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SS 30-2024 风冷式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 文件大小:505.92 KB
- 标准类型:综合团体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3-07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ICS 27.200
CCS J 73
团体标准
T/FSS 30-2024
风冷式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Air cooled multi-connected air-condition(heat pump) unit
2024 - 08 - 28 发布2024 - 08 - 28 实施
佛山市佛山标准和卓越绩效管理促进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T/FSS 30—2021《佛山标准 风冷式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与T/FSS 30—2021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变化如下:
a)
更改了性能系数的要求(见5.4.2,2021年版的5.4.2);
b)
更改了限用物质限量的试验方法(见6.6,2021年版的6.6)。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佛山市佛山标准和卓越绩效管理促进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佛山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中山市深中标准质量研究中心、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威凯(香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龙检验认证(香港)有限公司、中检(澳门)检验分析公司、美的电器(香港)有限公司、佛山市佛山标准和卓越绩效管理促进会、兴兆国际有限公司、粤山发展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植满溪、张译文、张浩、王君豪、杜展浩、丁云霄、周柏松、谭志军,田俊、李健锋、雷俊杰、廖振华、黎顺全、郑崇开、陈利、鄭淇均、吴琼、马宝辉、吕昊洋。
本文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21年首次发布为T/FSS 30—2021;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FSS 30—2024
II
引言
佛山标准是为推动佛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而制定的系列先进团体标准,佛山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并高于国家、行业标准,倡导“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理念,坚持“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定位,聚焦佛山重点产业优势产品,瞄准国内、国际新技术和市场新需求,以先进标准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佛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极点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标杆、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充分发挥制造业优势,以高标准引领大湾区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FSS 30—2024
1
风冷式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风冷式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型式、型号和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测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质量承诺。
本文件适用于风冷式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以下简称机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9237 制冷系统及热泵 安全与环境要求
GB/T 17758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GB/T 18836 风管送风式空调 (热泵)机组
GB/T 18837—2015 多联式空调 (热泵)机组
GB 25130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安全要求
GB/T 25857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
GB 21454—2021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T 26572 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
GB/T 39560(所有部分) 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的测定
3 术语和定义
GB/T 17758、GB/T 18837—2015、GB/T 18836、GB 25130、GB/T 25857和GB 2145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风冷式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air cooled multi-connected air-condition(heat pump) unit
