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行业标准 > 团体标准 > T/QGSX 006-2025 鲜食玉米品字栽培技术规程

T/QGSX 006-2025 鲜食玉米品字栽培技术规程

  • 文件大小:1.19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17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鲜食玉米品字栽培技术规程》(T/QGSX 006-2025)团体标准主要内容的详细总结:

​核心目标:​​ 规范黑龙江省青冈县区域内鲜食玉米(包括糯玉米、甜玉米、甜糯玉米)采用“品字栽培”模式的技术操作,以提高种植密度(增加15%-20%)和产量,保障鲜食玉米品质。

​一、 适用范围与引用标准​

  • ​范围:​​ 明确规定本标准适用于青冈县境内的鲜食玉米品字栽培,涵盖从产地环境、选地整地到采收记录的全过程。
  • ​引用标准:​​ 列出执行本标准必须遵循的上级或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种子标准(GB 4404.1)、产地环境标准(NY/T 391)、肥料使用准则(NY/T 394)、植保机械作业规范(NY/T 1876, NY/T 3213)、收获机械标准(GB/T 21962)以及地方团体标准(T/QGSX 0012022)。

​二、 关键术语定义​

  1. ​鲜食玉米:​​ 乳熟期采收鲜果穗用于加工或鲜食的玉米,特指糯玉米、甜玉米、甜糯玉米。
  2. ​品字栽培:​​ 核心种植模式。
    • ​垄距:​​ 130厘米。
    • ​行距配置:​​ 宽行距80厘米,窄行距50厘米。
    • ​植株排列:​​ 双行植株呈“品”字形交错排列。
    • ​留苗密度:​​ 每穴保留3株幼苗。
    • ​株距:​​ 90厘米。
    • ​密度提升:​​ 相比常规小垄种植,密度增加15%-20%。

​三、 产地环境​

  • 必须符合《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NY/T 391)的要求,确保土壤、水质、空气等环境因子无污染。

​四、 选地与整地​

  1. ​选地:​​ 选择耕层深厚、土质肥沃、排灌方便、保水保肥、通透性好、养分含量高、交通便利、无前茬药害的壤质地块。
  2. ​整地:​
    • ​最佳时间:​​ 秋季(采收后立即进行)。
    • ​方式:​​ 机械灭茬、翻耕、起垄。
    • ​要求:​
      • 灭茬深度 ≥ 15厘米。
      • 茬口破碎长度 ≤ 5厘米。
      • 漏茬率 ≤ 2%。
      • 深松整地深度 ≥ 30厘米。
      • 整地后达到“适播状态”。

​五、 肥料管理​

  1. ​原则:​​ 测土配方施肥。综合考虑土壤供肥能力、玉米需肥特性、肥料性质、环境和管理措施,科学施用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肥料。肥料使用必须符合《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NY/T 394)。
  2. ​用量与方法:​
    • ​有机肥:​​ 腐熟优质农家肥 15-30 吨/公顷。
    • ​化肥:​​ 商品肥约 750 公斤/公顷。
    • ​施肥方法:​
      • ​底肥:​​ 破垄夹肥或整地夹肥,施入18-20厘米土层。
      • ​种肥:​​ 与播种同步,施于种下8-10厘米。
      • ​追肥:​​ 拔节期前后使用中耕追肥机进行。追施氮肥总量的60%-70%,可适量追施钾肥。
    • ​执行依据:​​ 具体操作细节参照《鲜食玉米栽培技术规程》(T/QGSX 0012022)。

​六、 种子管理​

  1. ​品种选择:​​ 种子发芽率 ≥ 95%,其他质量指标符合GB 4404.1。提倡选用登记的高效低毒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
  2. ​播种要求:​
    • ​时期:​​ 5-10厘米土层地温稳定在10-12℃时开始播种。错期播种考虑市场供需和加工能力,通常间隔7-10天。
    • ​密度:​​ 依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确定。每公顷种植密度6.4万-6.9万株。​​播种时每穴播种4粒种子​​(最终定苗为3株)。
    • ​隔离:​​ 不同品种间隔300米以上,或利用树林、高杆作物等自然屏障隔离,防止串粉杂交。
    • ​方式:​​ 机械化精量播种。要求深浅一致、覆土均匀、及时镇压(镇压后覆土深度3-3.5厘米)。播后及时施用封闭除草剂。

​七、 生育期田间管理​

  1. ​苗期管理:​
    • 及时查苗。
    • ​间苗/补苗:​​ 3-4片叶时进行(及时间苗或移苗补缺)。
    • ​定苗:​​ 5-6片叶时完成。​​每穴最终保留3株幼苗​​,每公顷保苗5.0万-5.5万株。
  2. ​中耕管理:​​ 拔节期前后进行中耕。重点要求:宽行间深松15-20厘米,不漏耕、不伤苗,锄净杂草,疏松土壤,促根下扎。
  3. ​授粉管理:​​ 授粉期遇不利天气(如连阴雨、高温干旱等),需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提高结实率。
  4. ​病虫害防治:​
    • 优先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或生物制剂。
    • 进行综合防治。
    • ​关键要求:​​ 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末次施药到采收的时间间隔)。
    • ​施药规范:​​ 喷杆喷雾机作业符合NY/T 1876;植保无人机作业符合NY/T 3213。

​八、 采收管理​

  1. ​采收时期:​
    • ​甜玉米:​​ 吐丝后20-23天。成熟标志:撕开苞叶,划开籽粒有大量浆液溢出。
    • ​鲜食糯玉米/甜糯玉米:​​ 吐丝后24-28天。成熟标志:撕开苞叶,手指按压籽粒有弹性,划开籽粒有少量浆液溢出。
  2. ​采收方式:​
    • 推荐机械直收。
    • ​机械要求:​​ 收获机械性能及作业质量需符合GB/T 21962的规定。

​九、 生产记录​

  • 必须建立完善的鲜食玉米生产档案。
  • ​记录内容:​​ 产地环境情况、选地与整地过程、肥料种类与施用方案、种子选用信息、各项田间管理操作(播种、中耕、植保、灌溉等)、采收信息等。
  • ​目的:​​ 实现鲜食玉米生产全过程的可追溯性。

​总结核心要点:​
该标准的核心创新点在于推广“品字栽培”模式(130cm垄距:宽行80cm+窄行50cm,品字形排列,90cm株距,每穴3株),通过优化行株距配置显著提高种植密度(+15-20%)。标准详细规定了在青冈县特定环境下应用此模式的全流程技术规范,特别强调了环境要求(NY/T 391)、精准施肥(测土配方、NY/T 394)、种子质量与隔离种植、精量播种(每穴播4定3)、关键生育期管理(精准定苗、深松中耕、辅助授粉)、绿色植保(安全用药、间隔期)、适期采收标准(按品种区分)以及全程可追溯的生产记录。是指导当地鲜食玉米高效、绿色、标准化生产的重要依据。

相关资料

  • 上一篇:T/QGSX 005-2025 青冈鲜食玉米采收储运规范
  • 下一篇:T/ACEF 216-2025 燃煤锅炉尿素脱硝优化控制系统技术导则
  • 下载说明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收藏本站 | 热门资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