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ZL 038-2025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技术规程
- 文件大小:3.4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17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技术规程》(T/PPZL 038--2025) 主要内容的详细总结:
核心目标: 该标准旨在为科学、规范地评估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的各项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组成部分:
-
范围:
- 明确规定了标准的适用范围: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测算。
- 定义了评估涉及的主要活动:术语定义、工作流程、评价指标选取、价值计算方法等。
-
规范性引用文件:
- 列出了评估过程中需要遵循或参考的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确保评估的合规性和一致性。包括:
- GB/T 21010-201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 GB/T 24708-2009 湿地分类
- HJ 1173-2021 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 HJ 1174-2021 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 生态问题评估
-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环发〔2015〕56号)
- 列出了评估过程中需要遵循或参考的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确保评估的合规性和一致性。包括:
-
术语和定义:
- 对标准中使用的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定义,确保理解和应用的一致性。核心术语包括:
- 湿地生态系统: 长期或周期性积水/过湿,生长有水生、沼生或湿生植被的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用货币形式评估生态系统向人类提供生存环境和商品服务的能力。
- 具体湿地类型: 河流、湖泊、水库(>8hm²人工蓄水发电湿地)、坑塘(人工养殖灌溉湿地)、裸地(未长植物河湖滩地)、盐碱裸地(盐碱化河湖滩地)、草本沼泽(草本优势群落)、木本沼泽(柽柳为主湿地)、盐化草甸(盐生植被为主)、禾草草甸(草甸向沼泽过渡类型)。
- 对标准中使用的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定义,确保理解和应用的一致性。核心术语包括:
-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工作流程:
- 提供了评估的总体框架流程(见图1,文中以文字描述流程)。
- 流程步骤(根据图1描述推断):
- 基础数据准备: 收集遥感影像、地面调查数据、统计数据等。
- 湿地信息提取: 利用遥感等手段识别湿地范围。
- 湿地类型分类: 按照标准中的分类体系(见表1)对提取的湿地进行精细分类。
-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 应用指定的当量因子法进行计算。
- 结果分析与应用: 分析计算出的价值量,形成评估结果。
- 报告编制: 编写评估报告。
- 成果提交: 提交最终评估成果。
- (注:标准文本中此处为图1,但总结基于流程描述文字)
-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核心部分):
- 5.1 湿地类型划分:
- 建立了适用于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湿地的二级分类体系(一级:水域、滩区裸地、滩区湿地;二级:10种具体类型)。
- 分类综合考虑了《拉姆萨尔公约》、国家标准(GB/T 24708-2009)、遥感影像可解译性以及区域地形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类型、土地利用等特征。
- 提供了详细的湿地景观类型表(表1),明确了一级类型、二级类型及其基本特征描述。
- 5.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
- 评估指标体系: 选取了九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作为评价指标,涵盖四大类服务:
- 供给服务: 原料供给、水资源供给。
- 调节服务: 固碳释氧、气温调节、净化环境。
- 支持服务: 土壤保持、维持养分循环、维持生物多样性。
- 文化服务: 旅游休闲。
- 评估方法: 当量因子法。该方法通过将不同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量化为相对于一个基准(通常为单位面积农田粮食生产价值)的“当量”来进行计算。
- 关键步骤与计算公式:
- 地区修订系数 (γ): 为反映内蒙古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异,首先计算内蒙古自治区粮食平均单产 (P) 与全国粮食平均单产 (P₀) 的比值作为修订系数。
γ = P / P₀
- 修订当量 (Ei): 用修订系数 (γ) 乘以全国平均的该类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当量 (E₀i),得到适用于内蒙古地区的修订当量值。
Ei = γ × E₀i(i 代表湿地类型:1=水库, 2=坑塘, 3=河流, 4=湖泊, 5=禾草草甸, 6=盐化草甸, 7=草本沼泽, 8=木本湿地, 9=裸地, 10=盐碱裸地)
- 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系数 (Vci):
- 对于每种湿地类型 i,其单位面积的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 Vci 等于其各项服务功能价值系数 Vc,fi 之和。
- 每项服务功能的价值系数 Vc,fi 由该类型湿地的该项服务当量值 (Ec,f) 乘以一个标准当量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Ea) 得到。
Vci = Σ(Ec,f × Ea)(f 代表服务类型,从1到k=9)
- 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Esv):
- 整个研究区或某类湿地的总价值等于各类湿地面积 (Ai) 与其对应单位面积价值系数 (Vci) 的乘积之和。
Esv = Σ(Ai × Vci)
- 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Esvf):
- 整个研究区或某类湿地的第 f 项服务的总价值等于各类湿地面积 (Ai) 与其对应第 f 项服务单位面积价值系数 (Vc,fi) 的乘积之和。
Esvf = Σ(Ai × Vc,fi)
- 地区修订系数 (γ): 为反映内蒙古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异,首先计算内蒙古自治区粮食平均单产 (P) 与全国粮食平均单产 (P₀) 的比值作为修订系数。
- 价值当量表:
- 标准提供了2020年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各湿地类型修订后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当量表(表3)。这是计算的核心参数。
- 该表列出了10种湿地类型对应的总价值当量值(即表3中的“价值当量”列,如河流146.71,草本沼泽60.76,裸地0.13等)。这些当量值是通过上述修订步骤得到的,代表了该湿地类型单位面积相对于一个标准当量的总服务能力倍数。
- (注:标准中未直接给出单项服务当量Ec,f和标准当量价值Ea的具体数值,但提供了可直接用于计算总价值Vci的总当量Ei表)
- 评估指标体系: 选取了九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作为评价指标,涵盖四大类服务:
- 标准当量价值 (Ea):
- 虽然标准文本本身在给出的公式和表3中未明确2020年使用的Ea具体数值,但当量因子法的核心基础之一是确定一个基准年单位面积农田粮食价值的货币值(即 Ea)。在实际应用该标准进行评估时,需要依据HJ 1173等规范或最新的权威研究确定该基准值(例如,常用某年全国单位面积农田粮食生产平均价值)。Ea乘以表3中的当量值(Ei)即可得到单位面积价值系数Vci。
- 5.1 湿地类型划分:
总结:
该技术规程的核心是建立一个针对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湿地的、标准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它通过明确的湿地分类体系(二级10类) 和基于当量因子法的价值计算框架来实现。其独特性在于:
- 定义了区域特色的湿地类型(如盐碱裸地、盐化草甸、木本沼泽等)。
- 采用了地区修订系数,将全国平均的生态服务当量根据内蒙古粮食单产水平进行修正,使评估结果更符合当地实际。
- 直接提供了2020年修订后的各湿地类型总价值当量表,方便应用。
- 规定了九项具体服务功能作为评估指标。
应用此标准时,评估者需要收集研究区湿地分布与分类面积数据(Ai),依据标准确定湿地类型,使用表3提供的当量值(Ei),结合基准年单位面积农田生态系统标准当量价值(Ea),即可计算出各类湿地及整个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以及各单项服务的价值(Esv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