通过空气换热器处理空气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3.2
冷媒自动充注模式 automatic refrigerant filling mode
按机组随机文件或说明书规定,外机冷媒自动充注口连接罐装冷媒,待机状态下进入冷媒自动充注模式,外机自动运行吸入冷媒,每罐冷媒充入完成后记录冷媒量,并及时更换冷媒罐,直至外机自动判断充注完成停机。
3.3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FSS 30—2024
2
目标冷媒充注量 target refrigerant charge
按机组随机文件或说明书规定,依据系统液管长度及室内机数量追加冷媒量与外机封装冷媒量的和,即系统冷媒量总需求值(单位:kg)。
3.4
实际冷媒充注量 actual refrigerant charge
冷媒充注完成时,系统实际充注的冷媒量(单位:kg)。
3.5
高温制冷量 high temperature refrigerating capacity
在本文件中表4规定的试验工况下,机组连续稳定运行,实测制冷量。
3.6
显热制冷量 sensible cooling capacity
在规定的制冷量试验条件下,机组单位时间内从封闭空间、房间或区域除去的显热部分的热量,单位:W。以下简称显冷量。
3.7
显热比 sensible heat ratio
显热制冷量与制冷量的比值,按0.01的整数倍标称。
3.8
宽制冷运行范围 wide refrigeration operating range
制冷设备能够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稳定运行,提供有效的制冷效果。
4 型式、型号和基本参数
4.1 型式
按GB/T 18837—2015中4.1规定。
4.2 型号
按GB/T 18837—2015中4.2规定。
4.3 基本参数
4.3.1
机组的电源为额定电压220 V单相或380 V三相交流电,额定频率50 Hz。
4.3.2
机组正常工作的环境温度:
——
热泵型机组的环境温度:-7 ℃~43 ℃;
——
单冷型机组的环境温度:18 ℃~43 ℃。
4.3.3
机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当机组设定温度在18 ℃〜30 ℃中某调定值时,其控制温度可在调定值的±2 ℃范围内自动调整。
4.3.4
工况参数应符合GB/T 18837—2015表1的规定。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FSS 30—2024
3
5 技术要求
5.1 一般要求
应符合GB/T 18837—2015中5.1规定。
5.2 安全要求
应符合GB 25130和GB/T 9237的规定。
5.3 正常运转要求
应符合GB/T 18837—2015中5.3规定。
5.4 性能要求
5.4.1 室内机、室外机噪声
按GB/T 18837—2015中6.4.16方法试验时,噪声测定值不应大于明示值+3 dB(A),且不应超过表1、表2的规定。
注:
机组在全消声室测试的噪声值注明“在全消声室测试”等字样,其符合性判定以半消声室测试为准。
表
1 室内机噪声限值(声压级)
名义制冷量Q
W
室内机噪声
dB(A)
直接吹出型
接风管型
≤2500
37
39
2500<Q≤4500
40
42
4500<Q≤7000
47
49
7000<Q≤14000
54
56
>14000
57
59
表
2 室外机噪声限值(声压级)
名义制冷量Q
W
室外机噪声
dB(A)
≤7000
58
7000<Q≤14000
60
14000<Q≤28000
63
28000<Q≤56000
65
56000<Q≤84000
67
>84000
70
5.4.2 性能系数
机组的性能系数不应小于明示值的95%,且应不低于GB 21454—2021中1级能效的要求。
5.5 其他要求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FSS 30—2024
4
其他要求应符合GB/T 18837—2015中5.4.1〜5.4.15和5.4.19的规定。
5.6 智能冷媒控制(仅适用于具有智能冷媒控制功能的产品)
5.6.1
满足冷媒自动充注功能的要求,实际冷媒充注量与目标冷媒量的偏差应≤20%。
5.6.2
具有冷媒泄漏保护,且冷媒评估算法计算冷媒量与系统实际冷媒量的偏差≤20%。
5.7 宽制冷运行范围(仅适用于具有宽制冷运行功能的产品)
5.7.1
高温制冷量实测值≥名义制冷量的95%。
5.7.2
在高温制冷量试验中,实测IPM驱动板温度应不大于85 ℃。
5.8 室内机等温除湿(仅适用于室内机具有等温除湿功能的产品)
室内机具备等温除湿的功能且显热比≤0.2。
5.9 限用物质限量
应符合GB/T 26572的要求。
6 试验方法
6.1 试验装置机试验工况、仪器仪表和试验要求
按GB/T 18837—2015的规定。
6.2 性能试验
按GB/T 18837—2015中6.4规定进行。
6.3 智能冷媒控制
6.3.1 试验装置及试验工况
6.3.1.1 试验工况见表3。
表
3 试验工况
试验项目
室外侧工况
室内侧工况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冷媒自动充注
35
/
27
19
冷媒泄漏保护
35
24
27
19
6.3.1.2
机组的试验装置按GB/T 17758及GB/T 18837—2015的规定。
6.3.1.3
试验工况读数允差应符合GB/T 17758及GB/T 18837—2015的规定。
6.3.1.4
试验用仪器仪表应符合GB/T 17758及GB/T 18837—2015的规定。
6.3.2 冷媒自动充注试验
在表3 规定的工况下,机组以冷媒自动充注模式运转,测量实际冷媒充注量,按式(1)计算实际冷媒充注量与目标冷媒量的偏差∅1。
∅1=|(实际冷媒充注量−目标冷媒充注量)目标冷媒充注量|×100% ············ (1)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FSS 30—2024
5
6.3.3 冷媒泄漏保护试验
在表3规定的工况下,机组以制冷模式运转,内机风档设定为高风档,每稳定运行0.5 h放5%冷媒(冷媒回收罐称重),直至释放80%。输出异常检测结果,按式(2)评价算法检测出异常时对应的冷媒泄漏偏差∅2。
