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P 236-2024 智能公交到站信息发布系统技术规范
- 文件大小:669.2 KB
- 标准类型:综合团体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2-26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ICS 35.080
UNSPSC 43.23.29
CCS L 77
团体标准
T/UNP 236—2024
智能公交到站信息发布系统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intelligent bus arrival information publishing system
2024 - 10 - 29 发布 2024 - 10 - 29 实施
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 发布
目次
前言 ................................................................................ III
引言 ................................................................................. IV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 1
术语和定义 ..................................................................... 1
缩略语 ......................................................................... 1
4 架构组成 ........................................................................... 2
5 功能要求 ........................................................................... 2
车辆位置跟踪 ................................................................... 2
实时到站预测 ................................................................... 2
站点信息显示 ................................................................... 2
实时信息同步 ................................................................... 2
监控与维护 ..................................................................... 3
信息审核 ....................................................................... 3
用户交互 ....................................................................... 3
6 性能要求 ........................................................................... 3
响应时间 ....................................................................... 3
数据更新频率 ................................................................... 3
无障碍时间 ..................................................................... 3
修复时间 ....................................................................... 3
7 数据要求 ........................................................................... 3
数据框架 ....................................................................... 3
数据类型 ....................................................................... 4
数据组成 ....................................................................... 4
数据存储 ....................................................................... 5
数据交换 ....................................................................... 6
8 安全要求 ........................................................................... 6
网络安全 ....................................................................... 6
数据安全 ....................................................................... 6
系统安全 ....................................................................... 6
隐私保护 ....................................................................... 7
9 运维要求 ........................................................................... 7
人员管理 ....................................................................... 7
应急管理 ....................................................................... 7
运行管理 ....................................................................... 7
T/UNP 236—2024
II
