品通用
技术要求
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low glycemic index (GI) grain products
2025 - 03 - 12 发布2025 - 03 - 12 实施
陕西省粮食行业协会 发布
T/SAGS 014—2025
I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技术要求........................................................................................................................................................... 2
4.1 原辅料和食品添加剂要求......................................................................................................................... 2
4.2 感官要求.................................................................................................................................................... 2
4.3 GI 指标要求................................................................................................................................................ 2
4.4 营养素要求................................................................................................................................................ 2
4.5 质量和安全指标要求................................................................................................................................ 2
4.6 生产过程要求............................................................................................................................................ 3
5 检验方法........................................................................................................................................................... 3
5.1 感官检验.................................................................................................................................................... 3
5.2 GI 值测定.................................................................................................................................................... 3
6 标签、标识....................................................................................................................................................... 4
附录A .................................................................................................................................................................... 5
附录B .................................................................................................................................................................... 6
参考文献................................................................................................................................................................7
T/SAGS 014—2025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陕西省粮食行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负责起草单位:华谱(西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起草单位:陕西粮农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陕西省
中医医院、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省粮油科学研究院、方圆
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杭州万泰认证有限
公司、西北大学、广东省科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陕西九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国硒谷富硒
产品研发中心有限公司、陕西农发数智科技有限公司、淳化县丝路兴淳农业发展科技有限公司、洋县双