∅2=|(算法计算出冷媒量−系统实际冷媒量)系统实际冷媒量|×100% ············ (2)
6.4 宽制冷运行试验
6.4.1 试验工况
6.4.1.1
试验工况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
4 高温制冷试验工况
试验工况
高温制冷
室外干球温度(℃)
室外湿球温度(℃)
室内干球温度(℃)
室内湿球温度(℃)
43
/
27
19
注
1:室内机出风静压参照铭牌标称值控制。
注
2:工况允差参照GB/T 18837-2015的规定。
6.4.1.2
机组制冷量试验方法应符合GB/T 18837—2015的规定。
6.4.2 试验和计算
6.4.2.1
机组的制冷量按GB/T 18837—2015的规定进行试验和计算。
6.4.2.2
在进行高温制冷量试验时,室内机风机转速按照名义制冷性能试验时风机转速进行试验。
6.4.2.3
机组应采用GB/T 17758规定的室内侧焓差法进行性能试验,并采用两个独立的风量测量装置进行试验;同时记录室内机的性能参数。
6.5 室内机等温除湿功能试验
6.5.1 试验工况
按表5的规定。
表
5 室内机等温除湿试验工况
试验工况
高温制冷
室外干球温度(℃)
室外湿球温度(℃)
室内干球温度(℃)
室内湿球温度(℃)
25
/
27
24
注
1:室内机出风静压参照铭牌标称值控制。
注
2:工况允差参照GB/T 18837—2015的规定。
6.5.2 试验和计算
6.5.2.1
机组的制冷量及显热制冷量按GB/T 18837—2015的规定进行试验和计算。
6.5.2.2
在进行室内机等温除湿量试验时,室内机风机转速可按照制造厂商的技术要求进行调节。
6.5.2.3
机组应采用GB/T 17758规定的室内侧焓差法进行性能试验,并采用两个独立的风量测量装置进行试验;同时记录室内机的性能参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FSS 30—2024
6
6.6 限用物质限量
按GB/T 39560系列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
7 检验规则
7.1 出厂检验
每台机组应做出厂检验,检验项目应按GB/T 18837—2015中表7的规定。
7.2 抽样检验
7.2.1
机组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样,检验项目和试验方法应按GB/T 18837—2015中表7的规定。
7.2.2
抽样方法按GB/T 2828.1进行,逐批检验的抽检项目﹑批量、抽样方案,检查水平及合格质量水平等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自行执行确定。
7.3 型式检验
7.3.1
新产品或定型产品做重大改进,第一台产品应做型式检验,检验项目按第5章及GB/T 18837—2015中表7的规定。
7.3.2
型式试验时间不应少于试验方法中规定的时间,运行时如有故障,在故障排除后应重新检验。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按GB/T 18837—2015中第8章的规定进行。
9 质量承诺
9.1
用户在遵守产品使用说明规定的操作条件下,从购买产品之日起,机组质保期至少为3年。
9.2
如因操作不当或外部不可抗拒的因素所造成的非质量问题导致产品故障或超过质保期的,企业应提供维修服务。
9.3
对客户反馈在24 h内做出响应。上一篇:T/FSS 25-2024 LED路灯
下一篇:T/ACEF 216-2025 燃煤锅炉尿素脱硝优化控制系统技术导则
CCS J 73
团体标准
T/FSS 30-2024
风冷式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Air cooled multi-connected air-condition(heat pump) unit
2024 - 08 - 28 发布2024 - 08 - 28 实施
佛山市佛山标准和卓越绩效管理促进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T/FSS 30—2021《佛山标准 风冷式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与T/FSS 30—2021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变化如下:
a)
更改了性能系数的要求(见5.4.2,2021年版的5.4.2);
b)
更改了限用物质限量的试验方法(见6.6,2021年版的6.6)。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佛山市佛山标准和卓越绩效管理促进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佛山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中山市深中标准质量研究中心、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威凯(香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龙检验认证(香港)有限公司、中检(澳门)检验分析公司、美的电器(香港)有限公司、佛山市佛山标准和卓越绩效管理促进会、兴兆国际有限公司、粤山发展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植满溪、张译文、张浩、王君豪、杜展浩、丁云霄、周柏松、谭志军,田俊、李健锋、雷俊杰、廖振华、黎顺全、郑崇开、陈利、鄭淇均、吴琼、马宝辉、吕昊洋。
本文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21年首次发布为T/FSS 30—2021;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FSS 30—2024
II
引言