10 评价改进 ........................................................................... 7
参考文献 ............................................................................... 8
T/UNP 236—2024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武汉安泰福智能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态投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武汉极限
视界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何坦、付晨辉、尹鹏。
T/UNP 236—2024
IV
引言
为助力中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依托联合国采购体系,
制定服务于国际贸易的系列标准,这些标准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促进贸易效
率提升,减少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确保产品质量与安全,增强消费者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联合国标准产品与服务分类代码(UNSPSC,United Nations Standard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de)是联合国制定的标准,用于高效、准确地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分类。在全球国际化采购中发挥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它为采购商和供应商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语言和平台,促进了全球贸易的高效、有序发展。
围绕UNSPSC进行相关产品、技术和服务团体标准的制定,对助力企业融入国际采购,提升国际竞争
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件采用UNSPSC分类代码由6位组成,对应原分类中的大类、中类和小类并用小数点分割。
本文件UNSPSC代码为“43.23.29”,由3段组成。其中:第1段为大类,“43”表示“信息技术广播
和电信”,第2段为中类,“23”表示“软件”,第3段为小类,“29”表示“网络软件”。
T/UNP 236—2024
1
智能公交到站信息发布系统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智能公交到站信息发布系统的架构组成、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数据要求、安全要求、
运维要求和评价与改进。
本文件适用于智能公交到站信息发布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维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调度 dispatch and schedule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优化调度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实现对公交运营车
辆的实时监控和可视化调度,提高车辆的满载率和公交系统的运输能力。
[来源:GB/T 20839—2007,4.1,有修改]
3.1.2
数据类型 data type
由某一类值组成的,用于描述这些值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及所能施加的操作的集合特性。
[来源:GB/T 21365—2008,3.9,有修改]
3.1.3
数据交换 data interchange
为满足不同系统间数据传送和处理需要,依据一定规则,实现不同系统间数据交互的过程。
[来源:GB/T 25069—2022,3.570]
3.1.4
数据存储 data store
数据信息的存储库。
注: 数据库就是一种数据存储。
[来源:GB/T 29803—2013,3.11]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ES:高级加密标准(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Anti-DDoS:抗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Anti-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
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IPSec VPN:互联网协议安全虚拟私人网络(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JSON:JavaScript对象表示法(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
SSL:安全套接层(Secure Sockets Layer)
SSL VPN:安全套接层虚拟私人网络(Secure Socket Layer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TLS:传输层安全(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T/UNP 236—2024
2
4 架构组成
智能公交到站信息发布系统架构包括应用层、支撑层、网络层、硬件层、安全层和运维层,其中应
用层包括车辆位置跟踪功能、实时到站预测功能、站点信息显示功能、实时信息同步功能、监控与维护
功能、信息审核功能和用户交互功能,系统架构图见图1。
安
全
层
运
维
层
支撑层
网络层
硬件层
应用层
车辆位置跟踪实时到站预测站点信息显示
实时信息同步监控与维护信息审核用户交互
图1 系统架构组成
5 功能要求
车辆位置跟踪
车辆位置跟踪功能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 应通过车载GPS 和其他传感器实时跟踪车辆的位置;
b) 车辆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发出报警,报警信息应包括车辆编号、位置、异常情况等,便于
调度人员快速定位问题;
c) 具备故障检测和自动恢复机制,定位设备出现故障时,及时发出警报并尝试自动恢复,或者切
换到备用定位方案;
d) 通过车辆位置信息准确反映车辆动态,车辆动态信息至少30 s 更新一次。