亚周大黑有机食品有限公司、汉阴县新鑫米业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尧、吕新刚、刘航、严烨、綦文涛、段勇、舒静、魏宁果、尹丹阳、薛波、
曹磊、李森、宋歌、张樱、王志彬、龚珊、尹薇、金铭铭、姜珊、周昉、沈晓燕、孙爱洁、方玲、杨晓
霁、李珊、乐大伟、田阳、庞无瑕、陈红香、周刚毅、王琪琳、邓立伟、黄勇、罗小彪、周亚刚、周鹏、
潘斌、刘长安、董伟、杨殿卿、程文芳、张萌。
本文件首次发布。
T/SAGS 014—2025
1
低血糖生成指数(GI)粮食制品通用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低血糖生成指数(GI)粮食制品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及标签、标识。
本文件适用于预包装低血糖生成指数(GI)粮食制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 500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GB 5009.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GB 5009.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测定
GB 5009.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淀粉的测定
GB 5009.8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
GB 5009.27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赤藓糖醇的测定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131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谷物加工卫生规范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GB 299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
GB/Z 21922 食品营养成分基本术语
WS/T 652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测定方法
WS/T 781 便携式血糖仪临床操作和质量管理指南
T/CNSS 018 预包装食品血糖生成指数标示规范
ISO 26642:2010 Food products-Determination of the glycaemic index(GI) and recommendation for food
classification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 GI
进食含目标量(通常为50 g)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后,一段时间内(≥2 h)血糖应答曲线下
面积相比空腹时的增幅除以进食含等量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参考食物(葡萄糖)后相应的增幅,以百分
数表示。
[来源:WS/T 652-2019,2.4]
3.2
低血糖生成指数粮食制品low glycemic index grain products
T/SAGS 014—2025
2
血糖生成指数(GI)值≤ 55,且以谷物、薯类和豆类为主要原料后经加工制成的即食型或非即食
型粮食制品。
注1:即食型指不需要加工处理,打开包装可直接食用或加调料、佐料拌匀后即可食用的粮食制品。
注2:非即食型指需要进一步加工处理(加热、蒸煮等)后方可食用的粮食制品。
3.3
血糖反应曲线下增量面积incremental area under the curve; IAUC
曲线下面积以血糖反应曲线下的增量面积计算,忽略空腹浓度以下的区域。
注: IAUC 可通过应用梯形法则进行几何计算。
[来源:ISO 26642-2010,2.6]
3.4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
糖、寡糖、多糖的总称,是提供能量的重要营养素。
注:本文件提及的碳水化合物均为可利用碳水化合物,可利用碳水化合物(available carbohydrate)是指能在小肠消
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糖、淀粉(抗性淀粉除外)和部分具有生血糖作用的糖醇等。
[来源:T/CNSS 018-2023,3.2]
3.5
营养素nutrient
食物中具有特定生理作用,能维持机体生长、发育、活动、繁殖以及正常代谢所需的物质,包括蛋
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及维生素等。
[来源:GB 28050-2011,2.2]
3.6
宏量营养素macronutrient
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来源:GB/Z 21922-2008,2.1.4]
3.7
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
植物中天然存在的、提取或合成的碳水化合物的聚合物,其聚合度DP ≥ 3,不能被人体小肠消
化吸收、对人体有健康意义。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菊粉及其他一些膳食纤维单体成分等。
[来源:GB/Z 21922-2008,2.2.9]
4 技术要求
4.1 原辅料和食品添加剂要求
4.1.1 原辅料的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规定。
4.1.2 食品添加剂的质量、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应符合GB 2760 的规定
4.2 感官要求
具有该品种粮食制品应有的色泽、气味、滋味和形态,无异味、无异物,口感正常。
4.3 GI 指标要求
制品血糖生成指数(GI)≤ 55,以即食状态下的测定结果计。
4.4 营养素要求
4.4.1 营养素含量应符合GB 28050 要求。
4.4.2 制品应满足每份(最小销售单元包装)含有至少10.0g 碳水化合物或碳水化合物占所有宏量营
养素质量50% 以上,并能够供应一定的能量和营养素。
4.4.3 制品应含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能量适宜,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钠含量适宜,可以提供较多