佛山标准是为推动佛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而制定的系列先进团体标准,佛山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并高于国家、行业标准,倡导“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理念,坚持“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定位,聚焦佛山重点产业优势产品,瞄准国内、国际新技术和市场新需求,以先进标准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佛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极点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标杆、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充分发挥制造业优势,以高标准引领大湾区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FSS 30—2024
1
风冷式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风冷式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型式、型号和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测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质量承诺。
本文件适用于风冷式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以下简称机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9237 制冷系统及热泵 安全与环境要求
GB/T 17758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GB/T 18836 风管送风式空调 (热泵)机组
GB/T 18837—2015 多联式空调 (热泵)机组
GB 25130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安全要求
GB/T 25857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
GB 21454—2021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T 26572 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
GB/T 39560(所有部分) 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的测定
3 术语和定义
GB/T 17758、GB/T 18837—2015、GB/T 18836、GB 25130、GB/T 25857和GB 2145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风冷式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air cooled multi-connected air-condition(heat pump) unit
通过空气换热器处理空气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3.2
冷媒自动充注模式 automatic refrigerant filling mode
按机组随机文件或说明书规定,外机冷媒自动充注口连接罐装冷媒,待机状态下进入冷媒自动充注模式,外机自动运行吸入冷媒,每罐冷媒充入完成后记录冷媒量,并及时更换冷媒罐,直至外机自动判断充注完成停机。
3.3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FSS 30—2024
2
目标冷媒充注量 target refrigerant charge
按机组随机文件或说明书规定,依据系统液管长度及室内机数量追加冷媒量与外机封装冷媒量的和,即系统冷媒量总需求值(单位:kg)。
3.4
实际冷媒充注量 actual refrigerant charge
冷媒充注完成时,系统实际充注的冷媒量(单位:kg)。
3.5
高温制冷量 high temperature refrigerating capacity
在本文件中表4规定的试验工况下,机组连续稳定运行,实测制冷量。
3.6
显热制冷量 sensible cooling capacity
在规定的制冷量试验条件下,机组单位时间内从封闭空间、房间或区域除去的显热部分的热量,单位:W。以下简称显冷量。
3.7
显热比 sensible heat ratio
显热制冷量与制冷量的比值,按0.01的整数倍标称。
3.8
宽制冷运行范围 wide refrigeration operating range
制冷设备能够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稳定运行,提供有效的制冷效果。
4 型式、型号和基本参数
4.1 型式
按GB/T 18837—2015中4.1规定。
4.2 型号
按GB/T 18837—2015中4.2规定。
4.3 基本参数
4.3.1
机组的电源为额定电压220 V单相或380 V三相交流电,额定频率50 Hz。
4.3.2
机组正常工作的环境温度:
——
热泵型机组的环境温度:-7 ℃~43 ℃;
——
单冷型机组的环境温度:18 ℃~43 ℃。
4.3.3
机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当机组设定温度在18 ℃〜30 ℃中某调定值时,其控制温度可在调定值的±2 ℃范围内自动调整。
4.3.4
工况参数应符合GB/T 18837—2015表1的规定。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FSS 30—2024
3
5 技术要求
5.1 一般要求
应符合GB/T 18837—2015中5.1规定。
5.2 安全要求
应符合GB 25130和GB/T 9237的规定。
5.3 正常运转要求
应符合GB/T 18837—2015中5.3规定。
5.4 性能要求
5.4.1 室内机、室外机噪声
按GB/T 18837—2015中6.4.16方法试验时,噪声测定值不应大于明示值+3 dB(A),且不应超过表1、表2的规定。
注:
机组在全消声室测试的噪声值注明“在全消声室测试”等字样,其符合性判定以半消声室测试为准。
表
1 室内机噪声限值(声压级)
名义制冷量Q
W
室内机噪声
dB(A)
直接吹出型
接风管型
≤2500
37
39
2500<Q≤4500
40
42