实时到站预测
实时到站预测功能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 到站预报信息包括站点距离、到站情况等;
b) 应根据车辆的实时位置、速度、行驶路线和历史数据,预测车辆到达下一站的时间;
c) 宜考虑交通信号、拥堵状况、车辆速度等多种因素,预测车辆到站时间信息。
站点信息显示
站点信息显示功能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 车载显示屏应显示当前站点信息、下一站站点信息、预计到站时间等;
b) 应支持到站预测信息多渠道发布,包括公交站台显示屏、手机应用程序、网站显示等;
c) 公交线路发生调整、站点变更、临时改道时,系统应及时接收并显示相关信息;
d) 站点信息应清晰可见,在车辆进站前及时更新。
实时信息同步
实时信息同步功能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 应确保公交车辆的位置信息、到站时间预测等数据准确无误;
b) 宜采用高速无线网络、蓝牙等先进的数据传输技术,对数据进行压缩和优化处理,减少数据传
输的时间和带宽占用时间,快速实现数据同步;
c) 系统应实时监控数据同步的状态,出现同步延迟或失败的情况时,应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
的措施进行处理;
T/UNP 236—2024
3
d) 系统应实时同步车辆位置、站点信息、调度指令等数据。
监控与维护
系统监控与维护功能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 应具备实时监控功能,监测车辆和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报警故障;
b) 应支持远程或本地等方式对设备终端进行维护和管理;
c) 应通过网络或服务器进行远程自动校时功能;
d) 应定期更新软件、检查硬件设备、及时备份数据等。
信息审核
信息审核功能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 未经审核的信息内容不应播放到站台的信息显示设备上,对来自外部接口的直播信息应具有
自动缓存延时播出的功能;
b) 应对公交线路信息、站点名称等基础数据进行审核,避免出现错误或混淆的情况;
c) 建立规范的审核流程,明确信息从提交到发布的各个环节,包括初审、复审、终审等。
用户交互
用户交互功能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 允许乘客通过特定方式反馈信息,如对公交服务的评价、问题投诉等;
b) 提供查询历史到站信息的功能,方便乘客了解公交运行规律。
6 性能要求
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应符合以下要求:
a) 系统在接收到数据后应快速响应并立即进行处理。车辆通过GPS 模块获取位置信息后,系统应
迅速计算并更新到站时间;
b) 数据处理和传输的响应时间不应超过1 s。
数据更新频率
数据更新频率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应实时更新数据,车辆更新一次位置信息时间不应少于1 s;
b) 对紧急调度指令等关键信息,应及时进行数据传输和处理。
无障碍时间
系统平均无障碍时间不应小于5000 h。
修复时间
系统平均修复时间不应大于2 h。
7 数据要求
数据框架
智能公交到站信息发布系统数据框架见图2。
T/UNP 236—2024
4
智能公交到站信息发布系统数据
车辆定位数
据
线路信息数
据
车辆运行状
态数据
发布数据
系统管理数
据
图2 数据框架
数据类型
智能公交到站信息发布系统的数据类型见表1。
表1 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 描述
整数类型 表示编号、数量等整数值
浮点类型 表示带有小数的数值,如坐标、速度等
字符串类型 描述性文本信息
日期时间类型 具体的时间点或时间段
布尔类型 表示真假两种状态
枚举类型 有限的几个特定值选项
数据组成
7.3.1 车辆定位数据
7.3.1.1 地理位置坐标
地理位置坐标包括:
a) 经度数据:通过GPS、北斗等定位系统获取公交车辆的经度坐标值,确定车辆在地球上的东西
方向位置;
b) 纬度数据:通过GPS、北斗等定位系统获取公交车辆的经度坐标值,确定车辆在地球上的南北
方向位置。
7.3.1.2 速度数据
实时获取公交车辆的行驶速度,单位为km/h。
7.3.2 车辆运行状态数据
7.3.2.1 行驶方向数据
用角度表示车辆行驶方向,0°表示正北方向,顺时针增加。
7.3.2.2 车辆操作状态数据
车辆操作状态数据包括:
a) 车门开关状态:记录车辆车门的开启和关闭状态,数据以二进制形式表示(0 表示关闭,1 表
示开启);
b) 车辆启动与停止状态:记录车辆启动行驶和停止状态,数据以二进制形式表示(0 表示停止,
1 表示启动);
c) 车辆故障状态:车辆出现故障时,用特定故障代码表示,故障代码应符合车辆生产厂商的标准
规范。
T/UNP 236—2024
5
7.3.3 线路信息数据
7.3.3.1 公交线路规划数据
公交线路规划数据包括:
a) 站点顺序:记录公交线路上各个站点的排列顺序,应站点名称或编号的列表形式呈现;
b) 站点名称:公交线路上各站点的正式名称,名称应准确无误且符合当地交通管理部门的命名规
范;
c) 首末班车时间:公交线路的首班车和末班车的发车时间。
7.3.3.2 线路变更数据
因道路施工、交通管制等原因导致的公交线路临时或永久调整信息,包括变更时间、变更后的线路
走向、变更后站点停靠情况等。
7.3.4 发布数据
7.3.4.1 站台发布数据
站台发布数据包括:
a) 车辆预计到站时间:预计公交车辆到达站台的时间,精确到分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根据车辆
位置和速度实时更新;
b) 车辆线路号:站台显示屏上应清晰展示公交车辆所属的线路编号;
c) 车辆编号:用唯一标识公交车辆的编号,展示在站台显示屏上,方便乘客识别车辆。
7.3.4.2 移动端发布数据
移动端发布数据包括:
a) 车辆预计到站时间:与站台发布的预计到站时间相同,通过公交官方APP 或第三方出行应用推
送至用户移动端,推送应及时准确;
b) 车辆线路号与车辆编号:站台发布数据中的车辆线路号和车辆编号;
c) 周边交通路况信息:包括附近道路的拥堵情况、交通事故地点等信息,数据格式应符合相关交
通信息标准。
7.3.5 系统管理数据
7.3.5.1 用户数据
用户数据包括:
a) 注册信息:系统用户(包括公交运营管理人员、站台维护人员等)的姓名、联系方式、所属部
门等信息,注册信息应进行加密存储;
b) 权限分配数据:根据用户角色分配操作权限,权限数据以权限代码的形式存储。
7.3.5.2 数据备份数据
数据备份操作数据包括数据备份的时间、备份文件的存储路径、备份方法(如完全备份、增量备份
等)等数据,备份操作应每天定时进行。
数据存储
7.4.1 应根据系统的需求和数据量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