膳食纤维(适用时),具体可参照T/CNSS 018 的相关规定。
4.5 质量和安全指标要求
T/SAGS 014—2025
3
4.5.1 质量要求
制品质量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4.5.2 安全指标要求
4.5.2.1 真菌毒素限量应符合GB 2761 的规定,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 2762 的规定,农药残留限量应
符合GB 2763 的规定。
4.5.2.2 预包装食品致病菌限量应符合GB 29921 或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4.6 生产过程要求
应符合GB 14881、GB 13122 和相应食品卫生规范要求。
5 检验方法
5.1 感官检验
将样品置于白瓷盘中,在自然光下观察色泽和状态。观察其组织结构,检测有无异物。闻其气味,
用温开水漱口后品其滋味。
5.2 GI 值测定
5.2.1 伦理审查要求
GI 测定应符合我国涉及人的伦理法律法规规定,实施GI 试验前应向伦理委员会申请伦理审查并取
得批准,维护受试者尊严、安全和权益。
5.2.2 测定机构设施与条件
测定机构设施与条件宜符合WS/T 652 的要求。
5.2.3 样品处理
5.2.3.1 碳水化合物测定
制品中碳水化合物的量可按减法或加法计算获得。减法是以食品总质量为100 ,减去蛋白质、脂
肪、水分、灰分和膳食纤维的质量;加法是以糖、淀粉(抗性淀粉除外)和部分具有生血糖作用的糖醇
等的总和计。测定方法如下:
—— 水分检验:按照GB 5009.3 执行。
—— 灰分检验:按照GB 5009.4 执行。
—— 蛋白质检验:按照GB 5009.5 执行。
—— 脂肪检验:按照GB 5009.6 执行。
—— 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检验:按照GB 5009.8 执行。
—— 淀粉检验:按照GB 5009.9 执行。
—— 膳食纤维检验:按照GB 5009.88 执行。
—— 糖醇检验:按照GB 5009.279 执行。
5.2.3.2 样品制备
即食型制品混合均匀后,可直接食用。针对非即食型制品,若制品包装注明推荐的烹调工艺或食用
方法,应优先选择制品推荐的方式熟制,否则应按照制品传统的烹调工艺或食用方法进行样品熟制。大
米样品处理示例见附录A。
注:制品的配方、加工工艺调整和同一制品不同口味测定应符合附录B 的规定。
5.2.4 血糖测定
按WS/T 652 规定的方法测定。
注: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浓度时,便携式血糖仪的使用应符合WS/T 781 的规定,且便携式血糖仪的分析
变异系数(CV)≤ 3.6%。
T/SAGS 014—2025
4
5.2.5 GI 值测定报告
测定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信息:
—— 测定制品的信息;
—— 符合WS/T 652 测定过程的描述;
—— 平均GI 值;
—— 平均值的标准误差(SE);
—— 参考食物的名称及受试量;
—— 测定制品制备或烹调的方式及食用量;
—— 测定制品中碳水化合物的检测方法和结果;
—— 血糖的测定方法;
—— 受试者脱敏后信息;
—— 原始数据、IAUC 数据和图表(适用时)。
5.2.6 质量控制
5.2.6.1 参考食物的餐后血糖曲线下增量面积(IAUC)的变异系数(CV) ≤ 30%。
5.2.6.2 受试者个体GI 值在全部受试者GI 平均值±2 倍标准差范围外的数据应予以剔除,但应保
证至少12 例有效数据参与最终GI 计算。
6 标签、标识
6.1 预包装粮食制品标签应符合GB 7718、GB 28050 和相应产品标准的规定。
6.2 符合本文件第4 章条款的制品,可以文字形式在标签上标注“低血糖生成指数粮食制品(GI=XX)”、
“低血糖生成指数食品(GI=XX)”、“低GI 粮食制品(GI=XX)”、“低GI 食品(GI=XX)”字样。
6.3 非即食型预包装制品,应在标签上注明具体的烹调工艺或食用方法。
T/SAGS 014—2025
5
附录A
(资料性)
大米样品处理示例
下面给出了大米样品处理方式的示例:
1) 称量:每人每份样品单独称量、蒸煮。
2) 洗米:取适量样品,加入约3 倍体积纯净水,快速搅拌换水2 次,洗米时间控制在2~3 min。
3) 加水浸泡:籼米加纯净水量为样品量的1.6 倍,粳米加纯净水量为样品量的1.3 倍。浸泡水
温25℃ 左右,浸泡30min。
4) 蒸煮:蒸锅接通电源开始煮米饭,在蒸煮过程中不得打开锅盖。蒸煮结束后,再焖制20 min。
5) 搅拌米饭:用饭勺搅拌煮好的米饭,首先从锅的周边松动,使米饭与锅壁分离,再按横竖两个
方向各平行滑动2 次,接着用筷子上下搅拌4 次,使多余的水分蒸发之后盖上锅盖,再焖l0 min。
6) 样品现食现制,如果食用量较大,可统一调配适量食盐。
注:其他谷物类参考使用。
T/SAGS 014—2025
6
附录B
(规范性)
制品的配方、加工工艺调整和同一制品不同口味测定
B.1 制品的配方、加工工艺调整
配方的微调和原料成分的季节性变化不要求重新检测。若发生以下情况,可能需要重新检测:
—— 制品的配方调整(如配方原料的种类、比例、来源等)导致宏量营养素发生变化;
—— 加工方法的变化;
—— 非即食型食品的烹调工艺、食用方法的明显变化;
—— 浓度、渗透压、酸度或其他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变化。
B.2 同一制品不同口味测定
同一制品的不同口味,其宏量营养素组成基本相同时(相差≤ 1.5% 或g/100g),不同口味可以
在一组受试者中合并进行测定(保证每个口味至少有6 名受试者),最终给出的GI 测定报告含不同口
味的GI。当不同口味产生的GI 值在统计学有显著差异时(p < 0.05),则不同口味应分开单独进行
测定。
T/SAGS 014—2025
7
参考文献
[1]GI Foundation有关规则:Product Eligibility and Nutrient Criteria
[2]陈静茹,孟庆佳,康乐,等.低血糖生成指数粮食制品研究进展与法规管理现状[J].食品工业科
技,2020,41(18):338-343.
[3]燕子豪,汪丽萍,谭斌,等.谷物食品血糖生成指数研究进展[J].粮油食品科技,2021,29(3):147-156.
[4]王浩瑞,李小平.血糖生成指数测定方法及加工方式对谷物血糖生成指数的影响研究进展,
2023,44(11):338-3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