4500<Q≤7000
47
49
7000<Q≤14000
54
56
>14000
57
59
表
2 室外机噪声限值(声压级)
名义制冷量Q
W
室外机噪声
dB(A)
≤7000
58
7000<Q≤14000
60
14000<Q≤28000
63
28000<Q≤56000
65
56000<Q≤84000
67
>84000
70
5.4.2 性能系数
机组的性能系数不应小于明示值的95%,且应不低于GB 21454—2021中1级能效的要求。
5.5 其他要求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FSS 30—2024
4
其他要求应符合GB/T 18837—2015中5.4.1〜5.4.15和5.4.19的规定。
5.6 智能冷媒控制(仅适用于具有智能冷媒控制功能的产品)
5.6.1
满足冷媒自动充注功能的要求,实际冷媒充注量与目标冷媒量的偏差应≤20%。
5.6.2
具有冷媒泄漏保护,且冷媒评估算法计算冷媒量与系统实际冷媒量的偏差≤20%。
5.7 宽制冷运行范围(仅适用于具有宽制冷运行功能的产品)
5.7.1
高温制冷量实测值≥名义制冷量的95%。
5.7.2
在高温制冷量试验中,实测IPM驱动板温度应不大于85 ℃。
5.8 室内机等温除湿(仅适用于室内机具有等温除湿功能的产品)
室内机具备等温除湿的功能且显热比≤0.2。
5.9 限用物质限量
应符合GB/T 26572的要求。
6 试验方法
6.1 试验装置机试验工况、仪器仪表和试验要求
按GB/T 18837—2015的规定。
6.2 性能试验
按GB/T 18837—2015中6.4规定进行。
6.3 智能冷媒控制
6.3.1 试验装置及试验工况
6.3.1.1 试验工况见表3。
表
3 试验工况
试验项目
室外侧工况
室内侧工况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冷媒自动充注
35
/
27
19
冷媒泄漏保护
35
24
27
19
6.3.1.2
机组的试验装置按GB/T 17758及GB/T 18837—2015的规定。
6.3.1.3
试验工况读数允差应符合GB/T 17758及GB/T 18837—2015的规定。
6.3.1.4
试验用仪器仪表应符合GB/T 17758及GB/T 18837—2015的规定。
6.3.2 冷媒自动充注试验
在表3 规定的工况下,机组以冷媒自动充注模式运转,测量实际冷媒充注量,按式(1)计算实际冷媒充注量与目标冷媒量的偏差∅1。
∅1=|(实际冷媒充注量−目标冷媒充注量)目标冷媒充注量|×100% ············ (1)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FSS 30—2024
5
6.3.3 冷媒泄漏保护试验
在表3规定的工况下,机组以制冷模式运转,内机风档设定为高风档,每稳定运行0.5 h放5%冷媒(冷媒回收罐称重),直至释放80%。输出异常检测结果,按式(2)评价算法检测出异常时对应的冷媒泄漏偏差∅2。
∅2=|(算法计算出冷媒量−系统实际冷媒量)系统实际冷媒量|×100% ············ (2)
6.4 宽制冷运行试验
6.4.1 试验工况
6.4.1.1
试验工况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
4 高温制冷试验工况
试验工况
高温制冷
室外干球温度(℃)
室外湿球温度(℃)
室内干球温度(℃)
室内湿球温度(℃)
43
/
27
19
注
1:室内机出风静压参照铭牌标称值控制。
注
2:工况允差参照GB/T 18837-2015的规定。
6.4.1.2
机组制冷量试验方法应符合GB/T 18837—2015的规定。
6.4.2 试验和计算
6.4.2.1
机组的制冷量按GB/T 18837—2015的规定进行试验和计算。
6.4.2.2
在进行高温制冷量试验时,室内机风机转速按照名义制冷性能试验时风机转速进行试验。
6.4.2.3
机组应采用GB/T 17758规定的室内侧焓差法进行性能试验,并采用两个独立的风量测量装置进行试验;同时记录室内机的性能参数。
6.5 室内机等温除湿功能试验
6.5.1 试验工况
按表5的规定。
表
5 室内机等温除湿试验工况
试验工况
高温制冷
室外干球温度(℃)
室外湿球温度(℃)
室内干球温度(℃)
室内湿球温度(℃)
25
/
27
24
注
1:室内机出风静压参照铭牌标称值控制。
注
2:工况允差参照GB/T 18837—2015的规定。
6.5.2 试验和计算
6.5.2.1
机组的制冷量及显热制冷量按GB/T 18837—2015的规定进行试验和计算。
6.5.2.2
在进行室内机等温除湿量试验时,室内机风机转速可按照制造厂商的技术要求进行调节。
6.5.2.3
机组应采用GB/T 17758规定的室内侧焓差法进行性能试验,并采用两个独立的风量测量装置进行试验;同时记录室内机的性能参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FSS 30—2024
6
6.6 限用物质限量
按GB/T 39560系列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
7 检验规则
7.1 出厂检验
每台机组应做出厂检验,检验项目应按GB/T 18837—2015中表7的规定。
7.2 抽样检验
7.2.1
机组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样,检验项目和试验方法应按GB/T 18837—2015中表7的规定。
7.2.2
抽样方法按GB/T 2828.1进行,逐批检验的抽检项目﹑批量、抽样方案,检查水平及合格质量水平等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自行执行确定。
7.3 型式检验
7.3.1
新产品或定型产品做重大改进,第一台产品应做型式检验,检验项目按第5章及GB/T 18837—2015中表7的规定。
7.3.2
型式试验时间不应少于试验方法中规定的时间,运行时如有故障,在故障排除后应重新检验。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按GB/T 18837—2015中第8章的规定进行。
9 质量承诺
9.1
用户在遵守产品使用说明规定的操作条件下,从购买产品之日起,机组质保期至少为3年。
9.2
如因操作不当或外部不可抗拒的因素所造成的非质量问题导致产品故障或超过质保期的,企业应提供维修服务。
9.3
对客户反馈在24 h内做出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