7.4.2 应设计合理的数据存储结构,公交到站信息发布系统存储信息包括车辆信息、站点信息、运行
轨迹信息、预计到站时间等数据,数据存储信息表结构见表2。
表2 数据存储信息
字段名 数据类型 描述
vehicle_id 整数 车辆编号
line_id 整数 所属线路编号
latitude 浮点数 车辆纬度
T/UNP 236—2024
6
表2 数据存储信息(续)
字段名 数据类型 描述
longitude 浮点数 车辆经度
speed 浮点数 车辆速度
estimated_arrival_time 时间类型 预计到站时间
station_id 整数 当前靠近站点编号
7.4.3 数据存储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 存储空间:存储系统的存储数据空间应满足系统运行、维护和升级的需要;
b) 存储机制:使用高效的数据存储技术,如压缩、索引等;
c) 备份与恢复:定期备份数据,故障自诊并确保能迅速恢复。
数据交换
7.5.1 数据交换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 数据接口应实现数据上传、更新、删除及获取功能;
b) 数据交换格式采用JSON 文件格式。
7.5.2 公交到站信息分为实时公交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两类。数据交换频次按照以下分类:
a) 实时公交静态信息:包括公交线路信息、公交站点信息和公交线路位置点信息等,其更新周期
不应超过1 个月;
b) 实时公交动态信息:公交车辆实时位置动态信息和公交与相邻站间距离动态信息,其更新周期
不应超过30 s。
7.5.3 数据交换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a) 有线网络连接:通过以太网、光纤等有线网络将公交车辆、站点设备与数据中心连接起来,实
现数据的稳定传输;
b) 无线网络通信:利用4G、5G、Wi-Fi 等无线网络技术,实现公交车辆与数据中心之间的实时数
据交换;
c) 数据接口:通过开放的数据接口,允许其他系统访问智能公交到站信息发布系统的数据,实现
数据共享。
7.5.4 接口方式应采用IETF RFC 2616 的HTTP 协议进行传输,数据交换格式宜为JSON 格式。
7.5.5 参数类型是所有允许取值的数据类型的表达,返回值结构应符合JSON 格式。
8 安全要求
网络安全
8.1.1 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的带宽要应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保证网络结构安全。
8.1.2 信息发布系统数据传输出口应部署Anti-DDoS 进行安全防护,保证业务不中断,应具有秒级的
防护响应能力。
8.1.3 网络传输过程中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数据应采用IPSec VPN/SSL VPN 加密技术传输;
b) 安全接入网关应支持双机热备。
数据安全
8.2.1 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在传输、存储时,防止数据被未授权读取。
8.2.2 使用强加密算法,如AES、RSA 等,确保数据的加密安全。
8.2.3 应提供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 完全数据备份应至少每天一次,备份介质场外存放;
b) 应提供异地实时备份功能,利用通信网络将数据实时备份至灾难备份中心;
c) 应提供虚拟机快速恢复能力;
d) 应支持基于磁盘的备份与恢复。
系统安全
T/UNP 236—2024
7
8.3.1 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
8.3.2 应配置安全的操作系统设置,使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监控和控制网络流量。
隐私保护
8.4.1 系统应实现访问控制机制,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敏感数据和系统功能。
8.4.2 实施安全认证机制,如SSL/TLS 证书,建立安全的通信通道。
8.4.3 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确保只有合法用户能访问系统。
9 运维要求
人员管理
9.1.1 应根据系统运维的需求,确定所需岗位的职责和技能要求。
9.1.2 应对系统运维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和考核,培训内容应包括硬件设备维护、软件系统操作、
故障处理等方面。
9.1.3 应制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明确考核的内容、标准和方法。定期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包括工
作业绩、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等。
应急管理
9.2.1 制定完善的系统运维应急预案,包括硬件故障、软件崩溃、数据丢失、自然灾害等应急场景的
处理措施。
9.2.2 应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并根据演练结果对应急预案进行完善。
9.2.3 配备必要的应急资源,如备用硬件设备、应急电源、数据恢复工具等,确保在突发情况下快速
响应和恢复系统运行。
运行管理
应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机制,并定期对数据进行清理和备份。
应及时更新公交线路、站点信息及公交时刻表等数据,确保信息发布系统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符。
应对数据采集和处理算法进行优化,提高到站时间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应定期检查智能公交到站信息发布系统的软件版本,及时进行升级,软件升级应自动修复漏洞和
问题。
应加强智能公交到站信息发布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采取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措施,防
止黑客攻击和恶意软件入侵。
10 评价改进
依据第5章~第9章确定系统的评价内容,定期开展系统功能、性能、数据、安全、运维的评价。审
查不合格项,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纠偏措施。
T/UNP 236—2024
8
参考文献
[1] GB/T 20839—2007 智能运输系统 通用术语
[2] GB/T 21365—2008 信息技术 学习、教育和培训 学习对象元数据
[3] GB/T 25069—2022 信息安全技术 术语
[4] GB/T 29803—2013 信息技术 学习、教育和培训 学习技术系统体系结构上一篇:T/UNP 235-2024 智能户外媒体发布系统技术规范
下一篇:T/ACEF 216-2025 燃煤锅炉尿素脱硝优化控制系统技术导则
UNSPSC 43.23.29
CCS L 77
团体标准
T/UNP 236—2024
智能公交到站信息发布系统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intelligent bus arrival information publishing system
2024 - 10 - 29 发布 2024 - 10 - 29 实施
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 发布
目次
前言 ................................................................................ III
引言 ................................................................................. IV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 1
术语和定义 ..................................................................... 1
缩略语 ......................................................................... 1
4 架构组成 ........................................................................... 2
5 功能要求 ........................................................................... 2
车辆位置跟踪 ................................................................... 2
实时到站预测 ................................................................... 2
站点信息显示 ................................................................... 2
实时信息同步 ................................................................... 2
监控与维护 ..................................................................... 3
信息审核 ....................................................................... 3
用户交互 ....................................................................... 3
6 性能要求 ........................................................................... 3
响应时间 ....................................................................... 3
数据更新频率 ................................................................... 3
无障碍时间 ..................................................................... 3
修复时间 ....................................................................... 3
7 数据要求 ........................................................................... 3
数据框架 ....................................................................... 3
数据类型 ....................................................................... 4
数据组成 ....................................................................... 4
数据存储 ....................................................................... 5
数据交换 ....................................................................... 6
8 安全要求 ........................................................................... 6
网络安全 ....................................................................... 6
数据安全 ....................................................................... 6
系统安全 ....................................................................... 6
隐私保护 ....................................................................... 7
9 运维要求 ........................................................................... 7
人员管理 ....................................................................... 7
应急管理 ....................................................................... 7
运行管理 ....................................................................... 7
T/UNP 236—2024
II
10 评价改进 ........................................................................... 7
参考文献 ............................................................................... 8
T/UNP 236—2024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武汉安泰福智能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态投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武汉极限
视界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何坦、付晨辉、尹鹏。
T/UNP 236—2024
IV
引言
为助力中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依托联合国采购体系,
制定服务于国际贸易的系列标准,这些标准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促进贸易效
率提升,减少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确保产品质量与安全,增强消费者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联合国标准产品与服务分类代码(UNSPSC,United Nations Standard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de)是联合国制定的标准,用于高效、准确地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分类。在全球国际化采购中发挥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它为采购商和供应商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语言和平台,促进了全球贸易的高效、有序发展。
围绕UNSPSC进行相关产品、技术和服务团体标准的制定,对助力企业融入国际采购,提升国际竞争
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件采用UNSPSC分类代码由6位组成,对应原分类中的大类、中类和小类并用小数点分割。
本文件UNSPSC代码为“43.23.29”,由3段组成。其中:第1段为大类,“43”表示“信息技术广播
和电信”,第2段为中类,“23”表示“软件”,第3段为小类,“29”表示“网络软件”。
T/UNP 236—2024
1
智能公交到站信息发布系统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智能公交到站信息发布系统的架构组成、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数据要求、安全要求、
运维要求和评价与改进。
本文件适用于智能公交到站信息发布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维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调度 dispatch and schedule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优化调度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实现对公交运营车
辆的实时监控和可视化调度,提高车辆的满载率和公交系统的运输能力。
[来源:GB/T 20839—2007,4.1,有修改]
3.1.2
数据类型 data type
由某一类值组成的,用于描述这些值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及所能施加的操作的集合特性。
[来源:GB/T 21365—2008,3.9,有修改]
3.1.3
数据交换 data interchange
为满足不同系统间数据传送和处理需要,依据一定规则,实现不同系统间数据交互的过程。
[来源:GB/T 25069—2022,3.570]
3.1.4
数据存储 data store
数据信息的存储库。
注: 数据库就是一种数据存储。
[来源:GB/T 29803—2013,3.11]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ES:高级加密标准(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Anti-DDoS:抗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Anti-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
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IPSec VPN:互联网协议安全虚拟私人网络(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JSON:JavaScript对象表示法(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
SSL:安全套接层(Secure Sockets Layer)
SSL VPN:安全套接层虚拟私人网络(Secure Socket Layer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TLS:传输层安全(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T/UNP 236—2024
2
4 架构组成
智能公交到站信息发布系统架构包括应用层、支撑层、网络层、硬件层、安全层和运维层,其中应
用层包括车辆位置跟踪功能、实时到站预测功能、站点信息显示功能、实时信息同步功能、监控与维护
功能、信息审核功能和用户交互功能,系统架构图见图1。
安
全
层
运
维
层
支撑层
网络层
硬件层
应用层
车辆位置跟踪实时到站预测站点信息显示
实时信息同步监控与维护信息审核用户交互
图1 系统架构组成
5 功能要求
车辆位置跟踪
车辆位置跟踪功能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 应通过车载GPS 和其他传感器实时跟踪车辆的位置;
b) 车辆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发出报警,报警信息应包括车辆编号、位置、异常情况等,便于
调度人员快速定位问题;
c) 具备故障检测和自动恢复机制,定位设备出现故障时,及时发出警报并尝试自动恢复,或者切
换到备用定位方案;
d) 通过车辆位置信息准确反映车辆动态,车辆动态信息至少30 s 更新一次。
实时到站预测
实时到站预测功能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 到站预报信息包括站点距离、到站情况等;
b) 应根据车辆的实时位置、速度、行驶路线和历史数据,预测车辆到达下一站的时间;
c) 宜考虑交通信号、拥堵状况、车辆速度等多种因素,预测车辆到站时间信息。
站点信息显示
站点信息显示功能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 车载显示屏应显示当前站点信息、下一站站点信息、预计到站时间等;
b) 应支持到站预测信息多渠道发布,包括公交站台显示屏、手机应用程序、网站显示等;
c) 公交线路发生调整、站点变更、临时改道时,系统应及时接收并显示相关信息;
d) 站点信息应清晰可见,在车辆进站前及时更新。
实时信息同步
实时信息同步功能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 应确保公交车辆的位置信息、到站时间预测等数据准确无误;
b) 宜采用高速无线网络、蓝牙等先进的数据传输技术,对数据进行压缩和优化处理,减少数据传
输的时间和带宽占用时间,快速实现数据同步;
c) 系统应实时监控数据同步的状态,出现同步延迟或失败的情况时,应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
的措施进行处理;
T/UNP 236—2024
3
d) 系统应实时同步车辆位置、站点信息、调度指令等数据。
监控与维护
系统监控与维护功能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 应具备实时监控功能,监测车辆和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报警故障;
b) 应支持远程或本地等方式对设备终端进行维护和管理;
c) 应通过网络或服务器进行远程自动校时功能;
d) 应定期更新软件、检查硬件设备、及时备份数据等。
信息审核
信息审核功能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 未经审核的信息内容不应播放到站台的信息显示设备上,对来自外部接口的直播信息应具有
自动缓存延时播出的功能;
b) 应对公交线路信息、站点名称等基础数据进行审核,避免出现错误或混淆的情况;
c) 建立规范的审核流程,明确信息从提交到发布的各个环节,包括初审、复审、终审等。
用户交互
用户交互功能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 允许乘客通过特定方式反馈信息,如对公交服务的评价、问题投诉等;
b) 提供查询历史到站信息的功能,方便乘客了解公交运行规律。
6 性能要求
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应符合以下要求:
a) 系统在接收到数据后应快速响应并立即进行处理。车辆通过GPS 模块获取位置信息后,系统应
迅速计算并更新到站时间;
b) 数据处理和传输的响应时间不应超过1 s。
数据更新频率
数据更新频率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应实时更新数据,车辆更新一次位置信息时间不应少于1 s;
b) 对紧急调度指令等关键信息,应及时进行数据传输和处理。
无障碍时间
系统平均无障碍时间不应小于5000 h。
修复时间
系统平均修复时间不应大于2 h。
7 数据要求
数据框架
智能公交到站信息发布系统数据框架见图2。
T/UNP 236—2024
4
智能公交到站信息发布系统数据
车辆定位数
据
线路信息数
据
车辆运行状
态数据
发布数据
系统管理数
据
图2 数据框架
数据类型
智能公交到站信息发布系统的数据类型见表1。
表1 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 描述
整数类型 表示编号、数量等整数值
浮点类型 表示带有小数的数值,如坐标、速度等
字符串类型 描述性文本信息
日期时间类型 具体的时间点或时间段
布尔类型 表示真假两种状态
枚举类型 有限的几个特定值选项
数据组成
7.3.1 车辆定位数据
7.3.1.1 地理位置坐标
地理位置坐标包括:
a) 经度数据:通过GPS、北斗等定位系统获取公交车辆的经度坐标值,确定车辆在地球上的东西
方向位置;
b) 纬度数据:通过GPS、北斗等定位系统获取公交车辆的经度坐标值,确定车辆在地球上的南北
方向位置。
7.3.1.2 速度数据
实时获取公交车辆的行驶速度,单位为km/h。
7.3.2 车辆运行状态数据
7.3.2.1 行驶方向数据
用角度表示车辆行驶方向,0°表示正北方向,顺时针增加。
7.3.2.2 车辆操作状态数据
车辆操作状态数据包括:
a) 车门开关状态:记录车辆车门的开启和关闭状态,数据以二进制形式表示(0 表示关闭,1 表
示开启);
b) 车辆启动与停止状态:记录车辆启动行驶和停止状态,数据以二进制形式表示(0 表示停止,
1 表示启动);
c) 车辆故障状态:车辆出现故障时,用特定故障代码表示,故障代码应符合车辆生产厂商的标准
规范。
T/UNP 236—2024
5
7.3.3 线路信息数据
7.3.3.1 公交线路规划数据
公交线路规划数据包括:
a) 站点顺序:记录公交线路上各个站点的排列顺序,应站点名称或编号的列表形式呈现;
b) 站点名称:公交线路上各站点的正式名称,名称应准确无误且符合当地交通管理部门的命名规
范;
c) 首末班车时间:公交线路的首班车和末班车的发车时间。
7.3.3.2 线路变更数据
因道路施工、交通管制等原因导致的公交线路临时或永久调整信息,包括变更时间、变更后的线路
走向、变更后站点停靠情况等。
7.3.4 发布数据
7.3.4.1 站台发布数据
站台发布数据包括:
a) 车辆预计到站时间:预计公交车辆到达站台的时间,精确到分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根据车辆
位置和速度实时更新;
b) 车辆线路号:站台显示屏上应清晰展示公交车辆所属的线路编号;
c) 车辆编号:用唯一标识公交车辆的编号,展示在站台显示屏上,方便乘客识别车辆。
7.3.4.2 移动端发布数据
移动端发布数据包括:
a) 车辆预计到站时间:与站台发布的预计到站时间相同,通过公交官方APP 或第三方出行应用推
送至用户移动端,推送应及时准确;
b) 车辆线路号与车辆编号:站台发布数据中的车辆线路号和车辆编号;
c) 周边交通路况信息:包括附近道路的拥堵情况、交通事故地点等信息,数据格式应符合相关交
通信息标准。
7.3.5 系统管理数据
7.3.5.1 用户数据
用户数据包括:
a) 注册信息:系统用户(包括公交运营管理人员、站台维护人员等)的姓名、联系方式、所属部
门等信息,注册信息应进行加密存储;
b) 权限分配数据:根据用户角色分配操作权限,权限数据以权限代码的形式存储。
7.3.5.2 数据备份数据
数据备份操作数据包括数据备份的时间、备份文件的存储路径、备份方法(如完全备份、增量备份
等)等数据,备份操作应每天定时进行。
数据存储
7.4.1 应根据系统的需求和数据量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
7.4.2 应设计合理的数据存储结构,公交到站信息发布系统存储信息包括车辆信息、站点信息、运行
轨迹信息、预计到站时间等数据,数据存储信息表结构见表2。
表2 数据存储信息
字段名 数据类型 描述
vehicle_id 整数 车辆编号
line_id 整数 所属线路编号
latitude 浮点数 车辆纬度
T/UNP 236—2024
6
表2 数据存储信息(续)
字段名 数据类型 描述
longitude 浮点数 车辆经度
speed 浮点数 车辆速度
estimated_arrival_time 时间类型 预计到站时间
station_id 整数 当前靠近站点编号
7.4.3 数据存储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 存储空间:存储系统的存储数据空间应满足系统运行、维护和升级的需要;
b) 存储机制:使用高效的数据存储技术,如压缩、索引等;
c) 备份与恢复:定期备份数据,故障自诊并确保能迅速恢复。
数据交换
7.5.1 数据交换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 数据接口应实现数据上传、更新、删除及获取功能;
b) 数据交换格式采用JSON 文件格式。
7.5.2 公交到站信息分为实时公交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两类。数据交换频次按照以下分类:
a) 实时公交静态信息:包括公交线路信息、公交站点信息和公交线路位置点信息等,其更新周期
不应超过1 个月;
b) 实时公交动态信息:公交车辆实时位置动态信息和公交与相邻站间距离动态信息,其更新周期
不应超过30 s。
7.5.3 数据交换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a) 有线网络连接:通过以太网、光纤等有线网络将公交车辆、站点设备与数据中心连接起来,实
现数据的稳定传输;
b) 无线网络通信:利用4G、5G、Wi-Fi 等无线网络技术,实现公交车辆与数据中心之间的实时数
据交换;
c) 数据接口:通过开放的数据接口,允许其他系统访问智能公交到站信息发布系统的数据,实现
数据共享。
7.5.4 接口方式应采用IETF RFC 2616 的HTTP 协议进行传输,数据交换格式宜为JSON 格式。
7.5.5 参数类型是所有允许取值的数据类型的表达,返回值结构应符合JSON 格式。
8 安全要求
网络安全
8.1.1 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的带宽要应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保证网络结构安全。
8.1.2 信息发布系统数据传输出口应部署Anti-DDoS 进行安全防护,保证业务不中断,应具有秒级的
防护响应能力。
8.1.3 网络传输过程中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数据应采用IPSec VPN/SSL VPN 加密技术传输;
b) 安全接入网关应支持双机热备。
数据安全
8.2.1 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在传输、存储时,防止数据被未授权读取。
8.2.2 使用强加密算法,如AES、RSA 等,确保数据的加密安全。
8.2.3 应提供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 完全数据备份应至少每天一次,备份介质场外存放;
b) 应提供异地实时备份功能,利用通信网络将数据实时备份至灾难备份中心;
c) 应提供虚拟机快速恢复能力;
d) 应支持基于磁盘的备份与恢复。
系统安全
T/UNP 236—2024
7
8.3.1 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
8.3.2 应配置安全的操作系统设置,使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监控和控制网络流量。
隐私保护
8.4.1 系统应实现访问控制机制,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敏感数据和系统功能。
8.4.2 实施安全认证机制,如SSL/TLS 证书,建立安全的通信通道。
8.4.3 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确保只有合法用户能访问系统。
9 运维要求
人员管理
9.1.1 应根据系统运维的需求,确定所需岗位的职责和技能要求。
9.1.2 应对系统运维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和考核,培训内容应包括硬件设备维护、软件系统操作、
故障处理等方面。
9.1.3 应制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明确考核的内容、标准和方法。定期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包括工
作业绩、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等。
应急管理
9.2.1 制定完善的系统运维应急预案,包括硬件故障、软件崩溃、数据丢失、自然灾害等应急场景的
处理措施。
9.2.2 应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并根据演练结果对应急预案进行完善。
9.2.3 配备必要的应急资源,如备用硬件设备、应急电源、数据恢复工具等,确保在突发情况下快速
响应和恢复系统运行。
运行管理
应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机制,并定期对数据进行清理和备份。
应及时更新公交线路、站点信息及公交时刻表等数据,确保信息发布系统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符。
应对数据采集和处理算法进行优化,提高到站时间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应定期检查智能公交到站信息发布系统的软件版本,及时进行升级,软件升级应自动修复漏洞和
问题。
应加强智能公交到站信息发布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采取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措施,防
止黑客攻击和恶意软件入侵。
10 评价改进
依据第5章~第9章确定系统的评价内容,定期开展系统功能、性能、数据、安全、运维的评价。审
查不合格项,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纠偏措施。
T/UNP 236—2024
8
参考文献
[1] GB/T 20839—2007 智能运输系统 通用术语
[2] GB/T 21365—2008 信息技术 学习、教育和培训 学习对象元数据
[3] GB/T 25069—2022 信息安全技术 术语
[4] GB/T 29803—2013 信息技术 学习、教育和培训 学习技术系统体系结构
